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评估6个经典的肉牛胃肠道甲烷排放估算模型的预测精度,分析影响模型预测精度的原因。在湖南望城肉牛养殖场选用17头体况良好的湘中黑牛,分两阶段测定了肉牛体重、营养组分采食量及胃肠道甲烷排放量。本研究选择6个经典的肉牛胃肠道甲烷排放估算模型,包括:以干物质采食量(DMI)为核心参数的估算模型1[CH4(MJ·d~(-1))=1.246×DMI(kg·d~(-1))+0.996]和模型2[CH4(MJ·d~(-1))=-2.07+2.636×DMI(kg·d~(-1))-0.105×DMI2(kg·d~(-1))];以纤维摄入量为核心参数的估算模型3[CH4(MJ·d~(-1))=5.58+0.848×NDF(kg·d~(-1))]和模型4[CH4(MJ·d~(-1))=3.41+0.520×DMI(kg·d~(-1))-0.996×ADF(kg·d~(-1))+1.15×NDF(kg·d~(-1))];以总能摄入量为核心参数的估算模型5[CH4(MJ·d~(-1))=0.065×GEI(MJ·d~(-1))]和模型6[CH4(MJ·d~(-1))=0.081×GEI(MJ·d~(-1))-0.024]。利用预测误差均方(Mean squared prediction error,MSPE)和一致性相关系数(Consist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两种分析方法评估6个估算模型预测肉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的精度以及影响模型估算精度的原因。结果表明,模型5(CCC=0.86)的估测精度最高,模型1(CCC=0.74)和6(CCC=0.79)次之,模型2(CCC=0.66)、3(CCC=0.22)和4(CCC=0.54)的估算精度最低;模型1和2的估算误差主要来自于整体偏差的偏离(分别为48.8%和70.3%);模型3的估算误差主要来自于回归斜率的偏离(47.6%);模型4的偏差主要来自于整体偏差(29.2%)和回归斜率偏离(28.6%)。IPCC(2006)Tier2推荐的以总能GEI为单一变量的模型5是本试验中6个估算公式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甲烷(CH_4)产量的影响,获得我国生产模型下的CH_4排放规律和CH_4转化因子,为提高奶牛能量利用效率、建立国家或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探索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选取45头体况良好的12月龄的荷斯坦后备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低NFC/NDF组(饲粮NFC/NDF=1.12)、中NFC/NDF组(饲粮NFC/NDF=1.36)和高NFC/NDF组(饲粮NFC/NDF=1.64),试验期为63 d,包括14 d的预试期和49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高NFC/NDF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有机物采食量(OMI)、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采食量(NFCI)、总能摄入量(GE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中NFC/NDF组和低NFC/NDF组(P0.05)。2)随着饲粮NFC/NDF的增加,CH_4产量、CH_4产量/代谢体重、CH_4产量/DMI、CH_4产量/OMI、CH_4产量/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和甲烷能(CH_4-E)产量显著降低(P0.05)。作为CH_4转化因子的CH_4-E产量/GEI在中NFC/NDF组和高NFC/NDF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低于低NFC/NDF组(P0.05)。3)瘤胃CH_4排放量与荷斯坦后备奶牛的体重、DMI、饲粮N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饲粮NFC/NDF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基于DMI和NDFI的CH_4排放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0.86)。由此可见,将饲粮NFC/NDF由1.12提高至1.64时,能够显著提高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的DMI、ADG以及DM和CP表观消化率,且能够显著降低瘤胃CH_4产量。可基于DMI和NDFI建立12月龄后备奶牛瘤胃CH_4排放量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构建肉羊料重比(F/G)及F/G影响因素的数据集,建立肉羊F/G预测模型并进行其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平台,筛选包含肉羊F/G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构建数据集,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肉羊F/G预测模型,计算模型预测偏差和预测误差,进行模型准确性评估,使用方差分解方法进行肉羊F/G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包含肉羊F/G及其影响因素在内的数据集,包含文献13篇,数据43条;肉羊F/G中位数为6.60,变异范围为3.89~18.63;相关分析表明肉羊体重(BW)、相对成熟度(RM)、干物质采食量(DMI)、日粮干物质(DM)、代谢能(ME)、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磷(P)均可影响F/G,且不存在共线性(Vif<5);试验构建的肉羊F/G预测模型为F/G=0.356BW-3.424RM-0.007DMI-0.038DM+0.553ME+0.375CP-0.012NDF-1.583Ca-7.016P+1.791,预测模型无显著偏移(预测偏差=0.00),均方根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4.
为指导夏南牛生产,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75.57±8.99)kg]的12月龄夏南牛公牛[夏洛来牛(♂)×南阳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头牛,采用饲养试验对夏南牛干物质、有机物质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DF含量的降低,夏南牛的DMI、OMI和日增重随着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有机物质采食量都与日增重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夏南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机物质采食量预测模型为:DMI=4.22+2.91ADG(R2=0.948);OMI=4.17+2.92ADG(R2=0.948)。夏南牛干物质和有机物质维持需要量分别为4.22、4.17 kg/d。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采集我国多个地区大米蛋白样品,分析大米蛋白常规成分,测定生长猪消化能(DE)、代谢能(ME),建立大米蛋白常规成分与生长猪DE、ME之间的关系。试验选用体重(33.0±1.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去势公猪12头,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包括1种基础饲粮和11种大米蛋白替代15%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采用全收粪法和套算法结合测定大米蛋白猪DE、ME,并将大米蛋白的常规成分与猪DE、ME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大米蛋白猪DE、ME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1种大米蛋白风干基础下猪DE为(18.13±1.12)M J/kg,M E为(16.44±1.59)M J/kg。由此得出,大米蛋白猪DE最佳预测模型(绝干基础)为DE=22.17-0.51NDF(R2=0.50,RSD=0.93),DE=18.58-0.49 CF+0.31 EE(R2=0.70,RSD=0.77);M E最佳预测模型(绝干基础)为ME=21.42-0.74 NDF(R2=0.52,RSD=1.30)。NDF为大米蛋白猪DE、M E最佳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肉用绵羊饲料养分消化率和有效能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在建立肉用绵羊饲料营养成分消化率和有效能预测模型。选用(47.21±1.01)kg,安装瘤胃瘘管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肉用公羊12只,采用12×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测定12种日粮的概略养分含量,通过动物试验实测养分消化率和有效能值,并进行消化率和有效能与化学成分的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和粗蛋白质(CP)的消化率与它们在饲料中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DF消化率与饲料中的OM、GE和C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DF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与饲料中的OM、GE和CP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用饲料中概略养分含量预测能量消化率(ED)和代谢能的预测模型分别为:ED(%)=194.907-0.987NDF(%)-0.901OM-0.603CP(%)(R2=0.966,n=12,P<0.001)和ME(MJ.kg-1 DM)=50.245-0.136NDF(%)-0.394OM(%)-0.012CP(%)(R2=0.901,n=12,P<0.001)。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消化率与概略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各种有效能值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通过概略养分可对饲料的养分消化率和有效能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能量蛋白水平对冬季舍饲燕山绒山羊公羔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的日粮对冬季舍饲绒山羊公羔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为(16.17±1.90)kg的4月龄燕山绒山羊断奶公羔90只,按3×3(能量×蛋白)完全随机设计分为9组(n=10),采用3个可消化蛋白(DCP)水平(8.5%、9.5%和10.5%)和3个代谢能(ME)水平(9.5、10.5 MJ/kg和11.5 MJ/kg),设计9种日粮饲喂羔羊。结果表明:(1)羔羊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随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P0.05);蛋白水平显著影响了羔羊DMI(P0.05),对F/G无影响(P0.05)。(2)高能高蛋组(Ⅸ组)日增重(ADG)最高(139 g/d),高能低蛋组(Ⅶ)ADG最低(99 g/d),其他各组间ADG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中能高蛋组(Ⅵ组)饲料报酬最高,燕山绒山羊公羔日粮的适宜ME和DCP水平分别为10.5 MJ/kg和10.5 g/kg。(3)根据DMI、BW和NDF数据构建燕山绒山羊公羔DMI经验模型为DMI=-0.346+0.086BW~(0.75)+0.831NDF。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应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杜泊羊×本地寒羊F1代育肥期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结果表明:杜泊羊×本地寒羊F1代育肥羊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DE(MJ/d)=0.277W0.75+0.0691ADG(R2=0.936)ME(MJ/d)=0.169W0.75+0.0565ADG(R2=0.953)杜泊羊×本地寒羊F1代育肥羊粗蛋白和可消化蛋白需要量分别为:CP(g/d)=2.762W0.75+0.755ADG(R2=0.995)DCP(g/d)=1.864W0.75+0.527ADG(R2=0.959)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应用套算法分析肉用绵羊常用10种粗饲料的概略养分含量对其有效能值及消化率的影响,基于概略养分含量建立粗饲料代谢能(ME)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预测模型。采用消化代谢试验和呼吸代谢试验结合套算法测定10种常用粗饲料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消化能(DE)及ME,在分析各种原料概略养分含量、消化率、DE和ME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预测因子并建立有效能值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单一粗饲料各营养物质消化率、有效能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一粗饲料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消化率与其DM、OM、GE、C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其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DE和ME与其DM、OM、GE、C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其NDF和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得出,可以通过概略养分预测粗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ED)的预测方程为:ED(%)=99.013+9.588 GE+0.157 CP-0.457 ADF-1.981 OM-0.213 NDF(R2=0.974,n=60,P0.01)。可以通过概略养分预测粗饲料有效能值,随着预测因子的增加,方程精确性有所提高,M E的预测方程为:ME(MJ/kg)=-6.943-0.101NDF+0.704GE-0.101ADF+0.138OM+0.032 CP(R2=0.994,n=60,P0.01)。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建立肉用绵羊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ME)的预测模型。选用66只体重为(45.0±2.0)kg的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肉用羯羊,随机分为11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11种不同粗饲料组成的饲粮的营养物质含量,通过物质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这11种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消化能(DE)及ME,在分析饲粮营养物质含量、可消化营养物质、DE和ME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估测因子并建立估测方程。结果表明:饲粮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总能(GE)消化率与饲粮中CP、GE和OM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饲粮NDF消化率与饲粮中DM、OM、CP、GE含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NDF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饲粮中营养物质含量对ME进行估测的最佳方程为ME=-49.593+0.594OM-0.107NDF(R2=0.949,P0.01)。由此得出,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ME与营养物质含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可通过营养物质含量对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率、ME进行合理估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饲草对反刍动物甲烷(CH4)排放量的影响,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体外发酵产气自动记录系统,结合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奶牛业常用饲草体外发酵72 h后的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发酵72 h后,供试饲草的CH4产量介于56.85~74.63 mL.g-1DMloss,最高的为玉米(Zea mays L.)秸秆,最低的为苜蓿(Medicagosativa L.)干草Ⅰ。体外发酵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青贮玉米、苜蓿干草Ⅰ、苜蓿干草Ⅱ、羊草(Leymus chinensis T.)干草、苜蓿茎秆、玉米秸秆。各饲草的产气动态均呈指数函数变化,趋势相似,在0~24 h内累计产气量迅速增加,24~36 h内增长速率渐缓,36 h以后速率趋于平缓。各饲草的CH4产量与其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粗蛋白(CP)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常规养分含量与CH4产量的回归模型:PCH4=60.02-0.91×CP+0.44×ADF(R2=0.96)。综上表明,饲草的CH4产量与其品质有关,优质饲草体外发酵程度高,CH4产量低,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而劣质饲草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通过概略养分或可消化养分建立肉用绵羊配合饲料代谢能预测模型。选取66只18月龄体重为(49.6±1.3)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11个处理,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10个试验饲粮组。分别测定10种试验饲粮的概略养分和可消化养分;代谢试验测定10种试验饲粮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代谢能与概略养分和可消化养分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饲粮的OMD和GED与CP、NDF、ADF、GE相关极显著(P0.01);CPD与CP、NDF、ADF相关极显著(P0.01),与OM相关显著(P0.05);NDFD和ADFD与GE和CP相关极显著(P0.01),NDFD与OM和NDF相关显著(P0.05)。建立的饲料概略养分代谢能预测模型:ME(MJ·kg-1)=38.881-19.516ADF(%)-28.672OM(%)(R2=0.640,n=60,P0.01);可消化养分代谢能预测模型:ME(MJ·kg-1)=1.613DE(MJ·kg-1)-14.705DOM(%)+2.743DNDF(%)-3.179(R2=0.879,n=60,P0.01)。综上表明,饲料概略养分和可消化养分与代谢能之间相关性显著,可以通过概略养分和可消化养分对饲料的代谢能进行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部分热带灌木饲用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评定海南省部分热带灌木的饲用价值。试验通过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产气技术测定了18种热带灌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体外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和代谢能(ME),并对营养成分与GP、IVDMD和ME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8种热带灌木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OM)、单宁(TT)含量及饲料相对值(RFV)、ME、IVDMD平均值分别为32.22%、14.14%、3.99%、38.83%、33.67%、91.48%、1.53%、1.14、8.24 MJ/kg、58.85%。另外,DM、CP、EE、ADF、NDF和TT与GP、IVDMD和ME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热带灌木CP、EE含量高,NDF、ADF含量适中,TT含量低,RFV、ME和IVDMD高,说明热带灌木对海南黑山羊具有较高的潜在饲用价值。同时,本试验提出了适用于热带灌木的GP、IVDMD和ME的营养成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菌剂处理制作全株玉米青贮和花生秧添加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两因素是青贮处理(NFK和ZKY菌剂青贮)、花生秧添加水平(0和17.5%)。选用3月龄、初始体重(21.38±1.26)kg的小尾寒羊公羊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圈栏,每圈栏4只羊。结果表明:与ZKY青贮组相比,NFK青贮组干物质采食量(DMI)有升高趋势(P=0.062),羊只净收益提高了2.1%~13.3%;随着花生秧的添加,DMI显著提高(P0.05),耗料增重比(F/G)有升高趋势(P=0.064),粗蛋白(CP)、粗脂肪(EE)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有提高趋势(P=0.094)。综上所述,NFK青贮对小尾寒羊饲喂效果(尤其是增重及经济效益)优于ZKY青贮;添加花生秧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羊只增重收益,考虑到饲料成本、饲料转化效率及经济效益,建议当日粮添加花生秧时选择NFK菌剂处理青贮,反之选择ZKY菌剂。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应用体外发酵法研究高精料饲粮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SC/NDF)与甲烷(CH4)、产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饲料设计饲粮配方,共设计5个精粗比(60∶40、70∶30、80∶20、90∶10和100∶0),每个精粗比设计10种饲粮,共50种试验饲粮。应用体外产气法对样品进行体外48 h发酵。发酵结束后,收集气体和液体样品,测定气体中CH4和CO2产量及液体中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结果表明:饲粮NFC/NDF与体外发酵总产气量、CH4和CO2产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乙酸/丙酸和CH4/TVFA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但是相关系数均偏低。结果提示,高精料饲粮条件下,随着饲粮NSC/NDF的提高,饲粮体外发酵的CH4相对产量下降,但由于相关系数偏低,饲粮NSC/NDF不能作为准确预测饲粮体外发酵CH4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估测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DMI)在动物营养学理论和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建立预测模型并不断完善的时期。动物营养学家提出了多种预测反刍动物DMI的模型,尽管所建立的模型不同,但使用的变量、原理和评价方法是相近的。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采食量的影响因素、调控理论以及DMI预测模型的种类和评价方法,分析了美国(NRC,1996和2001)、英国(AFRC,1993)、法国(INRA,1989)和澳大利亚(CSIRO,2007)等国家提出的DMI预测模型特点,最后提出了探索和完善我国反刍动物DMI预测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泊羊生长期能量的代谢规律和需要量。试验采用2×3的析因试验设计,即2种性别(公羊和母羊)、3种能量水平(低、中、高)。饲养试验选取断奶后15 d杜泊羊54只,公母各占1/2,公母各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羊自由采食,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消化代谢试验选取断奶后15 d杜泊羊18只,公母各占1/2,每个处理3只;预试期7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杜泊羊公羊的总能消化率(DE/GE)与总能代谢率(ME/GE)分别为63.07%和51.80%,母羊分别为61.59%和50.76%。代谢能需要量公式如下,公羊,ME=31.338ADG+424.728W0.75,母羊,ME=40.649ADG+406.122W0.75,杜泊羊,ME=37.201ADG+399.671W0.75[式中:ME为代谢能(kJ/d),W0.75为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g)]。综合得出,生长期杜泊羊公羊和母羊维持代谢能分别为424.73和406.12 kJ/kg W0.75,每克日增重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31.34和40.65 kJ;增重需要公羊低于母羊,维持需要公羊略高于母羊。生长期杜泊羊饲粮适宜消化能水平为10.66 MJ/kg(风干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理化特性及对生长猪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值,并探讨通过理化特性建立消化能与代谢能预测模型的可行性。试验选取12头初始体重相近(50.1±2.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6头猪,采用2个6×6拉丁方设计,试验共6期。采用直接法评定12个小麦样品的能量价值,每个小麦样品配制1种日粮,共12种日粮,小麦在日粮中所占比例为97.0%。结果表明:12个不同品种小麦的能值差异极显著(P<0.05),其中北麦4的消化能含量最低(16.40 MJ/kg DM),而龙麦30的消化能含量最高(17.01 MJ/kg DM)。北麦4的代谢能含量亦最低(15.72 MJ/kg DM),辽春10最高(16.48 MJ/kg DM)。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以总能和理化特性为基础的小麦消化能和代谢能预测模型,推荐预测模型:DE=-829-58.4×ADF+1.1×GE(R2=0.79,RSD=24.5),DE=-1384+1.1×GE+0.65×BW(R2=0.79,RSD=24.8),ME=-2990+1.7×GE-50.2×Xylans-87.6×Ash(R2=0.88,RSD=21.1)。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比值(NDF/NFC)饲粮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4×4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将16只杜泊×小尾寒羊杂交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按维持水平饲喂NDF/NFC分别为3.02(饲粮1)、2.32(饲粮2)、1.58(饲粮3)、1.04(饲粮4)的全混合颗粒饲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来源)。试验共进行4期,每期18 d,包括3 d的调整期、7 d的预试期和8 d的正试期,在正试期内测定甲烷产量、饲粮总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饲粮2的甲烷日排放量显著高于饲粮3和4(43.43 L/d vs.38.88和35.98 L/d;P0.05)。与饲粮1相比,饲粮2和3的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DMI)甲烷排放量显著增加(38.00 L/kg DMI vs.42.24、41.69 L/kg DMI;P0.05),但是饲粮2、3和4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DOM)的甲烷排放量逐渐降低,饲粮4的每千克DOM的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饲粮1、2和3(58.78 L/kg DOM vs.75.00、73.35和64.11 L/kg DOM;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或酸性洗涤纤维采食量(ADFI)的甲烷排放量逐渐增加,且各饲粮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结合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甲烷排放效率,在维持水平下,采用NDF/NFC为1.04的玉米秸秆饲粮作为肉用绵羊甲烷减排的饲粮最合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甲烷(CH4)产生的基本过程、瘤胃CH4产量预测模型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了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瘤胃CH4产量预测模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