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硬头鳟(steelhead,salmon gairdneri)拉丁名为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太平洋鲑属(Oncorhynchus),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的kuskokwin河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和平河等水域,属冷水性鱼类。硬头蹲和虹鳟同为一种,虹鳟为陆封型,硬头鳟为洄游型(广盐性),后经过驯化改  相似文献   

2.
<正>硬头鳟(steelhead,salmon gairdneri)拉丁名为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太平洋鲑属(Oncorhynchus),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的kuskokwin河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和平河等水域,属于冷水性鱼类。硬头蹲和虹鳟同为一种,虹鳟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养成体重140g的硬头鳟鱼种,取得了成活率90%,饲料系数1.1的好成绩。硬头鳟生长快,经济效益高,是比虹鳟更好的养殖新品种。作者针对国内养鳟业的鱼病预防和推广商品饲料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苗种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养成体重140g的硬头鳟鱼种,取得了成活率90%,饲料系数1.1的好成绩。硬头鳟生长快,经济效益高,是比虹鳟更好的养殖新品种。作者针对国内养殖鳟业的鱼病预防和推广商品饲料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硬头鳟(steelhead,salmon gairdneri)身体呈长纺锤形,吻圆,背部和头部呈苍青色或深灰色,腹部呈银白色或苍青色,体侧、背部和鳍都有分散的小黑点。与虹鳟相比,头部较宽大,且头骨较硬,沿侧线无明显彩虹带,生殖季节具较短彩虹带,虹鳟头背部呈灰黑色,硬头鳟头背部颜色较虹鳟浅,尤其在非生殖季节更明显,呈青灰色,身上斑点较虹鳟大而稀疏。硬头鳟的肉色和肉质优于虹鳟,在饵料利用  相似文献   

6.
世界鲑鳟鱼的养殖和市场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鳟鱼种类中仅有部分鱼种具有商业价值,其中以源自美国加州的虹鳟(Oncorbyncbus mykiss)最具代表性,鳟鱼一般称为Salmo gairdneri或Salmo irideus,即具有彩虹色泽的鳟鱼。在美国,会降海由海洋洄游至淡水河川之鱼类称为硬头鳟(Steelhead trout);在欧洲,褐鳟(brown trout)则是做单人份鱼排(protion—size)用的主要原料,是属于海水鳟鱼(有时称为鲑鳟salmon trout)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闫子娟 《河北渔业》2006,(11):20-21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虹鳟的金黄色突变品系.由日本长野县水产试验场选育的品种.形体和虹鳟非常相似,体色为金黄色、体侧有红色的彩带、眼为玫瑰红色;由于肉色为橙红色,可以按卫生标准加工生鱼片,受消费者欢迎.是一个观赏和食用皆优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突破中国北方网箱养殖品种少的缺陷,并合理利用闲置网箱,通过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开展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Oncorhynchus mykiss)的陆海接力养殖试验,并与工厂化养殖进行了对比,达到提高斑点鳟的养殖存活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结果显示:从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9日,3种规格斑点鳟的初始体质量分别为(225.1±36.2)g、(102.8±23.5)g、(55.3±12.3)g,经384 d的工厂化养殖,养成平均质量分别达到(2143.4±253.1)g、(1 763.8±210.3)g、(946.3±120.4)g,存活率分别为91.2%、90.6%、89.3%;经384 d的陆海接力养殖,养成平均质量分别达到(2 408.3±321.2)g、(2 065.5±256.3)g、(1 142.6±156.3)g,存活率分别为87.5%、88.1%、85.3%,其中大规格苗种的平均日增体质量达到8.5 g/d。由此可见,最适宜进行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点鳟规格为体质量100 g以上的中等规格斑点鳟,且"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点鳟具有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斑点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硬头鳟(Oncorhy nchus Mykiss),大麻哈鱼属,原为洄游性冷水鱼类,鱼类学家经过系统选育、驯化,并运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了其洄游的习性,使其可以终生生活于淡水中,为人工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硬头鳟与虹鳟亲缘关系较近,体形也与虹鳟相似,但体表有差异:硬头鳟沿体侧侧线无明显的彩虹带,上半部暗绿色,下半部银白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密度对网箱养殖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在水温8.2~19.1℃下,将体质量1.02 kg的硬头鳟鱼种养殖在5m×10m×6m网箱中,网箱放置在松花江上游的松山水库中,密度分别为5尾/m~2(Ⅰ组)、8尾/m~2(Ⅱ组)、11尾/m~2(Ⅲ组)和14尾/m~2(Ⅳ组),投喂粗蛋白含量为42%、粗脂肪22%的颗粒饲料,常规养殖。145d的养殖表明:网箱养殖的放养密度对硬头鳟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第Ⅳ组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放养密度为5~11尾/m~2时硬头鳟的生长与密度呈正相关,大于此密度范围则呈负相关。第Ⅲ组鱼的终末体质量、日增重、增重率、利润和利润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4个密度组硬头鳟的产量随放养密度增加而递增。本试验表明:网箱养殖硬头鳟的放养密度为11尾/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