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11年3、5、8、10月和1997~2010年5、8、10月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分析了海水富营养化的成因,可为赤潮的预测预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11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较为严重,除3月其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外,5、8、10月均存在氮、磷污染,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1.11%~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33.33%~66.67%,无机氮超标率均值高于活性磷酸盐.2)氮、磷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10月最重,8月次之,3月最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35和0.93,氮污染重于磷污染.3)氮、磷营养盐空间分布不均,贝类养殖区西部和东部海域氮、磷含量高于中部海域,空间分异程度为8月>3月>5月>10月.4)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2011年3、5、8、10月富营养化站位所占比例为44.44%~100%,营养指数均值为1.09~6.99,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程度依次为8月>10月>5月>3月.5)2011年各调查月份养殖区海水中N/P比值为20.96~43.22,除5月部分测站N/P比值小于Redfield比值,其他3个月份N/P比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活性磷酸盐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6)氮、磷污染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中无机氮污染指数2008年最高,1997和2000年最低;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1997年最高,2011年最低.7)海水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径流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入海和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是造成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海水富营养化的主因.近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状况并无明显改善,海水富营养化依然严重,存在发生赤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营养调控减少畜禽氮、磷排泄及其污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畜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营养水平饲料已被广泛采用,与此相关的畜禽排泄物中氮、磷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现已受到了普遍重视。本文从营养代谢方面,综述了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来源、污染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通过营养调控方法,减少畜禽氮、磷排泄及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鱼类氮、磷营养与水体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磷为鱼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水产饲料的广泛使用 ,由此而产生的水体环境氮磷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有研究证实 ,饲料中 70 %左右甚至更多的氮、磷将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养殖水体 ,当氮、磷在养殖水体中逐渐富积并达到一定值时 ,将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并严重威胁到鱼类生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集约式工业化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大规模高密度的养殖水体含有大量粪便和残饵,造成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持续增高,加上长期的外源负荷造成污染物在水体中大量积累,容易引起严重的内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有许多不良副作用,涉及经济成本等问题。水体一旦形成富营养化就很难彻底恢复。在有效控制外源性污染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依据2009年2、5、7、8、9、11月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湿地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胶州湾湿地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高含量区基本位于大沽河入海口及其邻近海域,其含量和分布主要由大沽河入海径流所控制;(2)胶州湾湿地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月际变化明显,其含量基本与大沽河入海径流量呈正相关,即丰水期营养盐含量高,枯水期营养盐含量低;(3)胶州湾湿地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较高,属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4)胶州湾湿地海水的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属中度污染;(5)大沽河入海径流是胶州湾湿地海水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海水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突出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渔业信息》2009,(9):30-31
最近几年,我国内陆水域的蓝藻之害,已非常严重,抑灭蓝藻成了保护水域的重要举措。水体中存在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水体流动慢,是造成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用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产养殖用水硝氮的控制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对水资源的占用等因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正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加大了人工饵料的需求量,大量残饵、渔用肥料、养殖动物粪便等排泄物和生物残骸等所含的营养物质氮、磷以及悬浮物和耗氧有机物等直接进入水体,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污染源。研究表明,人工配合饵料每生产1kg鱼约有800g有机物、70g氮和14g磷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水体,为富营养化提供了便利。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因此减少水体中磷含量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举措。生物修复技术以其低投资、高效益、没有二次污染的特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微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分解者,其对环境中污染物的代谢作用是生物修复的技术基础。本文以微生物修复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聚磷菌群处理水产养殖水体磷污染的效果,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军  张正亚  王立余 《畜禽业》2009,(10):14-15
我国饲料业应朝着理想蛋白质饲料、环保饲料、无抗生素饲料的方向发展,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应以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设计饲料配方,控制氮、磷的排量,减少污染,饲料中应无抗生素,在符合以上条件前提下,重新评估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添加量及其作用,使动物能够健康、快速的生长,最大限度的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网箱养殖对水体的污染,在网箱内种植漂浮性水生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并设置试验网箱和对照网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网箱内的大薸及其附着物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显著。养殖30 d内,大薸共去除氮201.26 g,去除磷71.53 g,附着物共去除氮5.91 g,去除磷3.01 g,附着物氮、磷去除分别占大薸氮、磷去除的2.94%和4.21%。试验网箱和传统网箱,氮的回收率分别为(41.27±1.28)%和(37.15±1.26)%,两组网箱间差异显著(P0.05);磷的回收率分别为(31.26±1.27)%和(27.87±1.13)%,差异显著(P0.05);氮的利用率分别为(26.32±2.32)%和(23.15±1.75)%,两组网箱间差异显著(P0.05);磷的利用率分别为(17.21±0.51)%和(14.63±0.43)%,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大薸及其附着物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可以降低网箱养殖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磷和氮一样,是一切藻类都必须的营养元素,需要量比氮少,但天然水体内缺磷现象往往比缺氮现象更普遍、更严重。因此磷对水体初级生产的限制作用往往比氮更强。总之,对养殖生产来说,磷的重要性比氮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唐山市陡河水库由于陡河电厂温排水、水体更新较慢、生活污水和牲畜粪尿的排放等原因造成水体中营养物质氮、磷含量的增加,产生富营养化现象。只有采取生态修复手段,完善管理体制,控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入,并适度放养滤食性鱼类,实施水资源优化调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1)
<正>长期以来,为了使畜禽的生产性能达到最高水平,很多养殖场都以饲料中使用超量营养物质为主要技术手段。而研究认为,猪只能利用日粮中30%55%的氮,而60%55%的氮,而60%80%的氮随粪便排出;摄入的磷中,也只能吸收利用约30%左右,有70%随粪便排出体外。日粮富营养所带来的污染加重的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畜禽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安全及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养猪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农村养猪具有规模小、分散等特点,给粪便等污物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已经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只有改变饲养方式,寻求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对解决环境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1.1生猪饲养方式,直接造成多方面的环境污染。在养猪生产中,1个饲养户就是1个污染源,我市目前约有7.8万个饲养户,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量大而广,农村养殖过程中的猪粪的乱排乱放给土壤、水源、空气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农民“养猪肥田”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稗草栽培的技术要点和鱼种合理放养的经验,测定了种稗塘堰底土和水中的氮、磷含量的变化,观察了稗草在分解过程中氮、磷营养物质的释放情况及其对浮游生物增殖的影响,进而对种稗养鱼的基本原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磷和氮一样,是一切藻类都必须的营养元素,需要量比氮少,但天然水体内缺磷现象往往比缺氮现象更普遍、更严重。因此磷对水体初级生产的限制作用往往比氮更强。在养殖生产中,只有科学地使用磷肥,才能充分发挥效益,施用不当就不可能有理想的效果。现将磷肥的施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崔力拓  李志伟 《河北渔业》2004,(6):15-16,34
根据对秦皇岛市新开河口实地采集水样 ,进行了重金属、总氮和总磷含量分析 ,发现新开河口水污染严重 ,多超过地表水IV类标准 ,主要污染物为氮、磷和油类 ,其他污染物含量均在II类标准以内 ,河口水体中氮、磷含量均达到水体富营养化危险负荷 ,可见陆源污染是秦皇岛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日趋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氮、磷含量是刺参养殖池塘水质中极为重要的指标。氮、磷是池塘中藻类生物的必需营养素,是限制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子,但氮、磷含量超标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甚至造成养殖动物死亡,导致养殖生产效益下滑。随着春季天气回暖,池塘藻类繁殖开始增多,对氮、磷的吸收利用也增加,此时需对氮、磷含量有严格要求,藻类吸收过程应符合或接近米氏方程,以保证藻类正常生长的同时不影响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19.
新开河入海口的水质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皇岛市新开河口实地采集水样,进行了重金属、总氮和总磷含量分析,发现新开河口水污染严重,多超过地表水Ⅳ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氮、磷和油类,其它污染物含量均在Ⅱ类标准以内,河口水体中氮、磷含量均达到水体富营养化危险负荷,可见陆源污染是秦皇岛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日趋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发展养猪与环保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炯光 《畜禽业》2006,(19):45-46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养猪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生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开始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此我们对湘潭市发展养猪与环保问题进行了调研。1养猪对环境的影响这次我们对湘潭市较边远山区、中郊丘陵区、近郊平原区3个类型的年人均出栏生猪10头以上、5~10头、5头以下等3种不同养猪规模的18个村的猪粪利用方式与环境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表1)。生猪的排泄物是养猪生产中最主要的污染源。一般1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排粪量约850~1100kg,排尿量约1200~1300kg。生猪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微生物、药物和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