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粱杂交二代生育期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高粱杂交F_2代生育期遗传特性进行了研定。结果表明,中国高梁生育期遗传为数量性状遗传,双亲生育期的表现支配F_2代生育期的表现。以中亲值来预测杂交F_2代生育期均值,可以掌握F_2代群体中个体出现最多的生育日期。以双亲生育期差异来预测F_2代群体分离幅度,可以掌握F_2代变异大小,这对制订育种计划将有裨益。对于其它数量性状是否亦采用这种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在长期的选优淘劣的作用下,地方品种早熟性基因占优势,有列于北疗早熟性育种。  相似文献   

2.
小麦杂交育种早期世代间的配合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模拟现代小麦育种亲本选配和早代选择实际,选用8个产量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使各种不同产量水平的品种在亲本组配中相遇,研究了产量、株高、成熟期等性状的亲本本身表现与其一般配合力间及配合力在F_1至F_3世代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双亲的产量及相关性值对后代有良好的预见性。根据亲本产量及综合农艺性状选择亲本是比较可靠的,从而省去一些中间环节,加速育种进程,节省人力、物力。早期世代(F_1—F_3)间配合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在组合早代评价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确立早熟大豆育种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生态和自然因素,同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在早熟大豆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耐低温的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在杂交亲本组配方式上,以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方式;大豆生育期性状属于简单的数量性状,以基因累加效应为主,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的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大豆品质与水分动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不同品质型的大豆东农42(高蛋白)和东农47(高脂肪),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方法, 在大豆生育期内进行 5 水平的水分处理, 测定各生育阶段水分对大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鼓粒-成熟期的降水对大豆品质指标的影响最大; 开花前降水量对东农 42 蛋白质含量和东农 47 脂肪含量的影响相反, 在开花后期相同;东农 42 蛋白质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分枝-开花期的水分处理-2 水平, 东农 47 脂肪含量最大值则出现在鼓粒-成熟期的水分处理 +2 水平。  相似文献   

5.
迟播对早熟大豆各生育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个不同熟期早熟大豆品种8个播期试验,研究早熟大豆品种在迟播条件下各生育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墒情下,播种~出苗的天数与其间的平均气温呈极密切的负指数关系,播种~出苗的日平均气温对出苗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熟期的早熟品种出苗~开花天数随播期的延后,都呈下降的趋势;开花~成熟的天数先是降低然后略有升高;出苗~成熟天数随播期的延后,都呈下降的趋势.即晚播对整个生育阶段的影响主要是作用在营养生长阶段.早熟品种迟播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加快大豆出苗的速度,在24℃条件下出苗可缩短4 d.早熟品种晚播后,出苗~开花阶段、出苗~成熟阶段日数与出苗~开花阶段日平均气温呈直线正相关,出苗~开花阶段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营养生长阶段和整个生育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含量在营养生长阶段干旱胁迫呈上升的趋势,在生殖生长阶段呈下降的趋势,而大豆脂肪含量在各生育阶段干旱胁迫都有所提高。大豆各生育期干旱胁迫除苗期轻旱处理产量有所增加外,其他各生育期干旱处理大豆的产量都显著降低,特别是花荚期、鼓粒成熟期重旱处理减产幅度分别达77.9%、83.0%基本绝收;各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大豆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鼓粒成熟期>花荚期>分枝期>苗期。  相似文献   

7.
选用7个不同类型的陆地棉品种,分别在4个主要生育期即苗期、蕾期、花期、吐絮期,采用G riffing2法,按7×7完全双列杂交对品种生育特性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性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均不同程度的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生育期遗传以非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而加性基因效应较小。4个生育时期的广义遗传力均比较高,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仅花期狭义遗传力有所表现,说明花期性状可在早代进行选择。A 2、吉尔是较为理想的早熟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8.
以1984,1987年的试验资料,分析积温、累计日照时数、累计降雨量和日平均温度对春大豆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春大豆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生育期,尤其是生育前期(出苗至第一朵花)受积温的影响最大.各生育阶段影响产量的主导气象因素是不同的.结荚期主导因素是日平均温度,鼓粒期是雨量,成熟期是日照.当结荚期处于日平均温度21℃左右,鼓粒期累计降雨量155ml,成熟期的累计日照时数在153h 以上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不同麦区适应品种和不同类型早熟大穗材料生育过程的系统观察,将小麦的生育期以单棱、双棱和开花为界划分为4个生育阶段:Ⅰ.播种至单棱;Ⅱ.单棱至双棱;Ⅲ.双棱至开花;Ⅳ.开花至成熟。分析指出,第1阶段持续天数是品种冬春性强弱的重要标志;第1阶段持续天数是形成大穗的关键因素;同时二者与品种的早熟性都密切相关。第Ⅰ、Ⅱ阶段的不同组合基本上决定了品种的生育类型;特定的生育类型适应于特定的生态条件,具有特定的冬春性——大穗性——早熟性复合特点。该3个性状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豆超早熟育种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大豆早熟性基因源的鉴定分析,极早熟品种在个体发育中生育期与各生育阶段的相关性测定以及早熟性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结合超早熟育种实践,指出超早熟育种首要问题是自不同生态区最广泛地搜集血缘关系较远的极早熟或早熟品种(000或00成熟期组)。经系统鉴定,筛选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和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亲本。以极早熟、丰产、杭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方式,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个体,从而创造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于F_2和F_3世代,以早熟、抗病性为主进行混合选择,严格淘汰晚熟、感病组合及单株。F_4世代以丰产性为主,从早熟,抗病后代群体中大量选拔丰产单株,下年进行株系鉴定。并指出,50°N高寒地区建立选育基地,在当地生态条件下进行选育,更有利于超早熟品种的育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同时播种向日葵双亲、F_1和F_2群体的方法,分析了3个组合的子实含油率性状的遗传及其选择效果。结果表明,子实含油率的广义遗传力中等,为37。69~56。85%。高含油率对低含油率的基因作用性质为超显性。该性状由1~5对差异主效基因控制。F_1有较强的正向杂种优势。当F_2代选择率为5%时,其子代平均获得遗传进度为2.14~4.04%,即比原群体平均含油率增加10.32~11.29%。因此,在自交系选育时,建议早代对子实含油率性状进行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中美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间F2、F3、BC1F2的株高性状遗传表现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交和反交间株高在F2、F3两世代的遗传规律基本一致;株高在各世代的遗传表现因正交和反交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BC1F2株高因回交亲本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用相同亲本回交的BC1F2株高遗传表现因正、反交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豆优良品种黑河14的选育,作者认为:在大豆超早熟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的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以极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于F2和F3世代,以早熟、抗病性为主进行选择,严格淘汰晚熟、感病单株.F4世代以丰产性状选择为主,从早熟、抗病后代的优良株系中大量选拔丰产性状优异的单株,混合成品系,下年进行品系鉴定.由于大豆生态适应区域明显,为此,充分结合当地生态条件进行选育更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大豆农艺、品质性状在杂种 F_3~F_5世代的遗传变异与互变异。产量、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等9个性状在上级选择单位间(如 F_2衍生后裔间)的变异大于该级单位内下级单位间(如同—F_2不同 F_3衍生后裔间)的变异,其趋势与理论期望一致。早代各级选择单位内都有一定遗传变异可资利用。由世代间相关估计的遗传力,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生育期、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等性状甚高,适于早代严格选择;产量、单株荚数、倒伏性等性状略低,早代选择压力不宜过强。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 Ⅱ、抽穗期基因互作的遗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2个早籼不育系 V_(20)A、珍鼎28A 及其保持系,早籼恢复系 IR_(30),美国早籼品种兰贝利为亲本,配制6个组合的 F_1及其 F_2、BC 和 TPC(Three Parent Cross,三亲本杂交).研究发现;4个组合 F_1抽穗期表现为非感光早抽穗的无互作类型;另2个组合 V_(20)A/IR_(30)F_1和 V_(20)A/兰贝利Fl为感光迟抽穗的互作类型,其后代分离均为 F_2 37早(无互作):27迟(互作),B_1C 3早:1迟,B_2 C1早:1迟.分析表明控制这些亲本抽穗期的主基因差异可能有3对:Aa、Bb 和 Cc.当 A、B 和 C 同时存在(A—B—C—)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植株表现感光迟抽穗.当这3种显性基因不同时存在或都不存在时,植株表现非感光早抽穗。6个亲本的4种核基因型暂定为:V_(20)A(B):aabb CC.珍鼎28A(B):AAbbcc,IR_(30):AABBcc,兰贝利:AABBcc。  相似文献   

16.
大豆品种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9个蛋白质、油分及二者总量含量高低不同亲本的23个组合,研究了亲子代及F#-1、F#-2和F#-3世代间均值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含量类型品种间的杂交均以双亲含量高的,其后各世代的表现较好,双亲中只要有一亲较好,其后代的表现不会太差。父母本含量的高低对后代表现的影响基本相似,同母本上伴随着父本或同父本上伴随着母本含量的提高,其后各世代的含量提高,但也有一定的父母本之间及含量与世代的互作。蛋白质和总量含量的遗传可能无细胞质效应,但油分含量在少数组合中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中亲与后代的相关值比父本或母本与后代的相关值高,世代间的相关显著,相关值以邻近世代间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三种核不育水稻材料花粉育性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花粉不育型无融合水稻SAR—1、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W6154S、川农核不育水稻(H_2S)等花粉育性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SAR—1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并受到一些微效修饰基因的影响,SAR—1及其杂交后代中出现的不育株套袋结实率较高;(2)W6154S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两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和一些微效修饰基因作用,受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较大,W6154S本身及其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套袋自交结实率较高;(3)H_2S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支配,H_2S本身及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均属无花粉型,受环境影响小,套袋不结实。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双列杂交研究了8个广亲和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的等位关系。研究表明:品种Calotoc、Cpslo-17、Ketan Nangka、02428和轮回422之间相互杂交F#-1代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均达到正常育性水平。F#-2代分离不明显,推测这些品种间广亲和基因相互等位,品种02428轮回422的广亲和性受S#-5位点的广亲和基因S#+n#-5控制。 广亲和品种Ketan Nangka与Aus373或Dular杂交,F#-1花粉均出现部分不育现象。轮回422与Aus373杂交,F#-1花粉和小穗育性均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与Dular杂交的F#-1花粉育性接近正常水平,但小穗育性显著偏低。以上组合F#-2代群体均出现明显的育性分离,可育株与部分不育株的分离符合7∶2的分离比,说明品种Aus373和Dular的广亲和性在遗传上受与S#-5位点不等位基因的控制,表现配子体不育的遗传特点。在品种Aus373和Dular分别与Calotoc、Cpslo-17、02428之间的杂种F#-1育性正常,F#-2代有少数半不育株出现。推测在这些组合中,杂种育性的表达除了受主基因控制以外,还有微效基因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