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旨在掌握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基因携带等基本情况。无菌采集发病鸡肝组织,共分离到沙门菌75株,对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药物敏感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LST鉴定到ST78序列型鸡伤寒沙门菌54株(72.00%)、ST92序列型鸡白痢沙门菌21株(28.00%);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四环素26.67%、强力霉素26.67%、复方新诺明22.67%、阿莫西林18.67%、氨苄西林16.00%、恩诺沙星14.67%、链霉素8.00%、环丙沙星2.67%、庆大霉素1.33%,共存在7种耐药谱型,28.00%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且集中于鸡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tetA、sul2和blaTEM的检出率分别为26.67%、10.67%和8.00%;毒力基因mogA、mgtC、bcfA、araB、stnspvC的检出率均高达100%,而spvB的检出率为 89.33%。结果表明,鸡伤寒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为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主要流行血清型,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解决猪链球菌的耐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以5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猪链球菌(S1018、S894、S786、S815和S844)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AgNPs对5株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测定AgNPs作用下细菌的生长速率以及不同浓度AgNPs对猪链球菌的抑制率来评价AgNPs的抗菌活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和6.25、12.5、25、50 μg/mL AgNPs对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AgNPs对S1018株的MIC和MBC均为12.5 μg/mL,对其余4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均为25.0 μg/mL;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好,25~100 μg/mL AgNPs对5株菌的抑制率可以达到96.60%~99.70%,在1/2MIC、1MIC和2MIC AgNPs作用下细菌生长速率明显受到抑制。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均能形成生物膜,6.25、12.5、25、50 μg/mL AgNPs对5株多重耐药猪链球菌菌株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为17.98%~45.58%。【结论】 AgNPs对多重耐药猪链球菌的活性和生物膜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确定2019年5月河南某规模化猪场一栋保育仔猪发病猪群的病原,本研究从送检的发病猪关节液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通过细菌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及猪链球菌gdh基因PCR扩增,确定该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用猪链球菌分型引物对该菌株进行PCR扩增分型鉴定及软件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14型,与猪链球菌JS14株(GenBank登录号:CP002465.1)同源性为100%。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同时携带有epf、mrp、sly、fbps、orf2毒力基因,属于高致病性菌株。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也证明该菌株是一株高致病性猪链球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高度耐药,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对该菌株进行5大类24种耐药基因检测,该菌株同时携带有blaTEMaadA1、strA、strB、aacC2、aphA1、tet(B)、gyrA、parC、sul2耐药基因。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猪链球菌14型流行特点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猪链球菌14型临床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36株2型猪链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应用PCR扩增四环素相关耐药基因tet(M)、tet(O)、tet(K)、tet(L)、tet(Q)、tet(S)、tet(T)和tet(W),将扩增到的耐药基因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6株2型猪链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00%,MIC90高于512mg/L;其中29株扩增出tet(M)基因,6株扩增出tet(O)基因,5株同时扩增到tet(M)、tet(L)基因,同时扩增到tet(M)、tet(L)基因的菌株MIC均高于512mg/L;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到的tet(M)基因与GenBank中已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95%~100%,tet(O)基因与GenBank中已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95%~99%。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2型猪链球菌对四环素均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主要耐药机制是由tet(M)基因介导的核糖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原噬菌体的比例、原噬菌体携带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情况,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原噬菌体对菌株的耐药性与毒力的影响,保证噬菌体生产菌的生物安全性,为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从NCBI中下载大肠杆菌全基因组信息,通过在线网站预测大肠杆菌中携带的原噬菌体数目,并分析原噬菌体的GC含量、基因组大小、占细菌基因组比例等基因组特征及完整型原噬菌体的类型,对原噬菌体做初步分类,统计分析完整型原噬菌体中携带耐药基因数目、耐药表型、耐药机制与毒力基因数目、毒力基因家族分布等。【结果】 112株大肠杆菌携带完整型原噬菌体1 024个,疑似型原噬菌体287个,缺陷型原噬菌体505个。1 024个完整型原噬菌体中,多数与长尾噬菌体相似,占70.21%(719/1 024);共有63种噬菌体类型,其中BP4795(登录号:NC_004813.1)类型的占比最高,达到19.24%(197/1 024),其次是DE3(登录号:NC_042057.1),占比11.72%(120/1 024)。大肠杆菌携带原噬菌体的GC含量在38%~57%之间,基因组大小为3.1~152.6 kb,其中80 kb以内的原噬菌体占97.03%(1 762/1 816)。1 024个完整型原噬菌体中携带耐药基因占比为6.35%(65/1 024),共携带耐药基因253个,分别来自11个抗生素耐药基因家族;携带一个或多个毒力基因的完整性原噬菌体占42.78%(438/1 024),共携带毒力基因1 274个,分别来自9个不同毒力因子家族,平均每个完整型原噬菌体携带毒力基因2.9个。【结论】 大肠杆菌普遍携带原噬菌体,原噬菌体中部分携带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评估其风险,防止原噬菌体造成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在菌株之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环境下鸡蛋外壳携带蜡样芽孢杆菌的情况和分离菌株的基本特征。【方法】 从养殖场和超市各采集9种新鲜鸡蛋,对鸡蛋表面携带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基因分型、毒力基因筛查和耐药性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后进行菌种鉴定并确定基因分型、筛选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经MALDI-TOF MS初步鉴定和基因组菌种鉴定,确定从养殖场3种未经清洁加工的鲜蛋中分离出的6个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其序列分型(ST)较为多样,其中有2株新的ST型。在毒力基因筛查方面,6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检出了非溶血型肠毒素nheB基因、腹泻型毒力因子hlyⅡ基因和侵袭免疫系统的inhA基因;nheAnheC基因携带率为83.3%,编码溶血型肠毒素HBL的hblA、hblChblD基因携带率均为66.7%;cytKhlyⅢ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3.3%和50.0%;肠毒素基因BceT、entFM和致吐毒素基因ces均未检出。耐药性方面,6株菌均对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和环丙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泰妙菌素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中介率分别为83.3%和100%;33.3%的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6株菌均携带有磷霉素耐药基因FosB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vanA的部分基因vanRSYZ,其中5株菌携带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mphL,部分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或核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结论】 本试验从养殖场未经消毒处理的鸡蛋外壳上成功分离到了蜡样芽孢杆菌,并发现其携带有多种毒力基因,存在多重耐药性,有潜在致病性和公共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83株分离于贵州省8个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的猪源大肠杆菌对6种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情况。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3%、97.6%、96.6%、89.3%、48.0%和34.2%;土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水平最高,其MIC50分别为256 和128 μg/mL,而MIC90均为512 μg/mL,四环素的耐药倍数高于土霉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水平最低,其MIC90分别为32和4 μg/mL,耐药倍数相同;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和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92.60%、41.50%、58.75%、58.62%和70.10%;耐药菌株中主要以tetA基因为主,且大多数以携带复合基因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与耐药基因tetB和tetM呈极显著相关(P<0.01),tetD基因分别与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四环素和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有高度耐药的趋势;外排泵是四环素类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在兽医临床上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与耐药基因的广泛存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旨在调查2021年重庆地区屠宰场表观健康猪群中猪链球菌的血清型、耐药和毒力特征,为制定该地区猪链球菌病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以2021年重庆地区屠宰场表观健康猪扁桃体样品为试验材料,分离猪链球菌并对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耐药基因检测、药敏试验、斑马鱼毒力试验,分析猪链球菌的流行特征。结果显示:2021年5—6月于重庆屠宰场共采集表观健康猪扁桃体154份,检出猪链球菌阳性样本80份(51.95%),从中分离到菌株87株;主要血清型分别为16型(16.09%,14/87)、9型(9.20%,8/87)、4型(8.05%,7/87),而血清2型检出率较低,占比4.60%(4/87)。分离株对林可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87/87)、95.40%(83/87)、93.10%(81/87);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为59.77%(52/87);对利奈唑胺、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75%(5/87)、5.75%(5/87)、0(0/87)、0(0/87);96.55%(84株)的菌株对3类及以上的抗菌药耐药,属于多重耐药菌株。选取19...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牦牛隐性乳房炎(SCM)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自甘肃省甘南州夏季牧场收集无乳房炎临床症状牦牛乳样,通过兰州乳房炎试验(LMT)筛选SCM乳样,从中分离病原菌并纯化培养,利用16S rDNA鉴定主要病原菌,通过纸片扩散法判定其药物敏感性,并采用PCR方法对相关耐药及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筛选出牦牛SCM乳样324份,检出率14.43%;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埃希氏菌属和肠球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9.57%和47.52%;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43.40%和20.75%;粪肠球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25.00%和16.67%;59株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MRSA 12株,其中7株携带mecA基因,5株含mecC基因;四环素外排泵基因tetK、tetA携带率最高(85.45%、56.36%),核糖体保护基因tetM携带率最低(34.55%);毒力基因中,clfA、clfB、fib、coa基因检出率较高(87.64%、84.27%、83.15%、82.02%)。研究表明,牦牛SCM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均对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为黏附因子和凝固酶。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特点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K-B法和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猪链球菌广东分离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被检菌株对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8.2%;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菌株都耐受6种或6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以6和14重耐药菌株的数量最多,分别占20%和17%。本试验设计了4对引物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发现56株菌中以携带tetM基因为最多(85.71%)。结果表明tetM很可能是介导广东SS分离株对四环素产生极高耐药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东省茂名地区屠宰环节猪肉中携带的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和毒力特征,为该地区食源性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从广东省茂名地区屠宰场采集的猪肉、脾脏、肝脏样本中分离到19株沙门氏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其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blaOXA-1、blaSHV)、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S、qnrB)、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aac(6')-Ⅰb、rmt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tetC)、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at1、floR)、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SulⅢ)和10种毒力基因(mogA、sseL、mgtC、bcfA、araB、spvR、spvA、spvB、spvC、spvD)的携带情况。【结果】19株沙门氏菌耐药严重,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氟苯尼考、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均>50%,对四环素、多西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89.5%(17/19),对3种及其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率为89.5%,最高对11种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blaTEMqnrAaadA1、aac(6')-ⅠbCat1、floRSulⅠ、SulⅢ耐药基因的检出率较高(≥50.0%),blaTEM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为84.2%,同时携带5个及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73.7%,最高携带12个耐药基因;mogAmgtCbcfAaraB毒力基因均有检出,且检出率均在70%以上,其中mogA基因的检出率高达100%,其余6种毒力基因均未检出。【结论】广东省茂名地区屠宰场猪肉中沙门氏菌多重耐药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且具有复杂的基因组合类型,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猪链球菌血清3型疫苗候选菌株,制备猪链球菌3+9型二价灭活疫苗并评估其在BALB/c小鼠上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从发病猪病料中分离猪链球菌血清3型菌株,通过蜡螟幼虫和BALB/c小鼠模型筛选出强毒株作为疫苗候选菌株,并对候选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将筛选得到的3型疫苗候选菌株和前期筛选的9型疫苗候选菌株灭活浓缩,使其抗原浓度为2×1010 CFU/mL,无菌检测后将浓缩抗原液按1:1配比混合,再混合抗原与Summit Poly Solution佐剂按4:1比例混合,制备猪链球菌3+9型二价灭活疫苗,疫苗中猪链球菌血清3和9型含菌量均为2×109 CFU/mL。将制备的疫苗免疫6周龄BALB/c小鼠,首免后第14天进行二免,二免后第14天进行攻毒。同时设立商品化疫苗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PCR鉴定结果显示,23株临床分离株均为血清3型猪链球菌,依次命名为KQ3-1~KQ3-23。分别通过蜡螟和小鼠进行初筛和复筛,筛选到强毒株KQ3-1。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菌株基因型为gapdh/sly/fbps-/orf2-/mrp-/89K-/gdh/epf-;生长曲线显示,该菌株在37 ℃培养8~10 h时生长达到对数生长后期;BALB/c小鼠致病性结果显示,腹腔接种12 h内可引起小鼠精神萎靡、扎堆、毛发耸立、运动迟缓、死亡等临床症状,该菌株的LD50为5.2×107 CFU/只。制备的疫苗免疫小鼠后,小鼠精神状况、采食等均正常,疫苗注射部位无肿胀、硬块等不良反应,无死亡发生,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后进行猪链球菌血清2型菌株ZYS、猪链球菌血清3型菌株KQ3-1和猪链球菌血清9型菌株YT攻毒,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90%、100%和100%,猪链球菌3+9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组保护率分别为30%、80%和70%,商品化疫苗组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0%、0和10%。【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疫苗能对猪链球菌血清3和9型强毒株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该疫苗具备疫苗市场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检测猪链球菌自溶素(atl)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链球菌atl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猪源链球菌中获得atl基因序列;构建pET-32a-atl和pGEX-4T-1-atl重组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以表达纯化后的atl-His融合蛋白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以兔多克隆抗体为一抗,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tl-GST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后的atl-GST融合蛋白为包被抗原,猪链球菌感染阳性血清作为标准血清,建立猪链球菌自溶素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利用本试验建立的ELISA方法与商用猪链球菌2型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时对184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从猪链球菌中成功扩增出atl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和纯化,获得大小为40 ku的atl-His和48 ku的atl-GST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兔抗atl-His抗血清与atl-GST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ELISA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的阴阳临界值为0.318,阳性血清稀释至1:1 280检测仍为阳性;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敏感性。本试验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出96份阳性样品,商用猪链球菌2型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出66份阳性样品,符合率为71.7%。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458份不同饲养阶段的猪血清样品,其中检出27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60.4%。【结论】 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猪链球菌自溶素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了初步应用,为猪链球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水禽中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研究从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5个省市的水禽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中采集鸭粪便样品、水样以及土样1 505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MS)质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筛选大肠杆菌中的25种耐药基因。结果显示,1 505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449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9.8%,其中335份来源于粪便,52份来源于土壤,62份来源于水,这些样品中浙江(43.3%)和广东(43.2%)的分离率最高,其次是福建(28.1%)和江苏(23.8%),山东(18.3%)的分离率最低。449株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金霉素、氟苯尼考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90.2%、50.3%、96.7%、87.3%和90.6%,而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则比较敏感,来源不同省份的大肠杆菌对不同抗菌药呈现出不同的耐药率。PCR检测结果发现,449株大肠杆菌中耐药基因tet(A)检出率最高(88.2%),随后是floR(58.13%)、sul2(57.02%)、tet(B)(53.9%)、cmlA(39.2%)和sul1(36.75%),未检测到qnrA、tet(M)和tet(X)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在这5个省份中,上述耐药基因在山东省样品中分布均较高,而在浙江省和江苏省样品中分布较低。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中国东南沿海五省水禽及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为养殖业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规模化猪场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病原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比较其相关性,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2021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死猪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测序分析,随后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通过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确定其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分离菌需在含有血清和NAD的培养板中生长;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菌为红色,可判定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通过生化试验、PCR结果及测序分析确定分离到20株APP,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性。所有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且约50%菌株呈8重及以上耐药;其中对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5%、65.0%、55.0%和48.8%;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菌主要对四环素、磺胺异噁唑、氟苯尼考和林可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而对头孢唑啉(先锋Ⅴ)和阿奇霉素敏感。23种主要耐药基因中共检测到blaCMYaph(2″)-Ⅰbsul1、sul2、sul3、tetAtetBtetMtetOtetRfloR这11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5%、85%、50%、60%、75%、30%、100%、85%、100%、70%和80%;未检测到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相关耐药基因。【结论】从广东省猪群中分离到的APP表现出广泛耐药性,且为多重耐药,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表明耐药基因的携带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可能存在其他未检测的耐药基因,或存在新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藏拉萨地区牦牛链球菌的感染情况、致病性及其耐药性,为牦牛源链球菌的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方法】对55份牦牛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PCR扩增以鉴定分离菌的种属特性。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小鼠评价分离菌的致病性,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性。【结果】分离菌在血平板上长出灰白色、表面光滑的α溶血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链状排列的阳性球菌。分离菌可发酵葡萄糖、乳糖、海藻糖和山梨醇,不发酵麦芽糖和甘油,硝酸盐还原试验、靛基质试验、V-P试验和MR试验均呈阴性。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定有25株链球菌(Tibet-1~Tibet-25),检出率为45.46%(25/55),其中17株多动物链球菌,8株马链球菌。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已发布的链球菌相似性在97.04%~99.77%之间,其中Tibet-1、Tibet-2、Tibet-3、Tibet-5、Tibet-9、Tibet-10、Tibet-11、Tibet-14、Tibet-15、Tibet-16、Tibet-17共11株牦牛源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