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选择出生重及出生日期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滩羊羔羊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30、45和60日龄断奶组,120日龄哺乳组为对照,各选取15只羔羊进行育肥试验,直至120日龄。结果表明:在120日龄时,试验组羔羊的体重和体尺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体重最高的是60日龄断奶组羔羊,为36.25 kg,日增重(75~120 d)达278.67 g,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27 kg和136.0 g,经济效益比对照组高出80.12元/只。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高寒山区气候条件下,对考力代绵羊2月龄、3月龄、4月龄3个不同断奶期的羔羊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考力代绵羊羔羊的培育及生产管理提供参考。选择2月龄、3月龄、4月龄的断奶羔羊各20只,分为A组、B组和C组。当年2月前统一补充青贮饲料、青干草和精料,3月后在天然草地或人工草地上自由采食,试验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B组羔羊断奶体重极显著高于A组(P0.01);C组羔羊断奶体重极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羔羊30 d、60 d日增重极显著高于A组(P0.01);C组羔羊30 d、60 d日增重极显著高于A组(P0.01),与B组羔羊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早期断奶日龄对藏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藏羔羊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于30,40,50,60日龄断奶,断奶后进行强度育肥。结果表明:羔羊60日龄体重60日龄断奶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120,150和180日龄体重50日龄断奶组和60日龄断奶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30日龄断奶组和40日龄断奶组(P0.01);30~40日龄断奶对羔羊的体高、体长和胸围有较大影响,而对胸深、胸宽和尻宽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藏羔羊50日龄断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将160只初生的欧拉羊(♂)×欧拉羊(♀)杂交一代羔羊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Ⅰ、Ⅱ、Ⅲ、Ⅳ组,进行早期断奶试验,Ⅰ组于25日龄断奶,Ⅱ组于45日龄断奶,Ⅲ组于60日龄断奶,Ⅳ组于90日龄断奶,断奶后饲喂代乳品,结果表明:60d体重4组间无显著差(P0.05);90d体重。Ⅱ、Ⅲ、Ⅳ组极显著(P0.01)高于I组,Ⅱ、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60日龄日增重,Ⅱ、Ⅲ、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而Ⅲ、Ⅳ组又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60~90日龄日增重,Ⅱ组极显著高于I、Ⅲ、Ⅳ组(P0.01),Ⅲ组极显著高于I组(P0.01),Ⅲ、Ⅳ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羔羊在45日龄断奶效果较好,为最佳断奶时间。  相似文献   

5.
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20只10~15 日龄的德国美利奴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Ⅰ组于35 日龄断奶、Ⅱ组于45日龄断奶、Ⅲ组于60 日龄断奶、Ⅳ组于90日龄断奶.结果表明:60 d体重4组间无显著差异(P>O.05);90 d体重,Ⅱ、Ⅲ、Ⅳ组极显著(P(0.01)高于Ⅰ组,Ⅱ、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O.05).30~60日龄日增重,Ⅱ、Ⅲ、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O.05).45日龄断奶,羔羊体质健壮,抗病能力较强,综合效益高,为最佳断奶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喂代乳粉对沂蒙黑山羊羔羊早期生长性能及其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沂蒙黑山双胎羔羊36只,分为2组,每组18只羔羊。对照组(B组)羔羊哺喂母乳,试验组(R组)于10日龄开始哺喂代乳粉,试验期为75 d,在10、15、25、45和75日龄时随机称取3头羔羊空腹活体重,且屠宰后收集瘤胃内容物样品,采用IIIumi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细菌组成。结果表明:R组羔羊体重在15日龄时低于B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到75日龄时显著高于B组(P<0.05)。另外,R组15日龄时Alpha和Beta多样性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R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在25、45、75日龄时低于B组,其中25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与此相反,拟杆菌门(Bacteroides)相对丰度在25、45、75日龄时均显著高于B组(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25、45、75日龄时显著低于B组(P<0.05)。在属水平上,R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为优势菌属,15日龄时相对丰度高于B组(P>0.05),且在75日龄时显著高于B组(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在25日龄时高于B组(P>0.05),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la-shigella)相对丰度在15~25日龄呈下降趋势,到25日龄时低于B组(P>0.05)。综上,早期哺喂代乳粉影响羔羊体增重,而45日龄后获得与哺喂母乳羔羊一样的增重效果;25日龄后哺喂代乳粉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明显,其中拟杆菌门成为优势菌群,并且普雷沃菌属等有益菌相对丰度逐步增加,从而改善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有助于促进羔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66只妊娠90 d、平均体重为(44.45±2.20)kg的初产湖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各组母羊妊娠期饲粮精料比例分别为50%、40%和30%,分娩后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 R)。羔羊10日龄,每只母羊取1只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15日龄补饲开食料;20日龄补饲苜蓿干草,自由采食至60日龄。每10 d测定1次羔羊体重,51~60日龄进行羔羊消化代谢试验,20和60日龄采集羔羊血液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1、10、20、30、40、50、60日龄体重,20、60日龄体尺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降低,20日龄羔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60日龄50%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或P0.01);30%组20和60日龄羔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血清中MDA的含量在20日龄时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而极显著降低(P0.01),60日龄时50%组显著高于30%组(P0.05)。结果提示,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的精料比例对产后早期断奶羔羊的体重、体尺、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羔羊血清的抗氧化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的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母羊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补饲代乳料条件下,湖羊羔羊早期断奶的可行性提供依据,并确定最佳断奶时间。选取出生日期相差不超过3 d、体况良好、健康无疾病的羔羊90只,将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7日龄开始饲喂代乳料的情况下,分别于25日龄(试验Ⅰ组)、35日龄(试验Ⅱ组)、45日龄(对照组)断奶,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在16~45日龄,试验Ⅰ组羔羊由于断奶应激,导致羔羊采食量减少,平均日增重低于试验Ⅱ组,且在31~45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试验Ⅱ组高出5.09%(P<0.05),比对照组高出7.50%(P<0.05)。2)试验Ⅰ组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试验Ⅱ组与对照组(P<0.05),试验组湖羊羔羊的氮摄入量、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3)断奶当天,试验Ⅰ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P<0.01),且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1);90日龄,试验Ⅱ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断奶当天,试验Ⅱ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60日龄,试验Ⅱ组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30日龄,试验Ⅰ组血清促乳素(PRL)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P<0.01)。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的羔羊成活率分别为76.67%、86.67%、90.00%。经综合评定,湖羊羔羊35日龄断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芽孢杆菌制剂对弱仔猪的生长性能、免疫性能、粪便菌群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胎次、营养相同的28日龄断奶苏姜仔猪42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猪为基础日粮,芽孢杆菌制剂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kg/t芽孢杆菌制剂。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芽孢杆菌制剂组的仔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芽孢杆菌制剂组仔猪粪便菌群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和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增加;芽孢杆菌制剂组仔猪粪便菌群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未指明的拟杆菌目(Unspecified_Bacteroidales)、未指明的拟杆菌目S24-7菌属(Unspecified_S24_7)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未指明的毛螺菌科(Unspecified_Lachnospiraceae)、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未指明的梭菌目(Unspecified_Clostridiale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劳特氏菌属(Blautia)相对丰度明显减少。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能够改善弱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肠道有益生菌群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11):21-2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哈萨克羔羊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哈萨克羔羊早期断奶的最佳时间。按照出生日龄基本一致、体重接近、性别比例一致( 公母比为2:3) 、母羊产羔胎次一致的原则将40 只健康的哈萨克羔羊随机分成4 组,每组10 只,4 只公羔,6 只母羔。对照组随母羊哺乳,试验组羔羊分别在30 日龄、38 日龄和45 日龄断奶,饲喂代乳料至60 日龄。90 日龄时随机从各组中选取4只羔羊进行屠宰,对其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肉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 1) 对照组的宰前活重显著低于38 日龄、45 日龄断奶组( P0.05) ; 对照组的胴体重显著低于38 日龄断奶组( P0.05) ,断奶日龄对羔羊的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影响不大( P0.05) ; ( 2) 对照组的瘤胃重显著低于38 日龄、45 日龄断奶组( P0.01) ,30 日龄断奶组的瘤胃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38 日龄断奶组的瘤胃重显著高于30 日龄断奶组( P0.01) ; 30 日龄断奶组和38 日龄断奶组的瘤胃乳头密度均高于45 日龄断奶组和对照组( P0.05) ,30 日龄断奶组、38 日龄断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瘤胃乳头长度差别较大( P 0.01) ,且38 d 断奶组的瘤胃乳头长度最长; 对照组的小肠重显著低于38 日龄、45 日龄断奶组( P0.05) ; 各断奶组的网胃重、脾脏重、肺脏重和肾脏重与对照组相差不大( P0.05) ; 各组间的心脏重依次为45 d 断奶组38 d 断奶组30 d 断奶组对照组,且对照组的心脏重显著低于45 日龄断奶组( P 0.01) ,此外,对照组的肝脏重也显著低于38 日龄和45 日龄断奶组( P 0.01) ;( 3) 对照组和各断奶组羔羊的肉色、大理石纹、pH、嫩度之间差异不大( P0.05) 。综上所述: 早期断奶有利于提高羔羊屠宰性能,促进其器官发育。通过比较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可知,对哈萨克羔羊实施早期断奶是切实可行的,且羔羊于38 日龄断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的变化。随机选取胎次和出生时间相近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健康"杜×长×大"外三元新生仔猪12头用于试验。整个试验期间由母猪按常规哺乳直到断奶(25日龄),母猪饲粮不含有抗生素,仔猪于12日龄开始饲喂教槽料。于25日龄(断奶前)和32日龄(断奶后)分别随机挑选3头仔猪进行心脏放血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前后仔猪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断奶前仔猪相比,断奶后仔猪腹泻率显著增加(P<0.05);肠道中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含量显著增加了63.95%(P<0.05),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含量分别显著减少了100.00%和70.54%(P<0.05)。对厚壁菌门含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纲的水平,与断奶前仔猪相比,断奶后仔猪肠道中梭菌纲(Clostrid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含量有减少的趋势(P>0.05),而Negativicutes纲、Erysipelotrichia纲和未知厚壁菌纲含量有增加的趋势(P>0.05)。从门到属的水平,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不同,有些菌是断奶前仔猪肠道特有的,如嗜胆菌属(Bilophila)、具核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nucleat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aceae)等,有些菌是断奶后仔猪肠道特有的,如费克蓝姆菌属(Facklamia)、八叠球菌属(Sarcina)等。由此可见,断奶后仔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将50头28日龄体重8 kg左右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栏,分别在第60、90、120、150、180日龄饲喂前,从每栏随机挑选5头猪,每头采取100 g左右的新鲜粪样,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菌群分类学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猪肠道微生物分布于22个门、42个纲、74个目、119个科、321个属和579个种,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为主要优势菌门,不同时期的特异菌群显著差异;对丰度值前30的肠道菌群与血液免疫抗体浓度进行相关性关联分析发现,IL-2浓度与12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L-6浓度与14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gG浓度与12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gM浓度与11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gA浓度与26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综上表明,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对猪免疫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日龄断奶对多浪羔羊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羔羊自10日龄开始母仔分群、强化补饲。一定时间后,根据羔羊出生登记表分别抽取出生后50~70日龄、70~90日龄、90~110日龄羔羊5、10和10只.强制断奶.改变饲养管理方式。结果显示.一月后三组日龄羔羊哺乳期增重无显著差异,而断奶改为育肥后,增重情况却有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纤维对竹鼠生长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选取健康状态良好、体重相近的6只竹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试验组添加含0%竹茎,对照组投喂40%竹茎,试验期为4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试验组竹鼠肠道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的norank_f_Muribaculaceae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Cloacibacillus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优势菌属发生明显的改变。研究表明,日粮中缺乏竹茎成分使竹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破坏竹鼠肠道菌群的平衡,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纳豆芽孢杆菌(Bacillis natto)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80只1日龄科宝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300 mg/kg纳豆芽孢杆菌。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42日龄试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肉鸡42日龄体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和42日龄试验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分别提高了37.63%、38.85%(P<0.01);42日龄试验组肉鸡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基于PCo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肉鸡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肠道另枝菌属(Alistipes)占比有所提高(P>0.05),试验组的Enorma、未分类_f_黄杆菌属(norank_f_Flavobacteriaceae)、Paludicola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纳豆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9):62-6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哈萨克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而确定哈萨克羔羊早期断奶的最佳时间。按照出生日龄基本一致、体重接近、性别一致、母羊产羔胎次一致的原则将16只哈萨克羔羊(♂)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随母羊哺乳,试验组组羔羊分别在第30、38和45天断奶,饲喂代乳料。结果表明:(1)38 d断奶组体重指标和日增重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 d断奶组(P0.05),30 d断奶组体重指标和日增重指标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2)断奶日龄对哈萨克羔羊胸围指标影响不大(P0.05);在60日龄时,30 d断奶组体高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并且在38日龄和60日龄时,30 d断奶组体长也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可能是由于断奶过早,断奶应激过大所致。(3)羔羊2月龄时,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中38 d断奶组的蛋白含量、钙离子浓度、葡萄糖浓度均高于其他三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尿素氮的含量随着断奶日龄的延长而增加;无机磷和总胆固醇的含量随着断奶日龄的延长而减少;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析认为:对哈萨克羔羊实施早期断奶切实可行,经综合评定,哈萨克羔羊于38日龄断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绒山羊母羊日粮营养水平和羔羊早期补饲对羔羊生长发育及早期断奶的影响。将20只产单羔的哺乳母羊及其所产羔羊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母羊、10只羔羊,试验组母羊参照前苏联绒山羊母羊泌乳期饲养标准进行日粮配制,羔羊10日龄开始补饲;对照组母羊及羔羊按羊场原日粮配方饲喂,羔羊50日龄补饲,试验羔羊均随母羊自由哺乳。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20、30、40、50、60日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羔羊的颗粒料和苜蓿干草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各阶段母羊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母羊断奶时体重比产羔后体重增加了8.21%;对照组母羊断奶时体重比产羔后体重减少了13.12%。综合分析认为,通过合理调整母羊营养水平、羔羊适时补饲,可促进羔羊生长发育,缩短断奶日龄,保障母羊良好的种用体况。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通过监测重庆地区特色动物品种合川黑猪、盆周山地猪和荣昌猪断奶前后的结肠菌群结构,比较分析不同猪种断奶前后的结肠菌群组成特点,探讨断奶前后2个阶段以及不同品种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样品采集于2018年4月,每个猪种随机选取5头哺乳仔猪(21~25日龄,35日龄断奶)和5头断奶仔猪(30~40日龄),无菌采集每头猪的结肠内容物,提取总DNA,利用细菌通用引物对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扩增,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对优化后的测序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方猪种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结肠内容物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结肠菌群明显分成了2簇,而3个猪种间的结肠菌群未出现明显组内聚类。在门水平上,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哺乳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断奶仔猪(P<0.05),而不同品种间各菌门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和Bradymonadales 5个主要细菌属在哺乳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断奶仔猪(P<0.05),而普氏菌属(Prevotella)、Intestinibacter和溶杆菌属(Solobacterium)等8个主要细菌属在断奶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哺乳仔猪(P<0.05);不同品种间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真细菌属(Eubacterium)、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断奶前后2个生长阶段对仔猪结肠菌群的影响较不同品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哺乳期犊牛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参数及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30头出生1周左右、体重(33.00±1.5) kg的健康安格斯犊牛(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60∶40、50∶50、40∶60。犊牛7 d开始补饲颗粒料,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90日龄体重、采食量、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料重比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5);试验1组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异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1组的犊牛OTU极显著高于试验2和试验3组(P<0.01)。试验1组瘤胃拟杆菌门、后壁菌门、黏胶球形菌门、螺旋菌门、纤维杆菌门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试验3组(P<0.01)。试验1组犊牛瘤胃密螺旋体属、螺旋菌属、丁酸弧菌_2属的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研究表明,高精粗比饲粮可提高犊牛采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