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青贮是常用的饲料储存方法之一,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青贮饲料环境酸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提高有氧稳定性,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使用乳酸菌对饲料进行厌氧发酵能够保持饲料的新鲜度,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用于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和种类会对饲料品质产生不同影响。青贮饲料发酵过程包括有氧阶段、厌氧阶段和稳定阶段等。不同乳酸菌在饲料发酵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用于饲料青贮的乳酸菌的常见种类及其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为研发优质的青贮微生物添加剂、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添加剂对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次发酵是饲料在青贮和取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化学及生物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青贮饲料中真菌的滋生,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从各类制剂的添加效果来看,化学制剂中的丙酸及其盐类的效果较好;而乳酸菌中异质发酵型乳酸菌的效果优于同质发酵型乳酸菌;丙酸菌虽然能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但其在酸性环境下不适宜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3.
研究乳酸菌、纤维素酶、甲酸及其两两复合添加对皇竹草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5 g/t乳酸菌处理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发酵品质评定指标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品质评定指标DM、CPI、VDVD明显高于对照组,但WSC低于对照组;0.05%纤维素酶处理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发酵品质评定指标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品质评定指标DM、C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WSCI、VDVD低于对照;0.5%甲酸处理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明显好于对照组,发酵品质评定指标pH值和L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品质评定指标DM、CP、WSCI、VDV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甲酸两两复合添加处理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明显得到改善,但其处理的青贮饲料的品质并不一定好于单一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甲酸处理的青贮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糖类对羊草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剂)、葡萄糖组(2%FM)、蔗糖组(2%FM)、果糖组(2%FM)。每组3个重复。取样时间为青贮60 d和有氧暴露8 d。结果显示,在青贮发酵时添加糖类能够显著提高羊草青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降低pH值和氨态氮含量,促进乳酸菌生长,减少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的数量。添加蔗糖的效果优于葡萄糖和果糖。在有氧暴露时,添加糖类均会显著降低羊草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加快二次发酵和有氧变质的发生,青贮饲料的品质显著下降,酵母菌、好气性细菌和霉菌数量显著上升,青贮品质劣变严重。研究表明,添加糖类能够有效改善羊草青贮的品质,但会降低饲料的有氧稳定性,开袋后需要尽快使用,避免发霉变质。  相似文献   

5.
何玮  冉启凡 《中国饲料》2022,1(3):129-132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单独添加、混合添加对“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将杂交狼尾草经全株收割、粉碎后,分别添加纤维素酶(CEL)、乳酸菌(LD1、LD2)、乳酸菌+纤维素酶(CEL+LD1 ~ LD2),密封袋密封60 d后,测定饲料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组、LD2组青贮料pH含量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纤维素酶+乳酸菌(CEL+LD1 ~ LD2)组青贮料pH分别为4.54、4.50,比对照组高。纤维素酶组及纤维素酶+乳酸菌组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含量分别低18.44%、26.95%、16.31%。LD2组青贮料中无丙酸、丁酸产生。杂交狼尾草青贮时单独添加纤维素酶,青贮饲料粗蛋白质(CP)含量较对照组高6.08%(P < 0.05),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分别低于对照组2.93%、4.81%(P < 0.05),表明单独添加纤维素酶能够提高青贮品质。青贮料中添加乳酸菌益4-J1,可有效抑制丙酸、丁酸产生,对青贮品质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纤维素酶|乳酸菌|“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6.
生物性添加剂能改善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提高青贮饲料的利用率,解决饲料供应不平衡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生物性添加剂主要包括微生物添加剂和酶制剂。如何发挥出生物性添加剂各自优点,形成协同作用,成为目前高效利用青贮饲料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生物性添加剂在青贮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其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有氧稳定性及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未来生物性添加剂应向复合生物性添加剂(菌种组合和菌酶组合)方向重点发展的观点,以期为研发出具备高效、环保、低成本等优势的新型复合生物性添加剂提供科学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复合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及有氧暴露后青贮饲料中微生物数量及其发酵品质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出可提高青贮饲料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复合乳酸菌接种剂,共设置3个不同组合乳酸菌分别添加全株玉米进行青贮,并设空白对照,测定青贮3、7、15和30 d,开袋有氧暴露1、3、7、15和30 d时微生物数量、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分别添加异型乳酸菌组合(Hetero)、同型乳酸菌组合(Homo)和同型+异型乳酸菌组合(Homo+Hetero)的各处理组均能有效地增加青贮过程和有氧暴露后饲料中乳酸菌的数量、乳酸(LA)和乙酸(AA)的含量,减少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降低pH和氨态氮(NH3-N)含量,减少粗蛋白(CP)损失,显著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抑制青贮饲料有氧暴露后的二次发酵,其中Homo+Hetero效果最好,Homo处理组好于Hetero处理组。  相似文献   

8.
杨建华 《中国饲料》2023,(16):77-80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发酵物对水稻秸秆饲料酸化和降解的影响。试验共5组:对照组(不做发酵处理)、试验组1(益生菌)、试验组2(益生菌+纤维素酶)、试验组3(益生菌+木聚糖酶)和试验组4(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将各组水稻秸秆置于避光干燥的条件下15℃?贮存10?d。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5),此外,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显著下降22.71%、34.54%和26.35%(P <0.05);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p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0.05),同时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 <0.05);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中苦味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5),而甜味氨基酸(脯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对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  相似文献   

9.
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及其质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酸菌是青贮饲料的主要微生物,随着青贮饲料的发展以及对青贮饲料中有益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乳酸菌的许多生理作用都与其携带的质粒有着紧密的关系.综述了乳酸菌作为添加剂在青贮饲料中可提高发酵品质和饲料有氧稳定的应用以及质粒提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添加剂对青贮饲料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乳酸菌添加剂对青贮饲料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通过添加CaCO3、纤维素酶、淀粉酶、尿素进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添加CaCO30.5%、纤维素酶0.01%、淀粉酶0.01%时青贮过程中乳酸菌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细菌、酵母菌、霉菌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有氧暴露后,乳酸菌数量降低速度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细菌、酵母菌、霉菌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水稻(Oryza sativa)青贮发酵品质与有氧稳定性,本试验对培杂泰丰添加乳酸菌(青贮宝和LD8)和富糖物质(蔗糖和菠萝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添加物处理的pH值都较低,除蔗糖外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添加菠萝皮、青贮宝和LD8的青贮料之间p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添加物处理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特别是菠萝皮、青贮宝和LD8改善水稻的发酵品质效果显著。青贮开封后,添加菠萝皮和LD8的青贮料有氧稳定性较好。综合考虑, LD8和菠萝皮改善水稻青贮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在青贮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研究其对发酵产物与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青贮饲料贮藏时间为14,56和120 d.无添加青贮黑麦草发酵产物中乙醇含量较多,在14 d开封时,乙醇和2,3-丁二醇含量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总和的7倍.添加鼠李糖乳杆菌与布氏乳杆菌可以抑制乙醇型发酵,使乳酸型与乙酸型发酵占主导.无添加青贮黑麦草与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的黑麦草发生了有氧腐败,但是添加布氏乳杆菌的黑麦草保持了有氧稳定.在青贮玉米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未影响发酵品质,但添加布氏乳杆菌增加了发酵产物中乙酸含量,降低了乳酸含量.添加布氏乳杆菌的青贮玉米从56 d开封开始保持了有氧稳定,其它组在120 d开封时保持了有氧稳定,所有组乙酸含量都增加.  相似文献   

13.
陶雅  李峰  孙启忠  柳茜  高润  徐春城 《草业学报》2018,27(8):118-129
旨在探讨小花棘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混贮对微生物特性及乳酸菌多样性影响,挖掘具有脱除苦马豆素活性的乳酸菌,为小花棘豆青贮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小花棘豆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10:0(T1)、9:1(T2)、8:2(T3)7:3(T4)、6:4(T5)、5:5(T6)、4:6(T7)、0:10(T8)混合青贮,室温发酵60 d,检测青贮前、后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并测定其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试验结果:1)原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量的增加逐渐升高,青贮饲料各处理间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肠细菌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过青贮发酵后肠细菌均未检测到;好氧细菌数量在原料和青贮饲料中均随着玉米比例的增加逐渐减少;酵母菌数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霉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比例增加逐渐增加,而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在检出线以下。2)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的原料中共分离得到乳酸菌菌株4株,经鉴定属于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hordniae、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和Lactococcus taiwanensis 3种;从青贮饲料中分离出乳酸菌菌株9株,经鉴定属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Lactobacillus brevis、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 4种,当玉米混入比例升高时,原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增加,而青贮饲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下降。3)不同乳酸菌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均高于85%,其中菌株JD6E、JD4D、JD10D、JD2E和JD1F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高达100%。经过热处理后,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为100%和97.76%,而其他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下降31.76%~100%,其中菌株JD6D和JD1E经过热处理后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下降到2.17%和0。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可以增加青贮原料中乳酸菌的数量及多样性,降低青贮饲料和原料中好氧细菌的数量,有助于提高青贮成功率;乳酸菌对苦马豆素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吸附脱除作用最强,而菌株JD6D和JD1E对苦马豆素的降解作用最强,均可用作小花棘豆青贮脱除苦马豆素的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4.
陶雅  李峰  高凤芹  孙启忠 《草业学报》2015,24(12):66-73
以短芒大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从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研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及耐酸性,筛选优质乳酸菌。以期探明短芒大麦草叶围及青贮发酵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特性及青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促发酵效果的乳酸菌菌株,为有益微生物饲料研发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短芒大麦草经青贮发酵后各微生物菌群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乳酸菌数量由0 cfu/g FM增加到4.00×108 cfu/g FM,酵母菌数量由8.50×105 cfu/g FM增加到1.02×108 cfu/g FM,而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变化不明显;从短芒大麦草青贮发酵体系分离得到4株乳酸菌,经鉴定Lx36为Lactobacillus pentosus,Lx37为Lactobacillus brevis,Lx53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Lx54为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筛选得到1株益于青贮的乳酸菌株Lx36,约在20 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OD值达到4.21,且发酵12 h的pH仅为4.08,并可以在pH=3.0环境条件下生长。综上所述,青贮发酵是体系中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及变化直接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短芒大麦草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种类较丰富,筛选得到的戊糖乳杆菌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同时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酸性,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适宜用作促发酵的青贮添加剂菌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评价禾草源同型发酵和/或异型发酵乳酸菌发酵对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的作用效果。将从禾本科牧草上分离筛选出的2株同型发酵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ti)及1株异型发酵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制成发酵剂。选用开花期无芒雀麦,刈割切段至2~3 cm,根据所喷发酵剂菌株的不同,分为4个处理:1)对照处理(con处理),喷洒无菌去离子水;2)异型发酵处理(he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液;3)同型发酵处理(ho处理),喷洒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2种菌1∶1混合);4)同型发酵+异型发酵处理(he+ho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3种菌1∶1∶1混合)。各处理喷洒量均为10 m L/kg鲜牧草,喷洒总菌数约为5×105CFU/g鲜牧草,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实验室常温发酵60 d后开封,通过测定无芒雀麦青贮营养成分、菌群数量及中心温度变化评价其有氧稳定性。结果显示:经60 d青贮发酵后,4个处理的p H均较青贮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发酵效果均较好(p H≤4.3),尤以ho处理效果最优。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con和ho处理的p H迅速增加,至第8天时达到7以上;he+ho处理p H增加幅度略低于con和ho处理,其p H至第8天时为6.3,显著低于con和ho处理(P0.05);he处理p H增加非常缓慢,至第8天时仅为4.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经60 d青贮发酵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ho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on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WSC含量在ho处理中迅速降低,在he处理中缓慢降低;至第8天时,WSC含量以he处理最高,he+ho处理显著低于前者(P0.05),而con和ho处理则显著低于he和he+ho处理(P0.05)。青贮发酵后霉菌数量明显受到抑制,且以单独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和混合添加同型发酵和异型发酵乳酸菌时抑制效果较优,这2个处理均未检出霉菌,且he+ho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5天时仍未检出霉菌,he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8天时仍未检出霉菌。在有氧暴露第3和5天时,he和he+ho处理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con、ho处理(P0.05)。在有氧暴露第8天时,he+ho与he处理的乳酸、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P0.05)。he、he+ho、con和ho处理的有氧稳定性依次降低,分别为194、126、62和58 h。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布氏乳杆菌单独或与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联合接种可有效抑制无芒雀麦青贮的有氧腐败,保证无芒雀麦青贮有氧暴露期间品质的稳定,且前者更有效;接种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未能在提高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是影响青贮饲料利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本试验旨在研究装填密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抽穗期的羊草和初花期的苜蓿为原料,青贮密度分别设置为600 kg·m-3,700 kg·m-3,800 kg·m-3,每组3个重复,在青贮60天和有氧暴露8天时取样分析。结果显示,羊草青贮和苜蓿青贮在800 kg·m-3装填密度下的pH值最低,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乳酸菌数量最多,青贮品质最好。羊草青贮在800 kg·m-3装填密度下有氧稳定性最好,苜蓿青贮在700 kg·m-3装填密度下有氧稳定性最好。有氧暴露后各处理的乳酸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苜蓿青贮有氧暴露后有霉菌产生。  相似文献   

17.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虽然饲料原料资源丰富,但整体利用率不高。青贮处理可以有效贮存饲料,既可以节约饲料资源,也可以保存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目前,西藏地区关于青贮用乳酸菌的研究已经由从传统乳制品中分离乳酸菌过渡到从多种天然青贮饲料中分离乳酸菌。对西藏地区青贮用乳酸菌的筛选分离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加快以青贮分离乳酸菌菌株为来源的高原青贮用乳酸菌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紧实度对全株玉米青贮有氧暴露期间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变化的影响,为生产实践选择适宜的青贮紧实度提供参考。以新饲玉10号青贮玉米为材料,发酵装料密度设计为5个梯度(350,400,500,600,700 kg/m3),发酵期为50 d,检测开窖后各紧实度处理第12,24,36,60,108 h青贮发酵品质和主要微生物的变化,并用多通道温度记录仪监测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有氧暴露时间与紧实度的交互作用对pH、乳酸、乙酸和氨态氮含量以及乳酸菌、霉菌、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开窖108 h后,紧实度为600 kg/m3青贮饲料的乳酸菌数量最多,达到8.17 lg cfu/g FW,其pH值和氨态氮含量最低,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最少,分别为5.38和7.72 lg cfu/g FW;且紧实度600 kg/m3有氧暴露后稳定的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达到100 h。通过综合评价,在有氧暴露后紧实度为600 kg/m3的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最好,建议600 kg/m3为全株玉米最佳青贮紧实度。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杂交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青贮饲料中附着的优良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鉴定,以期为提高杂交构树青贮品质提供乳酸菌资源.试验最终分离得到8株优良乳酸菌,其中菌株G4,G7,G9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