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中山地区养鸽场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广东中山地区3个鸽场的乳鸽、童鸽和种鸽食道、嗉囊拭子进行划线培养,调查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对分离到的9株鸽白色念珠菌进行了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乳鸽的感染率为32% ~ 60%,童鸽28% ~ 60%,种鸽20%~ 30%;9株鸽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均敏感.  相似文献   

2.
正禽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禽类上消化道霉菌性传染病,可感染鸡、鸭、鹅、鸽、火鸡等多种家禽,其特征是在口腔、咽喉、食道、嗉囊黏膜形成乳白色假膜,并引起溃疡或鳞屑状病变。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鸽子通过各种途径摄食到本菌均会感染发病,其中以2周龄至2月龄的幼鸽最易发生此病且死亡率高。贵州省三都县某养鸽场在2017年10月发生幼鸽念珠菌病,损失严重。经过现场临床症状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鸽念珠菌病,现将该病诊  相似文献   

3.
某鸽场饲养信鸽100多羽,发现有几只幼鸽精神沉郁,少食,嗉囊充气,口腔有黄色、 干酪样附着物。用灭滴净治疗无效。 1 临床症状 病鸽生长发育不良,皮肤干燥而粗糙,触摸嗉囊肿大松弛,压之有气体及带酸味内容物 排出,打开口腔肉眼可见黄色干酪样假膜,喉头和腭裂有黄色结痂样附着物。 成年鸽症状较轻,有的自然康复。 2 病理剖检 对死亡鸽经剖检病变以嗉囊最明显,粘膜表面覆一层浅灰色物,嗉囊增厚,食道下段有 散在假膜斑块,腺胃肿胀,肌胃角膜难剥离,小肠呈卡他性炎,其他脏器未见异常变化。 3 诊断 取口腔、嗉囊、腺胃、小肠粘膜的病变部直接涂片、压片,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在口 腔、嗉囊组织的涂片中发现有革兰氏阳性菌丝。腺胃、肠内容物和口腔附着物等做触片镜 检,未见梨形、不断伸缩翻转的毛滴虫。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及 药物治疗结果,初步诊断为鸽念珠菌病(鹅口疮)。 4 防治 4.1 选用碘制剂消毒剂消毒鸽舍、地面及用具。 4.2 对发病鸽用棉试子蘸取稀释的碘酒或碘制剂消毒剂擦口腔及咽喉部附近的粘膜,轻轻 抹去病灶上的干酪样物。  相似文献   

4.
<正> 滁县某户饲养落地王鸽,偶见鸽群中有个别鸽缩头闭眼,病鸽的喉头上有灰黄色的假膜,经检查确诊该病鸽系由鸽毛滴虫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病鸽消瘦,精神萎顿、嗉囊积液、松软;口腔内有粘涎,并散发出酸臭气味,喉头上附有灰白色或灰  相似文献   

5.
鸽的念珠菌病属真菌性传染病,鸽毛滴虫病是单细胞原生虫病。近年来曾检查了广东多个肉用鸽场,皆发现白色念珠菌与鸽毛滴虫的感染甚为普遍,两者都是侵害鸽的上消化道(口腔、食道和嗉囊),而且合并感染率很高(50.5%)。为了寻求一种能对两者都有抑制效果的药物,因此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禽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白色念珠菌病,俗称鹅口疮,其特征是在上消化道黏膜发生白色假膜和溃疡。本病的病原是一种类酵母状的真菌,称为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m)。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金属光泽。菌体小而椭圆,能够长芽,伸长而形成假菌丝。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甚均匀。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多量病菌,在病鸡的嗉囊、腺胃、肌胃、胆囊以及肠内都能分离出病菌。  相似文献   

7.
对某鸡场送检病、死黄羽肉鸡进行实验室诊断,在血液中检测到附红细胞体,同时从病鸡的嗉囊、腺胃分离出一株白色念珠菌。通过体外培养和杀灭试验分别筛选出对附红细胞体敏感的药物磺胺间甲氧嘧啶、附红净和对白色念珠菌敏感的药物制霉菌素、氟康唑。  相似文献   

8.
药物保健砂防治乳鸽的毛滴虫病和念珠菌病试验鸽毛滴虫病是肉鸽集约化生产场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发生于5至13日龄幼鸽,且多为消化道感染。病鸽水样下痢,迅速消瘦,脚干,2至3天即死亡。种鸽的口咽、食道和嗉囊常年带有虫体,而且虫体在口咽粘膜的分泌物中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广东部分地区鸽沙门氏菌病的病原学特性。作者对广东地区4个不同类型鸽场和2个销售鸽的商业点发生的腹泻、慢性关节炎和运动神经障碍的病鸽进行了病原分离,对分离到的病原菌——沙门氏菌的形态、染色、生化特性、抗原结构和药物敏感性等进行了研究,并用分离菌在幼鸽中人工复制了沙门氏菌病。此外,尚对感染途径、发病原因和病的防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某鸡场送检病、死黄羽肉鸡进行实验室诊断,在血液中检测到附红细胞体,同时从病鸡的嗉囊、腺胃分离出一株白色念珠茵.通过体外培养和杀灭试验分别筛选出对附红细胞体敏感的药物磺胺间甲氧嘧啶、附红净和对白色念珠菌敏感的药物制霉菌素、氟康唑.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9月上旬,沂南县某自繁自养鸽场饲养了2000羽父母代白羽王肉鸽,其中有320羽40日龄幼鸽发生以上消化道粘膜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嗉囊肿大(严重的不能进食)、渴欲增强、排黄绿色带血稀粪为特征的疾病,2d后波及全群,死亡率达67%。经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药物治疗效果分析,确诊该病为鸽念珠菌及球虫引起的混合感染。1临床症状病初表现精神不振,缩颈闭眼,呆立不愿活动,羽  相似文献   

12.
家鸽毛滴虫和念珠菌混合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菏泽市某户饲养落地王鸽,偶见鸽群中有个别鸽缩头闭眼,病鸽的喉头上有灰黄色的假膜,经检查确诊该病鸽系由鸽毛滴虫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病鸽消瘦,精神萎顿、嗉囊积液、松软;口腔内有粘涎,并散发出酸臭气味;喉头上附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假膜;呼吸促迫,并带有呼噜音。有的病鸽伴有下痢,甚至衰竭而死亡。取濒死鸽剖检,可见喉头及食道肿胀,粘膜上附有灰白色假膜,假膜剥离呈现浅平的出血性溃疡;嗉囊内积有酸臭的粘液,嗉囊壁增厚,粘膜皱褶加深,有灰白色的条状渗出物粘附于皱褶沟内;腺胃肿胀、充血;肌胃粘膜下层有出血斑和糜烂病灶。刮取病鸽…  相似文献   

13.
对贵州省某养猪场发生仔猪黄痢的病例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病仔猪直肠拭子接种至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不敏感。根据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后,仔猪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鸽子鹅口疮属于念珠菌病,是鸽子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患鸽以Ⅱ因喉部形成黄色干酪样物为特征。一、病原和流行特点。本病的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此菌类似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病鸽消化道及粪便中都有此菌。幼鸽和成鸽都易感此病,以2周龄至2月龄内的鸽最易发此病。刚离开亲鸽的童鸽感染后疴睛最严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死亡黑熊为试验材料,无菌采集病料中的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应用涂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等方法进行鉴定,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体经革兰染色呈蓝紫色的阳性链球状菌体,经生化试验和PCR鉴定为致病性链球菌,分离的熊源链球菌对头孢先锋V、头孢孟多等药物较为敏感,对BALB/c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最小致死量5×109 CFUs。本试验为黑熊链球菌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鸽念珠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或鹅口疮,是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禽上消化道霉菌病。念珠菌为真菌类微生物,对鸡、鸽、鸭、鹅等禽类都有致病性,甚至造成死亡,也可引起人的口腔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2001年11月,海南省琼山市府城镇某肉鸽场饲养的600只鸽发病。经过对送检的病鸽进行剖检观察和进行实验室的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念珠菌病。经采取综合性措施后,及时控制了疫情。一、发病过程及临床症状病鸽为120日龄左右,精神沉郁,眼圈发红,咳嗽,呼吸困难,饮欲强,饮水量增加;口腔两侧有黄色的伪膜,个别嗉囊积液,排黄…  相似文献   

17.
付旭彬 《畜牧与兽医》2003,35(11):47-48
某肉种鸽场成年种鸽发生了一种以嗉囊粘膜和腺胃以上消化道粘膜溃疡、坏死 ,气囊混浊增厚有粒状结节特征性病变的疾病。经诊断为白色念珠菌病 ,现报道如下。该场建于 2 0 0 1年 ,共养了 2 0 0 0 0只美国羽王种鸽。畜主长期在饮水中投入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等抗生素。1个月后 ,部分种鸽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嗉囊松软症状。每天大约有 2 0~ 3 0只病鸽因极度消瘦而衰竭死亡。初期诊断怀疑为沙门氏病复发 ,又用头孢菌素治疗 3d ,病情无任何好转 ,死亡加重。剖检病死鸽 ,口腔无假膜 ,嗉囊有酸臭液体 ,嗉囊粘膜增厚 ,表面…  相似文献   

18.
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卫生条件密切相关,饲养密度大,环境闷热、潮湿,饲料配合不当,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导致发病。1 症状 病鸽消瘦、精神不振、不愿活动、羽毛粗乱、嗉囊扩张下垂,口中流酸臭味的黄色粘液,病情严重的嘴无法闭合。大多数病鸽有腹泻症状,肛门后的羽毛沾有大量稀粪。病鸽由于采食困难,常衰竭而亡。2 剖检检查 病鸽口腔粘膜表面有黄白色假膜,撕掉假膜后可见红色的溃疡出血面;食道粘膜表面粗糙;嗉囊粘膜增厚,表面覆盖一层黄白色假膜,内积酸臭味黄色液体;腺胃、肌胃稍肿;肠…  相似文献   

19.
<正>鸽念珠菌病别名鹅口疮、酸臭嗉囊病、念珠菌口炎和消化道真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鸽嗉囔部形成灰白色假膜为特征的消化道常见病,如遇饲养管理不良或某些应激,可突然暴发,造成大批死亡。2016年12月下旬,惠州市某存栏3 000对肉鸽场的10~15天龄乳鸽出现喘气、嗉囔肿大和死亡等症状,用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为此前来我院就诊,经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鸽念珠菌病,采取综合措施治疗,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20.
念珠菌和毛滴虫混合感染肉鸽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明轩 《中国家禽》2001,23(3):18-18
江苏省扬州市近郊某鸽场于 2000年 6月自深圳一大型鸽场引进法国原种“白卡奴”祖代种鸽 2000对。新鸽进场后 48 h内,状况良好。第 3天,开始有鸽发病,以后每天都会有 1~ 2个病例发生。第 7天时,有病鸽死亡,死时无神经症状,嗉囊大量积液,打开口腔可见黄白色“蛆虫”、“豆瓣”状的干酪样物。有些病鸽发现有单侧的眼炎。至第 15天,死亡近 20只。经调查,原深圳鸽场存在念珠菌和毛滴虫的病原,并经常有病例发生。后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念珠菌和毛滴虫的混合感染。 1临诊症状、剖检特性   病鸽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结膜发绀。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