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胎次和季节对青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猪群胎次结构和配种时间。根据四川省青峪猪保种场2017—2019年的729头青峪母猪1 773窝繁殖数据分析不同胎次、不同季节母猪繁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峪母猪第1~10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以及断奶仔猪数等性状总体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各胎次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弱仔数差异不显著,其中,第4胎的繁殖性能最好(9.63头);青峪猪总产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以及断奶仔猪数等性状存在显著的季节效应,其中,夏季分娩的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夏季分娩的平均初生窝重显著高于春季、秋季、冬季。综上,青峪猪的繁殖性状受到季节和胎次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第6胎次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不同饲喂次数和料水比对两广小耳花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8头两广小耳花猪哺乳母猪,分为4组,每组12头母猪。4个处理组的饲喂方式分别为饲喂2次/d和料水比为1∶2.5(对照组)、饲喂2次/d和料水比为1∶3.5、饲喂3次/d和料水比为1∶2.5、饲喂3次/d和料水比为1∶3.5。监测母猪从产后至断奶25 d的采食量、仔猪生长性能以及环境温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饲喂3次/d与2次/d母猪的日平均采食量分别为3.33、2.41 kg,哺乳期间母猪平均总采食量前者较后者高23 kg/头;哺乳仔猪平均断奶窝重分别为32.35、29.14 kg,窝增重前者较后者高3.17 kg/窝。综上,通过增加饲喂次数和选择与人工作息时间不一致的时间点饲喂可以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但需要智能化自动化饲喂设备相配套。  相似文献   

3.
仔猪在出生和哺乳期间死亡是猪群生产效率下降的显而易见原因之一。本文提供了仔猪从出生到死亡之间体重变化的资料以及初生体重和窝仔数对断奶存活率的影响的资料。本研究包括569头断奶前死亡的仔猪,以及一项评价妊娠猪舍环境对母猪第2~4胎繁殖性能影响的试验中的1819头断奶仔猪。共有124窝约克夏母猪(Y)的仔猪和109窝约克夏×拉康比母猪(YL)的仔猪。父本均为Y公猪。妊娠110天时,将母猪关入  相似文献   

4.
1提高母猪泌乳力的意义1.1提高仔猪断奶窝重母猪的泌乳力是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直接体现,母猪泌乳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仔猪的断奶窝重。而仔猪的断奶窝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种指标,它与猪的产仔数、初生重、哺育率、哺乳期增重和断奶个体重等主要繁殖性状均呈正相关。因此,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可以提高仔猪的断奶窝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山花黄芩提取物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20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山花黄芩提取物,其中妊娠期添加150 g/t,哺乳期添加500 g/t,试验期为136 d(其中妊娠期115 d,哺乳期21 d),测定母猪繁殖性能指标(窝均产仔数、窝均健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均重、窝均死胎数、窝均木乃伊数、窝均产无效仔数)、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指标(窝均断奶仔猪数、窝均断奶成活率、21日龄断奶窝重、21日龄断奶仔猪均重、哺乳期窝均增重)、母猪采食量指标(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体况指标(母猪分娩背膘厚、母猪断奶背膘厚、背膘损失)、发情指标(断配间隔、断奶7 d发情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窝均健仔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窝重极显著增加(P<0.01),窝均死胎数显著减少(P<0.05);窝均断奶仔猪数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母猪断奶背膘厚均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背膘损失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6.
热应激在温带气候条件下如何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一直是未知的。因此,我们于2009年至2011年对温度及温湿度指数在夏季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德国的22个猪场内,人工授精的22 264头母猪最终有21 610头母猪分娩,并记录详细的繁殖参数。气象数据来自养殖场最近的气象站。每年的5月到9月温度会影响舍内温度,研究此时间段温度及温湿度指数对母猪不同繁殖性能阶段的影响。配种前5 d和配种后14 d的高温和高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引起窝产仔数减少0.01~0.03头(P0.05)。分娩前,随着温度变异越大,活仔数减少而僵猪数增加(P0.001)。分娩当天的温度和THI升高时,断奶仔猪的数量减少(P0.05),但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不受影响(P0.05)。总之,即便在温带条件下,气候的变化仍然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活仔数是反映热应激最为敏感的参数。由于气候变化和可能即将到来的热浪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缓和热应激对母猪的影响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选用60窝哺乳仔猪及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窝,进行早期断奶技术试验。分别在35,42和60日龄断奶,相应随机选取断奶仔猪108,110和110头进行试验,对同一组母猪按照相同断奶日龄连续3胎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同时对早期断奶后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发育与常规断奶无明显差异,早期断奶对母猪的连产性、产仔数、初生窝重无不良影响,且缩短了母猪繁殖周期,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北方冬季气候十分寒冷,畜禽舍内保温和通风换气一直是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冬季猪舍保温取暖成本,多数猪舍通风换气不足,致使猪舍内空气环境较差,对哺乳母猪、仔猪健康发育影响较大,冬季仔猪易发或多发呼吸道疾病。为了解决北方寒冷季节猪舍内环境恶化问题,笔者针对猪场猪舍没有窗户或虽有窗户,但窗户太小、太少,夏天不利舍内通风降温的问题[1],并充分考虑猪舍在有利于猪生产的同时,冬季能防寒保温,夏季能防暑降温[2],设计了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清粪模式对保育猪生产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刚转入保育舍的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水泡粪模式和人工清粪模式对保育猪生产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两种清粪模式的优劣性,为设计出高效、低廉且有益于猪舍内环境控制的清粪模式提供依据。试验选取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648头,随机分为水泡粪组和人工清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栏,每栏18头,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人工清粪组相比,水泡粪组保育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6.67%(P<0.05),料重比上升6.51%(P<0.05),腹泻率提高75.5%(P<0.05);舍内平均温度降低1.31℃(P<0.05),而平均相对湿度升高15.48%(P<0.05);与猪腹部同高和离地面1.7 m测得的平均氨气浓度分别升高9.97%(P<0.05)和7.54%(P<0.05),7∶30平均即时氨气浓度升高9.98%(P<0.05)。上述结果表明,人工清粪模式猪舍内环境指标明显优于水泡粪模式,因而更有利于保育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许昌市某猪场封闭式哺乳母猪舍的热工性能,分别测定了在热风炉和普通燃煤炉供暖方式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RH)。结果表明:封闭式猪舍的热工性能基本能够满足冬季哺乳母猪舍设计要求,两种供暖方式下舍内的温度和RH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设在舍外的热风炉燃煤量极显著高于设在舍内的普通燃煤炉(P<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复合添加剂对母猪健康与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以往繁殖正常的第3~4胎次、体重和体况相近的长大二元经产母猪4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于母猪妊娠1个月开始试验。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母猪在基础饲粮中每天每头添加一剂复合添加剂,每月连续使用7天,至母猪断奶前结束,全程跟踪测评两组母猪的后续各项繁殖性能及其所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猪繁殖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提高1.45头(P<0.05),试验组母猪分娩的滞产率、早产率和哺乳期三联症发病率分别降低10、15和10个百分点,日泌乳力提高20.63%(P<0.05),初乳中IgG含量提高24.00%(P<0.05),初乳中各项营养成分也有改善的趋势(P>0.05);在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所哺乳仔猪的初生窝重提高17.65%(P<0.01),21日龄断奶窝重提高19.21%(P<0.01),哺乳期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19.40%(P<0.01),试验组哺乳仔猪腹泻指数降低48.27%(P<0.01),其健康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在断奶母猪再繁殖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母猪体况评分提高21.57%(P<0.01),其在7天内和14天内的发情率分别提高10和15个百分点,情期受胎率提高7.77个百分点。试验证明,经产母猪饲喂复合添加剂不仅能有效改善母猪的产仔、泌乳性能及其所哺乳仔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性能,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断奶母猪发情配种受胎率等再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2.
断奶仔猪数是评定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在分娩前后实现对断奶仔猪数的预测,本研究收集了广西某猪场13285头母猪的配种季节、分娩季节、断奶季节、断配间隔、胎次、妊娠天数、胎间距、分娩窝重、哺乳天数和断奶仔猪数信息,首先利用R软件中的Boruta特征选择算法筛选出分娩窝重等8个重要的特征变量...  相似文献   

13.
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陕西省某PIC父母代良种猪繁育场2007~2009年繁殖母猪生产资料,分别选取607头和692头繁殖母猪生产资料(剔除有寄养仔猪的繁殖母猪),统计其不同胎次和配种季节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均重和断奶率等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3胎繁殖性能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3胎达到高峰,第6胎后繁殖性能逐渐下降;同时,PIC母猪的繁殖性能以秋季配种时最好,冬季次之,夏季最差。PIC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第2~6胎次,适宜配种季节为秋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14.
皖南花猪按头型可分为狮子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为研究皖南花猪母猪不同头型母猪间的繁殖性能差异,研究通过整理安徽省皖南花猪保种场以往数据,现场记录等方法,统计皖南花猪不同头型经产母猪(370窝)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35日龄窝断奶仔猪数和35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35日龄断奶仔猪数、35日龄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狮子头型及桩头型母猪(P0.05);皖南花猪桩头型母猪在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能上优于狮子头型母猪,但在35日龄断奶窝重这一指标中低于狮子头型母猪。研究表明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繁殖性能与狮子头型、桩头型母猪相比更为优异,为皖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封闭式猪舍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气流等温热状况及光照进行观测的基础上,结合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发病及死亡状况,对该猪舍的温热环境、保温隔热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猪舍各季节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均高于舍外.尤其是冬季舍内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比舍外高20.4℃和24.8℃.在冬季比较明显地改善了畜舍的温度环境.是一种较好的猪舍形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冬季相对湿度过高、夏季舍内温度过高、通风不足,致使冬、夏季生产水平较低且发病率较高,需从畜舍的保温隔热设计和管理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6.
旨在揭示松辽黑母猪繁殖性能,确定繁殖性能最优的松辽黑母猪产仔季节和胎次组合,试验选择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飞马斯牧业有限公司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的126头221窝松辽黑母猪的繁殖记录,采用SPSS 26.0软件邓肯法多重比较分析不同产仔季节和胎次与松辽黑母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性,以期在吉林省饲养条件下提高松辽黑母猪育种效率和生产水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松辽黑母猪四季间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春季产仔性能最高,其次为冬季和夏季,秋季产仔性能最低;春季和冬季产仔的松辽黑母猪初生窝重、3周龄窝重和断奶窝重、断奶仔猪数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四季间松辽黑母猪的初生重性状间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松辽黑母猪第3胎次和4胎次的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松辽黑母猪第3胎次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第2、5胎次(P<0.05),极显著高于第1胎次和6胎次(P<0.01);第3胎次的断奶仔猪数性能最高,且显著高于第1胎次和6胎次(P<0.05);第4胎次的总产仔数、3周龄重、3周龄...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不同胎次、产仔时长以及不同季节对荣昌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国家级荣昌猪保种场682头荣昌猪的1 802窝产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胎荣昌母猪产仔性能较佳,其中5胎具有最高的断奶仔猪(8.70±2.03)头;夏季高温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其中断奶仔猪(7.64±2.24)头显著低于秋季(P<0.05)...  相似文献   

18.
阎宏  蒋发斌 《家畜生态》2000,21(3):31-35
本文在对封闭式猪舍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气流等温热状况及光照进行观测的基础上,结合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发病及死亡状况,对该猪舍的温热环境、保温隔热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猪舍各季节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均高于舍外。尤其是冬季舍内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比舍外高20.4℃和24.8℃。在冬季比较明显地改善了畜舍的温度环境。是一种较好的猪舍形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冬季相对湿度过高、夏季舍内温度过高、通风不足,致使冬、夏季水平较低且发病率较高,需从畜舍的保温隔热设计和管理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究芪贞增免颗粒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取随机分组的设计,选取妊娠日龄相同的24头母猪分别分为2个处理组,其中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芪贞组于产前7d和产后7d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芪贞增免颗粒,试验周期为14d。试验结果表明:(1)提高窝产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出生个体重,差异不显著。显著缩短发情时间间隔(P0.05)。(2)显著提高哺乳仔猪的断奶窝重(P0.05),有提高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的趋势(0.05P0.1),提高仔猪断奶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哺乳仔猪断奶头数,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在妊娠后期,连续饲喂14d的芪贞增免颗粒,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不同胎次与配种季节对金华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2004—2008年的388头金华猪母猪(与长白猪公猪杂交)生产记录,分析了金华猪母猪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金华猪母猪的第1胎产活仔数最低,第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金华猪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第2~8胎次金华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而第9胎后其生产水平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