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鲁枣13号”是金丝小枣自然实生品种,为鲜食加工枣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果实短圆形,两端齐平,平均纵径2.20cm,横径2.30cm;平均单果重5.8g,最大果重7.5g:果实大小均匀,极整齐,果实橙红色。果肉绿白色,肉质细、疏松,汁液中多,风味酸甜,鲜食品质优良。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50%,总酸含量1.15%,维生索C含量6640.0mg/kg,可食率94.20%。因维生素C含量和总酸含量极高,而且果实大小整齐均匀,鲜枣适宜加工枣汁和枣酱等。  相似文献   

2.
<正>"豫农蜜香"是以晚熟鲜食桃品种"八月香"为母本,中熟鲜食桃品种"豫香"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鲜食桃新品种。2016年12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证编号:豫S-SV-PP-028-2016)。该品种果实长圆形,两半部较对称,果顶凸起,梗洼深,缝合线明显、浅,成熟状态一致;平均单果质量148 g,最大单果质量327 g;果面干净,底色白色,茸毛短,果肉白色,肉质为软溶质;汁液多,纤维中等;果实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离核。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3.
“桃咏蜜露”是“雨花露”水蜜桃的芽变品种,果面底色绿色,表色红色,与雨花露颜色不同。果实近圆形,两侧对称,果顶圆平。平均单果重160g。果皮易剥离,果肉黄白色,近核处红色,柔软细腻,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4%左右,可滴定酸含量在0.24%左右。果实成熟期在6月上中旬,果实发育期70天左右。果实宜鲜食,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更加高效、便捷的翠冠梨可溶性固形物与果肉硬度适宜测定部位、检测方法,探究手持折光仪与无损测糖仪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将不同成熟期采摘的翠冠梨果实划分为果实顶部(萼端)、果实胴部(赤道)、果实肩部(梗端)三个部位,使用手持折光仪、经校正后的无损测糖仪、果实硬度计分别对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硬度与感官品质进行测定,并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采摘的梨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肉硬度均表现为萼端>赤道>梗端;果实胴部位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与果实三个部位所测均值无显著差异,经校正后的无损测糖仪与手持折光仪各部位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感官品质分析与理化指标测定结果相一致。初步认为,梨果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可简化为无损测糖仪对果实胴部位置的测定,硬度值应取果实胴部三个不同方位硬度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仲秋红"枣是在山东省济南市仲宫镇等地蒸食大枣种质资源中选育的新品种。2009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圆柱形,平均单果重23.5g,最大果重38.1g。果皮紫红色。果肉绿白色,肉质硬脆,汁液中多,清甜味浓,略有酸味,鲜食品质上等。完全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2.40%,总糖含量28.58%,总酸含量0.36%,维生素C含量3.60g/kg,果肉硬度12.60kg/cm2,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6.
正"早秋红"是由山东地方品种"大铃枣"中选出的大果型优良早熟鲜食枣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鲁S-SV-ZJ-033-2016。该品种果实倒卵圆形或近圆形,平均单果重18.5 g,最大果重25.5 g,平均纵径4.2 cm,横径4.0 cm;果皮鲜红色,富光泽,皮薄;果肉白色,质细汁多,味甜;果实开始着色时可溶性固  相似文献   

7.
‘中田’‘青林’是自日本引进的黄绿色中晚熟苹果新品种,‘中田’果实短圆锥形,平均单果重228.12g,果面黄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质地松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6.92%,带皮硬度7.28kg/?,可滴定酸含量0.41%,VC含量6.86mg·100g-1;‘青林’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17.34g,果面采收时绿黄色,后逐步变黄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质地硬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6.63%,带皮硬度9.82kg/?,可滴定酸含量0.32%,VC含量6.48mg·100g-1。两个品种鲜食品质佳,果实常温条件下可保存35~40天。  相似文献   

8.
<正>据《园艺学报》2015年第5期《苹果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特性的研究》(作者郑丽静等)报道,以132个苹果品种为试材,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其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组分进行测定,并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可溶性糖含量(SS),利用频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苹果果实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9.
"鲁枣10号"是从金丝小枣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鲜食加工兼用枣新品种,2011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短圆形,平均单果重5.5g,最大单果重6.4g。果皮鲜红色,果肉绿白色,肉质细、疏松,汁液较多,风味酸甜,鲜食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酸含量分别为31.50%、0.485%和1.79%,可食率达97.10%。植株树姿开张,长势中庸。连续结果能力强,苗木定  相似文献   

10.
摘要:选择11个梨品种作为早酥梨的授粉品种,研究对早酥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的11个梨品种处理的座果率均高于69.90%,可满足早酥生产的要求。并通过测定单果重、果实偏斜、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V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以及果皮强度、果皮韧性、果肉脆性、果肉硬度、果肉细度等果实质地等指标,综合分析,认为丰水、库尔勒香梨、秋白梨和红香酥可作为早酥的适宜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香蕉后熟过程中处于转色期、商品期和麻点期的香蕉采用折射仪法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针对前处理所涉及的三种常用取汁方法(恒温水浴加热、中速离心分离和单层滤纸过滤)的试验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在准确度方面,中速离心分离和单层滤纸过滤方法测定的结果较为准确;在精确度方面,中速离心分离方法测定的结果最为稳定;综合各方面因素,中速离心分离是最精准快捷的浆汁制取方法,其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基于该方法测定的处于转色期、商品期和麻点期的香蕉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枣树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干果树种,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研究发现,外源Ca(OH)2能有效抑制 “枣黑顶病”的发病率从而减少枣农损失。为提高壶瓶枣果实营养成分和改善口感,寻找Ca(OH)2最佳喷施浓度。以壶瓶枣为研究对象,分别喷施不同浓度梯度的Ca(OH)2,枣果成熟后测定果肉中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Ca(OH)2处理条件下,壶瓶枣果肉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均随Ca(OH)2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糖酸比随Ca(OH)2处理浓度的增大,有下降趋势;2.外源Ca(OH)2能显著提高壶瓶枣果肉中Ca、Mg元素的含量且Ca(OH)2饱和溶液稀释150倍浓度提升效果最明显;3.喷施Ca(OH)2溶液对壶瓶枣体内K元素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4.喷施外源Ca(OH)2溶液能有效提高壶瓶枣果肉中Fe、Mn、Cu、Zn元素含量, Ca(OH)2饱和溶液稀释150倍浓度效果最好。综合以上结果外源Ca(OH)2饱和溶液稀释150-200倍浓度为最佳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通过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评价方式,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冰糖橙制汁加工适应性。其中,感官指标使用百分法进行评定,其指标包括色泽、风味、外观等,理化指标的评定主要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出汁率、可挥发精油、总黄酮、固酸比、维生素C等。结果表明,洪江普通冰糖橙的综合评分高于80分,为适宜制汁的柑桔品种;而洪江大果冰糖橙、麻阳大果冰糖橙及永兴大果冰糖橙的综合评分均达到70分以上,为可以制汁品种。  相似文献   

14.
枣品种果实干物质和含水量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鲜枣的制干率和含水量是评价一个枣品种是否优良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笔者介绍了鲜枣干物质和自然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山东省滨州市21个枣品种的干物质和自然含水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以期为广大农民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种植优良枣树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究不同大小刺梨的果实品质特征及重要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确定刺梨产品加工中原料鲜果的质量分级提供依据。以贵州6个县(区)种植的4~5年生‘贵农5号’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大小等级的果实重、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析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指标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等级大小的刺梨果实的品质特征差异明显,种子多、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低是刺梨大果的品质特征;中、小果的品质特征是种子少、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较低,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高。在每100g小型果的果肉中,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比大型果高276.67mg和1307.38mg。在刺梨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增加,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降低。果实大小与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不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刺梨的中、小型果实也是产品加工的优质原料鲜果,在刺梨果实质量分级中不宜仅以果实大小作为判定质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的桑果其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氨基态氮含量存在差异 ,可作为评价桑果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经测试 :龙椹2号和龙椹3号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含量高出对照品种4个百分点 ;总酸的百分含量远低于对照品种 ;固酸比远大于对照品种 ;氨基态氮的含量小于对照品种.初步认为龙椹2号和龙椹3号桑果品质优于野生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以‘小白’番木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后保鲜处理及运输温度(13℃低温运输和常温运输)对番木瓜物流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温运输还是低温运输,50℃热水处理10 min或13℃预冷处理都能明显减轻番木瓜果实物流后货架期间病害的发生、延缓果皮褪绿转黄,更好地保持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等货架品质。番木瓜低温运输的效果显著好于常温运输。预冷处理对常温条件下运输保持果实品质的效果明显,2天后果实运达目的地的果实硬度为47 N,显著高于对照1倍。低温运输对保持果实的硬度有显著效果,预冷处理对冷链物流效果尤其明显,运达目的地时保持采收时的硬度为196 N,是对照的3倍。  相似文献   

18.
以橙类三大类型品种——普通甜橙、脐橙、血橙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对各种甜橙品种果实的主要品质特性,包括果皮颜色、单果重、果形指数、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和维生素C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脐橙单果重最大,种子最少,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血橙果实品质优于普通甜橙,长寿区的塔罗科血橙品质较佳,可能与其特殊的气候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枣(Zizyphus Jujuba Mill.)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干果树种,经济价值及生态效益显著。以壶瓶枣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梯度Ca(OH)2溶液处理条件下,壶瓶枣黑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及枣果肉中蛋白质、VC、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化情况,寻找喷施Ca(OH)2溶液的最佳浓度,为壶瓶枣枣果品质的提升和营养的加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Ca(OH)2溶液处理可显著降低壶瓶枣黑顶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p<0.05),其中Ca(OH)2饱和溶液稀释150倍处理防治效果最好。2.与对照相比,Ca(OH)2溶液处理可显著提高枣果果肉中蛋白质含量(p<0.01),其中Ca(OH)2饱和溶液稀释300倍的低浓度溶液效果最好。3.中低浓度Ca(OH)2溶液可显著增加壶瓶枣果肉中VC含量(p<0.01),且随Ca(OH)2溶液浓度升高呈降低趋势。4.不同浓度Ca(OH)2处理条件下,壶瓶枣果肉中总膳食纤维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且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大,果肉中膳食纤维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Ca(OH)2饱和溶液稀释225倍浓度处理增加效果最明显。综合以上结果,Ca(OH)2饱和溶液稀释150倍浓度为最佳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杨梅产量及品质,分析了钾镁不同配施比例对杨梅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株施单钾肥1.0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43%、11.48%、13.23%及19.96%,果实中矿质养分钾、磷、铁含量显著提高;株施单镁肥0.3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24%、9.60%、10.89%及15.70%;株施镁钾混合配施比例为0.2/0.75 kg时,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硬度,果实中钾、铁含量显著提高。本研究可为提升杨梅品质的配方施肥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