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山洪灾害调查、工作底图和基础数据资料来源,通过收集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文、地形地貌,充分利用GIS、卫星遥感、水文分析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取相关数据,结合山洪灾害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评价山洪灾害威胁居民区的山洪灾害现状预防能力,科学划分沿河村落(含城镇、集镇)的危险区;并通过分析评价,较为全面和准确地掌握山洪灾害威胁区小流域暴雨洪水的基本特征及人员财产分布情况,分析山丘暴雨、山洪与灾害之间的关系,分析沿河村落的山洪暴发临界雨量,为进一步提高泾川县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和山丘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李宇楠  赵旭 《现代农业科技》2014,(5):268-268,270
介绍了嫩江县山洪灾害的概况,总结了历年来较大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并对山洪灾害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县山洪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洪灾害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尤其南北差异显著。湖南和陕西是中国山洪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对湖南和陕西省山洪灾害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的山洪灾害主要是溪河洪水灾害和滑坡灾害,其分布范围与湖南暴雨中心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陕西省3种类型的山洪灾害均比较发育,主要分布在陕南地区,陕南各类型山洪灾害均占到全省灾害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4.
暴雨洪水是自然界的主要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致灾严重等特点,山洪造成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将随之增大,因此防洪减灾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本文以达溪河流域灵台县为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洪水灾害的成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为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山洪防治提供借鉴经验,也为类似地区暴雨洪水灾害的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崖峪沟、颜克尔沟、当浪沟进行洪水痕迹考证,收集调查相应资料,并估算洪峰流量和洪水重现期,为全面掌握夏河县发生历史洪水概况、洪水量级以及洪灾发生风险,分析确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金玲玲 《甘肃农业》2008,(1):75-75,77
山洪、河洪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必须加以防治。防洪堤是防御洪水最重要的一项水利工程,它的稳固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等安全,因此,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有效的治理是及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做好山洪灾害治理中设计洪水计算工作,结合水利规划设计实践,以建始县4处小流域设计洪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流量途径、瞬时单位线法(降雨径流相关图)、瞬时单位线法(初损后损)、推理公式法和经验公式法等进行计算,并对相应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推荐山洪灾害治理中小流域设计洪水采用瞬时单位线法(降雨径流相关图法)进行计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山洪灾害主要是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地质和人为条件下由降水引发溪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三类,因区境内基本地形地貌类的不同及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人为自然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不同使区域山洪灾害具有不同的特点及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9.
陇西县暴雨洪水灾害多发,给全县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主要针对陇西县暴雨洪水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山洪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加大对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投入的背景下,湖南省基本建成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卓有成效地减轻了山洪灾害带来的危害。但在分析评价中小流域洪水计算模型中,以推理公式法、瞬时单位线、经验公式法等黑匣子模型为主,其适用性、推广价值及可靠性等,均需要作进一步研究;同时,在建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所依赖的预警指标不能反映降雨的实际情况和流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给预警决策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等。因而,需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提高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山洪灾害在山区中的小流域地区,因其流域面积较小,河道的山洪调蓄能力相对较弱,山坡的地势较为陡峭,形成的洪水持续的时间较短,在一定时间内涨幅较大且洪峰高。因此在山区中的山洪灾害具有水量集中、预见期短、突发性较强且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一系列特征。所以,山区小流域的山洪灾害的防治已经成为了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湖南省山区面积广,存在诸多小流域流经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流域情况相对复杂又具备多重影响因素,对流域内能够掌握的资料相对较少,相关小流域山洪灾害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湖南省小流域的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还亟待各项技术的支撑,对小流域的山洪灾害预防和治理的技术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不同类型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因其复杂的地质地貌及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山洪灾害发生最为密集的地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长江流域大尺度(跨省级)区域的山洪灾害易发性研究可为长江流域及相似区域的山洪灾害评价研究以及规划、部署、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以县域为评价单元,构建各类山洪灾害易发程度指标体系,基于Matlab,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类山洪灾害易发性指数。据此,利用ArcGIS自然间距分类方案将长江流域划分为4个山洪灾害易发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防治区。结果表明:溪河洪水灾害呈现由东向西灾害易发程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在流域的中东部地区;滑坡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上游干流附近滇北和陇南山地,尤以四川盆地以东地区最为集中;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其中以断裂带发育的第一、二阶梯过渡带最为密集。划分结果显示各类山洪灾害在流域内的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不同类型山洪灾害的历史发生次数在高易发区的集中程度均在80%以上,表明分区结果能够较好反映各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鱼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养鱼田块的选择 凡是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天旱不干、山洪不冲的田块都可以养鱼。特别是山区,必须选择那些既有水源保证,阳光充足,又不被洪水冲的稻田,才能做到有养有收。沙底田不宜采用“田凼”方式,潜育化稻田、冷浸田,可进行“垄稻沟鱼”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4.
庄浪县在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实施前,全县只有1处自动雨量观测站,各河流无水位观测站点,对洪水的预测能力差。庄浪县水务局力争取得了实施国家第三批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项目,建成了基本覆盖全县山洪灾害防治区的水雨情监测网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减轻灾害损失提供了基础保障。文章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与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修建水利护田护村堤防工程不仅可以保护沿岸农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使沿岸耕地、饲草地和道路免受一定程度的洪水威胁。项目工程建设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期以来饱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养鱼田块的选择 凡是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天旱不干、山洪不冲的田块都可以养鱼.特别是山区,必须选择那些既有水源保证,阳光充足,又不被洪水冲的稻田,才能做到有养有收.  相似文献   

17.
谢彦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2):75-78
介绍了江西省山洪灾害系统的总体特征,并根据其发生特征,结合江西省地形、地貌以及气候因子,将江西省划分为3大山洪灾害高发区:赣东北的怀玉山区、江西省西部的罗霄山和九岭山区、江西省东南部的武夷山区。而江西省中北部的湖区平原山洪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较小;其他区域则介于两者中间。同时分析了山洪灾害高发区山洪灾害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对山洪灾害系统特征研究,能大大减少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对重点需要防范区域进行布控设防。  相似文献   

18.
西干渠位于贺兰山东麓,由于山地植被稀疏,山坡陡峻,山前洪积平原面积大,山洪暴发频繁,常常遭受山洪危害。加之灌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这种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导致了洪水与干旱灾害同时并存,防洪与灌溉矛盾突出,洪水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相反还给灌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其中山丘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7%,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加之暴雨多发的气候特征,在山丘区中很容易形成多种类的自然灾害,比如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还会产生经济损失,因此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对大江大河的治理效果十分显著,比如干流防洪能力明显增强,洪水灾害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对山丘区中一些小流域的防治工作却有待加强。小流域预报预警技术缺乏、无法准确作出洪水预报、防御体系有待完善都是其中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小流域洪水预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渡槽是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道路、山冲、谷口等的架空输水建筑物,是灌区水工建筑物中应用最广的交叉建筑物之一。渡槽一般适用于河渠相对高差较大,河道岸坡较陡,洪水流量较大的情况。它比修建填方渠道的涵洞更能通过较大的山洪,比修建倒虹吸管水头损失小,施工简单,管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