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辣椒亲本间SRAP遗传距离与配合力、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辣椒亲本为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30个杂交组合,利用SRAP标记分析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探究其与配合力、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辣椒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GCA)、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SCA)以及杂种优势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组合间SCA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只有果长的杂种优势与亲本间GCA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利用遗传距离难以预测配合力以及后代的杂种优势,GCA和SCA也不能完全预测杂种优势。因此,遗传距离和配合力、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部冬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关系,选用14个普通小麦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49(7×7)份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并根据亲本的性状表现和一般配合力(GCA)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对照优势较强,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的主要因素。长6452、周麦30号、京生麦1号、中麦175的单株产量GCA较高,强优势组合有中麦175/周麦30号、中麦175/泰科麦33、京花12/周麦30号、农大5181/长6452、京生麦1号/长6452、京冬17/长6452、中麦175/石优20、京生麦1号/周麦30、中麦175/长6452、农大5181/中优206。依据双亲之一的GCA效应值或者双亲GCA效应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大。经聚类分析,依据8个性状的GCA和表现值将14个亲本分别划分为5个和4个类别。  相似文献   

3.
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用Griffing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进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再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性状表现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和较强的对照优势, 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单株穗数、主穗粒数表现为负向优势,致使单株产量的对照优势下降,是目前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2)周98165、小偃22、西农889、郑麦366和偃展411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强优势组合有豫农202×郑麦366、周98165×小偃22、小偃22×豫农202、西农2611×小偃22、烟农19×郑麦366、豫农202×邯6172、小偃22×郑麦366、烟农19×周98165、周98165×邯6172。依据双亲之一GCA或双亲GCA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高。(3)利用配合力分析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5类,利用性状聚类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4类。这两种方法划分杂种优势群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指导小麦优质育种的亲本配组,选择8个品种和2个新品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25个杂交组合,对F_1代产量、千粒质量、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等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杂种优势整体表现为负向优势,千粒质量为正向优势,其它品质性状整体表现为正向优势;4个亲本材料新麦26、洛麦47、藁优5766及洛麦41的多个品质性状GCA值均较好,可作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亲本;丰德存麦13在产量性状上GCA值最大,适合作为产量改良亲本使用;组合洛麦47×丰德存麦13、洛麦47×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藁优5766多个性状SCA效应值和杂种优势值均较高,可作为重点组合进行后代筛选;相关性分析表明,F_1各性状均值与亲本一般配合力之和(GCAs)均呈极显著相关,产量、千粒质量、湿面筋、蛋白含量的F_1值也与杂种优势值和SCA值紧密相关,沉降值、吸水率、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的F_1值受组合影响较小,主要与双亲的GCAs值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YS与1B/1R两类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差异,利用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A1)和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732(A2)、A3017(A3)作母本与7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对所得F1代的株高、穗长等7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和各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SCA)均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类, 它们在一定基因型均值的基础上表现为加强或削弱该性状的作用.21个杂交组合中,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最高值都出现在2个YS型温敏雄性不育系组配的组合中.其中A3017/新乡9408、A732/新乡9408和A732/温6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在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和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个YS型不育系在产量性状上GCA均表现为正值,K3314A的GCA表现为负值.亲本中A732、K460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株高的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GCA好的亲本一般都有较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效应值以及较多的正效GCA产量构成因子,不育系S1、S6、S7、S9、S12、S13、m14均具有较好的GCA。10个单株产量最大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SCA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产量三要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不育系的小穗数和株高,恢复系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株高的田间表型值与其GCA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表型值可直接用于指导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7.
以30个玉米自交系以及从中随机抽取的16个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在春、夏播中对玉米子粒铁含量、铁含量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供试玉米自交系铁含量变幅为14.98~26.83mg/kg,春、夏播杂交组合铁含量变幅分别为12.39~24.43mg/kg和14.18~27.25mg/kg;②铁含量除受遗传控制外,还明显受播期、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影响;③铁含量的GCA(一般配合力)、SCA(特殊配合力)、播期、GCA与播期互作、SCA与播期互作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④多数铁含量SCA效应值较高的组合,至少有一个亲本的GCA效应值较高,但也有部分铁含量SCA效应值较高的组合,其双亲的GCA效应值却较低,表明在选育杂交组合时,应在选择铁性状GCA较高亲本基础上,通过广泛测交加强SCA选择;⑤亲本铁含量的表型值与GCA效应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70,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亲本铁含量表型值的水平来预测亲本GCA效应值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蓖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NCⅡ交配设计,分析了10个蓖麻品种(系)的14个数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总配合力(TCA)。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单株粒重总配合力筛选出优良亲本品种(系)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2个。  相似文献   

9.
以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24个常用玉米自交系为母本(P1),优良玉米自交系T138-1及其秭妹系T138-2为父本(P2),杂交获得了48个组合。分析了亲本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效应,主要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各性状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1亲本,除出籽率GCA外,其他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2亲本,生育期、株高、穗粗、行粒数、穗位、棒三叶面积GCA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1与P2互作间的SCA方差除出籽率和小区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10个性状的SCA差异均极显著。P1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别很大,P2亲本T138-1出籽率一般配合力效应高于T138-2,其它性状GCA值均低于T138-2。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SCA值与其性状均值之间达到了正的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受环境影响较大。各性状总配合力效应与实际田间表现基本一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棒三叶面积、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总配合力效应与小区产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杂交大豆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杂交大豆育种效率,进一步提高杂交大豆产量。本研究以5份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12份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组配60个杂交组合,对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分别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及其与F1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产量性状中亲优势组合占全部组合的55%,超高亲优势组合占30%,中亲和超高亲优势均?20%的占15%。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等产量相关性状的中亲优势组合分别占55%、56.67%和23.33%,超高亲优势率均为负值。17份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变化范围为-27.94%~56.62%,其中6份材料表现为正效应;30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为正值,占总体的50%。此外,SCA与F1籽粒产量和单株荚数的杂种优势及其性状值均相关;GCA与产量性状值和单株粒数的中亲优势呈极显著相关,与单株荚数的中亲优势、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的超高亲优势及性状值呈显著相关;各性状SCA与GCA之间不相关。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较大。产量杂种优势强的组合双亲除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兼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11.
13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雁 《杂粮作物》2005,25(6):345-348
用13个玉米自交系按8×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40个组合,对其籽粒产量等12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一般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是2321、212B、4H-1B3和5H-113.在育种上应利用这些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的玉米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以便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8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玉米杂交种F1的产量构成受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用特殊配合力对F1的作用大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组配与自交系改良工作中,既要兼顾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又要保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与选系模式的种质关系。  相似文献   

13.
10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用国内10个基础种质自交系,采用GriffingⅣ双列杂交设计组配45个杂交组合。对穗长、秃尖、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出籽率等8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研究表明:穗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起作用,穗粒重主要是受非加性基因作用;旅大类群的丹340、丹360,P群的齐319、沈137表现优良,杂交组合的穗粒重特殊配合力较高;不同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在同一性状上差异很大,同一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在不同性状方面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14.
12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成  薛雁  何代元  刘祥  李婧 《杂粮作物》2002,22(6):311-314
用12个玉米自交系按7×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35个组合,对其籽粒产量等12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1组亲本中185M和262M等两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次为杂N和921211。P2组亲本中212B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次为5H 113和4H 1B3。在育种上应利用这些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玉米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以便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几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自仁 《玉米科学》2006,14(1):070-072
以张掖市农科所自育的9个自交系按照GriffingD4模型双列杂交,从产量上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分析。得出:①9个自交系之间,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②以Z80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0.69,Z910次之为0.55,Z936居第3为0.27;③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的组合有Z866×Z911、Z851×Z936、Z853×Z895和Z801×Z936共4个,其效应值超过0.70;④以Z866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值为0.68,Z936次之为0.60,Z895居第3为0.49;⑤Z936不仅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还有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将是一个很理想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6.
甘蔗实生苗净光合速率与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蔗7个亲本按3×4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遗传设计配制成12个组合,实生苗的净光合速率与经济性状的遗传方差、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单茎重的遗传主要受母本加性基因效应控制,锤度的遗传主要受父本加性基因控制,而有效茎和假植期净光合速率的遗传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所制约;CP72-1210作为母本,糖分配合力高,且能把高糖特性传递给后代,其后代综合性状较好。Zhan74-141为父本,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大,其杂交后代表现高产;Gui73-167为父本,其杂交后代表现高糖。根据配合力总效应,综合表现好的组合有“ROC”1×Gui73-167,CP72-1210×Ya90-31,CP72-1210×Zhan74-141。  相似文献   

17.
选用国内外14份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18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采用AUDDC(Area Under the Dry Down Curve)方法,分别对其授粉后35~40 d、41?50 d、51 d?成熟期、40 d?成熟期及35 d?成熟期子粒脱水速率进行统计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4份自交系子粒各发育阶...  相似文献   

18.
陆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改良云南陆稻,选用国外半矮秆陆稻良种与云南高秆陆稻配成7×7不完全双列杂交作配合力、遗传力分析。配合力与材料有关,一般配合力(GCA)国外陆稻优于云南陆稻,国外陆稻着重选择有效穗数、结实率,云南陆稻重点选穗粒数。两类品种的特殊配合力(SCA)仅有效穗数、抽穗期、穗粒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用国外陆稻改良云南陆稻行之有效并得到育种实践证明;总结出低世代重点选株高、抽穗期和组合,高世代选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的复交、常规育种策略。同时对所用亲本作具体评价,选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亲本IRAT216、Tos2300、IRAT104和勐旺谷。就GCA、SCA对不同育种途径的作用、水陆交改良云南陆稻有效穗数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