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分析Toll样受体7/8(TLR7/8)在公猪精子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是否能通过其配体处理的方式分离猪X精子和Y精子。本研究采用qRT-PCR分析3头健康成年公猪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以及精子中TLR7和TLR8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公猪睾丸和附睾中TLR7和TLR8蛋白的表达,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其在不同物种(健康成年小鼠、公牛和公猪)精子中的表达情况,将其配体R848与猪精子共孵育,研究其对精子活力以及X/Y精子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TLR7和TLR8 mRNA在公猪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组织以及精子中均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7/8蛋白在睾丸中主要表达于生殖细胞,在附睾中主要表达于柱状细胞微绒毛中;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TLR7和TLR8蛋白只表达于小鼠和牛X精子尾部,Y精子中不表达,但TLR7和TLR8蛋白在公猪X和Y精子中都表达且表达模式无显著差异,TLR7蛋白主要表达于猪精子头部顶体区域,TLR8蛋白主要表达于猪精子尾部;与对照组相比,用TLR7和TLR8配体R848孵育猪精子后,精子活力降低,但上层精子的性别比例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再通以研究其对小鼠睾丸生精功能以及血清中抗精子抗体IgG、IgM含量的影响。实验选择健康成年BALB/c雄性小鼠于显微镜下行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再于2h、4h、6h后开通血管。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IgG、IgM水平,光镜观察睾丸生精小管内变化。结果表明:与非术侧相比,术侧睾丸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不同程度地凋亡坏死,生精上皮脱落。各手术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IgG、IgM含量均有明显增长(P〈0.05)。实验结论: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再通可引起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坏死,同时血清抗精子抗体IgG、IgM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月龄山羊睾丸生精小管、固有层的结构及成分变化,及睾丸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分布情况。选用1月龄和2月龄(幼龄)、12月龄(成年)山羊睾丸,利用特殊组织染色、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并结合形态学计量统计分析,研究性成熟前后山羊睾丸生精小管、固有层细胞的结构成分及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睾丸发育,生精小管管径增大,生精细胞种类、数量增多;支持细胞发育完善,体积增大,但轮廓不明显;睾丸间质细胞逐渐发育成熟,胶原纤维广泛分布于生精小管固有层基膜和睾丸间质中。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可见:在1月龄、2月龄山羊睾丸中,α-SMA在管周肌样细胞、小动脉血管管周平滑肌细胞中表达阳性,在支持细胞、各级生精细胞、睾丸间质细胞中无表达;在12月龄山羊睾丸中,α-SMA在管周肌样细胞、小动脉血管管周平滑肌细胞中表达阳性,在支持细胞、各级生精细胞、睾丸间质细胞中无表达。本试验为深入研究睾丸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睾丸是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具有产生雄激素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功能。因此,睾丸的发育形态对猪养殖生产具有重大影响。本实验选取DLY公猪胚胎期(妊娠105 d)和成年期(日龄200 d)睾丸为研究对象,对睾丸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相较于雄性胎猪,成年公猪生精小管直径更大,生精上皮更厚,已有完整的生精结构,并可见各发育阶段精子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 29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精子发生、多细胞生物发育和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可能在代谢、细胞黏附、细胞周期和AMPK等通路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公猪胚胎期和成年期睾丸组织的形态学和转录组学的差异,为后期猪睾丸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及其受体在雄性成年狗睾丸中的定位与表达。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检测GDF9及其受体ALK5蛋白在成年狗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GDF9蛋白在成年狗睾丸中的表达显示,GDF9阶段特异性地定位在成年狗睾丸生精上皮的圆形精细胞和粗线期精母细胞胞质。GDF9I型膜受体ALK5蛋白在成年狗睾丸中的表达显示,ALK5主要定位在圆形精细胞。本研究显示,GDF9及其膜受体ALK5在成年狗睾丸中均有表达,提示,GDF9由圆形精细胞和粗线期精母细胞特异性分泌,通过旁分泌形式调控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及支持细胞与生殖细胞间的细胞连接,并以自分泌形式调控生殖细胞的生长与迁移。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PNPLA5基因对雄性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PNPLA5敲除型雄性大鼠(KO)为试验组,野生型大鼠(WT)为对照组,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并采集大鼠附睾精子及睾丸组织。利用繁殖试验检测配种后雌鼠的妊娠率及平均产仔数,精子运动性能分析检测精子运动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精子中线粒体功能相关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V(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V,COX IV)的表达水平,HE染色检测睾丸组织形态。结果表明:与野生型雄性大鼠相比,PNPLA5敲除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配种后,雌鼠的妊娠率极显著下降(P<0.01);精子的曲线运动速度显著降低(P<0.05)及渐进运动精子的百分率极显著降低(P<0.01);PNPLA5敲除型大鼠精子中细胞色素C表达量下调,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V表达量上调,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PNPLA5基因缺失引起大鼠睾丸组织结构疏松,曲细精管中各阶段生精细胞排列紊乱,上皮细胞脱落至管腔。综上表明,本研究发现PNPLA5基因敲除能够引起雄性大鼠繁殖能力降低,为家畜繁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 3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牦牛SYCP3基因的组织表达,以及SYCP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YCP3基因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显示,牦牛睾丸组织中可见各级生精细胞,附睾内可见发育良好的精子,而犏牛睾丸组织中无次级精母细胞和更高级生精细胞、附睾内未观测到精子,与人和小鼠SY-CP3基因缺失或表达水平降低出现的表型一致,可以认为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增精宝对雄性动物生精作用的影响,采用环磷酰胺致小鼠生精障碍为动物模型,考察不同剂量增精宝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生精障碍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对小鼠的附睾、睾丸、储精囊和前列腺均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低剂量组精子总密度和精子活率均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精子活率差异显著(P<0.05);对小鼠睾丸各倍体生精细胞比例的影响,高剂量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较为饱满,管腔内存在大量精子,生精上皮较厚,可见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整齐,界膜明显,睾丸间质细胞排列整齐。结论表明,增精宝两种剂量均能够显著促进环磷酰胺导致小鼠生精障碍的保护作用,高剂量组对雄性小鼠的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附睾视黄酸结合蛋白5(Lcn 5)mRNA在公山羊体组织及不同月龄附睾中的表达特性,及其在睾丸、附睾和精子中的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8种组织和不同月龄附睾Lcn5mRNA表达规律;利用蛋白印迹技术对成年公羊睾丸和附睾Lcn 5蛋白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月龄公羊睾丸和附睾Lcn 5进行定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精子Lcn 5进行定位。Lcn5mRNA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附睾头附睾尾附睾体睾丸;在5月龄前附睾的Lcn5mRNA表达量随月龄逐渐升高,5月龄时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cn 5蛋白表达量:附睾头附睾尾附睾体睾丸,支持了Lcn5mRNA定量的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月龄山羊在附睾管壁的柱状细胞、纤毛细胞检测到较强Lcn 5蛋白表达的阳性信号,附睾尾管腔检测到较强的阳性信号。在睾丸各级生精细胞中也检测到了微弱阳性信号。Lcn 5蛋白包裹在精子头部顶体帽上。Lcn5在山羊附睾中高度表达,其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推测其在精子成熟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物学功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探究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对正常雄性动物生殖机能的影响,本研究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模型,将32只11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E)组、短期有氧运动(AAE)和长期有氧运动(CAE)组,运动结束后采集血液、睾丸、附睾样品,检测血清睾酮水平,分析睾酮曲细精管管腔面积和生精标志基因表达、精子形态等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EE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降低,睾丸类固醇转运蛋白STAR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且睾丸曲细精管和附睾管管壁形态不完整,精子总数降低,精子畸形率显著增加;AAE组小鼠睾丸发育及精子品质与对照组接近,但CAE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睾丸类固醇转运蛋白STA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睾丸曲细精管空腔面积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长期有氧运动是提高小鼠生殖机能的有效方式,短期有氧运动无此效应,急性力竭运动有损小鼠的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11.
SOX5蛋白对公鸡精子发生和精子活力的作用及其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明SOX5蛋白在家禽睾丸发育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在睾丸发育和精子活力调控中的潜在作用。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0、5、15、40和60周龄北京油鸡公鸡睾丸中SOX5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其在40周龄正常公鸡与弱精子症公鸡睾丸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SOX5蛋白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表明,SOX5 mRNA和蛋白在不同周龄公鸡的睾丸中均有表达,且差异显著(P0.05)。SOX5mRNA和蛋白表达量趋势一致;随着周龄的增加,其表达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0和5周龄SOX5蛋白主要在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中表达;15周龄SOX5蛋白在支持细胞、各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中均高表达;40周龄表达量有所降低。SOX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趋势与公鸡性成熟和繁殖机能衰退的趋势一致,即性成熟前后和繁殖高峰期表达量较高,在性发育前和生精机能减退时表达量较低。此外,40周龄弱精子症公鸡睾丸中,SOX5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公鸡(P0.05)。综上表明,SOX5的表达量与公鸡睾丸发育水平和精子活力存在一定的相关,可能对其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在二乙基己烯雌酚(DES)诱发成年动物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睾丸一氧化氮(NO)生成和生精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iNOs)表达的变化,以期为阐明DES诱发生精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成年雄性仓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DES(分别为0.01、0.1和1mg/kg体重),连续注射7d后取其睾丸,进行NO含量的测定和eNOS、iNOS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生精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用TUNEL法检测睾丸中生精细胞凋亡的变化,苏丹Ⅲ染色法检测睾丸生精小管内脂滴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NO的生成与DES呈剂量依赖性。DES处理后,在1mg/kg体重剂量组,大量生精细胞表达eNOS和iNOS,并出现大量凋亡,退化的生精细胞胞浆内有大量髓样结构,并有大量脂滴分布于生精细胞内和细胞间。eNOS和iNOS阳性生精细胞与凋亡的生精细胞数量和类型基本一致,主要为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Wip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为阐明Wip1基因对雄性繁殖的影响提供新的着眼点。选取相同饲养环境、同一遗传背景的8周龄左右的野生型雄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ip1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及雄性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ip1蛋白在睾丸组织及精子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以Wip1敲除型雄鼠为试验组,野生型雄鼠为对照组,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睾酮水平;通过体外受精试验比较两组的2-细胞率及囊胚率。结果显示,Wip1基因mRNA在野生型雄鼠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雄性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其中睾丸中表达量最高,附睾体、附睾头、附睾尾次之;Wip1蛋白主要定位于睾丸组织中的长形精子细胞及附睾成熟精子细胞的头部。ELISA检测结果发现,与野生型雄鼠相比,Wip1敲除型雄鼠血清内睾酮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体外受精结果表明,Wip1敲除后2-细胞率及囊胚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Wip1基因敲除能够引起雄性小鼠受精能力降低,这可能与Wip1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亚慢性砷中毒对大鼠睾丸组织AQP-8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低、中、高剂量砷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染毒,低、中、高剂量染毒组饮水中亚砷酸钠浓度分别为2.4、12.0、60.0 mg/L,连续染毒15周,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染毒试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精子计数,计算精子存活率;制备睾丸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利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睾丸组织中AQP-8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精子计数与精子存活率均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染毒组大鼠生精小管无明显变化;中剂量染毒组大鼠生精上皮层数减少,小管间隙增宽;高剂量染毒组大鼠部分生精小管出现基膜溶解,生精上皮细胞层次紊乱,细胞间隙增大,间质出现水肿、渗出。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AQP-8蛋白主要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的细胞膜和精子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中AQP-8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P<0.05)升高;survivin蛋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糖尿病对小鼠睾丸的组织学影响,检测分析Ghrelin在糖尿病小鼠睾丸内的表达变化特点。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5、10、15天取睾丸组织,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HE染色方法观察糖尿病小鼠睾丸的组织学变化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糖尿病小鼠睾丸内Ghrelin的表达和分布情况。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小鼠的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数量呈减少趋势,排列层数及紧凑程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排列松散无序,并且可见精细胞从基膜脱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hrelin在对照组小鼠睾丸的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内均呈强阳性表达,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内无阳性表达,支持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的细胞核呈阳性表达。Ghrelin在糖尿病小鼠睾丸内的表达和分布特点与对照组相似,但阳性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组内Ghrelin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试验证实了糖尿病对小鼠睾丸发育和Ghrelin在睾丸内的表达水平均具有一定影响,提示糖尿病对小鼠的生精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Wip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为阐明Wip1基因对雄性繁殖的影响提供新的着眼点。选取相同饲养环境、同一遗传背景的8周龄左右的野生型雄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ip1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及雄性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ip1蛋白在睾丸组织及精子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以Wip1敲除型雄鼠为试验组,野生型雄鼠为对照组,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睾酮水平;通过体外受精试验比较两组的2-细胞率及囊胚率。结果显示,Wip1基因mRNA在野生型雄鼠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雄性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其中睾丸中表达量最高,附睾体、附睾头、附睾尾次之;Wip1蛋白主要定位于睾丸组织中的长形精子细胞及附睾成熟精子细胞的头部。ELISA检测结果发现,与野生型雄鼠相比,Wip1敲除型雄鼠血清内睾酮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体外受精结果表明,Wip1敲除后2-细胞率及囊胚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Wip1基因敲除能够引起雄性小鼠受精能力降低,这可能与Wip1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羔羊睾丸支持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本实验以湖羊1-5月龄的羔羊睾丸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技术,应用Olympus DP71显微镜照相系统和DP Control软件拍照获取图像,观察了睾丸支持细胞、生精细胞的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显微测微系统测量了支持细胞大小、数量、生精小管管径以及面积变化。结果表明:性成熟前羔羊睾丸的解剖特征参数总体表现出左侧大于右侧;随着羔羊睾丸的发育,支持细胞的结构更加清晰完整,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生精小管管径、睾丸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的数目都有增加,并没有在生精小管中发现圆形精子。性成熟之前,羔羊睾丸支持细胞的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生精小管直径显著性增大,随着羔羊睾丸生长发育,支持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并对生精细胞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季节及不同发情时期滩羊睾丸发育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玻璃化冷冻方法对野外采集的牦牛睾丸组织进行冷冻,通过HE(hematoxylin-eosin)染色分析发现玻璃化冷冻后的牦牛睾丸组织曲细精管结构保存较完好,曲细精管可见大量形态完好的各类生精细胞。采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率,发现冷冻复苏后细胞活率可达80.20%。分别通过生精细胞和精原干细胞标志蛋白DDX4和GFRA1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复苏后培养14天后的生精细胞和精原干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通过RT-qPCR对复苏后不同实验处理组牦牛睾丸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培养30天的生精细胞中的精原干细胞标志基因Thy1和UCHL1的表达量显著增高。因此,玻璃化冷冻保存的牦牛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及其生精细胞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该方法对于其他哺乳动物生精细胞的长久有效保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精子表面的膜蛋白发挥着重要作用。受精素α和β是精子表面的膜蛋白,也是精子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研究发现小鼠和人的受精素基因分别位于5号和8号染色体,只在睾丸中特异性表达。受精素β在精子成熟前分布于整个头部,要在附睾成熟后受精素只分布于头后部区域。受精素β基因敲除的小鼠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能力明显下降,特异性抗体的抑制作用及合成肽竞争性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精卵结合。受精素β通过去整合素与卵细胞表面的整合素结合,在精卵细胞的结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卵质膜的融合主要是由Izumo蛋白完成。  相似文献   

20.
宿主的Synaptogyrin-2(SYNGR2)蛋白影响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感染能力。本研究旨在研究宿主因子SYNGR2对PCV2在细胞水平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对SYNGR2影响PCV2体外增殖的机制进行探究。本研究利用基因敲除、过表达、定点突变等手段,在PK15细胞上研究SYNGR2基因敲除及其p.Arg63Cys点突变对PCV2增殖的影响。为探究SYNGR2参与PCV2感染的具体机制,作者对SYNGR2基因敲除的细胞及野生型对照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SYNGR2功能相关的基因及通路,根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YNGR2基因敲除或p.Arg63Cys点突变显著降低PCV2对PK15细胞的感染能力,对敲除细胞过表达不同基因型的SYNGR2,PCV2的增殖能力均恢复。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SYNGR2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膜成分及囊泡等被膜细胞器的组成。对差异表达基因肌球蛋白VIIA与Rab互作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