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进化过程中生物钟通过将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种代谢过程进行时间上的分离,优化代谢效率;同时使动物机体的代谢循环与睡眠/活动循环同步,维持基本的代谢节律。哺乳动物的繁殖性能主要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下丘脑视交叉神经上核的主生物钟能够产生自发性振荡并且感受光周期的变化,引发褪黑素分泌的变化。褪黑素(MT)作为一种重要的节律调节因子和生殖激素,介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部分激素的节律性变化,进而调控哺乳动物繁殖性能。同时肠道菌群的变化作为一种繁殖障碍的反映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重点阐述昼夜节律对宿主能量代谢、繁殖性能以及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中枢生物钟视交叉神经上核(SCN)通过褪黑素介导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部分激素的节律性变化,进而调控哺乳动物的繁殖节律。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MT)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类吲哚胺,是将光周期与生殖活动协同起来的重要信号。昼夜节律生物钟-视交叉上核(SCN)能够响应光周期信号的变化,引发MT节律性分泌,并通过传递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调节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等激素的释放,从而调控哺乳动物的季节性繁殖。此外,哺乳动物的节律性生殖还受一些与繁殖相关基因的调控。本文对AANAT/HIOMT基因、TSHB/DIO2/DIO3基因、Kiss-1/GPR54基因、RFRP基因及褪黑激素受体(MTNR)基因与动物季节性繁殖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激素,不仅能够调节动物昼夜节律,还能够从多方面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对于季节性繁殖动物,褪黑素根据日照时长的变化表现出抑制或促进繁殖性能的作用。对于幼年动物,褪黑素表现出抑制发情的作用,体成熟后则表现促进发情的作用。褪黑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动物繁殖活动,除此之外,褪黑素还能够直接作用于生殖系统甚至早期胚胎,通过提高组织及细胞抗炎及抗氧化功能来改善动物繁殖性能。目前,褪黑素能够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及炎症、促进畜禽繁殖和调节昼夜节律,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详细描述了褪黑素的生物合成以及分泌调控,并结合褪黑素的生理功能,阐述了对动物繁殖性能以及辅助生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褪黑素是一种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分泌的神经内分泌胺类激素,通过其高亲和性膜受体的参与调控动物生理节律、季节性繁殖、睾丸及卵巢功能等生理过程。本文就褪黑素的相关特性及其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褪黑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光照周期或季节更替调控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接收来自褪黑激素的信息并整合机体内部生理状态后调控下丘脑GnRH的脉冲释放,确保动物在一年中最适宜的时间进行繁殖。哺乳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繁殖节律,已确定一些基因与繁殖的季节性有关。笔者简要介绍了褪黑激素受体1A基因、褪黑激素受体1B基因、KiSS-1/GPR54基因等与哺乳动物繁殖季节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广泛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可以在转录后水平通过影响靶基因来调控相应蛋白质的表达,进而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miRNA在哺乳动物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并调控颗粒细胞的凋亡。颗粒细胞作为卵巢卵泡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群,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还调控其发育和成熟。颗粒细胞凋亡是导致卵泡闭锁的重要原因,影响卵泡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雌性动物的繁殖性能。颗粒细胞凋亡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控。文章简述了miRNA对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其中包括miRNA通过调控激素分泌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调节颗粒细胞的凋亡,miRNA对颗粒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miRNA调控颗粒细胞凋亡导致的卵巢相关疾病,并总结了对颗粒细胞凋亡有调控作用的miRNA,以及miRNA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后续相关卵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研究,以及提高雌性哺乳动物生殖性能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抑制素、激活素与雌性动物繁殖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轴系统在动物繁殖生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它参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调节腺垂体FSH的分泌和合成,并可作为自分泌或旁分泌因子调节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本综述着重阐述INH,ACT在雌性动物生殖调控,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褪黑素是一种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分泌的神经内分泌胺类激素,通过其高亲和性膜受体的参与调控动物生理节律、季节性繁殖和卵巢功能等生理过程。本文就褪黑素的相关特性及在卵巢中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为其成为提高卵母细胞质量、治疗不孕疾病的开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雌性哺乳动物的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受繁殖关键基因的时空调控,miRNA作为一类小的非编码RNA,调节大部分此类基因的表达。近十几年来,研究者通过高通量测序、敲除miRNA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以及过表达或抑制miRNA表达等方法找到了大量与哺乳动物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生长相关的miRNAs。通过研究这些miRNAs及其靶基因的互作关系,最终确定其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雌性哺乳动物主要生殖细胞及细胞外miRNAs在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及潜在作用,以期为深入探究雌性哺乳动物繁殖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玉强  靳亚平 《猪业科学》2001,19(5):17-20,23
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轴系统在动物繁殖生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它参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调节腺垂体FSH的分泌和合成;并可作为自分泌或旁分泌因子调节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本综述着重阐述INH、ACT在雌性动物生殖调控、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雌性哺乳动物在进入初情期(青春期)之后,其子宫内膜随着发情周期(月经周期)及妊娠建立等机体生理机能的转换,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而这种周期性变化主要与其本身血管周期性新生密切相关,血管新生则主要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控。本文对雌性哺乳动物子宫内膜在发情周期、胚胎植入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及胎盘形成等的血管新生特点及VEGF的表达规律进行综述,以便系统地了解雌性动物子宫内膜的血管新生过程及调控机制,为提高雌性动物繁殖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谊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7):1836-1841
近二十年来的研究发现,瘦素除了参与哺乳动物摄食及能量代谢平衡过程的调节外,还作为一种代谢信号,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胎盘和子宫等来调控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瘦素基因不仅是研究家畜生长发育、肉质等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而且由于瘦素在调控哺乳动物胚胎附植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也是研究家畜多胎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研究瘦素及其受体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主要就瘦素对哺乳动物初情期的启动、生殖器官及性腺的发育、生殖激素的分泌、胚胎附植等繁殖活动的调控,以及性别与年龄、妊娠与哺乳、繁殖节律等对瘦素分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支持细胞对精原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在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调节下完成的,SCs不但为精子发生提供物理支撑和稳定微环境,而且通过分泌多种蛋白对生殖细胞发挥增殖、分化、凋亡、吞噬、免疫豁免等多种调节作用。生理状态下,SCs调控精子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文对SCs与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及系列生精细胞特殊的结构关系以及二者间的调控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推动二者间调控机理的深入研究及提高动物育种繁殖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下丘脑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吲哚胺类激素,化学成分是N-乙酰-5甲氧基色胺,1957年被耶鲁大学的皮肤科专家首次分离并检测了其分子结构,此后褪黑素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褪黑素是介导光照影响动物繁殖活动的重要调节因子,合成和分泌呈昼低夜高的节律性变化。光照可以通过调控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对于季节性繁殖动物,日照时  相似文献   

15.
动物乳腺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特征之一,分泌乳汁哺育幼仔的同时,动物乳汁也成为人类非常重要的健康食品,所以动物乳腺发育、分泌乳汁及排乳和乳腺疾病的预防等已成为乳用动物重要的研究内容。植物雌激素(PE)作为纯天然活性物质,根据动物体内雌激素浓度高低、受体数目、结合程度以及本身剂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效果,利用这一特性把植物雌激素做为生理调节剂,通过它对内分泌的影响、改变内源激素水平、调控机体生理生殖和营养代谢过程来促进哺乳动物乳腺发育,增加产乳动物乳产量。论文就植物雌激素对动物乳腺发育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促进乳制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节律是一切生物的基本性质,犹如时钟,故谓之生物钟。动物及人体都有这种时间结构,是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松果腺、脑垂体和肾上腺所组成。起搏点从这里发出信号控制细胞的生物钟,使各种节律保持同步,如果受到破坏就会发生疾病。然而,当施用药物矫正了病理节律之后又恢复正常。畜体各种生理活动均有昼夜节律。比如畜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即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血浆中皮质激素含量在上午8点左右达最高峰,整个白天的激素  相似文献   

17.
卵巢是动态变化的实质性器官,一个发情周期内卵巢上的卵泡始终经历着募集、选择、优势化等生理过程。卵母细胞以及外周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共同组成卵巢上功能性单位—卵泡,卵泡发育受卵泡生殖细胞和体细胞间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的共同调控。microRNA (miRNA)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后调控方式,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结合转录后抑制或降解靶基因的方式,在调控动物卵巢卵泡的发生、发育、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及类固醇激素合成分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miRNA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miRNA对卵泡发育、颗粒细胞、膜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卵巢上的表达分析等进行综述。通过了解miRNA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解析哺乳动物繁殖性状调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生物节律是生物的生命活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是一种生物生理和行为的时间机制。这个普遍存在于生命活动中的时钟系统称为生物节律系统,其负责机体外周组织器官生物节律的驱动、产生和调节等作用,分为中心时钟节律和外周时钟节律系统[1]。它们都通过时钟基因的正负反馈作用产生节律信号,而中心时钟系统能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等方式将生物节律信号传导至外周组织器官,并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抗苗勒管激素主要由性成熟前睾丸足细胞和性成熟后卵巢颗粒细胞分泌,是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通过自/旁分泌调节作用参与体内众多的生殖生理活动。随着对抗苗勒管激素调控过程的深入了解,发现这种蛋白在动物生殖周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抗苗勒管激素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特征、信号传导的调节、生理作用机制,在动物生殖生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关繁殖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卵泡闭锁是雌性动物重要的生理过程 ,通过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等途径 ,受激素 ( Gn RH、FSH、LH、GH、雌激素和雄激素等 )和细胞因子 ( IGFs、TGFs、EGF和 IL-1等 )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