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讨用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型日粮化学成分、pH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将常用的肉牛全混合日粮分成16份,每份1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进行普通发酵,处理1组添加20 g/kg糖蜜,处理2组添加3 g/kg丙酸,处理3组为联合发酵组(20 g/kg糖蜜+3 g/kg丙酸),青贮6周后,收集样品进行后续分析。结果:糖蜜青贮组干物质、乳酸和乳酸菌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1.94%、19.82%和23.20%(P<0.05),但处理组丁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全株玉米型日粮青贮7和14 d后pH显著降低(P<0.05)。青贮1 d和14 d,糖蜜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9.93%和71.77%(P<0.05),而青贮7 d,丙酸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7.42%(P<0.05)。青贮1、7和14 d,糖蜜组和丙酸组全株玉米型日粮氨氮与总氮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青贮1和7 d后糖蜜组全株玉米型日粮中乳酸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14 d后,处理组乳酸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10.75%、16.05%和17.17%(P<0.05)。结论:在全株玉米型日粮中添加20 g/kg糖蜜可以提高青贮产物乳酸含量,同时改善发酵好氧稳定性,添加3 g/kg丙酸发酵虽然降低了青贮过程中乳酸产量,但提高了发酵产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添加乳酸片球菌(PA)与短乳杆菌(LB)对青贮玉米和青贮黑麦草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从发酵TMR中分离出的乳酸片球菌和短乳杆菌,设置对照组(添加自来水)、PA组(添加乳酸片球菌)、LB组(添加短乳杆菌)和PA+LB组(乳酸片球菌和短乳杆菌联合添加)4个处理组,进行全株玉米和黑麦草的青贮发酵试验,发酵时长为30 d。青贮饲料开封后测定pH值、乳酸含量、乙酸含量、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等反映青贮饲料品质的指标,同时进行有氧稳定性试验。[结果] 青贮玉米在30 d开封后,4个处理组的pH值和乳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LB组和PA+LB组乙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PA组和PA+LB组乳酸菌数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有氧稳定性试验中,PA+LB组青贮玉米5 d后腐败,其余试验组均在2.5 d以内腐败。青贮黑麦草在30 d开封后,添加乳酸菌的各试验组pH值和乙醇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乳酸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PA组乳酸含量最高;有氧稳定性试验中,除对照组外,添加乳酸菌的各试验组青贮黑麦草均在7 d后腐败,PA+LB组乳酸含量最高,乙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LB组。[结论] 向青贮玉米中单独添加乳酸菌,对于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无明显作用;联合添加乳酸菌对于青贮玉米的发酵品质无明显改善,但对其有氧稳定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向青贮黑麦草中添加乳酸菌对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有改善作用,添加乳酸片球菌改善发酵品质作用最佳,联合添加乳酸菌既可以改善青贮黑麦草的有氧稳定性还能提高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新饲玉10号全株青贮玉米为研究材料,旨在探究同/异型发酵乳酸菌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率特征的影响。采用真空袋法调制青贮,共设计4个发酵处理,分别为不添加任何菌剂(CK);复合同型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T),添加量为1∶1,1×10^5 cfu·g^-1;异型发酵乳酸菌布氏乳杆菌(Y),添加量为1×10^5 cfu·g^-1;复合同、异型发酵乳酸菌(TY),添加量为1∶1∶1,1×10^5 cfu·g^-1。通过对模拟开窖60 d主要营养成分和绵羊瘤胃降解特征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DM)、中/酸性洗涤纤维(N/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最优均为Y处理,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各试验处理均极显著高于CK处理(P<0.01),粗灰分含量最高为CK处理。DM和NDF有效降解率按高低排序均为T和Y处理>CK和TY处理(P<0.01)。有机物(OM)有效降解率最高为Y处理(P=0.003)。各处理ADF有效降解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玉米青贮中Y处理可显著增加开窖60 d时各营养成分含量(粗灰分除外),且显著提高DM和OM有效降解率,TY处理可显著提高NDF有效降解率。综合营养成分和有效降解率12项指标进行隶属函数评价,各处理按优劣排序为:Y处理>T处理>TY处理>CK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紫花苜蓿为原料,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1×10~6 CFU/g)青贮,探究不同乳酸菌对苜蓿青贮品质、营养成分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贮第30d和60d,添加乳酸菌对青贮苜蓿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明显影响;青贮60d,添加干酪乳杆菌青贮苜蓿中WS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青贮30d,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青贮30d和60d,与对照相比植物乳杆菌显著降低了氨态氮/总氮和pH值(P0.05),干酪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组有相同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添加三种乳酸菌均显著增加了苜蓿中黄酮的含量(P0.05),添加植物乳杆菌组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添加三种不同乳酸菌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增加青贮饲料中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究提高葡萄枝叶青贮发酵品质的菌剂添加方法,并以此调制裹包葡萄枝叶青贮,明确其替换部分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对哈萨克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丰富秸秆资源提供基础。发酵试验设4个处理,CK处理(不添加任何菌剂)、EH处理(添加5×106CFU/g FM海氏肠球菌)、M处理(添加3%FM糖蜜)、EHM处理(联合添加5×106CFU/g FM海氏肠球菌和3%FM糖蜜),室温发酵60 d后开袋检测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主要微生物数量。饲喂试验选取20只3月龄体重[(30.0±0.7) kg]相近的哈萨克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羊。2组分别饲喂玉米青贮、玉米秸秆型全混合日粮(CY组)和葡萄枝叶青贮型全混合日粮(SP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葡萄枝叶原料相比,EHM处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及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 <0.05),乳酸含量与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EHM处理青贮效果最优。2) CY组与SP组之间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乳酸菌添加剂对不同生育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孕蕾前期和开花期采集整株菊芋地上茎秆,带回实验室待水分降至65%左右时,切碎装袋青贮。试验设两个处理组,即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组,CK,0 cfu·g–1)和乳酸菌添加组(LAB,5×106 cfu·g–1),青贮60 d后开封,对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和实验室营养成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1)在菊芋开花期,添加乳酸菌组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降低,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但在孕蕾前期添加乳酸菌其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升高(P 0.05)。2)菊芋开花期较孕蕾前期茎叶青贮后pH、乙酸、粗灰分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P 0.05),而乳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P 0.05)。以上结果说明,菊芋开花期刈割添加乳酸菌做青贮能够获得较高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和细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萎焉苜蓿为原料分为三个处理组,分别为无添加剂对照组(CK组)和分别添加1×106cfu/g乳酸菌YX(LPI组)、乳酸菌ZZU A341(LPA组)。结果表明:LPI或LPA组乳酸积累量显著高于CK组(P<0.05),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且pH均降至5.00以下;CK组或LPI组的优势菌属为Pediococcus属(56.40%、98.63%),LPA组为Lactobacillus属(98.88%)。综上所述,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可通过调控青贮环境中细菌菌群的组成或相对丰度,从而提高青贮苜蓿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草甸草原牧草为试验原料,设置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是LLAB(低密度,乳酸菌2.2×10^5cfu/g)、LCE(低密度,纤维素酶0.2g/kg)、LCK(低密度,无添加,CK),MLAB(中密度,乳酸菌2.2×10^5cfu/g)、MCE(中密度,纤维素酶0.2g/kg)、MCK(中密度,无添加,CK),HLAB(高密度,乳酸菌2.2×10^5cfu/g)、HCE(高密度,纤维素酶0.2g/kg)、HCK(高密度,无添加,CK)。60d青贮后开袋测定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天然牧草青贮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以增加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牧草营养品质,降低纤维类物质含量和pH值。裹包密度较高时,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越好。因此,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及高密度裹包有利于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且乳酸菌添加剂效果优于纤维素酶,高密度裹包优于低密度裹包。添加乳酸菌和高密度裹包可获得较好的天然牧草青贮饲料,可在草原牧区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组合同/异型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的影响,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全株青贮玉米,并用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共分为4组:CK组不加任何菌剂;T组按照1∶1比例添加同型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添加量均为1×105 cfu/g;Y组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布氏乳杆菌,添加量为1×105 cfu/g;TY组按照1∶1∶...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对低水分粳稻(Oryza saliva subsp keng)秸秆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稻秸(含水量50.47%)为青贮材料,设有4组,即对照组(CS),布氏乳杆菌H4001组(HS,5×10~6 cfu·g~(-1)FM),植物乳杆菌S2406组(SS,5×10~6 cfu·g~(-1) FM)及植物乳杆菌与布氏乳杆菌混合组(MS,5×10~6 cfu·g~(-1)FM),发酵时间60d,取青贮粳稻秸秆样品测定其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同型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S2409可显著降低青贮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P0.05),提高青贮的乳酸、粗蛋白和干物质含量(P0.05),而异型发酵乳酸菌布氏乳杆菌H4001可显著提高青贮的乙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P0.05)。同型发酵乳酸菌和异型发酵乳酸菌在青贮开窖后可分别延长青贮的有氧稳定性时间36h、65h。混合组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合不同情况单独或混合使用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可获得更加优质的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青贮稻草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稻草青贮时,分别添加乳酸菌(L)、乳酸菌+糖蜜(LM)、乳酸菌+纤维素酶(LC)和乳酸菌+糖蜜+纤维素酶(LMC),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剂量分别为5×105 cfu/g、0.6 IU/g、20 mg/g,贮存90 d后开包检测。综合评定青贮稻草的青贮质量,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浸提液的pH值、氨态氮和有机酸的含量并测定稻草的有氧稳定性。试验结果:L组、LM组、LC组和LMC组的总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C、LMC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剩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提高了乳酸的含量;LC和LMC组显著提高了乳酸的含量(P<0.05)。对照组的总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LC和LMC组(P<0.05),但是和L、LM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有氧稳定性和有氧损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提高了乳酸的含量和综合评分;在乳酸菌的基础上,添加糖蜜或是与纤维素酶的组合,有利于提升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天然牧草青贮中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糖蜜、乳酸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糖蜜、乳酸菌+糖蜜等不同添加剂,60 d后开袋测定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以不添加为对照,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剂处理感官评价优于对照;乳酸菌+糖蜜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添加剂处理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德国农业协会(DLG)评分法,对照组为良好,其他处理组为优。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表明,乳酸菌+糖蜜处理得分最高,效果最佳,可显著改善天然牧草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初花期收获的苜蓿进行不同添加剂[纤维素酶(300 g/t)+乳酸菌(106cfu/g)、乳酸菌(106cfu/g)、纤维素酶(300 g/t)],不同含水量(65.79%、54.15%、47.03%),不同贮藏天数(45、60、75 d)三因素三水平正交青贮试验,测定其对苜蓿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含水量为65.79%,添加纤维素酶300 g/t,贮藏60 d青贮饲料品质最好。三个因素对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是贮藏天数原料的含水量添加剂。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是纤维素酶乳酸菌纤维素酶+乳酸菌;含水量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是65.79% 54.15% 47.03%;贮藏时间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是60 d 75 d 45 d。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索皇竹草最佳青贮条件。试验共四个处理组,即对照组(无添加剂)、乳酸菌组(1×106cfu/g)、纤维素酶组(0.5g/kg)和混合组(乳酸菌1×106cfu/g+纤维素酶0.5g/kg),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混合组青贮产品pH显著低于其他三个试验组,有酸味和芳香味,颜色为鲜亮淡绿色。各试验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钙磷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纤维素酶组以及混合组的粗纤维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乳酸菌组(P=0.02)。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组的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株或双株益生菌补充剂对断奶仔兔饲料效率、生长性能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64只28 d断奶(公母各半)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BS组)、1×10^7 cfu/g乳酸菌(LA组)及0.5×106枯草芽孢杆菌+0.5×10^7 cfu/g乳酸菌(BL组)。结果显示:LA组在42 d时体重显著增加(P<0.05),BL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LA组和BL组的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总能量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公兔回肠内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雌兔(P<0.05)。与对照组相比,BS组家兔肠道各节段的芽孢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LA和BL组仔兔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单独添加1×107 cfu/g乳杆菌或0.5×10^6 cfu/g枯草杆菌+0.5×10^7 cfu/g乳杆菌可以提高肠道有益菌群数量、营养物质消化率、盲肠发酵、饲料效率和生长性能。此外,仅添加乳杆菌的家兔肠道大肠菌群和粪便评分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处理对杂交构树青贮营养品质、发酵特性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杂交构树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试验分为7个处理,CK处理添加10 mL/kg去离子水,LP处理添加5×106CFU/g FM植物乳杆菌,LB处理添加5×106CFU/g FM短乳杆菌,EF处理添加5×106CFU/g FM屎肠球菌,LP+EF处理复合添加5×106CFU/g FM植物乳杆菌和屎肠球菌(1∶1),LP+LB处理复合添加5×106CFU/g FM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1∶1),LP+LB+EF处理复合添加5×106CFU/g FM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屎肠球菌(1∶1∶1),每个处理5个重复,发酵60 d。结果表明:1)LP和LP+LB+EF处理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LP、LB、EF、LP+LB和LP+LB+EF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处理(P<0.05)。EF和LP+LB+EF处理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评价禾草源同型发酵和/或异型发酵乳酸菌发酵对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的作用效果。将从禾本科牧草上分离筛选出的2株同型发酵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ti)及1株异型发酵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制成发酵剂。选用开花期无芒雀麦,刈割切段至2~3 cm,根据所喷发酵剂菌株的不同,分为4个处理:1)对照处理(con处理),喷洒无菌去离子水;2)异型发酵处理(he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液;3)同型发酵处理(ho处理),喷洒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2种菌1∶1混合);4)同型发酵+异型发酵处理(he+ho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3种菌1∶1∶1混合)。各处理喷洒量均为10 m L/kg鲜牧草,喷洒总菌数约为5×105CFU/g鲜牧草,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实验室常温发酵60 d后开封,通过测定无芒雀麦青贮营养成分、菌群数量及中心温度变化评价其有氧稳定性。结果显示:经60 d青贮发酵后,4个处理的p H均较青贮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发酵效果均较好(p H≤4.3),尤以ho处理效果最优。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con和ho处理的p H迅速增加,至第8天时达到7以上;he+ho处理p H增加幅度略低于con和ho处理,其p H至第8天时为6.3,显著低于con和ho处理(P0.05);he处理p H增加非常缓慢,至第8天时仅为4.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经60 d青贮发酵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ho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on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WSC含量在ho处理中迅速降低,在he处理中缓慢降低;至第8天时,WSC含量以he处理最高,he+ho处理显著低于前者(P0.05),而con和ho处理则显著低于he和he+ho处理(P0.05)。青贮发酵后霉菌数量明显受到抑制,且以单独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和混合添加同型发酵和异型发酵乳酸菌时抑制效果较优,这2个处理均未检出霉菌,且he+ho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5天时仍未检出霉菌,he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8天时仍未检出霉菌。在有氧暴露第3和5天时,he和he+ho处理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con、ho处理(P0.05)。在有氧暴露第8天时,he+ho与he处理的乳酸、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P0.05)。he、he+ho、con和ho处理的有氧稳定性依次降低,分别为194、126、62和58 h。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布氏乳杆菌单独或与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联合接种可有效抑制无芒雀麦青贮的有氧腐败,保证无芒雀麦青贮有氧暴露期间品质的稳定,且前者更有效;接种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未能在提高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评价不同添加剂对窖贮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以初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材料,田间凋萎至干物质含量50%左右时进行青贮。4个处理组:1)CK:对照组(不加添加剂),2)LAB:添加2×105 cfu·g-1乳酸菌组,3)LAB+M:添加2×105 cfu·g-1乳酸菌+2%糖蜜组,4)SD:添加0.1%脱氢乙酸钠组。青贮90d启窖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指标和化学成分,同时进行有氧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均良好。添加LAB、LAB+M和SD可显著提高苜蓿青贮的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和干物质回收率(P0.05),显著降低氨态氮/总氮(P0.05),对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SD处理在pH、乳酸及氨态氮/总氮指标上的青贮效果要低于LAB和LAB+M处理,LAB和LAB+M处理的青贮效果相当。启窖后,LAB、LAB+M和SD处理的苜蓿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LAB的效果优于LAB+M和SD。综上表明,在紫花苜蓿窖贮条件下添加LAB可获得品质最优的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9.
以第二茬盛花期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0.005g/kg乳酸菌、0.005g/kg纤维素酶以及0.005g/kg乳酸菌+0.005g/kg纤维素酶,以无添加为对照,青贮60d后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并对苜蓿青贮品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青贮pH值和乙酸含量,显著提高乳酸含量(P0.05)。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pH值(4.10)和乙酸含量(1.11%FW)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乳酸含量(2.84%FW)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弗氏评分最高(88分,优级)。纤维素酶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2.11%DM)、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中性洗涤纤维(51.30%DM)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1.02%DM)显著低于乳酸菌处理和对照(P0.05)。综上表明,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改善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乳酸菌+纤维素酶组合改善效果最佳;使用纤维素酶可提高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乳酸菌和绿汁发酵液对水稻秸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水稻秸青贮中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2 L/t)和青玉米汁发酵液(2 L/t),以不使用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60 d后对水稻秸青贮进行感官评定和实验室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青贮饲料中添加青玉米汁发酵液可显著提高饲料的CP及乳酸含量,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总氮值、NDF及ADF的含量(P<0.05);各处理组间乙酸与丁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比较,添加乳酸菌制剂和青玉米汁发酵液的水稻秸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均优于对照组,而且添加青玉米汁发酵液的水稻秸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