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筛选抗菌效果好的艾纳香油,寻找其抗菌活性物质,分析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无乳链球菌、白色念珠菌体外抗菌试验筛选不同产源(A1~A5)和自制的艾纳香油(B1~B9、T),采用GC-MS分析主要化学成分,并检测其部分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模型研究艾纳香油T对动物的保护作用,测定其对细菌生长及细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艾纳香油B9、T体外抗菌效果最好,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其敏感,MIC值分别为9.77、13.68 μg·mL-1,MBC值分别为19.54、27.35 μg·mL-1;从艾纳香油B5、B9、T中检测出36种共有化学成分,其中,α-葎草烯、蒎烯、芳樟醇类化合物具有一定抑菌活性;不同浓度艾纳香油T溶液均可不同程度抑制小鼠的死亡率,减轻小鼠脾肿大、肾炎性渗出,差异极显著(P<0.01);低浓度艾纳香油T溶液能延迟菌株进入对数生长期,高浓度能杀死细菌,造成菌体不规则凸出及凹陷结构,变形严重,甚至细胞破碎。筛选获得艾纳香油T抗菌活性较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与破坏菌体结构、抑制菌株生长有关,其中,α-葎草烯、蒎烯和芳樟醇类化合物可能是抑菌关键物质,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硒化甘草多糖(SeGUP)和甘草多糖(GUP)联合抗生素对奇异变形杆菌(PM)的体内外抑菌效果以及抑菌机制。体内外抑菌效果通过药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体外协同作用以及SeGUP、GUP对PM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进行分析。抑菌机制通过PM细胞壁、细胞膜、生物膜、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浓度SeGUP比GUP抑菌圈大,MIC值小,对PM生长抑制更强;SeGUP与环丙沙星(CI)联合表现为协同,GUP与CI表现为相加;SeGUP能够极显著降低PM感染小鼠死亡率(P<0.01)。与对照组相比,SeGUP、GUP、CI可极显著升高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KP)、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活性和蛋白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菌体DNA含量,抑制生物膜形成,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结果表明,SeGUP体内外抑菌效果以及抑菌机制能力均优于GUP。  相似文献   

3.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生理活性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试验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凌志1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镉(Cd2 )、铜(Cu2 )、汞(Hg2 )对种子萌发和幼芽细胞膜透性以及其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5mg/L Hg2 极显著地促进萌发(P<0.01),50mg/L Cu2 极显著地抑制萌发(P<0.01),500mg/L各离子均显著抑制种子萌发(P<0.05).随处理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幼芽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加.0.5mg/L的质量浓度下,Cu2 和Hg2 处理幼芽细胞膜透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5和50mg/L的质量浓度下,Hg2 处理细胞膜透性最大;500mg/L的质量浓度下,Cu2 处理细胞膜透性最高.幼芽CAT的影响均表现为随质量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在0.5mg/L的质量浓度下,Cu2 处理CAT活性相对较高;在5mg/L的质量浓度下,Hg2 处理CAT活性相对较高;在50mg/L的质量浓度下,Cu2 和Hg2 处理CAT活性相对高于Cd2 处理;在500mg/L的质量的浓度下,Cu2 处理CAT活性相对较高.发芽率与细胞膜透性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发芽率和细胞膜透性与CAT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几种重金属离子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Cd2 对高羊茅的毒害作用最大,Cu2 最小.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4头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了TMR中添加不同水平(0、300、600、900 g/d.头)的陈皮对奶牛乳风味的影响,并采用GC-MS分析了陈皮中的主要挥发性活性物质及添加陈皮后乳中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奶牛TMR中添加陈皮对奶牛的采食量及乳成分无影响(P>0.05),在添加量为300、600 g时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添加量为600 g时,牛奶的色泽、异味感和甜味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陈皮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合物是柠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α-蒎烯、β-蒎烯等;添加陈皮的牛奶中能检测出陈皮中所特有的一些芳香性化合物,如柠檬烯、γ-榄香烯、乙基亚麻酸、油酸、油醇等,且这些化合物在牛奶中的含量随着日粮中陈皮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600 g(/d.头)陈皮能提高奶产量及改善奶风味。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对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本试验建立了以大肠杆菌(E.coli)J53作为受体菌,携带RP4-7质粒的E.coli DH5α和携带mcr-1阳性IncI2质粒的临床菌株E.coli LD67-1为供体菌的接合转移模型,测定亚抑菌浓度的万古霉素对接合转移的影响,并通过细胞膜通透性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OS)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探究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可显著提高RP4-7质粒和mcr-1阳性IncI2质粒的接合转移频率(P<0.05);N-苯基-1-萘胺(NPN)和碘化丙啶(PI)探针检测显示,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可使受体菌细胞内、外膜通透性增加,供体菌细胞外膜通透性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经1/4最小抑菌浓度(MIC)万古霉素处理后接合细菌细胞膜发生损伤;ROS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虽然经1/4 MIC万古霉素处理的受体菌的ROS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但1/8 MIC万古霉素处理后,供体菌和受体菌的ROS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RT-q...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饲料桑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取胎次、出生日期、体重相近的健康公湖羊24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湖羊。C组(对照组)湖羊饲喂50%花生秧+50%精料,F组湖羊饲喂40%花生秧+10%青贮饲料桑+50%精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组湖羊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酮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眼肌面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F组湖羊背最长肌的pH45 min值、pH24 h值、肌肉a45 min值、肌肉a24 h值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F组湖羊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F组的背最长肌中十七碳烯酸、油酸、α-亚麻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  相似文献   

7.
据《食品工业科技》2019年第8期《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抑菌活性和机理》(作者王辉等)报道,通过测定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孢子萌发抑制率、菌丝萌发抑制率确定其抑菌活性,根据测定各因素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确定抑菌活性的稳定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测定根霉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菌丝体的总糖含量,分析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8.
陈金慧  马慧燕  陈煜  何禾 《草业学报》2022,31(2):88-100
五爪金龙是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植物,其入侵机制与化感作用间的关系备受学者关注。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五爪金龙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的作用,发现这两种途径对三叶鬼针草和生菜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继而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树脂洗脱法分别收集这两种途径释放的物质,并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分析各自成分。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片挥发物被检测出18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28.17%),β-罗勒烯(16.59%),α-蒎烯(13.65%)和β-柏木烯(9.43%)相对含量较多。淋溶水主要为酚酸类,肉桂酸(39.21%),琥珀酸(15.15%),丙酸(11.12%)及月桂酸(9.38%)相对含量居于前四。在定量得出上述主要物质实际浓度后,进一步处理受试植物发现,淋溶途径释放的肉桂酸和月桂酸显著抑制两种受体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率,丙酸和琥珀酸则对两种受体植物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影响。此外,4种主要叶片挥发物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β-柏木烯和石竹烯的作用明显强于α-蒎烯和β-罗勒烯。综上所述,挥发与淋溶是五爪金龙重要的化感效应作用途径,它们分别产生以萜烯及酚酸类为代表的物质,且这两类物质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能形成抑制,但不同物质对受体植物的抑制程度显著不同。由此可见外来植物五爪金龙产生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并发挥作用,其中的关键物质则对其化感作用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四黄止痢复方醇提物(CSME)对禽大肠杆菌的抗菌机制。采用微孔-平板法检测其对禽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吸光光度法检测其对细菌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和能量代谢活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对禽大肠杆菌4种主要毒力因子(tsh、iss、ibeA和fimC)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SME对禽大肠杆菌(CVCC251)的MIC为125 g/L,1/2MIC就能显著抑制细菌生长,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使核酸、蛋白质外泄,并抑制了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1/8MIC能显著抑制了禽大肠杆菌tsh、iss和fimC毒力因子基因的表达(P<0.01)。结果表明,CSME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造成细菌能量代谢紊乱、抑制毒力基因表达发挥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活性酵母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选取21日龄断奶的三元[杜× (大×长 )]杂交仔猪96头 ,平均体重为(5.06±0.49)kg,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8头仔猪 ,公母各半。在4个处理组在相同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金霉素、耐高温活性酵母、耐高温活性酵母 +金霉素和普通活性酵母 +金霉素 ,研究活性酵母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本试验饲粮均经过75℃蒸汽制粒 ,调制时间为10秒 ,蒸汽压力为0.20kg/cm2。结果表明 ,添加耐高温活性酵母组断奶仔猪的试验末重、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优于 (P<0.01)添加金霉素组 ;腹泻率极显著低于 (P<0.01)添加金霉素组 ;与金霉素联合使用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差异 ,且显著降低了采食量 (P<0.05)。添加普通活性酵母组的仔猪日增重高于添加金霉素组 ,但极显著低于添加耐高温活性酵母组 (P<0.01)。添加耐高温活性酵母组断奶仔猪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高于添加金霉素组 ,与金霉素联合使用后极显著 (P<0.01)提高断奶仔猪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此外 ,添加耐高温活性酵母和普通活性酵母均极显著提高 (P<0.01)断奶仔猪血液中CD4+ /CD8+ 比例。试验结果表明 ,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耐高温活性酵母有助于提高生产性能、降低腹泻率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21日龄断奶对仔猪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组别(哺乳组、断奶组)和日龄(22、24和28日龄)为2个主效应。选取6窝体况相近的健康大白仔猪,每窝选取6头平均体重为(6.1±0.2)kg的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断奶组和哺乳组,每组18头,分别于22、24和28日龄时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结果表明:1)28日龄时,断奶组仔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2)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哺乳组(P0.01),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哺乳组28日龄时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22和24日龄时(P0.01),24日龄时的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1)。3)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黏膜DAO活性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4)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空肠黏膜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哺乳组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0.05);与哺乳组相比,断奶组回肠黏膜ZO-1、occludin和24日龄时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4日龄时回肠黏膜ZO-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5)。5)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24和28日龄时空肠黏膜TNF-α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哺乳组(P0.05),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综上所述,哺乳仔猪22~28日龄时肠道发育趋于成熟,而断奶会破坏仔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引起肠道绒毛变短和脱落、肠道通透性增加和炎症反应,降低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对泌乳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比研究热应激与非热应激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夏季慢性热应激使奶牛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3与T4)、催乳素(PRL)和皮质醇(cor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热应激显著降低奶牛血清中钙(Ca)、钠(Na)、钾(K)水平(P<0.05),但对血清镁(Mg)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肌酸激酶(CK)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使泌乳奶牛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金英黄归汤的抗炎活性,采用Bliss法测定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对其进行急性毒性评价,通过体内外试验分析评价其抗炎活性。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测定小鼠耳廓肿胀度;建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模型,测定毛细血管通透性;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家兔试验性乳房炎炎症模型,ELISA方法检测乳腺组织和血清中TNF-α、IL-6的分泌量进行抗炎活性评价;利用LPS诱导小鼠乳腺上皮细胞(MECs)建立炎症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金英黄归汤对MECs细胞活力影响;ELISA方法检测金英黄归汤对LPS诱导MECs的TNF-α、IL-6和IL-1β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英黄归汤灌胃给药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能显著(P0.05)抑制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为25.42%,能显著(P0.05)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为33.10%。金英黄归汤各剂量组均能极显著(P0.01)降低家兔实验性乳房炎乳腺组织和血清中的TNF-α、IL-6的分泌;金英黄归汤低、中、高(40、400、4000μg/m L)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MECs的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体内外试验结果表明,金英黄归汤能够对小鼠MECs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抗炎作用与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选用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期5周。试验结束时摘眼球采血处死,对肝脏、脑采样,测定血清、肝脏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脑中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结果表明:何首乌低、高剂量组血清SOD活性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肝SOD活性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肝脏仅高剂量组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组脑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脑MDA含量和MAO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研究表明,何首乌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衰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抗腹泻、抗炎、对免疫功能调节、体外抑菌和抗病毒等相关试验,研究了太白蓼乙酸乙酯提取物(PTKE)及PTKE柱层层析进一步分离物EB的药效学作用。结果表明,PTKE对蓖麻油和番泻叶所致的小鼠腹泻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对乙酸所致家兔肠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皮内注射二甲苯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饮水中分别加入50、100、150 mg/kg的PTKE水溶液观察其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雏鸡生长的14~42日龄,各试验组雏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EB质量浓度为156μg/L时,其对脾脏、胸腺、法氏囊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P0.01);PTKE和EB对临床分离鸡的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沙门菌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EB对新城疫病毒在鸡胚内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太白蓼提取物有明显的抗腹泻和抗炎作用,并能促进雏鸡免疫器官发育及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动物来源转移因子(TF)对T细胞的作用,本研究应用不同动物来源TF进行肉鸭T细胞体外转化增殖(MTT法)和T细胞体内转化增殖实验(α-乙酸萘酯酶染色方法).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各实验组TF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极显著差异,p<0.01;乌骨鸡来源TF与其他实验组数据进行比较极显著差异,p<0.01:T细胞体内转化增殖实验结果表明TF口服作用24 h内极显著提高T细胞转化增殖效果,而且240 h内T细胞的增殖效果与对照组相比仍然保持极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来源TF对樱桃谷商品肉鸭T细胞的转化增殖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乌骨鸡来源TF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消化能力、结肠氨氮(AN)含量和结肠炎症损伤的影响。选取96头25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适应饲养7 d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18%、20%、22%和24%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并于饲喂后6、24、48、72和96 h,每组选择4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后屠宰,采样测定胃内容物pH,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结肠AN、血清和结肠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含量。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除饲喂后48 h外,其余时间点24%粗蛋白质组仔猪胃内容物pH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0%粗蛋白质组(P<0.05或P<0.01);在整个试验期,24%粗蛋白质组仔猪胃蛋白酶、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均低于20%粗蛋白质组,其中胃蛋白酶活性在6、72 h时有显著差异(P<0.05),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在24、48 h时有显著差异(P<0.05)。3)除饲喂后6 h外,其余时间点24%粗蛋白质组仔猪结肠AN含量均高于18%、20%粗蛋白质组,在24、72 h时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4)24%粗蛋白质组仔猪结肠IL-1β含量在24~96 h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0%粗蛋白质组(P<0.05或P<0.01);在整个试验期内,24%粗蛋白质组结肠IL-10含量均低于20%粗蛋白质组,在24、72 h时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5)相关性分析发现,胃糜蛋白酶活性与结肠A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肠AN含量与IL-1β含量、结肠IL-1β与IL-10含量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综上,给断奶仔猪饲喂20%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可通过降低仔猪胃内容物pH、升高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来降低结肠AN含量,并降低结肠IL-1β含量、升高IL-10含量,从而减少结肠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8.
肌肽与维生素E对育肥猪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肌肽与维生素E单独及联合使用对育肥猪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因素2×3析因设计,设3个肌肽水平(0、50、100 mg/kg),2个维生素E水平(0、200 mg/kg),选择90头体重约为7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预试期为7 d,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肌肽能显著提高屠宰后45 min肌肉的p H和降低贮存48 h肌肉的滴水损失(P<0.05),极显著提高屠宰24 h后肌肉的p H和降低贮存24 h肌肉的滴水损失(P<0.01);维生素E能极显著降低贮存24和48 h肌肉的滴水损失(P<0.01),二者均能显著改善肉色(P<0.05)。肌肽与维生素E在改善肉色和降低贮存24 h肌肉的滴水损失上存在互作效应(P<0.05),且联合添加优于单独添加。2)饲粮中添加肌肽可显著提高育肥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极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1),维生素E可极显著提高育肥猪血清T-AOC及T-SOD和GSH-Px活性(P<0.01)。在提高血清的T-AOC和GSH-Px活性上,二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且联合添加优于单独添加。3)肌肽可显著降低贮存24 h背最长肌的丙二醛(MDA)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贮存48、72和96 h背最长肌的MDA含量(P<0.01);维生素E可极显著降低贮存24、48、72和96 h背最长肌的MDA含量(P<0.01),且肌肽与维生素E对贮存48 h背最长肌的MDA含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00 mg/kg的肌肽、200 mg/kg的维生素E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虾青素(AST)对IPEC-J2细胞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能力的影响。以IPEC-J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经不同浓度[0(对照组)、5、10、20、40、80和100μmol/L]的AST处理24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ST对IPEC-J2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未添加AST)相比,10~80μmol/L的AST极显著提升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在10~100μmol/L AST和40~100μmol/L AST处理后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2)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AST浓度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趋势,100μmol/L的AST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AST浓度达到1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暴露对体外培养的仔猪海马神经细胞中神经递质、脂质过氧化及钙稳态的影响,探讨DON的神经毒性作用。以不同质量浓度的DON(0、125、250、500、1 000和2 000 ng/m L)处理仔猪海马神经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钙离子(Ca2+)、钙调蛋白(Ca M)含量以及Ca M 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当DON浓度为1 000 ng/m L时,5-HT、DA、ACH含量显著升高(P<0.05),GAB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NE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DON浓度为2 000 ng/m L时,5-HT、DA、ACH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2)当DON浓度为250 ng/m L时,SOD活性和T-AOC极显著降低(P<0.01);当DON浓度为1 000 ng/m L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当DON浓度为2 000 ng/m L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3)当DON浓度为125 ng/m L时,Ca 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当DON浓度为250 ng/m L及以上时,Ca2+含量和Ca M m 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DON暴露可改变仔猪海马神经细胞神经递质的分泌及脂质过氧化,并影响钙稳态,对仔猪海马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