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生草栽培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为果园生草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带种植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与自然生草的生草制油橄榄园为研究对象,以清耕果园为对照,在夏至和霜降后对果园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因子进行了连续14 h的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毛苕子和自然生草在6月和10月均可提高果园0~15 cm土层的土温和地上50 cm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在6月时随着土层的加深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0月时随着土层的加深呈升高趋势;在观测时间段内0~5 cm土温波动程度大于5~10和10~15 cm。果园空气湿度的日变化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生草有增湿的效应。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带油橄榄园种植毛苕子小气候调节的综合效应高于自然生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生草对渭北黄土高原苹果(Malus domestica)园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果园清耕、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间作小冠花(Coronilla varia)3个处理,于2012年4-11月利用SR1LP土壤呼吸仪监测了3个处理的土壤呼吸,分析了果园生草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草与清耕处理 4-6月和8-11月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但生草处理果园土壤呼吸日变化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延后效应(4-6月)或推前效应(11月),且生草与清耕处理土壤呼吸日变幅存在明显差异,7月生草与清耕处理土壤呼吸的日变化格局不同;果园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变化趋势,但生草显著提高了果园土壤呼吸速率,不同月份不同处理之间的土壤呼吸差异显著(P<0.05);生草与清耕果园土壤呼吸都与5 cm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为显著,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生草处理果园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而清耕处理果园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多元回归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协同影响高于土壤水热单因子的影响,可解释果园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56%~85%。  相似文献   

3.
正据《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20期《生草栽培对赣南地区晚棱脐橙土壤微量元素及叶片营养吸收的影响》(作者朱婧等)报道,赣南地区是我国脐橙的主产区,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果园的清耕栽培模式所产生的弊端逐渐显现,为了维持产业健康发展,科学的生草栽培模式在当地逐步推广。文章探讨了不同生草栽培模式对脐橙果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叶片营养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生草对渭北黄土高原苹果(Malus domestica)园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果园清耕、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间作小冠花(Coronilla varia)3个处理,于2012年4 11月利用SR1LP土壤呼吸仪监测了3个处理的土壤呼吸,分析了果园生草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草与清耕处理4 6月和8 11月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但生草处理果园土壤呼吸日变化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延后效应(4-6月)或推前效应(11月),且生草与清耕处理土壤呼吸日变幅存在明显差异,7月生草与清耕处理土壤呼吸的日变化格局不同;果园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变化趋势,但生草显著提高了果园土壤呼吸速率,不同月份不同处理之间的土壤呼吸差异显著(P<0.05);生草与清耕果园土壤呼吸都与5 cm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为显著,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生草处理果园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而清耕处理果园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多元回归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协同影响高于土壤水热单因子的影响,可解释果园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56%~85%.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尤溪玉池生草果园定位观测点为平台,利用室内培养和田间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草栽培对油桃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和清耕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规律,且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C/N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土壤含水量、胡敏酸、富里酸、HA/FA值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生草栽培处理土壤平均矿化速率为22.890 mg/(kg·d),分别比顺坡清耕和梯台清耕处理提高62.13%和33.83%,生草栽培处理的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和初始潜在矿化速率(C0k)均显著高于顺坡清耕和梯台清耕处理,说明生草栽培可以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和加速了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有利于土壤碳氮转化和提高土壤肥力。生草栽培处理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比例比清耕处理并没有显著增加,说明生草栽培亦有利于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火龙果园中间种百喜草、柱花草、鸭茅等牧草,研究生草栽培模式对火龙果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牧草在火龙果园生态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行间种植百喜草可明显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下降了16.0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20.82%,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52.10%和53.36%,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行间种植百喜草能有效提高火龙果果园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和土壤温度,并能抑制火龙果园杂草的滋生,有效减少了果园投入,增加了果园收入。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果园生草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LEfSe差异分析、随机森林算法分析、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等方法,对秣食豆(Glycine max,GM)、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MO)、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LP)三种生草处理后的有机猕猴桃园0~20 cm耕层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草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草木樨与秣食豆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钾含量、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含量,说明生草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同时,生草提升了土壤细菌β多样性,改变了不同处理间差异代表物种,增加了土壤细菌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功能基因丰度,促进土壤养分循环。综上,在关中平原有机猕猴桃园间种植草木樨、秣食豆和一年生黑麦草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是一种适宜当地条件的果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杧果园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草种。本试验以桂热芒82号为试材,清耕为对照,全园种植紫花苕子、矮扁豆、自然生草、白花三叶草,研究不同生草种类对杧果园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花三叶草和自然生草处理,可以自然越冬,次年无需再播,矮扁豆和紫花苕子次年需要再播。当年刈割一次回填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除白花三叶草外,果园生草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紫花苕子,达14.33 g/kg;所有生草处理刈割回填后可以提高30cm深度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生草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最多的为白花三叶草;白花三叶草可以显著提高有效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最高;交换性钙含量和交换性镁含量以自然生草的最高。生草栽培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但与对照比,差异不明显。种植白花三叶草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氮素、磷素含量有关,白花三叶草和矮扁豆降低了土壤蔗糖酶活性。生草栽培可提高芒果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整体影响以种植紫花苕子表现较佳。因此,杧果园生草可以优先选择紫花苕子,有灌溉条件的也可选择白花三叶草,但前期都需要及时补充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9.
生草法栽培 ,就是实行桔园生草 ,采用除草剂与人工割草相结合 ,或有计划地种植绿肥进行深翻压绿 ,实行以园养园的做法。它是目前柑桔园 ,特别是幼龄未封行柑桔园的一套较理想的土壤管理方法 ,也是一项省力化栽培技术。现将技术要点论述如下。1 草种选择1 1 优良草种的基本条件 进行果园生草栽培 ,首先要正确选择草种 ,这是确保果园生草栽培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生草栽培草种选择的基本条件是 :①适应性强 ,要求对气候、土壤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②植株矮小 ,不影响果园通风透光和妨碍果园田间作业 ;根系浅 ,少与果树争夺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春季播种赤小豆、甜荞、多年生苦荞、紫花苜蓿,秋季播种箭舌豌豆、灰萝卜、箭舌豌豆+灰萝卜混播比较喀斯特山地火龙果园白花鬼针草的抑草效果和抑草时长,筛选适宜的周年生草草种及播种时间,同时比较生草栽培、防草布栽培和清耕对火龙果园草害控制成本投入、病虫害发生、产量、商品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初播种赤小豆,10月中旬播种箭舌豌豆+灰萝卜混播为适宜的喀斯特山地火龙果园白花鬼针草的抑草效果,周年生草栽培有利于减少白花鬼针草草害防治成本,降低火龙果枝条和果实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以及提高产量和商品性,但对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正据《北方园艺》2017年第9期《自然生草对甜樱桃果园土壤及其冠层温湿度的影响》(作者李芳东等)报道,以自然生草的甜樱桃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自然生草对甜樱桃园0~30 cm土壤和距地表50~200 cm冠层温湿度的影响,以期为自然生草甜樱桃园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降低了0~30 cm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昼夜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果园生草对苹果叶片衰老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果园生草和清耕(对照)条件下5年生苹果园为试材,研究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果园生草处理提高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延缓了叶绿素的降解,从而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了其净光合速率。因此,果园生草促使衰老叶片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延缓了衰老进程,提高了叶片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会科  梅立新  高华 《草地学报》2009,17(5):615-620
研究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行间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渭北旱地生草苹果园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小气候因子进行了测定,同时以清耕果园为对照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生草调节了苹果园近地层的大气温度,提高了果园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降低风速和相对照度;在牧草的不同发育阶段上述调节作用不同,且调节程度与草的种类密切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渭北旱地苹果园种植白三叶小气候综合效应优于种植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省庆阳市和天水市苹果种植户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种植户的苹果园覆盖方式(生草、覆膜、清耕)、树龄、投入产出等项目,分析了3种覆盖方式下果园的物质服务费用、用工投入、苹果产出,并采用净现值法计算了3种覆盖方式下果园生命周期内的净收益。结果表明:生草果园建园和幼树抚育时期的投入均高于覆膜和清耕果园;成龄果园生草后,其肥料、农药、除草剂及施肥、打药、锄草、其他用工投入均低于清耕果园。因此,生草覆盖是提高旱区果园净现值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果园生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果园生草栽培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草本植物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果园管理方法,我国果园生草研究起步较晚。果园生草栽培对果园小气候、土壤、果实品质等都有很大影响。对我国果园生草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指出:草种的管理技术、草种与果树的配套研究、草种对果树根系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由此提出了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我国果园生草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园林生草技术就是在果园、桑园、药园、茶园、林园等经济园林内种植对果树、桑树、药树、茶树、林木等有益的草,提高果品、桑叶、药材、茶叶、林木等的品质,种草养畜,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综合实用技术。近年来,农村涌现出了千家万户自己的庭园和土地流转发展起来的业主经营的产业化园林,建起了规模不等的果园、桑园、药园、茶园、林园等园林,但是,由于传统耕作制度的束缚,广大农民或农业产业化业主依旧强调清耕除草,导致果品、桑叶、药材、茶叶、林木等质量下降。而在发达国家,这项技术早已普及。1园林的选择园林生草技术对各类果…  相似文献   

17.
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是果园集约、高效、生态、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基础。生草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4.7%~13.0%,提高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进而改善土壤的导水性能和保水性能,也有助于拦截降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干旱少雨的季节可能会出现牧草与果树争水的现象,需要通过选择适宜的草种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减小争水对果树造成的不利影响;生草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连续生草6年可使土壤表层有机碳增加19.6%~27.8%,有机碳的累积量会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生草覆盖可调节果园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酶活性;生草还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同时豆科牧草也可通过固氮作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总体而言,果园多年种植牧草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具有正效应。本研究可为有关的研究工作和生草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南疆果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陈新燕  柴仲平  李建平 《草业科学》2012,29(7):1023-1027
以新疆南部苹果(Malus domestica)园为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管理方式对果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下南疆果园土壤中微生物总数量表现为,覆草>生草>免耕>清耕。覆草区和生草区微生物总数量分别比免耕区增加32.90%和11.63%,比清耕增加38.09%和15.99%,果园土壤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真菌含量最少。微生物数量垂直分布规律特征明显,各处理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以0~20 cm土层最高,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3种酶活性特征表现为,覆草>生草>免耕>清耕,且3种酶活性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微生物数量分布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是土壤有机质严重匮乏 ,树体早衰减产 ,果实品质不断下降。推行果园生草技术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以园养园”生态农业的最佳途径。1 果园生草的益处1 1 减少水土流失 ,保水保肥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增进地力。白三叶草是果园生草的优良草种 ,可固定和利用大气中的氮素。据测定 ,生草 4年的果园全氮、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0 0 %和 15 9 8%。果园种植白三叶草可大大降低乃至取代氮肥的投入。生草果园即使不增施有机肥 ,土壤中的腐殖质也可保持在 1%以上 ,而且土…  相似文献   

20.
果园自然生草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大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谷艳蓉  张海伶  胡艳红 《草业科学》2009,26(12):103-107
果园传统的清耕管理方式劳动强度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肥料投入成本高,而且造成冬春季节土壤裸露,易发生风沙扬尘。果园自然生草覆盖技术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果园蓄水保墒及抗旱能力;有利于天敌繁育,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大桃品质;省工、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减少环境污染,抑制大气扬尘。通过对北京平谷区桃园自然生草覆盖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果园自然生草覆盖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为10.4%~38.1%;能够提高大桃产量与品质,单果质量提高2.8%~5.4%,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65%~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