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11~2016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依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中各个区域的划分,从全国、区域及省市三个层面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增长,年均增长2.3%,是技术进步为主、技术效率为辅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区域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状况,按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小排列以此为适度发展区、潜力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与约束发展区,其发展状况与国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各省份大规模生猪养殖水平有所改进,但仍有60%以上的省份大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省际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鲍艳珍 《中国猪业》2024,(1):95-101
我国是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猪肉在城乡居民肉类食品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依据2011—2021年26省份的生猪生产数据,对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差异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来看,10年间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年均值为0.812。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5%,呈现周期波动趋势,主要依赖效率变化的增长(1.3%),生猪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中西部地区适合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而东部沿海不太适合大规模生猪养殖。未来中西部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在东部地区发展小规模生猪养殖,优化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养殖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黑龙江省生猪生产效率现状及发展趋势,试验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与分析了2004—2014年黑龙江省和全国不同规模的生猪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法对黑龙江省2015—2018年的投入产出值进行估计,并对4种模式的估计结果进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比较,给出要素的最优调整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猪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均值不为正,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14年规模化养殖效率有突破性发展;TFP的时序变动较全国平均更平稳,生猪养殖规模越大波动越激烈;散户和大规模养殖技术效率高且接近最优规模,其中散户优势明显;中规模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笔者基于2004-2011年散养肉羊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以我国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和新疆5省(区)为例,对散养肉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散养肉羊全要素生产率不高,粗放式增长特征明显,样本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年均下降15%,其原因主要由技术进步负增长所致;此外散养肉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区域差异显著(P〈0.05)。因此,以养殖资源为依托,在有条件的省(区)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促进养殖技术转化,成为我国肉羊产业整体向质量效益转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基于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本文测算并对比了2016—2020年华北重点发展区、东北潜力增长区和南方约束发展区的生猪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效率,旨在从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率2个角度给出答案。从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率综合来看,未来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应考虑在东北与华北地区发展大中规模生猪养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在南方地区发展小规模生猪养殖,优化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养殖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美猪肉产业互补性对双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猪肉产业资源禀赋和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双边猪肉贸易不平衡,产业互补性和贸易潜力有待提升。为研究中美两国猪肉产业互补性问题,本文以双边猪肉产业互补性指数为核心解释变量,对两国猪肉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中美两国猪肉产业互补性指数对双边猪肉贸易有着正的影响;中美两国猪肉贸易潜力巨大,双边猪肉贸易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中美贸易纠纷逐步解决的背景下两国应加强猪肉产业合作,提高双边猪肉贸易互补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西南地区生猪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及影响因素,优化区域内生猪生产布局和生猪生产资源配置,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首先阐述了西南地区生猪存栏量与猪肉产量变动特征,然后基于2011—2020年全国及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生猪产业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测度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生猪产业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最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南地区生猪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西南地区生猪存栏量占比保持相对稳定,猪肉产量占比稳中有升。云南、广西、贵州和四川生猪生产资源禀赋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52,2.16,2.04和2.00,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重庆生猪生产资源禀赋系数平均值为1.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具有一般比较优势;而西藏生猪生产资源禀赋系数平均值较小,仅为0.16,不具有比较优势。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和四川生猪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1.54,1.39,1.32,1.18和1.10,具有一般综合比较优势;西藏生猪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为0.09,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在1%...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2004—2013年度吉林省散户以及小、中、大规模生猪养殖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对吉林省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效率值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整体水平较高;生猪养殖的技术进步是影响吉林省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最高的是小规模生猪养殖。据此提出,吉林省生猪养殖应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型,提高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管理水平,加快生猪养殖的科技进步,提高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笔者基于2004—2011年散养肉羊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以我国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和新疆5省(区)为例,对散养肉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散养肉羊全要素生产率不高,粗放式增长特征明显,样本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年均下降15%,其原因主要由技术进步负增长所致;此外散养肉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区域差异显著(P0.05)。因此,以养殖资源为依托,在有条件的省(区)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促进养殖技术转化,成为我国肉羊产业整体向质量效益转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娟 《中国猪业》2015,10(10):15-17
<正>2015年9月16日,2015中美猪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围绕着生猪产业发展模式、市场机制、政策和实践展开,美方有美国农业部、美国谷物协会、美国肉类协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以及美国全国猪业公会及美国家庭农场主代表;中方有中国农业部、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肉类协会代表等,国内的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挑战集团等知名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中美两国的生猪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显著的变化。随着产业的整合,两国的养猪户数量明显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河北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明确河北省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规律,本研究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河北省2011—2020年11个城市的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分析,将效率值的变化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并研究其差异。结果表明:河北省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效率值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效率的贡献;各市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总体也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区域性、非平衡的特点;石家庄市的效率值最高,环京津地区次之,第三是张承地区,冀南地区的效率值最低。因此在河北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整体出发、省内协同发展的路径,统筹绿色科技创新与环境改善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要素流转。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是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之一。本文分析了中美猪肉产业贸易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贸易互补性条件。在中美两国猪肉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逆差。中美两国的猪肉产业在资源禀赋、生产率、技术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双边猪肉贸易不平衡。本文阐述了中、美两国猪肉产业对外贸易发展和中美双边猪肉贸易发展,分析了中美猪肉产业贸易发展的互补性条件。建议我国应在适度进口美国猪肉产品的同时,学习美国猪肉—玉米生产模式、生产合同和市场合同模式,增强我国猪肉产业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开展中美蛋鸡产业发展比较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蛋鸡产业快速发展。在对比分析中美鸡蛋生产、国际贸易以及竞争力的基础上,梳理了影响蛋鸡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在蛋品出口类型以及出口量上与美国差距明显,虽然中国蛋鸡养殖在产蛋前成本、饲料费用等方面与美国相比不具优势,但中国蛋鸡养殖相对平稳。虽然中国蛋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于美国,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明中国蛋品国际竞争力略强于美国。中国与美国蛋鸡产业发展存在蛋鸡养殖集中化、标准化、自动化、机械化以及蛋鸡深加工等方面的差距。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提高中国蛋鸡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规模以上蛋鸡养殖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情况,笔者对中国六大鸡蛋主产省份标准化养殖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运用Malmquist-DEA模型,测算了2007—2016年规模以上蛋鸡养殖的生产效率。结果表明:从成本收益方面来看,山东省和河南省投入和产出情况趋于稳定,辽宁省和江苏省个别年份出现了亏损情况,而四川省和河北省虽然净利润较高,但是成本增长过快;从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分析,山东省规模效率在2007—2016年10年间出现下降趋势,其他5省规模效率稳定;除辽宁省和江苏省外,其余4省的技术进步率10年间都有所下降,辽宁省和江苏省虽全要素生产率有增长但其波动较大。说明当前我国规模以上蛋鸡养殖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又快又稳地进行规模养殖,以谋求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总站信息     
《中国畜牧业》2014,(23):15
<正>10月9日,全国畜牧总站国际合作处与牧业发展处共同在站内接待美国现代生猪管理交流团。两处代表总站向交流团介绍了中国生猪遗传改良现状、种猪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双方就两国的生猪育种、人工授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10月15~16日,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组织专家赴江苏省完成了沙乌头猪国家级保种场现场审验。◇10月23日,全国畜牧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组织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养猪业因其体量和市场需求巨大而备受全球各国瞩目,国内生猪(猪肉)价格的变化因与CPI波动关系密切而格外引人注意。尽管中国生猪存栏量占世界的58.5%,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生猪养殖成本和猪肉价格仍然较高。本文旨在通过中美两国养猪业的全面比较研究,找到中美两国养猪业的差异并总结差异根源,据此提出中国养猪业发展新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重庆市荣昌区政府签约合作开发"新华(荣昌)生猪价格指数"项目,共同打造我国生猪产业的"风向标",建立以荣昌为中心的生猪产业信息生态圈,形成以指数为抓手的生猪产业定价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资源集聚中心。该项目内容包括:编制"新华(荣昌)生猪价格指数"及相关指数分析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世界主要生猪生产国的生产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为提升我国生猪生产国际竞争力提出决策建议。 2010—2020年,我国生猪生产成本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同时,我国的生猪生产单位成本远高于其他养猪生产国。生产成本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主要是饲料成本的控制及种猪生产效率与欧美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应大力提升饲料原料的生产效率,保证饲料原料的高效率供给;其次要加强育种科技研发,提高种猪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纪成 《猪业科学》2021,38(8):124-125
整合产学研多方资源,分享养猪业前沿观点。
为了积极回应生猪市场呼声、探讨行业发展路径、解决中国农牧行业全产业链发展所面临的"理念+技术"等瓶颈难题,7月29日-31日,由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制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要素分析论坛暨『猪场之旅』 2021行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巡回报告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鄂温克宾馆低调务实举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13—2018年我国规模化奶牛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结果用于规模和省域间比较分析.奶牛养殖要素投入与产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资本投入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增加,劳动投入随养殖规模增大而减少.小规模及中规模奶牛养殖TFP指数年均下降0.4%、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