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春季是玉米苗期的关键季节,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尤其在大面积越冬区种植高产晚熟品种玉米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从而获得大面积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
微咸水灌溉对苗期玉米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为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微咸水灌溉对玉米的出苗、干物质累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根系活力及叶绿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g/L是灌溉水中NaCl含量的上限。在含盐量低于3g/L的情况下,盐分对苗期玉米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超过3g/L时,则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危害。并简要分析了玉米苗期根系和冠对盐分和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3.
春季是玉米苗期的关键季节,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尤其在大面积越冬区种植高产晚熟品种玉米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玉米苗期的田间管理,从而获得大面积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4.
玉米苗期易遭受冰雹危害,但只要生长点未被砸坏,一般就不要轻易翻种,而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具体做法是:1剪叶雹灾过后,及时剪去枯叶和被冰雹打碎的烂叶,使顶心似露未露,以促进心叶生长。  相似文献   

5.
<正>1田间管理玉米生长的中后期是其生长中积累能量、孕育种子的时期,必须加强田间管理,解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适当控制茎叶徒长,促进果穗正常发育形成。应采取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培土、防治病虫,才能提高玉米抵抗病虫害的能力。1.1合理追肥玉米雌雄穗的形成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料,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拔节肥施肥时期一般在玉米8~10叶  相似文献   

6.
草莓繁苗期的管理目标是培育早发壮苗和育足苗数,奠定优质高产的基础。因此繁苗期是草莓生产中的首要环节,主要管理技术包括以下6个方面:1水肥管理草莓母株苗在移栽成活后,逐步进入旺盛生长期。因草莓根系主要分布在12~20cm的浅土层中,易受旱,春季雨水少的年份,往往造成草莓干  相似文献   

7.
于程 《农业工程》2013,3(4):119-120
从选种、拌种、播种,苗期、穗期、粒期田间管理,到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夏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夏玉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咸水灌溉对苗期玉米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玉米为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微咸水灌溉对玉米的出苗,干物质累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根系活力及叶绿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g/L是灌溉水中NaCl含量的上限。在含盐量低于3g/L的情况下,盐分对苗期玉米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超过3g/L时,则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危害。工简要分析了玉米苗期根系和冠对盐分和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的完善,我县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玉米后期田间管理出现了诸多技术难题和难点。特别是今年我县春季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春涝低温,生育期又遭遇到严重的低温、寡照,从而导致苗晚、苗弱、苗不全,个别地块有补毁种现象,与常年相比,全县普遍存在作物出苗拖后,幼苗生长迟缓等问题。进入6月份以来,又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农作物病害频发,生长滞后。针对以上不利因素,为实现大灾之年保稳产、夺丰收的目标。结合多年农业生产实际,特提出以促早熟为核心的田间管理技术建议,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香蕉育苗期的耗水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方法】以‘巴西蕉’一级组培苗为材料,以椰糠为育苗基质,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个水分上限(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比)处理:90%、80%、70%、60%、50%和40%(T90、T80、T70、T60、T50、T40处理),以100%相对含水率为对照(CK),每3天补水1次,测定了不同处理试验苗在苗期的日耗水量和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不同控水条件下的试验苗在整个苗期内单株日耗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各处理试验苗苗期总耗水量表现为:CK>T90处理>T80处理>T70处理=T60处理>T50处理>T40处理。在生长前期,T70处理的地上部指标的PCA得分最高,其叶片数和鲜质量分别较CK提高了16.67%和4.95%;在生长中期和后期,T80处理的得分最高,在生长中期,T80处理的茎粗和鲜质量分别较CK提高了15.64%和14.27%,在后期,茎粗和鲜质量分别较CK提高了34.62%和32.16%。根系的生长活跃度与基质相对含水率正相关,在生长前中期T80处理根系生长活力最强,而在生长后期T90处理根系生长活力最强。地上部与地下部异速生长模型为Y=0.1386·(x/r)0.7,R2=0.8076,模型评价的结果表明模型具有预测能力。【结论】香蕉苗期的最优节水灌溉制度为:在生长前期控制基质相对含水率为70%,中期和后期为80%。  相似文献   

11.
温度与土壤水分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有效地进行玉米苗期田间管理,以玉米种子先玉335、良玉99为试验材料,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和土壤质量含水率(20%、25%、30%、35%)对玉米幼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湿度相同时,随温度的下降,根系活力、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当温度相同时,随土壤湿度升高丙二醛质量摩尔分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余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持续低温、高土壤水分条件抑制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着重研究了长期实施免耕的小麦茬地玉米种植,并与常规翻耕地种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由于长期实施免耕覆盖播种使得表层土壤具有保墒保温作用,防止北方干旱高寒地区寒冻伤苗,所以玉米的出苗率较高,冻伤苗比例较低。玉米生长后期,土壤容重和穿透阻力减小,秸秆腐化使土壤表层的养分富集,有利于玉米生长获得充足养分,使得成熟期免耕玉米的根系活力增强,株高较高,较翻耕播种玉米增产13.41%。  相似文献   

13.
对凤城地区玉米栽培苗期常见的出苗不齐、弱苗、死苗等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分析表明,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种子自身质量不高、玉米栽培习性不适宜、生理性病害影响、化肥烧种烧根及其他不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凤城地区玉米栽培苗期常见的出苗不齐、弱苗、死苗等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分析表明,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种子自身质量不高、玉米栽培习性不适宜、生理性病害影响、化肥烧种烧根及其他不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壮苗是作物取得最终高产的物质基础。以玉米为对象,研究双微生物液对培育壮苗的效果及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双微生物液浸种处理后,玉米苗期根系及茎叶的生长发育均得到显著提高,表现在双微生物液提高了玉米苗期的总干质量,培育了壮苗,为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施肥时要注意平衡施肥,不要单一施用某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制种玉米田间管理中去雄、病虫害防治和父本切除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典型机具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制约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具发展和推广的因素,探讨了我国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具的研发、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分控制,是保证香蕉苗质量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受设施条件和技术限制,香蕉营养杯育苗的水分供应还需要人工补给,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往往不适合香蕉苗的生长需要,使香蕉苗的质量下降。采用香蕉营养杯育苗微喷雾灌技术,能满足香蕉苗期生长所需水分,保证苗期质量,成活率和一次性出圃率均达到98%以上,而且移植于大田种植时,不缓苗,生长快,投产早,产量高,品质优越。为了比较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营养杯育苗质量、成本等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壮苗是作物取得最终高产的物质基础.以玉米为对象,研究双微生物液对培育壮苗的效果及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双微生物液浸种处理后,玉米苗期根系及茎叶的生长发育均得到显著提高,表现在双微生物液提高了玉米苗期的总干质量,培育了壮苗,为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施肥时要注意平衡施肥,不要单一施用某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19.
育苗移栽作业过程中,打穴机构作业好坏直接影响种苗栽植合格率,打穴机构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栽植要求,还要保证所栽植的秧苗满足作物生长习性。为此,针对不同打穴方式对作物缓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选取RS018大果尖椒苗的缓苗期生长状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锥形套筒方式打穴后,秧苗在缓苗期内的生长状况良好,真叶平均达标时间为6. 75天,时间最短,且在组内方差值较小,方差=0. 5;利用EXCEL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显著水平α=0. 05和0. 01、自由度为2和21时,F0. 05(2,21)=3. 466 800 112,F0. 01(2,23)=5. 780 416,Ft=4. 9> 3. 466 800 112,说明零假设不成立,即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打穴方式对作物缓苗期生长状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埋深对芦苇出苗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芦苇桶栽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地下水埋深对芦苇苗期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芦苇出苗之前土壤达到饱和的前提下,不同的地下水埋深对芦苇苗期叶数、枯黄叶数、叶长及叶宽的影响较小,地下水埋深对苗期芦苇的长高和出苗影响显著,其中10 cm是芦苇苗期生长和出苗的最佳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