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汁酸(BAs)作为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上游激活物之一,可直接调控S1PR2活性,也可通过BAs相关信号通路法尼醇X受体(FXR)和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GR5)介导S1PR2途径.S1PR2通过平衡核因子Kappa B(NF-κB)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动物体炎症.本文...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动物炎症带来的经济损失逐渐受到重视。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LRs)可以通过活化胞浆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导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表达,加剧炎症反应。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与炎症疾病,褪黑素对TLRs、NF-κB和NLRP3炎性小体的作用以及炎症对动物生产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Toll样受体(TLRs)为模式识别受体的一员,是介导天然免疫及病原体信号转导与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重要跨膜信号传递受体。研究发现许多负向调节蛋白通过靶向TLRs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干扰信号转导途径中连接复合体形成、泛素化降解信号通路中接头蛋白、转录调控等不同方式负向调控TLRs信号通路,及时抑制TLRs信号,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论文就TLRs信号转导途径及其负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亓瑶  贾柳硕  张勇 《养猪》2013,(6):53-56
詹纳斯激酶/信号转导蛋白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级联反应已被确定为肌肉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激活后影响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这条通路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詹纳斯激酶(JAK)、信号转导蛋白转录激活因子(STAT)及詹纳斯激酶受体。文章对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基本途径及特点,以及它在动物骨骼肌修复生长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1):117-120
Toll样受体家族(TLRs)作为一类重要的传感器可以识别多种微生物成分并引起固有免疫应答。转录因子的活化可以调节对TLR应答基因的诱导,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一种可被所有TLRs所作用的转录因子,TLR可经由不同途径活化NF-κB,活化后的NF-κB可调控大量与免疫应答和与细胞凋亡及分化相关的目的基因。本文就经由TLR所介导活化的NF-κB过程中的分子途径、蛋白调控方式及免疫学效果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核转录因子NF-κB与动物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分化和凋亡等密切相关,而Toll样受体(TLR)通过对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抗原识别和信号转导,在NF-κB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新疆褐牛和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调查和TLR4外显子3+2021位点(E3+2021)SNP基因型与隐性乳房炎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E3+2021 SNP位点3种不同基因型奶牛个体NF-κB信号通路上9个基因(NFκB1、NFκB2、RelA、c-Rel、RelB、IKKα、IKKβ、IKKγ和IκBα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在BB基因型中,NFκB1和IKK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RelA、RelB、IKKβ、IKKγ和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AB基因型中,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对新疆褐牛的研究中发现,RelB、IKKγ和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AB和BB两种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荷斯坦牛检测的9个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AB和BB两种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下游NFκB1、RelA、IKKβ、IKKγ和IκB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品种间的变化,可能与新疆褐牛乳汁中体细胞数(SCS)显著低于荷斯坦牛相关。在新疆褐牛中,RelB、IKKγ和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可能是AA基因型SCS显著高于AB基因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朋  林森  吴德  方正锋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5):2002-2011
胆汁酸(BA)是由胆固醇在肝脏代谢产生的具有两性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和动物健康均有重要作用。一方面,BA通过其洗涤特性促进食物中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同时,BA还可以激活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BA受体1(GPBAR1)和维生素D受体(VDR),从而在糖代谢、脂类代谢、免疫调节和BA稳态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高浓度的BA特别是疏水性强的BA表现出细胞毒性,妊娠期肝脏内胆汁淤积被认为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症、早产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介绍了BA的分类、BA的营养生理功能、BA稳态及营养对BA稳态的调节,以期为动物营养研究及动物生产调控提供新的视觉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考察牛膝多糖(ABPS)对脂多糖(LPS)免疫应激下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BPS调控IPEC-J2免疫应激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4~5代的IPEC-J2,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对照)、300、600、900、1 200μg/m L ABPS和10μg/m L LPS,每组12个重复,每孔为1个重复。培养7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ABPS对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量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LR4、NF-κB、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0、600、900和1 200μg/m L ABPS组能显著减少IL-1、IL-6、IL-8和TNF-α的分泌量(P0.05);300μg/m L ABPS组能显著减少p-NF-κB蛋白的表达量(P0.05),900和1 200μg/m L ABPS组能显著减少TLR4、NF-κB的mRNA和NF-κB蛋白的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ABPS通过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来调控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缓解免疫应激,低浓度ABPS通过直接抑制NF-κB磷酸化过程来降低免疫应激,高浓度ABPS则是通过抑制TLR4 mRNA、NF-κB mRNA和NF-κB蛋白的表达量来缓解免疫应激。  相似文献   

9.
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作为胆汁酸(BA)活性物质之一,其可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5(TGR5)/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相关通路降低促炎因子和增加抗炎因子表达量,发挥抗炎作用。TCDCA在肠道菌群作用下解离为鹅去氧胆酸后与法尼醇X受体(FXR)结合,负反馈调节BA合成,减少胆汁淤积,减轻炎症。此外,运用营养手段调控肠肝轴TCDCA含量将改善动物的糖脂代谢、热应激、肝损伤及生长水平。因此,本文重点综述TCDCA作用于TGR5、GR和FXR相关通路对动物免疫的调节机制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为TCDCA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檗碱是传统中药黄连等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调节机体免疫等作用,可改善由炎症性肠病(IBD)导致的肠道屏障损伤。小檗碱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TLRs)/核转录因子κB(NF⁃κB)、Janus活化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和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信号通路,缓解IBD引起的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微生物屏障功能损伤。本文就小檗碱的来源及理化性质、IBD的病理特征、小檗碱对IBD肠道屏障的修复作用及其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牧生产中保护动物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Toll样受体(TLR)是宿主细胞识别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TLR下游信号通路中的枢纽,TLR-NF-κB信号通路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当细胞受到刺激时会激发TLR-NF-κB信号通路,进而引起炎症、免疫和许多病理反应。益生菌具有提高免疫力、丰富肠道有益菌和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的作用,一些特定的益生菌可以调控TLR-NF-κB信号通路进而调节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本文主要综述了TLR和NF-κB的主要结构功能、TLR-NF-κB信号通路以及益生菌对TLR-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在宿主机体内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自发现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以来,人们对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发现,NF-κB在病毒感染与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毒感染真核细胞时能诱导NF-κB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从而诱导一些炎性基因转录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阻碍细胞凋亡促进其自身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或促进某些原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癌化等。不同病毒感染机体时,都会通过对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改变机体的某些性状,导致疾病的产生。目前已发现应激刺激、细菌脂多糖、病毒、氧自由基等很多因素能激活NF-κB,而后通过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桥接作用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文章就病毒感染与细胞NF-κB信号转导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菊粉通过提高肠道益生菌竞争优势,增加肠黏膜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分泌量,促进有益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生成,活化G蛋白偶联受体,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催化雷帕霉素靶蛋白、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和法尼醇X受体表达,降低核因子κB活性及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产生,调节肠道免疫机能.本文就菊粉对单胃动物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是调控炎症反应的关键物质之一,其通过减弱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Kinase,JNK)活性,降低炎症因子含量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另一方面PPARγ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互相抑制,共同维持动物正常机能。本文综述了PPARγ对动物炎症通路的调控作用,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核外表达时既是炎症早期的启动者,又是炎症晚期的促进者,是内毒素血症致机体死亡病理过程的中间物质。内毒素和多种前炎症因子如TNF-α、IL-1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后,可诱导HMGB1的释放。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可以上调HMGB1蛋白的表达,MAPKs信号传导通路介导了HMGB1的核浆转移及胞外释放过程,而胞外的HMGB1可通过NF-κB信号传导通路诱导靶细胞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本文就HMGB1的传导通路、靶细胞上的信号受体及其在致炎细胞因子网络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体内以多种形式存在。随着对胆汁酸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胆汁酸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介导胆汁酸受体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肠肝循环是指胆汁酸合成、分泌、排泄、再吸收的循环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调控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过程,进而调节糖脂代谢。本文针对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以及胆汁酸受体在糖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探究胆汁酸及其受体在代谢相关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猪病毒性病原,给养猪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了APPV云南株(APPV-YN)导致感染猪临床症状非典型化的关键基因Mut,为探讨APPV-YN Mut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宿主细胞NF-κB信号通路转录活化的影响,揭示APPV非典型化的机制。利用SnapGene、ProtParam、PredictProtein、TMHMM、SignaIP 4、ProtScale等在线软件对APPV-YN Mut基因表达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等进行分析预测;将重组载体pCMV-Mut转染至HEK-293细胞,确定蛋白稳定表达后利用TNF-α刺激NF-κB信号通路使其活化,分析APPV-YN Mut对NF-κB转录活性及其对NF-κB P65核质转运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ut蛋白为亲水性的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可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稳定,可能作用于PKC、P38MAPK、PKA、EGFR、CDK5等相关激酶及蛋白受体;Mut蛋白在HEK-293细胞成功表达,大小约为15 k...  相似文献   

18.
黄酮类化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试验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机体免疫系统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免疫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TL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针对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揭示黄酮类化合物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以及为兽医临床免疫调节中药的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质网是动态的膜系统,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折叠、调控脂类合成、维持Ca~(2+)稳态等。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含Pr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细胞内的一种多蛋白复合物,被激活后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参与天然免疫防御。错误折叠蛋白应答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从而调节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是脂质等物质转运和NLRP3炎症小体装配的重要分子平台。内质网Ca~(2+)信号转导促进NLRP3炎症小体激活。脂质通过触发Ca~(2+)信号或增强内质网膜流动性激活NLRP3炎症小体。内质网及其相关分子参与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激活和调控的相关研究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金针菇多糖(FVP)和发酵金针菇多糖(FFV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影响与机制,以脂多糖(LPS)构建RAW264.7炎症模型,设置CON组(正常培养基)、LPS组(正常培养基+1μg/mL LPS)、FVP组(正常培养基+1μg/mL LPS+25、50或100μg/mL FVP)和FFVP组(正常培养基+1μg/mL LPS+25、50或100μg/mL FFVP),通过测定RAW264.7的细胞活力、吞噬能力、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与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FVP和FFVP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以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BAY11-7082处理RAW264.7,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半胱天冬蛋白酶-1(Caspase-1)和IL-1β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探究FVP和FFVP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VP和FFVP均能抑制LPS引起的RAW264.7 ROS和NO含量升高,浓度为100μg/mL时,两者差异显著(P<0.05);相比LPS组,FVP和FFVP分别使RAW264.7的吞噬能力提升37.65%和47.06%;FVP和FFVP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IL-18和TNF-α的含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并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以BAY11-7082与FVP或FFVP同时处理,RAW264.7的p-IκBα、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FVP/FFVP可通过降低IκBα的磷酸化抑制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综上可知,FVP和FFVP均能增强RAW264.7的细胞活力和吞噬能力,降低ROS和NO含量,通过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相同浓度下,FFVP的抗炎效果优于FV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