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SBM-Tobit两阶段模型分别分析了我国生猪优势产区养殖环境效率情况、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提升潜力及影响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在不同规模下呈现不同情况,且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均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减排空间和生产投入要素减投空间;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效率也存在区域及省际差异,当考虑非期望产出指标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江苏省3省排名与纯技术效率排名相比下降幅度最大,而生猪养殖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养殖地区生产结构及养殖场(户)的非环保意识均对生猪养殖环境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而生猪个体机能和人力资本水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利用2004—2017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并对生猪养殖环境效率进行了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32,0.959和0.936;在时间上,三个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在空间上,三个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在不同省份均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同时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而且人力资本水平、地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等变量会显著影响环境效率的收敛性。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高压政策下如何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效率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提高环境生产效率是实现污染控制和生猪生产双赢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将生猪养殖户产污强度作为环境非期望产出纳入基础模型,即环境生产效率,运用实地调研的数据测算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下生猪生产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传统生产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环境生产效率或传统生产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都是促进生猪养殖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考虑环境因素后生猪的生产效率差异明显缩小,其中中等规模的养殖户环境生产效率最高,说明适度的规模养殖有助于环境生产效率的提升。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提出合理环境规制、循环项目支持与强化政策导向的建议以促进环境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11~2016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依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中各个区域的划分,从全国、区域及省市三个层面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增长,年均增长2.3%,是技术进步为主、技术效率为辅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区域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状况,按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小排列以此为适度发展区、潜力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与约束发展区,其发展状况与国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各省份大规模生猪养殖水平有所改进,但仍有60%以上的省份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省际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建设农业强国有重要意义,而分析生猪主产区的生产效率可以指导全国生猪的发展。本文以7个中国生猪重点发展地区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前沿分析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不同要素与生猪生产能力间的关系,测算各地大、中、小、散养规模的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并探究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从产出-投入来看,劳动力投入、物质服务费用、精饲料投入数量对不同养殖规模的生猪产能影响方向存在差异;2016—2020年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在效率前沿面附近保持平稳,小规模和散养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短暂波动后呈现上升趋势;从生产效率来看,乡镇畜牧站专业人员文化程度对生猪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种猪发展水平对中小规模生产效率影响显著。基于此,建议在提升小规模养殖标准化的同时,以发展规模化场(户)为主体,增强饲料工业基础、大力推进现代化种猪业水平,以提高生猪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四川畜牧兽医》2007,34(9):59-59
为推进生猪养殖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生猪生态产能力、满足市场供应,从9月起到年底。成都市将在312个扶贫村和生猪发展区新建1000个存栏在50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届时,成都市全年生猪出栏量将增加150万头-200万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鲍艳珍 《中国猪业》2024,(1):95-101
我国是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猪肉在城乡居民肉类食品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依据2011—2021年26省份的生猪生产数据,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差异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来看,10年间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年均值为0.812。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5%,呈现周期波动趋势,主要依赖效率变化的增长(1.3%),生猪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中西部地区适合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而东部沿海不太适合大规模生猪养殖。未来中西部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在东部地区发展小规模生猪养殖,优化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养殖结构。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2004—2013年度吉林省散户以及小、中、大规模生猪养殖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对吉林省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效率值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整体水平较高;生猪养殖的技术进步是影响吉林省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最高的是小规模生猪养殖。据此提出,吉林省生猪养殖应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型,提高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管理水平,加快生猪养殖的科技进步,提高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黑龙江省生猪生产效率现状及发展趋势,试验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与分析了2004—2014年黑龙江省和全国不同规模的生猪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法对黑龙江省2015—2018年的投入产出值进行估计,并对4种模式的估计结果进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比较,给出要素的最优调整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猪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均值不为正,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14年规模化养殖效率有突破性发展;TFP的时序变动较全国平均更平稳,生猪养殖规模越大波动越激烈;散户和大规模养殖技术效率高且接近最优规模,其中散户优势明显;中规模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环境规制下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能够衡量生猪产业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状况。本文将污染物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取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环境规制下我国29个大规模生猪生产省份的养殖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给出了改善途径。结果表明:2011——2016年我国大规模生猪虽然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整体上仍有待提高,除上海、山东、湖南、海南、四川、云南外,其余省份均需要改善投入和产出来优化生产效率;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物过量排放是环境规制下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是环境规制下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改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2004—2014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MTE),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MTE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合并规模随机前沿、分规模随机前沿和共同随机前沿模型下,测算出的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均在0.93以上,表明当前我国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处于较高水平。(2)在共同随机前沿模型下,我国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的MTE分别为0.933、0.946和0.938,呈现出中规模、大规模和小规模MTE递减的趋势。(3)要素投入、雇工程度、技术投入等因素对生猪养殖的MTE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提升我国生猪养殖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生猪散养农户的利益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而提高养殖效率是其关键所在。笔者利用四川省25个县(市、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DEA-Tobit模型,测度了农户生猪散养效率,并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农户生猪散养存在规模经济优势,但效率普遍较低,技术水平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生猪散养不稳定性高,波动较大,易受来自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到乡镇(村)主干道的距离、养殖经验、养猪收入所占比例、生猪商品率、饲料市场化程度高会显著促进农户生猪散养效率,而家庭规模起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应加强先进适用养殖技术培训,引导适度规模化、商品化养殖,多途径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夯实生猪散养基础条件及优化生猪养殖制度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笔者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环境规制影响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可能路径,然后利用2004—2017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通过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生猪养殖产业集聚之间存在"U形"关系,且这种影响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生猪养殖的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环境规制强度和生猪养殖产业集聚之间均存在"U形"关系;而在生猪养殖的适度发展区,环境规制强度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明显。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笔者建议政府因地制宜地实施环境规制政策,推动各地区生猪养殖产业尽快突破"U形"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改善和产业集聚的双赢。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完善集聚区内交通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来提升生猪养殖产业集聚度。  相似文献   

14.
在资源条件的约束下,提高不同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对2006—2017年中国22个生猪主产省份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成本效率的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生猪养殖成本效率总体较高,且与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但成本变动率逐年下降,其中小规模(31~100头)成本效率下降幅度最大,散养(30头以下)其次,中规模(101~1 000头)和大规模(1 000头以上)下降幅度较小;不同省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的养殖大省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并不高,成本效率总体呈现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21,(2)
生猪养殖效率与生产效益是生猪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总结分析2018年重庆市生猪养殖效率与生产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规模养殖户和政府共同努力。本文以湖南省浏阳市生猪养殖第一乡——葛家乡为案例,在回顾葛家乡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现状与污染控制概况的基础上,从政府与规模养殖户的视角分析葛家乡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控制的主体行为,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从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实施综合决策、运用复合型控制手段等方面提出实施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控制的几点启示,以期为我国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生猪规模养殖加速,需求从"量"到"质"生猪规模养殖加速,生猪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十三五"期间随着南方水网地区实施生猪污染治理,合理划定限养和禁养区域,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生猪规模养殖将加速发展,华南和西南地区猪肉产量比重下降,东北和华北地区将稳步上升,"十四五"期间,中国生猪产业结构将继续深度调整,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猪肉消费稳中有增。未来1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消费市场需求的优化,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稳中有  相似文献   

18.
<正>近三十年,我国的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猪肉产量稳步增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持续推进,生产效率明显提升。2014年,我国猪肉产量达到5671.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5.1%,生猪出栏达到5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出栏猪比例达到41.8%。我国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生产和消费猪肉大国,均占全球50%。同时,生猪养殖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包括自动饲喂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等也得到广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的发展思路、布局和主要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略增,猪肉保持基本自给,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生猪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效率持续提高,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生猪生产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部4月21日全文公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将全国生猪生产的区域布局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这预示着我国将开始浩大的生猪养殖地迁移工程,这在人类养猪史上亘古未有。生猪养殖地大迁移,决不是几百头猪的简单异地重组,它将引发巨大的产业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