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水产》2012,(12):22-22
本刊讯 为了全面了解长江江豚最新的生存现状,11月10日,农业部、中科院水生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启动了"2012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对宜昌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区进行考察,全面评估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威胁因素,确定长江江豚热点分布区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有保护区保护范围、功能区划调整以及可能新建保护区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以来,长江江豚是长江中仅存的淡水鲸类(TURVEY S T,2007)。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长江江豚数量持续下降,针对长江干流的调查显示,长江江豚从1991年的2 546头下降至2006年的1 225头;长江湖口以下的安庆段是长江干流中江豚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Zhao X,2008;Huang J,2020)。目前,该江段已成立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对江豚野生种群进行全面保护。然而至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3.
<正>饵料鱼资源是影响长江江豚个体营养状况、生长和繁育的关键因素。调查发现,贝氏鰲、鰲、短颌鲚等1 1种优势种是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的主要饵料鱼类;放流长江干流鱼类早期资源对保护区长江江豚饵料鱼增殖具有关键作用;丰富和稳定饵料鱼供给是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长江江膝(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仅分布于长江及附属通江湖泊的濒危保护动物;2017年考察结果显示,当前长江  相似文献   

4.
<正>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是鼠海豚科(Phocaenidae)中唯一的一种小型淡水鲸类动物,也是继白鱀豚功能性灭绝以后长江流域仅剩的一种淡水豚类[1]。江豚位于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顶端,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反映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性物种。近年来,由于遭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持续降低,目前其数量已不足千头,种群已处于十分濒危的状态。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长  相似文献   

5.
环境DNA在长江江豚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水体环境中提取到高质量的eDNA环境DNA(environmentalDNA,eDNA),应用于长江中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aeorientalis)的分布调查,本研究比较了滤膜孔径和水样保存方式对eDNA获取的影响,同时对比了eDNA技术与传统调查法对长江江豚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水样抽滤时间与滤膜孔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且都可以检出目标生物;水样采集后需在6 h内完成抽滤处理,或在冷藏条件下短期保存48 h;长江流域江苏段中观测到长江江豚出现的8个检测点均检测出长江江豚eDNA,而在10个未观测到长江江豚的水域中有3个检测出其eDNA。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目视监测方法, eDNA技术在长江江豚监测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还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作为长江江豚种群调查的有效辅助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2012,(7):39-39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最为重要的繁殖栖息地之一,近几年丰水期江豚种群数量维持在450头左右。近段时期以来,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等地不断出现长江江豚集中死亡事件。长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中  相似文献   

7.
渔业简讯     
刘胜 《水产科技情报》2021,48(2):117-120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正式向公众发布。其中,长江江豚等65种野生动物由国家2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1级。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已在地球上存在2500万年,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在白暨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它是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快速衰减。调查显示,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为2700多头。2006年,国际联合考察发现,长江江豚已不足1800头。2012年,长江江豚约为1045头。2017年12月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公布,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仅为大熊猫的一半。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5月9日,农业农村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位于珠海市长隆海洋王国的农业农村部长江江豚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开展2021年长江江豚保护暨科普宣传主题活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出席活动。长江江豚是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种群极度濒危,仅约1000余头。为利用长江"十年禁渔"重要窗口期,有效降低长江江豚群体相对集中的风险,进一步完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网络,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9.
<正>长江,曾经是全球独特的长期生活着两种淡水豚类——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河流;但随着水域环境质量持续恶化,鱼类资源急剧衰退,人类活动造成的高强度、高频率扰动不断增强,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大幅下降,"长江女神"白鱀豚已经被宣告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这种头部钝圆、性情活泼,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2017年12月7日,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工作第二站公众开放日活动于上海举办。此次科考工作由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协调管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具体实施。近年,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变化较大,江豚的科学考察工作约五年组织一次。通过科学考察摸清五年来长江发展定位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准确掌握长江江豚种群动态,分析评  相似文献   

11.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江豚的资源保护也凸现出诸多问题。综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的调研结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植被人为演替、肆意采挖江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江湖通道阻隔等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部门协同管理、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恢复江湖连通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针对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尤其是鲸类动物的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单位针对鲸类动物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分布范围更广的海洋江豚得到的研究和保护远远不够,亟需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对江豚的记载、分类和海洋江豚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重点总结了海洋江豚的生态学、生物学、遗传学、声学以及摄食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和保护重点提出了建议,包括注重基础研究、强化保护区建设、注重保护技术研发和加强宣传教育,以期对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针对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尤其是鲸类动物的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单位针对鲸类动物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分布范围更广的海洋江豚得到的研究和保护远远不够,亟需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对江豚的记载、分类和海洋江豚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重点总结了海洋江豚的生态学、生物学、遗传学、声学以及摄食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和保护重点提出了建议,包括注重基础研究、强化保护区建设、注重保护技术研发和加强宣传教育,以期对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区内鱼体质量金属富集现状及重金属污染对江豚的潜在影响,2018年6月、9月和12月分别在保护区江段采集了鳊、鳜、(鳖)、鲢和鲫5种鱼类,测定鱼体肌肉中的Pb、Cd、As、Cu和Zn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价保护区鱼类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 ...  相似文献   

16.
  1. Habitat loss and degradation together represent one of the five majo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rapid decline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in the Yangtze River. Protecting key habitat patches and maintaining migration corridors between habitat patches are major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to ensure the in situ viability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Baseline information essential for addressing these two objectives includes that pertaining to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preference.
  2.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preferences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five transect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the Anqing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ch has the highest porpoise density among all sections of the river. Porpoise abundance estimates were calculated, and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were evaluated.
  3. The calculated porpoise abundance in the Anqing section was 181 (95% CI 125–239) animals on average.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seasonal differences in porpoise abundance estim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natural river banks and sandbar shores were the most preferred habitats, representing 46.3 and 29.8% of the porpoise observations,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8.1% of the porpoises were observed in habitats along reinforced river banks, which account for 38.7% of the total coastline. In subsections with natural habitat patches, porpoises were observed in almost every survey, while porpoise occurrence became highly stochastic in subsections with long reinforced river bank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tendency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to prefer natural habitats with natural river bank or sandbars but to keep away from reinforced river‐bank habitats.
  4. According to porpoise density in different subsections, free migration may be impeded or only one migration corridor remains in some subsections.
  5. Although protecting finless porpoise habitats has become a primary conservation objective,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to protect frequently used habitat patches and migration corridors, particularly those near natural river banks and sandbars, and to resto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long reinforced river banks.
  相似文献   

17.
江豚的形态特征和亚种划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丕烈 《水产科学》1992,11(11):4-8
本文通过对各海域江豚主要形态特征性状差异显著比较,讨论了江豚亚种划分问题。作者认为江豚包含3个亚种:南海种群与印度,巴基斯坦种群同属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东海一长江种群属杨子亚种N.p.asiaeorientalis,黄渤海种群与日本种群均属北方亚种N.p.sunameri。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江豚的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丕烈 《水产科学》1992,11(6):10-14
本文根据中国各海区和长江产江豚的外形性状差异显著,对Pilleri and Gihr将中国沿海和长江的江豚命名为独立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以及江豚属包含三个种的论点提出异议,作者认为中国江豚应为三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主要分布于南海;扬子亚种N.p.asfaeorientalis主要分布于东海和长江,北方亚种N.p.sunameri主要分布于黄海和渤海。  相似文献   

19.
20.
2013年9月15日至2014年2月22日,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江豚在皖河口活动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11、17、20日购买2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冬片鱼种692 kg,在投食状态下观察江豚在皖河口活动作为试验组。每次在白天整点时刻,采用瞬间扫描法记录10 min内江豚的出水次数和出水位置,作为1个样本。皖河汇流区设置304个网格(50 m×50 m),每头江豚出水1次,在相应网格位置以黑点标注。皖河入口端线中点为圆心,以半径500 m半圆面积为有效观察窗,根据江豚平均游动速度(4.3 km/h),窗内群体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7 min,视为2个独立的群体。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江豚在皖河口觅食活动主要在支流区和滞留区,9:00、12:00和14:00出现3个活动高峰期;集群规模在1~8头,平均为3.67头。投放活体幼鱼后,江豚在分离区和急流区平均出水次数增多,而滞留区减少;出水次数骤然升高,以后逐渐降低;集群规模在2~10头,均值为5.80头,可见投放鱼饵后江豚集群规模明显增大(P<0.05)。在皖河18次调查的144个样本中,有效观察时间为1400 min,共记录江豚活动87次,累计记录309头(含重复数),分为156个亚群类型,以夫妻型居多(37.10%),家庭型最少(14.67%)。自然状态下,每天观察到江豚约15头,投放鱼苗时观察到约24头,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但出水平均次数明显增多(P<0.05)。所以在其经常出没的汇流水域投放鱼苗可以减缓施工对江豚捕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