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芝麻品种的施硼试验结果表明,白芝麻品种中芝8号增产9.6%—21.2%,黄芝麻品种金芝麻增产3.3%—19.9%,黑芝麻品种青麻增产2.1%—17.1%。中芝8号对缺硼反应敏感,症状明显,金芝麻和青麻次之。硼在不同芝麻品种各器官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是花、叶、叶柄、茎、根。各器官硼浓度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吸硼过量抑制生长甚至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2.
浙江水稻土有效硼含量及油菜施硼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水稻土有效同含量0—1.77mgkg-1,平均为0.30mgkg-1,低于油菜缺硼临界值。油菜施硼平均每亩增产油菜籽15.8公斤,增产16.7%;缺硼和严重缺硼区施用硼肥分别增产10%—20%和30%以上,轻度或潜在缺硼区增产在5%—10%.土壤有效硼含量、土壤湿度、油菜品种、有机肥料以及氮磷肥用量等都影响硼肥的施用效果。苗期叶面喷施和作基肥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芝麻土壤施镉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镉低于1.2ppm有增产作用,高于2.0ppm则产生危害,土壤镉含量与芝麻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符合一元二次方程。芝麻减产15%的土壤镉临界浓度为16ppm,籽粒镉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的土壤镉临界值为0.6ppm。植株镉累积系数为:根(1.13)>茎(0.84)>叶(0.45)>籽实(0.23)。大田植株镉累积系数为:根(1.35)>茎(0.61)>叶(0.39)>籽实(0.28)。芝麻年吸镉率为土壤镉的0.157%。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硼素施用效果不同.黑土区在NP基础上施硼平均增产块根11%,含糖提高0.3~0.9度,产糖量平均提高15%.在碳酸盐黑钙土区,施硼效果不明显.硼与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N:P_2O_5:KaO:B=1:1.6:1:0.07.要素总用量为11.2kg/亩.土壤中有效硼的临界值为0.5ppm。试验还看出,施硼有明显提高叶绿素含量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簇叶特征 无硼处理引起了簇叶营养失调症状。缺硼植株幼茎粗短,且叶片往往出现杂色斑点而枯萎脱落。植株节间呈黑色,茎破裂。在石灰和硼都没有的处理中,植株叶片与上述症状相同,但在早期似乎并不完全显现出来。1963年,播后九周,对缺硼植株追施了0.02ppM的硼,四天以内,即表现了显著的影响。植株老化部分的缺硼症状保持到收获,但施硼后的新生部分  相似文献   

6.
航芝1号芝麻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航芝1号(原品系名AE0809936)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经系统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01-2002连续两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平均产量l288.8kg/hm^2,居第一位,比豫芝4号(CK1)增产11.82%,比地方对照(CK2)增产10.30%,增产点次占96%;粗脂肪平均含量56.20%,粗蛋白质平均含量20.23%;茎点枯病平均发病率14.16%,病情指数5.53,均居参试品种最低。生产试验4省8个试点平均产量l110.4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1.12%,全部试点增产。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粒大色白商品性好,是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根据本品种特性提出了该品种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花生硼营养研究概况,阐述了花生需硼量与我国土壤供硼水平,硼在花生植株各部位的吸收分布及对生长发育和籽仁品质的影响,施硼与其它营养元素及根瘤菌的关系,土壤速效硼含量与施硼效应。  相似文献   

8.
施氮对油菜硫、硼、钼和硒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与杂交油菜收获期植株各器官硫、硼、钼和硒等元素含量和积累的关系。植株各器官(种子除外)的硫以及种子和主茎中的硼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植株各器官的钼、硒和种子的硫以及其余各器官的硼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有所下降。种子和主茎的硫以及果壳的钼、硼和硒的含量及积累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阜阳地区是安徽省芝麻主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近几年都在一百万亩左右。据三十年历史资料,我区芝麻面积占全省芝麻面积的41.5%,而产量是全省总产的36.5%,平均单产只46斤/亩,低于全省平均值。由于我区芝麻品质好,栽培面积大,但单产低而不稳,认真研究芝麻增产途径,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麦田预留行中套播芝麻,小麦条带宽0.45~0.60m,预留行宽(套种芝麻)0.40~0.55m。小麦选用矮秆、早熟高产品种,返青前改普施肥为麦田集中施肥;芝麻选用中熟或中晚熟抗性强的高产品种,采取足施底肥、一播全苗和后期促控措施。由于优化生育环境、发挥类边际效应和便于高产技术实施及提高商品品位,与对照比较,小麦产量5142kg/hm2,增产9.5%;芝麻产量2184kg/hm2,增产77.1%,每公顷芝麻总产值提高85.4%。  相似文献   

11.
在水培试验中,研究了不同油菜品种的硼素营养特性。在高硼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含硼量为新油杂7号>伊犁野油菜>泽荣83,在低硼条件下为伊犁野油菜>泽荣83>新油条7号。施硼明显增加各油菜品种的单株结角数和每角粒数,提高单株生产力。其中,新油杂7号增产潜力最大,泽荣83与伊犁野油菜次之。  相似文献   

12.
施硼对双低油菜经济性状、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粘盘黄褐土上进行双低油菜324品种施硼量(0-1.4mg/kg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0—0.7mg硼用量范围内,土壤水溶性硼及有效分枝、每株角数、每角粒数和菜籽产量随施硼量增加而显著提高,油菜籽脂肪含量有增加趋势;当硼用量大于0.7mg时,则随施硼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硼处理下大豆根系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强  严红  王帆 《大豆科学》2007,26(1):111-114
缺硼可导致大豆不结实,根系是缺硼最敏感的部位.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对生产中普遍使用并对硼敏感的大豆品种(Glycine max(L.)Merrill)北9395的根系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 处理的主根长、主根粗、主根干重、侧根数、侧根总长度、侧根干重、须根干重、根干重、根体积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主根粗、侧根数、总侧根长与BO对比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硼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根系性状及其与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主根生长的好坏可以作为评价其它根系性状的重要指标;主根干重和根干重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均达到显著,可以作为判断大豆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硼素营养对菠萝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硼浓度对菠萝根系形态、根系活力、植株生长量、各营养器官含硼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硼处理对菠萝根系的根长、根数、根粗、根系表面积、根体积都有所增加,表明施用硼肥有利于菠萝根系生长发育:施硼增强了根系活力,增加了菠萝地下根系干重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施硼对植株的含硼量有明显影响,更能促进菠萝植株对硼营养的吸取与累积.其中施硼浓度为4.0mg/kg处理的各项指标最佳,植株表现出最旺盛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5.
硼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晓红  杨宇虹 《作物研究》2012,26(2):197-200
综述了硼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吸收、运转;硼对植物碳水化合物、植物激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理功能的影响;硼对烟草的生理功能和碳氮代谢的影响及硼素对烟草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分析了烟草缺硼症状、烟草硼临界值,烟草施用硼肥的原则、方法;并从烟草硼素施用效果及新型硼肥的应用等方面,对今后硼对烟草营养机理方面的研究及硼素在烟草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八五”期间,在不同生态区的14个试验点,连续三年对“七五”筛选出的各类优良资源225份进行了深化鉴定与综合评价,评选出稳定优异资源55份。其中具有稳定高耐渍、高抗茎点枯病和高抗枯萎病的多抗性资源1份(WZM1523缅甸黑芝麻);某一优良性状稳定且产量较对照种平均增产10%以上,可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利用的优异资源9份(高耐渍高产资源3份;ZZM1408、ZZM2871、ZZM2875,高抗枯萎病高产资源4份:ZZM0243、ZZM0574、ZZM0866、WZM3113,高油分高产资源2份:ZZM2541、ZZM2545);具有某一优良性状但产量较低,可间接作育种亲本材料利用的45份。  相似文献   

17.
芝麻高产栽培的主要生理基础是品种群体植株的极性分布合理、配置方式中的效应值高、“三花’临界期及“断顶优势”利用充分,终生期于物质均衡分配。在技术上,应抓好品种“三优”利用、早播、疏密种植、磷钾辅氮、“三峰期”控制及适期小打顶、适当晚收。采用规范化技术产量可达1125~1500kg/hm2,增产99.8%,一级产品率达到63.2%。  相似文献   

18.
Boron Application Improves Growth,Yield and Net Economic Return of Ric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boron (B) applicati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in improving the growth,yield and net economic return of rice at farmer’s fields during summer season,2009.Boron was soil applied (1.5 kg/hm2) at the transplanting,tillering,flowering and grain formation stages of rice;foliar applied (1.5% B solution) at the tillering,flowering and grain formation stages of rice,and dipped seedling roots in 1.5% B solution before transplanting;while control plots did not apply any B.Boron application (except dipping of seedling roots in B solution,which caused toxicity and reduced the number of tillers and straw yield than control)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rice growth and yield.However,soil application was better in improving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1000-grain weight,grain yield,harvest index,net economic income and ratio of benefit to cost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reatments.Overall,for improving rice performance and maximizing the net economic returns,B might be applied as soil application at flow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