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温和膜袋包装对瑞玉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为瑞玉冷藏保鲜提供参考。【方法】将瑞玉猕猴桃果实分别放入(0±0.5),(1±0.5),(2±0.5) ℃,相对湿度(90±5)%的冷库以及常温(CK1)下贮藏,定期取样测定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冷害指数等指标,果实出库后统计失重率、腐烂率和冷害率,筛选适宜贮藏温度;在适宜温度下,采用不同厚度(0(CK2),0.01,0.03,0.05 mm)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袋密封包装果实,贮藏在相对湿度(90±5)%的冷库中,定期测定上述指标,分析膜袋包装和低温贮藏对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低温可延缓猕猴桃果实硬度、淀粉含量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0±0.5) ℃处理效果最佳;与(1±0.5) ℃处理相比,(0±0.5) ℃处理果实冷害提前10 d出现,出库时果实冷害率约是(1±0.5) ℃处理的1.85倍,贮藏期间(2±0.5) ℃处理果实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始终保持较低水平且未发生冷害;贮藏10 d时,CK1处理果实出现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低温贮藏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均推迟20 d出现,且峰值显著降低;贮藏25 d时,CK1处理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最高,分别为13.2%和13.0%。与对照CK2相比,用不同厚度PE膜袋包装均可抑制果实淀粉酶活性,减缓淀粉含量和果实硬度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0.03和0.05 mm PE袋内O2体积分数保持在9.54%~12.72%,果实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均较CK2和0.01 mm处理推迟10 d出现;0.03 mm PE袋内CO2体积分数稳定在3.91%~4.51%,果实冷害相比CK2和0.01 mm处理推迟20 d出现,贮藏110 d时冷害率仅为7.67%,且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0.05 mm处理。【结论】在(1±0.5) ℃下,用0.03 mm PE膜袋贮藏(CO2:3.91%~4.51%+O2:11.57%~12.72%)有利于保持瑞玉猕猴桃果实品质,抑制冷害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红阳、华优和徐香3种猕猴桃果实为材料,用0.5 μL·L-1的1 甲基环丙烯(1 MCP)在20 ℃下处理果实24 h,然后将其在0 ℃下贮藏90 d,研究1 MCP处理对其贮藏过程中冷害的影响。结果表明,0.5 μL·L-1的1 MCP处理可以延缓和减轻美味猕猴桃徐香冷害的发生,但却加重中华猕猴桃红阳冷害的发生,而对中华猕猴桃华优冷害的影响不显著。0.5 μL·L-1的1 MCP处理降低徐香果实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抑制乙烯释放高峰值,却提高红阳MDA含量和乙烯释放峰值;同时1 MCP处理显著降低红阳贮藏期间的呼吸速率,但对华优和徐香贮藏后期呼吸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桃胶和竹醋涂膜处理对猕猴桃采后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以‘翠玉’猕猴桃为试材,采用2%桃胶、0.5%竹醋及桃胶+竹醋复合涂膜处理浸泡3 min,置于(5±1)℃、湿度为90%~95%的冷库中贮藏,研究果实硬度、细胞壁组分、软化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涂膜处理显著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半乳糖苷酶(β-Gal)、纤维素酶(Cx)和果胶酯酶(PE)的活性,降低PG、β-Gal、Cx和PE基因的表达,有效抑制细胞壁骨架物质、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延缓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上升,从而维持果实的硬度,延迟果实后熟软化。综上,桃胶和竹醋复合涂膜保鲜效果优于单一处理,是延缓猕猴桃果实细胞壁代谢和保持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MA包装与1-MCP处理对苹果的贮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藤牧一号苹果为试材,研究(0±1)℃贮藏条件下气调保鲜包装(MA包装)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结合MA包装处理可显著抑制贮藏期间果实呼吸跃变峰的出现及呼吸速率的上升,减缓果肉硬度下降,延缓丙二醛含量和相对膜透性的升高,从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短期(0±1)℃贮存条件下,藤牧一号苹果适宜选择0.02 mm或者0.03 mm MA包装,长期(0±1)℃贮存则适宜使用0.05 mm MA包装。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贵长猕猴桃果实的耐贮性提供参考,在0~1℃条件下,进行了0.03 mm、0.04 mm 和0.07 mm 厚度聚乙烯(PE)单层保鲜袋包装对贵长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04 mm聚乙烯(PE)单层袋贮存可明显抑制贵长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贮存至3个月时,果实各项生理指标仍较好,其中维生素 C 含量达104.23 mg/100g,果实软果率和腐烂率均为10%,商品率达90%。  相似文献   

6.
龙眼果实采后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采后福眼龙眼果实在(20±0.5)和(4±0.5)℃温度下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龙眼果实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20±0.5)℃下贮藏2d,果实呼吸强度下降,之后明显上升;果实采后果皮细胞膜透性快速增加,果实易失重、衰老、腐烂和果皮褐变,贮藏后期果肉自溶;果肉可滴定酸和VC含量快速下降,总糖和蔗糖含量下降,还原糖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期下降而后期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比值先升后降;贮藏后期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而(4±0.5)℃低温贮藏可显著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抑制病原菌生长,延缓果实衰老和果皮细胞膜透性增加,延迟果皮褐变,减少果实失重和果肉营养成分变化,抑制果肉自溶,保持果实较高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7.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测出的不同贮藏温度(2、4和8℃)下各自对应的最佳热处理条件,研究不同贮藏温度(2、4和8℃)结合其对应的最佳热处理条件对贮藏期间黄瓜果实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对该贮藏条件下黄瓜果实的冷害、硬度、失重率、多酚氧化酶(PPO)、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ASA和GS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抑制冷害,而热处理结合4℃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地抑制黄瓜果实硬度和失重率的下降,延缓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抑制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上升,对黄瓜的褐变有显著抑制作用,延缓抗坏血酸的下降,维持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有利于调节活性氧系统的平衡。研究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黄瓜的热水处理条件为39.4℃、24.3 min时,可延缓黄瓜果实的衰老,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包装方法对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包装方法对蓝莓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贮藏包装方式,为蓝莓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灿烂’蓝莓品种为试材,在(5±0.5)℃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不打孔聚乙烯(PE)保鲜袋、打孔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和不包装处理。通过分析营养品质、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包装方式对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蓝莓果实在低温贮藏条件下,采用PE保鲜袋包装能有效防止果实失水、延缓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TSS)的变化,并能较好维持果实抗氧化性能,但对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结论】采用不同包装方式对蓝莓贮藏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其效果依次为:不打孔PE袋>打孔PE袋>无膜包装。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热水处理减轻西葫芦果实冷害的最佳处理条件,以“绿丰”西葫芦为材料,电解质外渗率y为冷害的表征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热处理温度x1、热处理时间x2对西葫芦果实表征函数影响,并经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为y= 142.608 647-0.690 821x2 + 0.051 444 x12 + 0.007 499 x22,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无失拟因素存在;在热处理(43.3℃、28.4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于(4±0.5)℃低温下胁迫10 d后西葫芦果实电解质外渗率实测值为33.41%,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95%,较未处理组降低了27.26%。该试验优化西葫芦果实冷害减轻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准确可靠、稳定、可行,为西葫芦采后贮藏技术与果蔬冷害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1-MCP处理对圆黄梨MA包装果实冷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MAP袋和1-MCP浓度对圆黄梨冷藏特性影响。结果表明:0.02 mm PE袋维持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色泽,抑制黑心,效果好于0.04 mm PVC袋。1-MCP处理有利于保持MAP贮藏果实货架期品质、果柄保鲜和抑制黑心,对0.02mm PE袋果实生理的调节作用大于0.04 mm PVC袋;0.5μL/L1-MCP处理可抑制0.04 mm PVC袋果实黑心,但贮藏后期(180 d)风味变淡,甚至出现异味。MAP袋冷藏圆黄梨可忍受4.7%CO2,无黑皮病、果肉褐变等伤害,但果实品质下降,CO2浓度应以〈3%为宜。圆黄梨最佳贮藏条件:0.02 mm PE袋+1-MCP处理,180 d货架期品质良好,其余处理可短期贮藏(≤90 d)。此外,试验发现果实SSC与黑心指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徐香’猕猴桃0℃贮藏期间冷害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的采后贮藏保鲜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徐香’猕猴桃果实为材料,用0.5μL/L的1-MCP在20℃下处理果实24h,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然后将其置于0℃下贮藏90d,每隔10d取样测定冷害指数、冷害率、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细胞膜透性、MDA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分析1-MCP处理对猕猴桃冷藏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0.5μL/L的1-MCP处理显著延缓并减轻了猕猴桃冷害的发生,1-MCP处理的果实较对照晚20d发生冷害,0℃贮藏90d后的冷害率仅为对照的32.35%;贮藏10d后果实出现呼吸高峰,1-MCP处理和对照果实的呼吸速率分别为7.25和7.98mg/(kg·h),果实的乙烯释放高峰则在贮藏60d时出现,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乙烯的释放,1-MCP处理和对照乙烯释放速率分别为0.016和0.048μL/(kg·h);1-MCP处理可以延缓猕猴桃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1-MCP处理显著抑制果实贮藏后期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加;贮藏90d后,对照和1-MCP处理果实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603%和0.278%,腐烂率分别为10.3%和2.7%。【结论】0.5μL/L 1-MCP处理可以减轻‘徐香’猕猴桃果实冷藏冷害的发生,并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薄膜包装(MAP)对粉杂一号粉蕉在常温22(±2)℃货架期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0.03 mm聚乙烯(PE3c)、0.05 mm聚乙烯(PE5c)、0.07 mm聚乙烯(PE7c)、0.03 mm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袋对用保鲜剂和乙烯利处理1 d后的样品进行包装,加入自制乙烯吸收剂,形成自发气调包装。结果表明:BOPP薄膜袋包装形成高CO_2浓度(7%~12%)、低O_2浓度(5.68%~7.53%)的微环境,抑制了果实乙烯生成和后熟进程,明显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和果皮变黄,抑制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上升和有机酸增加以及维生素C减少,失重率小,好果率高,货架期达到12 d以上,较好保持粉蕉的常温货架期品质;其他包装的效果大小依次是PE7c、PE5c、PE3c。BOPP薄膜袋包装优于常用的聚乙烯薄膜袋,可用于粉蕉催熟后的常温货架贮藏。  相似文献   

13.
塑料薄膜包装对冷藏黑宝石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黑宝石李为试材,在冷藏条件下研究了5种塑料薄膜包装对其果实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03 mmPVC袋的果实品质最好;0.02,0.05 mm PE袋的好果率也在92%以上,但果实有轻微冷害,品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0.05 mmPVC和高渗CO2保鲜袋的保鲜效果最差,冷害和腐烂较重。与贮藏前相比,贮藏结束时,黑宝石李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有所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相对电导率有所上升,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火龙果低温贮藏中PE袋厚度的选择提供依据,以新鲜火龙果为材料,以无袋处理火龙果为对照(CK),研究不同厚度(0.01mm、0.02mm和0.03mm)PE袋包装火龙果在(5±1)℃的冷库贮藏28d后其感官等级、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E袋包装对火龙果具有显著的保鲜效果,且厚度对保鲜效果影响显著。0.03mm PE袋与0.01mm PE袋相比,其对火龙果的保鲜效果明显提升,可显著降低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损失;0.03mm PE袋与0.02mm PE袋相比,其对火龙果保鲜效果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抑制维生素C含量降低,对感官等级、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的保鲜效果不明显。在冷链物流中,可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后决定选用0.03mm PE袋还是0.02mm PE袋。  相似文献   

15.
采后处理对杏鲍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采后不同处理方式对杏鲍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杏鲍菇贮藏保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新鲜采收的杏鲍菇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0.03 mm的聚乙烯(PE)薄膜袋封口包装、0.05 mm的PE薄膜袋封口包装和1.5%壳聚糖涂膜3种处理,以0.05 mm PE保鲜袋不封口为对照,于4℃、相对湿度85%-95%的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失重率、色差值、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研究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杏鲍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PE不封口处理相比,两种厚度的PE保鲜袋处理能显著降低杏鲍菇子实体失重率(P<0.01),在贮藏18 d时,两种处理的失重率仅为0.35%和0.20%;两种PE处理的菇体硬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在贮藏期间两种处理均分别在第3天和第12天出现了两个硬度峰值;PE处理不易发生褐变,但在贮藏末期,0.03 mm PE处理的褐变程度显著增加(P<0.05)。两种PE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贮藏期间TSS和可溶性蛋白的增加,减缓还原糖的消耗。1.5%壳聚糖涂膜处理在0-9 d菇体硬度显著增加(P<0.05),随后硬度快速下降;其失重率较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贮藏期间褐变指数低,但在贮藏末期的褐变程度显著(P<0.05);贮藏的中期与后期,TSS、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均显著低于对照。3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杏鲍菇的抗氧化能力,与对照处理相比,3种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膜透性和脂膜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5),但在贮藏中、后期,壳聚糖处理的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两种PE处理。0.03 mm PE和1.5%壳聚糖涂膜处理能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的含量(P<0.05),0.05 mm PE处理能显著降低过氧化氢的含量(P<0.05),但其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则在3-12 d内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贮藏前期与末期,3种处理均具有较高的POD活性和CAT活性(P<0.05),但在整个贮藏期间,SOD的活性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整个贮藏过程中PE处理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其中0.05 mm PE包装处理效果更为明显,有效保持了杏鲍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贮藏温度及薄膜包装对采后金针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0.03 mm PE无孔膜、0.03 mm PE微孔膜、0.05 mm智能呼吸膜对采后鲜金针菇进行包装,并置于低温(4℃)和冰温(-0.5℃)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金针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色差、细胞膜渗透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贮藏优于低温贮藏,智能呼吸膜包装优于两种PE膜包装,其中冰温条件下智能呼吸膜包装对金针菇的保鲜效果最优,能够长时间保持菇体品质,使金针菇贮藏期延长至30 d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龙茭2号’茭白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厚度(0.02、0.04、0.06、0.08 mm)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包装袋扎口分装,于(2±1)℃、相对湿度80%~85%的冷库贮藏,通过测定包装袋内气体成分,茭白色泽、硬度、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Cx纤维素酶活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厚度PE袋包装对茭白采后品质和木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包装袋厚度的增加,O_2体积分数降低,而CO_2体积分数增加。0.06mm PE袋包装相比于其他厚度的包装能够保持茭白较好的色泽及较高的硬度;通过对细胞壁组分分析表明,0.06mm PE袋包装能延缓茭白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升高,抑制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下降和原果胶含量的增加。此外,0.06 mm PE袋包装能够较好地保持茭白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Cx纤维素酶活性,从而延缓茭白在贮藏期间的木质化进程。总之,0.06 mm PE袋的自发气调包装对保持茭白的品质和延缓木质化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外源抗坏血酸对陕西省周至县主栽猕猴桃品种‘秦美’的保鲜效应。采后‘秦美’猕猴桃果实经0.5%抗坏血酸溶液浸果20 min后在常温(20℃)下贮藏,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研究外源抗坏血酸对‘秦美’猕猴桃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降低了采后猕猴桃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延缓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减缓果实营养品质的下降,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保持较高的果实好果率,因此认为外源抗坏血酸处理能够有效地延缓采后‘秦美’猕猴桃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是采后猕猴桃果实贮藏保鲜的一种可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咪鲜胺对新疆喀什石榴的贮藏效果,为喀什石榴的贮藏选用合适的保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喀什石榴为试材,通过咪鲜胺涂抹后辅以包装处理,比较各处理对低温贮藏期间新疆喀什石榴的品质、果皮色泽和腐烂率的影响.[结果]用0.17;的咪鲜胺溶液浸泡石榴果实,晾干后置于微孔袋Ⅰ、微孔袋Ⅱ、PE袋、PE袋加内衬纸4种包装方式下,均能延缓可溶性圆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减缓褐变指数升高和水分散失,能显著降低腐烂率.其中,PE袋加内衬纸处理效果最好,PE袋处理效果次之.贮藏80 d时,PE袋加内衬纸处理的石榴失水率2.41;,总糖含量15.37;,可滴定酸含量0.46;,腐烂率25;,果皮褐变指数0.29,石榴外观和内部籽粒品质较好,有较高的商品价值.采用微孔袋包装的石榴褐变指数较大,到后期褐变指数达到0.97,而且,失水率较大,其中微孔袋Ⅰ包装的石榴在失水率达到8.43;,较对照6.85;失水率高.[结论]通过调节咪鲜胺的浓度,选择PE袋包装或孔径大小适宜的微孔袋对石榴进行贮藏,可使其达到更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发气调包装对库尔勒香梨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保鲜袋自发气调包装对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Korla Xiangli’)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分别将商业成熟的库尔勒香梨采用0.04 mm PE袋、0.05 mm PE袋和0.04 mm PVC袋扎口处理形成自发气调环境,于温度(0±0.3)℃、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并以0.02 mm PE袋不扎口为对照。定期监测不同包装袋内O2、CO2和乙烯浓度,在库尔勒香梨商业销售高峰期(冷藏180 d和240 d)测定各处理果实L值、h值、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乙醇、乙醛、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等理化指标,并计算贮藏不同时期各处理失重率、果柄保鲜指数、果心褐变指数和感官分值等。【结果】采用扎口处理的不同厚度保鲜袋内气体成分在第30天时达到平衡,气调能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0.05 mm PE袋0.04 mm PE袋0.04 mm PVC袋0.02 mm PE袋。两年试验筛选出库尔勒香梨适合自发气调包装袋为0.04 mm PE袋和0.04 mm PVC袋,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包装进行自发气调处理能够降低失重率,减缓果皮L值、相对电导率、丙二醛、乙醇、乙醛和果心褐变指数的升高,抑制果皮h值、Fm、Fv和Fv/Fm的下降,提高果柄保鲜指数,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等品质具有一定的维持效果。冷藏180 d时,扎口处理的库尔勒香梨果皮L值、h值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果柄保鲜指数、果心褐变指数和失重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冷藏至240 d时,上述指标在不同包装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0.04 mm PE袋和0.04 mm PVC袋扎口处理均维持了库尔勒香梨感官分值,而0.05 mm PE袋扎口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感官分值,加重了果心褐变。【结论】库尔勒香梨采用0.04 mm PE袋或0.04 mm PVC袋扎口自发气调包装,袋内O2和CO2浓度起主要作用,维持在O2:14.5%—17.0%,CO2:2.5%—3.0%时,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乙烯浓度对其保鲜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