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媛 《大麦科学》2011,(4):21-23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在"十一·五"期间共育成推广了七个小麦新品种,即克丰11号、克丰12号、克丰13号、克旱20号、克旱21号、克春1号、克春2号。"十一·五"期间小麦育种特点为优质、高产、多抗,小麦生产上主推优质强筋小麦和超高产小麦品种。克旱16号、克丰10号、克丰12号、克旱21号在小麦大面积生产上表现突出,克丰10号、克旱16号分别在2009年、2010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克旱21号、克丰12号在2010年、2011年分别获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在"十一·五"期间共育成推广了七个小麦新品种,即克丰11号、克丰12号、克丰13号、克旱20号、克旱21号、克春1号、克春2号。"十一·五"期间小麦育种特点为优质、高产、多抗,小麦生产上主推优质强筋小麦和超高产小麦品种。克旱16号、克丰10号、克丰12号、克旱21号在小麦大面积生产上表现突出,克丰10号、克旱16号分别在2009年、2010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克旱21号、克丰12号在2010年、2011年分别获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黑龙江省不同小麦产区的气候条件与生态特点;在相继育成克旱10号、新克旱9号、克丰3号等系列高产、多抗性、优质小麦优良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且分别获国家发明奖及部、省、厅多级奖励后,"八五"期间又取得了较大进展,育成了克旱2号、克旱13号、克涝五号、克旱14号、克丰6号等小麦新品种。同时,后继苗头品系材料多,种质资源材料极为丰富,科研人员配备合理并有丰富的育种经验,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本文对该所近几年来小麦常规育种的进展情况及育种经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方式,分阶段地把来自国内外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基因累加,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多抗,优质的春小麦品种克2号。克丰2号在生产上累计种植200多万hm^2,以它为亲本育成7个克字号小麦新品种。文中分析其遗传基础,育种策略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克丰6号简介克丰6号小麦新品种由黑龙江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克85F’一869/克85F。一784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克90一514。1995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在黑龙江省西北部产麦区推广,当年种植面积即达1...  相似文献   

6.
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旱类型春小麦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分析了克旱号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遗传态势以及生态育种理论在这些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及开发利用为育种者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7.
绵阳广适性小麦品种选育的进展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绵阳市农科所根据四川麦区的气候与生态特点,在相继育成绵阳11、12、15、19、20、21号系列广适、高产、优质小麦良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分别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及部、省、厅多级奖励后,“八五”期间又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了绵阳23、24号、绵阳8723等小麦新品种。同时,后续苗头品系材料多,优良亲本材料丰富,人员配备合理且具有丰富的育种经验,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文中对我所近年来小麦育种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绵阳市农科所根据四川麦区的气候与生态特点,在相继育成绵阳11、12、15、19、20、21号系列广适、高产、优质小麦良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分别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及部、省、厅多级奖励后,“八五”期间又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了绵阳23、24号、绵阳8723等小麦新品种。同时,后续苗头品系材料多,优良亲本材料丰富,人员配备合理且具有丰富的育种经验,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文中对我所近年来小麦育种的进展情况及经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CHA杂种小麦品质优势的多代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优质材料和7个丰产材料为亲本,按优/优、优/丰和丰/丰三种类型组配23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1、F2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和亲子关系,研究了小麦HMW-GS的遗传及其与杂种小麦品质的关系,探讨了CHA杂种F1、F2优势利用的可行性及培育优质杂种小麦的选配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组合F1、F2的品质优势没有规律性变化,其值大多介于双亲之间,各组合品质指标与亲本呈正相关,选择高值双亲可获得较高的F1、F2组合,亲本基因型对杂种小麦的品质起决定作用,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优/丰和优/优类型。F1、F2代品质优势显著,杂种小麦F1及F2代在生产中具有利用可行性。小麦HMW-GS的分离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选择优质亚基多的亲本杂交,可提高其在杂交后代中的出现频率,进而提高杂种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优质小麦育种趋势的基础上,认真筛选亲本材料,针对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矮秆、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依据优×优亲本选配原理,以豫麦47为母本、小偃5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高产、优质、强筋、矮秆、早熟、抗病、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怀川916。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