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铁矾苏木精压片的方法,光镜下观察了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卵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Ⅰ中期染色体的聚合形态。研究发现,聚合形态在不同细胞、不同个体间变化较大,但大多数聚合体以三价体为主,同时存在着单价体、二价体和超聚合体。由于聚合价态的不同导致细胞内聚合体数目出现较大差异,10~13个的细胞占多数,其他数目的较少,细胞内最高可达18个聚合体。  相似文献   

2.
于1996~1997年,用6-DMAP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产生三倍体,最高诱导率为93.8%。该实验组胚胎孵化率为81.0%,D形幼虫畸形率为17.6%。实验选用L9(34)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6-DMAP浓度,设300、450和600μmol/L等三水平;诱导时机(观察静止状态的受精卵,以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的百分率指示),设10%、30%和50%等三水平;诱导持续时间,设10、15和20min等三水平,试验设三次重复。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检查采用染色体计数法。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3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的海水中10min;三因素的主次顺序: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6-DMAP的浓度和诱导时机对三倍体诱导率的影响显著;但诱导持续时间影响不显著。部分试验组得到4.2%~13.6%的四倍体和10%左右的非整倍体,这种情况可能与受精不同步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而导致的染色体多极分离有关。  相似文献   

3.
广东沿海牡蛎体中BHC和DDT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1989-1993年广东沿海10个地点牡蛎体BHC和DDT的测定数据,论述了广东沿海牡蛎体BHC和DDT的变化趋势。牡蛎体BHC和DDT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1989年以前呈珠江口海区明显高于粤东和粤西海区的特点,1989年以后三个海区间已无显著差异。牡蛎体BHC和DDT含量的时间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出1983—1989年和1989—1991年两个明显下降时段。1992年以后,牡蛎体中二者的含量均已降至检测限水平  相似文献   

4.
长牡蛎诱导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养殖生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水产动物的三倍体在养殖生产中显示出很大的增产潜力 ,因此 ,采用染色体操作技术诱导三倍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 ,长期以来 ,由于牡蛎繁殖季节大量排放精、卵 ,一是引起蛎肉瘪小充水 (成为透明状水蛎 ) ,致使肉质变劣而无法上市。二是雌性牡蛎大量排卵导致生理活性降低 ,出现大批死亡。近年来 ,笔者对长牡蛎三倍体的诱导和培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三倍体生长发育、生殖腺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三倍体软体组织生化成分含量周年季节变化以及二倍体和三倍体的鉴…  相似文献   

5.
三倍体长牡蛎浮筏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两个相邻海区近500hm^2三倍体长牡蛎Crassotrea gigas(Thunberg)浮筏养殖的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的采苗器为栉孔扇贝壳,每片采苗器采苗10 ̄12个,以15 ̄20cm间距夹于3股聚乙(丙)烯蝇间并吊养在浮筏上。三倍体牡蛎在个体重、出肉率和条件指数等养殖经济性状方面比二部体分别增加42.1%、16.2%、56.7%,成活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三部体在生长等方面性状优势的生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僧帽牡蛎生殖腺发育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曾志南 《水产学报》1998,22(2):97-105
在僧帽牡蛎繁殖盛期,详细观察了二倍体,三倍体僧帽牡蛎生殖腺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成熟卵母细胞卵径和核径。结果表明,外观上三倍体生殖腺发育较二倍体差,三倍本成熟卵母细胞卵径和核径分别比地倍体大19.6%和17.6%,体积分别比二倍体增加70.3%和64.2%,组织切片检查结果,二倍体生殖腺发育正常,三倍体生殖腺发育受阻,大都在增殖期和休止期,一部分个体可发育至生长期和成熟期,并能产生成熟的卵子和精子,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gigas)三倍体D形幼虫及其后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 4 ] ,但有关牡蛎三倍体各诱导因素对孵化率和D形幼虫畸形率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我们于 1 996~ 1 997年度 ,在进行 6 -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同时 ,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旨在为三倍体诱导的技术储备提供必要补充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太平洋牡蛎取自荣城市桑沟湾海区 ;壳长 (9.6± 1 .3)cm ;肉眼观察 ,性腺发育良好。6 -二甲基氨基嘌呤 (6 -Dimethylaminopurine,本文简称6 -DMAP)的…  相似文献   

8.
僧帽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3 年采用高温(37 ℃) 休克处理受精卵15 min ,抑制第一极体排放诱导出僧帽牡蛎三倍体,在早期幼虫阶段,处理组幼虫平均壳长显著较对照组大,经过1 年的养殖,三倍体壳长、壳高、软体部湿重和干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13 .2 % 、8 .9 % 、124 .6 % 和87 .1 % 。1997 年采用0 .5 mg/L 细胞松弛素B 在50 % 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处理受精卵15 min 诱导出僧帽牡蛎三倍体,经过14 个月养殖,三倍体壳长、壳高、体重和软体部湿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39 .26 % 、17 .25 % 、72 .50 % 和118 .42 % ,除个别月份外,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差异显著( P< 0 .05) ,僧帽牡蛎三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9.
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又名太平洋牡蛎,是目前牡蛎养殖的优良种类之一。二倍体长牡蛎在成熟期为形成生殖腺消耗体内贮存的糖元,且排放精卵后肉质变劣,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三倍体牡蛎生殖腺不发育,到个体成熟时不进行有性生殖,生长速度和干肉重量明显超过二倍体牡蛎。笔者在长牡蛎三倍体育苗与养殖技术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其中较成熟的操作流程整理如下。1 受精卯的制备 采用本地海区养殖的1.5~2龄亲贝,选择体大、强壮、肥满度好的个体,冲洗干净进行解剖。将已解剖的、 亲贝分类…  相似文献   

10.
田传远  梁英 《水产学报》1999,23(2):128-132
于1996-1997年,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抑制受精卵第一体体的释放,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选用L16(4^5)设计,进行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6-DMAP肖度,设150,300,450和600μmol/L;诱导时机,设10,15,20和25min诱导持续时间,设10,15,20和25min。试验平行重复二次。  相似文献   

11.
三倍体大连湾牡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三倍体大连湾牡蛎的初步研究梁英,王如才,田传远,于瑞海,曲学存(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66003)关键词大连湾牡蛎,低温休克,三倍体APRELIMINARYSTUDYONTHETRIPLOIDOYSTERCRASSOSTREATALIENWHANE...  相似文献   

12.
电体三倍体牡蜥(图见彩中插2)是指单个游离的、无固着基的二倍体牡蛎,它将三倍体与单体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既具有三倍体牡蛎的育性差、生长快、品质好、繁殖季节死亡率低等优势,又具单体牡蛎大小均匀、先形美观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氨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受精过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显示,长牡蛎精子能迅速附着并穿过栉孔扇贝卵膜,精核发生解凝缩而膨胀形成雄性原核;精子入卵后,栉孔扇贝卵子减数分裂重新启动,释放极体并形成雌性原核,最后雌、雄原核融合,受精卵开始第1次卵裂。栉孔扇贝与长牡蛎杂交受精率一般在40%左右。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了排放2个极体、排放1个极体、不排放极体3种类型,所占受精卵比例约为65%、25%和10%。多数受精卵第1次卵裂后期,染色体发生异常分离,不能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这可能是造成早期胚胎畸形,只能发育到担轮幼虫阶段而全部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从受精到早期幼虫发育阶段的发育特性,在水温22~24℃、盐度20~22的实验室环境中对采自山东东营丁字湾海域的近江牡蛎进行人工授精,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近江牡蛎受精、早期胚胎和幼虫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核行为变化进行观察,并对这一过程中牡蛎的壳长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成熟的未受精卵呈梨形,卵径为50μm左右,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受精卵在受精后15~20 min、25~30 min,先后排出第一、第二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在受精后30 min左右先后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雌、雄原核各自形成染色体组,在卵子中央发生联合,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受精后45 min左右,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体积不等的卵裂球;受精75 min后,受精卵开始第二次卵裂,90 min后形成4个卵裂球,进入4细胞时期;6 h后受精卵发育至桑葚期,8~10 h进入囊胚期,12~15 h后发育至担轮幼虫,27~30 h左右发育成D形幼虫,5 d左右进入壳顶幼虫时期,17 d后幼虫...  相似文献   

15.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母本、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镜下对其受精和第1次卵裂过程中核相变化进行观察;运用压片法和热滴片法分别对4~8细胞期和担轮幼虫期胚胎进行染色体制片。结果表明,长牡蛎精子可以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并激活卵子减数分裂使其释放第1极体(PB1)和第2极体(PB2),能够形成雌、雄原核并融合为合子核,接着受精卵开始第1次卵裂;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很长、胚胎畸形严重,只能发育到担轮幼虫期;杂种胚胎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较大,在20~85之间,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是杂种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杂交胚胎不能存活保证了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与三倍体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gigas)是近年我国重要海水养殖贝类之一。由于三倍体育性差、生长快、肉质好等优于二倍体的特性 ,故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种目前在我国已经进入中试阶段 ,预计不久可实现产业化。关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的核型已有人作过一些研究[1~ 5] ,但在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比较方面还未见报道。本文对其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 ,为多倍体育种在理论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太平洋牡蛎取自荣城市桑沟湾养殖海区 ,壳长 8~ 1 0cm。蓄养成熟后 ,解剖取精卵 ,在 2 5℃条件下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7.
以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闭壳肌和精子为研究对象,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方法, 比较了 3 种倍性长牡蛎闭壳肌和精子的组织学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 二、三、 四倍体闭壳肌组织的肌纤维都包含粗肌丝、细肌丝、肌膜、肌束膜、肌内膜、线粒体、囊泡、小管、细胞核、肌浆网等结构, 但三者的形态及超微结构不同, 其中三倍体闭壳肌线粒体直径、肌纤维直径、粗肌丝密度显著大于二倍体和四倍体, 肌纤维密度显著小于二倍体和四倍体。不同倍性精子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 二、三、四倍体长牡蛎精子在组成结构上相似, 分别由头部、中段和尾部构成, 但不同倍性精子中各结构大小和线粒体数目不同。在长牡蛎精子头部长度、宽度, 顶体高度、宽度, 线粒体长度的测量分析中, 四倍体精子的头部、顶体以及线粒体显著大于二、三倍体。三倍体精子的头部和顶体显著大于二倍体, 但三倍体精子的线粒体大小与二倍体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 二、三倍体精子均含 4 个线粒体, 但在本研究中发现了二倍体精子含有 5 个(占比 1%)线粒体的特例。四倍体长牡蛎精子的线粒体数目不同, 含有 4 个(占比 46%)、5 个(占比 52%)、6 个(占比 2%)这 3 种情况。 该研究阐明了不同倍性长牡蛎闭壳肌及精子的组织学特性和超微结构, 为深入研究长牡蛎肌纤维生物学特性和精子繁育生物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王在文 《科学养鱼》1996,(11):29-30
太平洋牡蛎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下)三、幼虫培育(一)孵化与选优1.受精卵孵化:开动循环机或加大冲气量。使多余的精卵形成泡沫,要经常用260目筛绢捞除泡沫,直至水质清澈为止。孵化密度控制在80~100个/ml.盐度18~25‰,水温23~25℃,从受精...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牡蛎染色体G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牡蛎科的种类染色体大多为20条,其中又以M/SM染色体居多,仅从核型较难将它们区分,应用显带技术能反映染色体的“解剖学”特征,以提供更多的具鉴定性特征的信息[1]。牡蛎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目前尚无有关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带型研究的报道。本文对其G带和Ag-NORs带作了初步探索,为种间比较、染色体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收稿日期:1998-08-03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专题编号:PD-B6-3-1)及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863-819-01-0…  相似文献   

20.
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雌性怀卵量在0~2000万,雄性精量在0~1亿,大大低于正常二倍体。三倍体生殖腺发育受阻,大部分停留在增殖期和休止期,一部分虽发育至生长期和成熟期,但与同期的二倍体比较,生殖腺发育差。部分三倍体配子能完成受精作用,并发育至D形幼虫,但不能继续正常发育。卵子减数分裂后为含14~16条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因此,三倍体长牡蛎是不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