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20,(1):75-80
为了制备并固化氟苯尼考纳米结晶(FF-NC),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FF-NC,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固化并考察其冻干粉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在处方和工艺筛选的基础上,确定最优处方。选择羟内甲纤维素(HPMC)及泊洛沙姆188(F68)为稳定剂和助稳定剂,稳定剂∶助稳定剂=5∶1,良溶剂∶不良溶剂=1∶9,药物浓度为4 mg/mL,稳定剂浓度为5 mg/mL,滴加速度为5 mL/min。制得FF-NC平均粒径为(157.7±6.3)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19±0.042,以1%PVP为冻干保护剂制得的冻干粉性质最佳,外观细腻光滑,复溶效果好,冻干前后粒度没有显著差异,冻干粉体外累积溶出度显著高于原药。反溶剂沉淀法制备FF-NC工艺简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四味穿心莲散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方法。试验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30℃;穿心莲内酯检测波长226 nm,脱水穿心莲内酯检测波长252 nm;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测定范围分别为2.32~37.14μg/m L(r=1.0000),2.00~31.94μg/m L(r=1.0000);加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2%、98.84%;RSD分别为0.60%、0.62%;该方法方便、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四味穿心莲散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以氧化锌产品的粒径为评价指标,筛选湿法研磨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最佳工艺条件。经分析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悬浮液浓度为1%,研磨时间为1 h,转轴转速为2600 r/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锌颗粒平均粒径为121 nm。通过扫描电镜和XRD对产品进行形态表征和晶型分析,结果显示产品颗粒大小均一,晶型未发生改变。说明用湿法研磨的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超声波低共熔溶剂法提高甘蔗制糖副产物附加值的工艺条件。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低共熔溶剂(DES)结合超声波法制备甘蔗渣纤维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对甘蔗渣纤维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优的DES溶剂组合为物质的量的比为1∶2的氯化胆碱-尿素。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含水量60%、液料比31 mL/g、超声时间55 min。甘蔗渣纤维素的含量为84.28%,与预测值相近。研究表明,试验结果可为纤维素的制备提供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优选穿心莲药材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定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三种二萜内酯类的总含量,确定最佳超声提取工艺。确定穿心莲药材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1h,料液比为1∶15,此条件下穿心莲二萜内酯类的总含量为2.27%。该试验确定的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方法可靠,可为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穿心莲口服液的渗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_9(3~4),对穿心莲口服液渗漉工艺程序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渗漉工艺对穿心莲口服液中穿心莲内酯(AND)、脱水穿心莲内酯(DDAND)含量的影响,随机抽取10批不同批次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正交试验优选出穿心莲口服液渗漉最佳的提取工艺为5倍75%的乙醇、25℃提取12 h,最低含量标准为5.00 mg/mL。结论:优化工艺所得AND、DDAND含量较高,工艺较简易,质量稳定,有利于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HPLC法测定麻黄鱼腥草散中黄芩苷、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方法,采用色谱柱Waters XBrige~(TM)C18(4.6 mm×150 mm,5μm),黄芩苷以甲醇-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30℃;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柱温为30℃;黄芩苷、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检测波长分别为276、225、254 nm。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0798~0.7975μg(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4.3%(RSD=0.8%)。穿心莲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0109~0.2175μg(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2.9%(RSD=0.7%);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0105~0.210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2.4%(RSD=0.3%)。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能有效测定麻黄鱼腥草散中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鸡血浆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测定方法,给动物应用穿心莲后有效成分的吸收评价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试验以脱水穿心莲内酯为指标性成分,应用反相HPLC法测定岭南黄鸡内服穿心莲超微粉后血浆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内服给药后,在测定的时间段(0~10 h)内脱水穿心莲内酯在血浆中均有分布,给药后约40 min达到峰值,峰浓度约为1.542 μg/mL,给药后10 h的浓度为0.067 μg/mL;该方法的平均绝对回收率为90.44%~98.99%;最低定量限、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4 μg/mL和0.02 μg/mL.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沙拉沙星的新剂型,评价其体外释放度,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制备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C)进行表征试验,对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粒径和释放度进行评价。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参数为沙拉沙星和β-环糊精混合液以300 r/min转速在50℃下搅拌4 h,粒径试验表明包合物粒径平均值为1.0μm。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SAR/β-CD包合物在60 min后累积溶出度达到97%左右并保持稳定,物理混合物60 min后累积溶出度仅63%左右,SAR粉剂在60 min后累积溶出率仅74.4%左右。将沙拉沙星成功制备成一种新型包合物制剂,提高了药物的释放性质,对沙拉沙星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了5种氯化胆碱基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草珊瑚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氯化胆碱/乙二醇摩尔比1:25,时间60 min,液料比30:1(mL/g),温度80℃,平均得率为17.20%,RSD为0.64%。低共熔溶剂较传统溶剂(水、醇)对草珊瑚总黄酮的提取率高,氯化胆碱/乙二醇体系低共熔溶剂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取草珊瑚总黄酮的溶剂。  相似文献   

11.
以BCA为单体材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IVM-PBCA-NP纳米粒,经药物吸附和PVP包被后形成PVP-IVM-PBCA-NP载药纳米粒。经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以BCA:IVM投量为4:1(g/g),BCA投量为0.4:25(V/V),乳化剂F68浓度为2%,搅拌速度600r/min,反应体系pH值为2、3、6,反应时间3h,为最佳制备条件。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PVP-IVM-PBCA-NP药物包封率为(45.43±1.65)%,载药量(9.95±0.23)%,主要粒径为296nm。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妥曲珠利纳米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选用液体石蜡、乙酸乙酯、大豆油、IPM、油酸为油相,RH-40、EL-40、OP-10、吐温-80、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1,2-丙二醇、异丙醇、丙三醇、PEG-400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制备妥曲珠利纳米乳的最佳处方.结果表明,油相为乙酸乙酯、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可形成纳米乳.优化处方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2∶1∶2∶5,增溶剂添加量为10%,在该处方下制备的妥曲珠利纳米乳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恩诺沙星水溶性,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恩诺沙星-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利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优处方为恩诺沙星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2,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3h,溶解度增大了165倍。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羟丙基-β-环糊精可提高恩诺沙星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4.
磷酸泰乐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编 《中国兽药杂志》2010,44(10):24-28
为延长磷酸泰乐菌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通过比较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其脂质体制剂。以包封率为指标,分别考察磷脂与胆固醇之比、药脂比、硫酸铵浓度、孵化温度和孵化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同时,对所得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及分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处方工艺如下,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1,药脂比为1∶10,硫酸铵浓度为300 mmol/L,体系pH值为7.0,孵化温度为50℃,孵化时间为20 m in。电镜下观察脂质体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526μm,且大部分在1μm~12μm之间,包封率为58.32%,体外释药符合W eibull方程(r=0.976 4)。研究证实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磷酸泰乐菌素脂质体方法可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体外释药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真丝接枝体系中的单体利用率,在真丝接枝体系中添加反应活性较高的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单体,与常用接枝单体甲基丙烯酰胺(MAA)复合,对真丝纱线进行化学接枝。经过单因素试验得出适宜的接枝工艺条件:TEGDMA/MAA复合单体用量为真丝纱线质量的70%,其中TEGDMA与MAA的质量比为1∶9,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的浓度为5 mmol/L,pH≈2.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吐温-80的质量浓度为0.2 g/L,浴比为1∶20。在此工艺条件下,TEGDMA/MAA复合接枝体系可获得约58%的接枝率,较相同接枝条件下的MAA接枝纱线提高了约16个百分点,同时其单体利用率达到83%,较MAA单体利用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接枝后的真丝纱线表面分布有接枝聚合物,接枝真丝纱线的红外光谱显示在1 700~1 800 cm-1处具有较宽的TEGDMA分子结构中CO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热重分析显示在500℃下接枝真丝纱线出现不同于MAA接枝纱线的失重速率峰,说明TEGDMA与MAA 2种单体分子均参与了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16.
将分离的鸭副黏病毒,经0.1%的甲醛灭活后与白油、吐温-80、司盘-80,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胶体磨中快速乳化成油包水型,制备了鸭副黏病毒油乳佐剂灭活疫苗。并对制备的疫苗进行了物理性状、无菌检验、安全性、稳定性检验、抗体消长规律、交叉免疫保护及免疫效力检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可靠,注射后鸭的精神状况良好,饮食、粪便无异常变化,注射部位未见明显变化,疫苗吸收良好。免疫后14d即可产生抗体(平均为41og2),60d可达到91og2。免疫后25d攻毒保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并以滤纸酶活力(filter paper activity,FPA)作为响应值对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VHb菌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P-B试验,筛选出影响Tu6-VHb菌株发酵产酶的3个显著因素:吐温-80含量、发酵液体积(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运用响应面B-B试验设计确定3个显著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Tu6-VHb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吐温-80含量0.39%,发酵液体积61.32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0.87%。经优化后,Tu6-VHb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力达51.72 U/mL,与模型预测值51.94 U/mL相近,较优化前该菌株酶活力(39.984 U/mL)提高了29.35%,是未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菌株酶活力(35.904 U/mL)的1.44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inlK基因对Lm90SB2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生物被膜与消毒剂抗力的关系,以期为有效防控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提供参考。【方法】 以单增李斯特菌Lm90SB2为试验菌,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单增李斯特菌F2365 inlK基因序列(登录号:AE017262),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用于扩增inlK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片段及验证缺失株的特异性引物,以同源重组技术构建inlK基因缺失株,并通过旁外侧引物运用PCR方法进行缺失株检测。将标准菌株Lm90SB2和构建的缺失株分别培养8、12、24、48 h后进行结晶紫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并用酶标仪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用含3 g/L卵磷脂+3 g/L吐温80的PBS溶液和含10 g/L卵磷脂+20 g/L吐温80的PBS溶液作为新洁尔灭消毒剂的中和剂,含5 g/L硫代硫酸钠+5 g/L卵磷脂+20 g/L吐温80的PBS溶液和含10 g/L硫代硫酸钠+30 g/L卵磷脂+20 g/L吐温80的PBS溶液84消毒剂的中和剂,设消毒剂+菌悬液、消毒剂+菌悬液+中和剂、中和剂+菌悬液、消毒剂+中和剂+菌悬液、稀释液+菌悬液(阳性对照)、稀释液+中和剂+培养基(阴性对照)6个试验组,进行中和剂的筛选,并检测不同浓度新洁尔灭(1∶15、1∶30)和84消毒剂(1∶50、1∶100)分别作用1、5、10、20 min时对2株菌的灭菌率。【结果】 PCR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缺失株Lm90SB2ΔinlK,且inlK基因的缺失导致Lm90SB2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含3 g/L卵磷脂+3 g/L吐温80的PBS溶液构成的中和剂可有效中和新洁尔灭消毒剂,5 g/L硫代硫酸钠+5 g/L卵磷脂+20 g/L吐温80的PBS溶液可有效中和84消毒剂。不同比例的新洁尔灭(1∶15、1∶30)和84消毒剂(1∶50、1∶100)消毒剂在1、5、10 min对Lm90SB2ΔinlK株的灭菌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m90SB2株(P<0.05;P<0.01),且在20 min时灭菌率均为100%。【结论】 inlK基因的缺失导致Lm90SB2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且对消毒剂抗力减弱。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A)、30∶70(B)、40∶60(C)、50∶50(D)、60∶40(E)、70∶30(F)和80∶20(G)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瘤胃组织及瘤胃液样品。试验采用冷冻切片观察瘤胃组织发育情况,测定瘤胃肌肉层、角化层厚度,乳头长度、宽度和密度;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测定瘤胃微生物,分析瘤胃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可对瘤胃组织形态造成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例为50∶50时,藏羊瘤胃角化层厚度、瘤胃乳头密度和高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精粗比例为30∶70时,瘤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2)本试验7组共产生299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s 259个,占比86.7%,独有OTUs 40个,其中F和G组分别含独有OTUs 14和8个;试验F组香浓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而辛普森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间细菌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3)门水平下,随着精粗比例上升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且A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科水平下,毛螺菌科相对丰度与精粗比例呈负相关,E组普雷沃氏菌科相对丰度较高(P<0.05)。综合瘤胃组织表型和细菌菌群多样性可知:随着日粮中精料水平的提高,瘤胃组织形态发生改变,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瘤胃乳头及角化层的发育;但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70∶30)可丰富瘤胃中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花生蔓与其他粗饲料间的组合效应,本研究将花生蔓分别与羊草、青贮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和干玉米秸以0∶100、20∶80、40∶60、60∶40、80∶20、100∶0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产气量、产气参数、产气量组合效应、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微生物蛋白质组合效应和综合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在产气特性方面,各组合在产气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花生蔓产气速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粗饲料,潜在产气量全株玉米青贮最高,青贮玉米秸次之.2)在产气量组合效应方面,12、24、48h花生蔓与青贮玉米秸、干玉米秸及羊草组合,均是当花生蔓占2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P<0.01);当花生蔓占40%时,与全株玉米青贮组合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P<0.01);当花生蔓占80%时,各组合均产生最大负组合效应(P<0.01或P<0.05).3)在48h微生物蛋白质组合效应方面,除花生蔓与羊草组合中花生蔓占20%和40%时产生正组合效应外(P<0.01),其余均为负组合效应(P<0.01),其中花生蔓占80%时各组合均产生最大的负组合效应(P<0.01).4)在48h综合组合效应方面,当花生蔓占20%时,花生蔓与青贮玉米秸、干玉米秸和羊草均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当花生蔓占40%时,花生蔓与全株玉米青贮组合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当花生蔓占80%时,4个组合均产生最大负组合效应.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蔓与青贮玉米秸、干玉米秸和羊草均以20:80组合效果最好,花生蔓与全株玉米青贮40:60组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