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区自然概况为了加快改良和建设高寒区沙化、退化草场的速度,1985年在尚义县哈拉沟乡张活洼村开展飞播沙打旺牧草试验。飞播面积为10,919亩,有效面积9,761亩,占实际播种面积的89,4%。飞播区位于大清  相似文献   

2.
飞播牧草,是进行草场改良的有效途径.在国家、贵州省畜牧局的关怀重视下,拨款17万元,于1984年9月在龙里县民主、中排两乡的四片草场进行飞播,面积一万亩,飞播牧草品种有: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对草种均进行根瘤菌接种和丸衣化处理.播种种子比例为红三叶1份,白三叶2份,鸭  相似文献   

3.
一、河南省草地资源现状河南省天然草场资源比较丰富,总面积为6650.7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6.9%,可利用面积6064.9万亩。草场生长着各类牧草800余种,其中以禾本科、豆科。菊科、藜科为多。近年来,我省人工种草105万亩,飞播54万亩。由于草场提供了大量的饲料、饲草,使我省畜牧业得以更快发展。草食畜有了长足长展,1997年存栏牲畜1420.87万头,羊2326.01万只,兔1222.5万只,分别比1996年增长20.8%、31.6%、21%;草食畜出栏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出栏牛554万头,羊262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5.9%、37%。二、草地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飞播牧草是一项大面积、高速度、高效益治理退化草场,建立半人工草地的实用技术。翁牛特旗从1984年至1996年,累计飞播牧草7.2万公顷,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飞播半人工草地,飞播草地植被盖度由播前的10—30%提高到60—85%,牧草产量由播前的450公斤/公顷提高到2625公斤/公顷。十年来累计开放利用飞播草地17.36万公顷,增产优质牧草3.78亿公斤,第一性生产效益达378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25。该旗通过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飞播牧草专项基金,加快了飞播草地建设速度,最好年份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322%;同时,通过飞播草地有偿承包、配套建设、建设家庭牧场,使飞播草地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飞播草地建设高速度,利用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区的草场建设工作,在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支持下,近年来正逐步向深度广度发展。1986年,全区增建人工草场0.77万亩,其中饲用银合欢500亩,飞播草场0.3万亩,其余为人工播种的草地。围栏草场0.5万亩,草地牲畜饮水用小山塘3处,贮水1,500立方米,连同前几年累计全区共初步建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15.3万亩,有效保苗面积11.5万亩,其中飞播草场11万亩,成苗长势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草原飞播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本刊记者尹福田草原飞播就是用飞机在草原上空播撒牧草种子。飞播是加强草原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草场退化,进而提高草场质量和生产力。吉林省从1980年开始实施草原飞播工程,17年来飞播总面积达86万亩,保留8...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一九九三年飞播牧草技术工作总结邹华,王湘国,石凡涛(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1)1982年以来,我省在农牧渔业部及西北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飞播牧草工作。飞播工作由点到面,规模逐渐扩大,累计飞播牧草面积51.5万余亩,占全省人工草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8.
一、飞播牧草的基本情况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从1980年开展飞播牧草以来,全省飞播牧草累计实播面积188047亩,有苗面积158954亩,有苗面积率为 84.52%。飞播牧草分布在我省6个地(州、市)的9个县。即毕节地区两个县128030亩,六盘水市两个县22000亩,黔南州一个县8000亩,黔东南州两个县13217亩,铜仁地区一个县4800亩,遵义地区一个县12000亩。飞播牧草分布  相似文献   

9.
1 从1981年以来,甘肃省飞播牧草工作经历了试验、示范、推广三个阶段。总的趋势是飞播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飞播质量一年比一年提高,飞播效益一年比一年显著,群众对飞播的认识一年比一年深化。由开始试验的3个县(市)的4个播区发展到13个县(市)的53个播区,截止1988年底,飞播面积由2万亩扩大到42.1万,有效面积39.14万亩。有苗面积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全国草原工作战线的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各级农牧部门较好地完成了牧草种植和种子生产工作任务,为加快全国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牧草种植情况 1.全国牧草种植情况.2011年,全国保留种草面积29266万亩,同比减少8.6%,减少2757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8244万亩,同比增长2.9%,增长522万亩;改良种草9740万亩,同比减少24%,减少3090万亩;飞播种草1282万亩,同比减少12.9%,减少190万亩.  相似文献   

11.
飞播牧草是一项大面积,高速度、高效益治理退化草场,建立半人工草地的实用技术,翁牛特旗从1984年至1996年,累计飞播牧草7.2万公顷,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飞播半人工草地,飞播草地植被盖度由播前的10-30%提高到60-85%,牧草产量由播前的450公斤/公顷提高到25625公斤/公顷。十年来累计开放利用飞播草地17.36万公顷,增产优质牧草3.78亿公斤。第一性生产效益达3780万元,投入产出比计较1:5.25。该旗通过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飞播牧草专项基金。加快了飞播草地建设速度,最好年份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322%;同时,通过飞播草地有偿承包、配套建设、建设家庭牧场,使飞播草地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飞播草地建设高速度,利用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1983年起,我省在龙江、杜蒙、安达、肇东、齐齐哈尔等市县,利用飞机播种牧草的方法,建立起了66.9万亩人工草场,将大面积的退化草场改良成了优质采草场,产草量由播前亩产25—50千克提高到170—300千克,草场覆盖度由45~60%提高到90%以上。从而,为我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高速度的进行草原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将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但一些播区由于管理与利用措施不当,草场利用不久即发生退化,影响了飞播的效益。我省七年来的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飞播草场的效益,必须从管理着手,并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改造山河,治穷致富”和落实草场责任制的精神指引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提高了对草场建设的思想认识,加强了对草场建设的组织领导,我省的草场建设出现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点到面,逐步发展的好形势。从1980——1985年,全省累计建设人工草场70多万亩(成苗面积50多万苗),其中飞播种草近20万亩,人工种草50多万亩。在不同类型的草场上,飞播种草、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都是成功的,为建设具有贵州特点的人工草场已初具雏型。  相似文献   

14.
鹿寨县地处桂中稍偏北,总面积为3377平方公里合50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7万亩,自然草场面积158.5万亩。我县于1990年开始引进184柱花草(圭亚那柱花草的一个栽培品种)进行试种,面积为175亩,获得高产丰收,1991年全县种草面积达到3275.47亩,其中184柱花草3181.97亩,超额6.07%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牧草种植任务,分布在全县十二个乡镇122个村公所5102户农户。牧草的  相似文献   

15.
共和、刚察两县飞播牧草工作总结石凡涛(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8)飞播牧草是治理大面积沙化、退化草地、_改良天然草地和建立人工草地的重要手段之一。1982年以来,在农牧渔业部及西北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截止199。年,全省飞播牧草面积已达57.59万...  相似文献   

16.
飞播牧草是模拟牧草天然生长、发育、繁衍、更新的特性,稍加农艺措施(地面处理),利用飞机进行大面积播种牧草的一种方法。飞播牧草利用降雨季节大面积播种,具有速度快、成本低、落种均匀、效果好等优点,是加快草场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 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天然草地面积5788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约为50176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39%。草场划分为灌丛草场、草原草场、草甸草场、荒漠草场和沼泽草场等五大类型。以灌丛草场和草甸草场为主体,约占全省可利用草场的2/3以上。组成草场的植物种类丰富,优良牧草种类以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领导及有关部委的关怀、支持下,我国大面积飞机播种牧草的试验,从1979年就已开始。当时在4省6个点飞播近20万亩,首批飞播选择在退化草原及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9.
<正> 飞播牧草是一种多快好省的人工种草形式,是大面积改良天然低质草场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于缩小、克服天然低质草场的限制性,提高生产力,增加载畜量,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有直接意义。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令年我县首次在低山地区飞播豆科牧草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11400亩。本文在总结成苗效果的基础上,对影响成苗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改良低山地区天然低质草场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15年飞播牧草效益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拉善左旗15年飞播牧草累计面积为6.862万hm^2,实播面积为6.529万hm^2,1995年10月调查,保存面积为4.819万hm^2,保存面积率为73.81%。15年来飞播区植被盖度提高了16.32倍,有苗面积率提高了24.47倍,牧草产量提高了28.07倍。第一性生产产值和第二性生产产值分别是飞播总投资的5.45倍和5.5倍,飞播牧草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