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受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V)侵染,在我国华南地区已流行成灾,严重威胁着番木瓜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番木瓜(Carica papaya)是种植和消费最广泛的热带水果之一,属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属(Carica),为多年生常绿软质小乔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和台湾等地均有栽培[1-3].因其果肉肥厚香甜、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番木瓜的主要采后病害...  相似文献   

3.
番木瓜花叶病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木瓜(Carica Papaya)是人们喜爱吃的一种瓜果。但容易受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侵染引起花叶病。据文献报道:此病可通过汁液摩擦和昆虫(桃蚜、棉蚜)传染,系非持久性病毒。据我们在广州市五山、石牌等地初步调查,感病率系数在90%以上。造成翌年减产30—50%,严重的达70%,对番木瓜生产威协很大。病株开花结实减少。不易成熟,质地硬化,含糖量下降,多数果实丧失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番木瓜(Carica papaya)在世界范围普遍被多种植原体侵染引起多种病害,包括顶梢枯死、束顶、黄化皱缩、花叶。番木瓜在印度广泛种植。2011年12月,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Pune地区IARI车站附近的番木瓜地发现有类似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部幼嫩叶片表现嫩黄色,然后上部叶片干  相似文献   

5.
截获番木瓜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旅检截获的番木瓜果实上发现炭疽病 ,通过分离培养、致病性实验 ,鉴定为辣椒炭疽菌 (Colletotrichumcapsici(Syd .)Bult&Bisby)  相似文献   

6.
^60Co-γ射线辐照对莲雾、番木瓜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莲雾、番木瓜为试材,研究了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莲雾、番木瓜果实后,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辐照莲雾果实在辐照第3 d和第7 d外观均明显优于未辐照果实,糖度较对照高,Vc、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不同剂量辐照番木瓜果实外观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还原糖、蔗糖、总糖、有机酸、Vc、可溶性固形物与未辐照果实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鉴定、提纯与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害华南番木瓜的病毒以番木瓜科(Caricaceae)和葫芦科(Cucurlitaceae)中若干植物为寄主,范围狭窄。病毒的稀释终点为10-2~10-3;热灭活点为50~55℃;体外存活期为8~16小时。病毒颗粒长约600~800nm、宽约10~15nm的略为弯曲的细丝。在感病番木瓜组织的细胞内,电镜观察到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pinwheel inclusion body)。病毒具有马铃薯Y病毒组成员的典型特征,可认为是国外报道的番木瓜环斑病毒的中国株系,初步命名为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8.
2021年5月,广西东兴市马路镇竹围村和马路村发现一种严重危害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和茄瓜Solanum melongena L.的粉蚧,形态学鉴定为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Williams&Granara de Willink),且得到了28S r DNA分子鉴定结果的证实。这是广西首次发现世界危险性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文章介绍了该虫自然条件下的为害状、形态特征、分子鉴定结果,并讨论该虫可能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省区广泛种植。60年代以来,番木瓜环斑病毒病(Papaya Ringspot Virus,PRV)逐年加剧,现几乎所有的番水瓜产区均有发生,并被认为是我国番木瓜上发现的唯一的一种病毒病。  相似文献   

10.
 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是危害我国葫芦科作物生产的重要病原。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利用RT-PCR和血清学方法在表现环斑症状的西葫芦果实上检测到WMV,未检测到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接种WMV侵染性克隆到西葫芦品种绿源冬宝,果实表面产生环斑症状,表明WMV是引起西葫芦果实表面环斑症状的重要病原。利用间接ELISA方法对山东泰安的西瓜、黄瓜、甜瓜、西葫芦和南瓜等46个样品检测发现33个样品表现WMV血清学阳性(检出率71.74%),薛庄采集的带有环斑症状的西葫芦均检测到WMV。对山东省81份葫芦科作物种质资源抗WMV鉴定发现西葫芦品种万盛丰宝、盛丰金珠表现中抗(MR);西瓜品种绿宝新秀和浪潮一号表现中抗(MR);甜瓜品种黄皮面瓜表现抗病(R);黄瓜品种星君贝贝表现中抗(MR);南瓜品种爱维80南瓜表现高抗(HR),蜜本南瓜、传统蜜本南瓜、七叶早南瓜、玲珑二号和绿贝贝迷你南瓜等5个品种表现抗病(R);瓠瓜品种均表现为感病(S)。研究结果对合理布局葫芦科作物品种防控WMV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番木瓜环斑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3,16(6):13-14
近年番木瓜环斑病在有的农村中零星发生,也有的在大田连片发生。感病后的成长植株在冬天落叶,仅存顶部发黄的幼叶,次年结果量大减,甚至完全不结果。即使结果,果实含糖量低,风味差,商品经济效益不佳。 番木瓜,当地人习惯叫木瓜。番木瓜环斑病习惯称木瓜花叶病,据资料在华南产区普遍严重发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对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番木瓜出口蒸热杀虫处理研究,包括海南产日升番木瓜鲜果内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瓜实蝇(B.cucurbitae(Coquillett))的卵和不同龄期幼虫忍耐力比较试验,番木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试验,以及蒸热处理对番木瓜品质的影响等。结果显示,番木瓜鲜果内2种实蝇的耐热力由强至弱的发育期依次为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卵;其中,橘小实蝇的耐热力大于瓜实蝇,以橘小实蝇3龄幼虫的耐热力最强;完全杀灭番木瓜鲜果内2种实蝇的卵和幼虫(死亡率100%)的蒸热处理条件是番木瓜在蒸热室相对湿度60%~70%、约经3~3.5 h果心温度缓慢升温至41℃时,使用饱和热蒸汽(相对湿度90%~95%)25 min内快速升温至47℃后水淋冷却至常温。国产番木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处理进一步确认和验证,在上述蒸热处理条件下,鲜果内总计数量分别为10 000头和32 000头最具耐热力的供试橘小实蝇3龄幼虫全部被杀灭,超过美国采用的机率9(Probit 9)检疫安全水平(99.9968%死亡率),完全可确保检疫安全。同时,蒸热处理后第7天的番木瓜鲜果与对照鲜果品质(包括色泽、口感,以及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比较测定数据表明,除维生素C的含量有微量损失外,基本可保持鲜果的品质不变。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番木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种类及其分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90~1992年,通过对外观无病和无伤口的健康番木瓜果实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及贮藏期发病调查,探明在我国海南省各种植区,番木瓜果实的果皮中均存在多种真菌的潜伏侵染。其中以Colletotrichum gloeoasporioides发生最普遍,致病性最强。其次Trichoderma sp., Alternaria sp.和Fusarium sp.,不同气候类型区,潜伏真菌种类相似,但潜伏菌量有差异,以雨量充沛,温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潜伏菌量为最高,潜伏真菌集中于果蒂附近。  相似文献   

14.
同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番木瓜环斑病毒P型(PRSV—P)和番木瓜叶变形花叶病毒(PLDMV)能在番木瓜上引起症状相似的病害。这两种病害仅根据症状难以区别。采用双向抗体夹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可以上述两种抗体血清的1000倍稀释液对被侵染的番木瓜的天然提取液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番木瓜曲叶病毒病在广西南宁市郊区发生严重并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经2002-2004年调查,重病果园发病率高达47.23%-100%,染病番木瓜矮缩,叶片向下卷曲,叶背部叶脉增生,叶柄扭曲,早期染病植株无法开花结果。番木瓜曲叶病毒病可以通过烟粉虱传染,但是,室内人工传染效率很低,仅为8.33%;用PCR方法从表现黄脉症状的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田麻(Corchoropsis tomentosa)及表现黄曲叶症状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中检出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LCuCNV),证明这3种植物是番木瓜曲叶病毒病的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镜和酶联免疫法在云南省采集到的5份南瓜病样中检测到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ring spot virus,PRSV)。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确定云南省南瓜病毒病原种类,并为下一步转基因育种提供抗性基因,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了5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番木瓜环斑病毒石屏分离物(PRSV-SP)和番木瓜环斑病毒蒙自分离物(PRSV-MZ)的CP基因长873nt,编码290个氨基酸,番木瓜环斑病毒峨山分离物(PRSV-ES)、番木瓜环斑病毒版纳分离物(PRSV-BN)和番木瓜环斑病毒宾川分离物(PRSV-BC),3个分离物CP基因长867nt,编码288个氨基酸。PRSV5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4%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6%以上。与国内外17个分离物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6%~98.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5%~99.6%。其中PRSV-SP和来自于越南分离物PRSV-V47无论是核苷酸序列,还是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达到了最高,而5个分离物与来自于巴西(PRSV-BR)、美国(PRSV-USA)、墨西哥(PRSV-Y)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0%。  相似文献   

17.
<正>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为小檗科南天竹属,常绿灌木,形态优雅,果实球形鲜红且经冬不落,是赏果观叶的园林绿化植物。南天竹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有“镇咳止喘、兴奋神经、强壮身体”之效[1]。在生长过程中,南天竹叶片易受炭疽病(Colletotrichum)危害[2],也可受叶斑病(Pestalotia microspore)、褐斑病(Cercospora nandinae)、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荒漠两种猪毛菜果实扩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扩散能力受扩散体数量和形态特征、扩散方式和扩散距离等因素的影响。文中以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和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为研究材料,对其扩散体形态特征及扩散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猪毛菜果实数量和株高、果实生物量和植株总生物量呈正相关;果实是该物种的扩散单元,风和水是其主要扩散媒介,风媒扩散属于近距离扩散,水媒扩散属于远距离扩散;果翅的大小对扩散具有显著影响。以上特征是该物种适应荒漠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Papaya ringspot virus (PRSV) is a major limiting factor to cucurbit production worldwide. One zucchini sample showing symptoms of leaf mosaic and fruit ringspot was collected from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Primary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sample was infected with PRSV, which was designated as PRSV-SD accordingly. The complete genomic fragment of PRSV-SD was obtained with RT-PCR. The results of sequencing showed that the full genomic sequence of PRSV-SD was 1 0337 nucleotides (nt) excluding the 3′- terminal poly (A) tail. The 5′- and 3′-untranslated regions (UTR) were 90 and 206 nt, respectively. The putative polyprotein was 3 346 amino acids in length. Comparison of the PRSV-SD isolate with 18 other PRSV isolates revealed that they shared nucleotide identities of 82.1%~89.3% at the complete genomic levels and amino acid identities of 90.6%~94.7% for the polyprotein. No recombination was detected throughout the genome of PRSV-SD. Phylogenetic analysis with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s indicated that the PRSV isolates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major groups: Asia and America and PRSV-SD was clustered to the Asia group. Selection pressur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of the 11 proteins of PRSV-SD were under negative selection, but positive selection sites were detected in P1, P3, 6K1, NIa-pro and NIb. Our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PRSV. Key words:Papaya ringspot virus;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 phylogenetic analysis; selection pressure; re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S436.429; Q93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12-0914(2018)02-0285-04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1]。根据寄主范围可划分为P和W 2个株系,其中P株系侵染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和葫芦科(Cucurbitaceae)作物,而W株系只侵染葫芦科作物,两者血清学反应密切相关。PRSV可引起植株叶片褪绿、花叶、卷曲等症状,在果实表面形成环斑。 PRSV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美国首次报道,目前该病毒在巴西、印度、波兰等国均有发生[2]。2000~2001年,PRSV使我国海南番木瓜损失严重。2005年以来,我国广东、四川先后检测到PRSV侵染罗汉果、苦瓜等葫芦科作物[3]。2016年从山东西葫芦上检测到PRSV,该分离物属于W株系[4]。我国关于PRSV进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P株系,有关W株系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报道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PRSV-W株系的基因组特性,为PRSV的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我们测定了PRSV山东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重组、系统发育和基因选择压力分析。 2期黄显德,等:番木瓜环斑病毒山东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48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发病西葫芦样品采自山东省济阳县。大肠杆菌DH5α由本实验室保存。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TRIzol、DNA凝胶回收试剂盒等均购自北京全式金公司;Taq DNA聚合酶、 pMD18-T克隆载体等购自TaKaRa公司;SuperScriptTM Ⅳ逆转录酶购自Invitrogen公司。其他生化试剂及普通化学试剂均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 1.2.1 扩增策略及引物合成 根据GenBank中PRSV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分4段扩增基因组序列。根据所得序列设计5′-RACE引物扩增5′-端片段。测序后用SeqMan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所用引物详见表1。 1.2.2 植物总RNA提取及RT-PCR扩增 按照R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植物总RNA提取。以总RNA为模板,用随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4次PCR和5′-RACE扩增PRSV-SD基因组片段。 1.2.3 克隆及序列测定 电泳分离PCR产物,切胶回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转化E.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测序。  相似文献   

20.
诱导剂对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壳聚糖对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影响,在番木瓜上喷施不同浓度的诱导剂,然后在叶腋处接种番木瓜环斑病毒,观察和记录番木瓜的病情指数,计算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诱导剂提高了番木瓜对环斑病毒病的抗性,其中水杨酸的效果优于茉莉酸甲酯和壳聚糖.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壳聚糖的最佳施用浓度分别为50 mg/L、0.05 mmol/L和1%,最佳防治效果则分别为77.19%、53.11%和22.95%.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壳聚糖与对照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3种诱导剂在最佳浓度下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50 mg/L水杨酸对番木瓜环斑病毒病防治效果最佳,在生产上施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