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牡丹观赏栽培始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子 《农业考古》2003,(3):226-229,275
牡丹国色天香 ,冠绝群芳 ,长期以来 ,曾被人们誉为花王 ,然而关于牡丹作为花卉观赏栽培的历史 ,自唐宋迄今 ,有着不同的说法和争论 ,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 ,从与牡丹同科同属的植物芍药的不同记载中进行对比甄别 ,从对古今牡丹、芍药不同时间花期物候期的分析 ,认为《诗·郑风·溱洧》所咏之芍药即牡丹 ,并据宋·虞汝明《古琴疏》所载帝相“命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之说 ,认为牡丹的观赏栽培始时于夏代。一、关于牡丹观赏栽培始时问题之争论唐宋以来 ,对牡丹的观赏栽培始时问题 ,即有着不同的看法 ,其主要分歧是始于唐或始于唐之前。1.认为…  相似文献   

2.
曹州牡丹甲天下陈庆福牡丹原产于我国,其栽培历史已近2000年,在南北朝时已成为著名观赏花卉;至唐代开元中期盛植于国都长安;到北宋时,已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名;北宋末年,因战乱而致洛阳牡丹衰败,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南宋时,四川天彭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  相似文献   

3.
洛阳红牡丹催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乐勤 《农业科技通讯》2010,(9):231-232,214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是美好、幸福、富贵的象征,1994年国花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国花之首”。牡丹比较耐寒耐旱.适应能力强,在全国各地栽培分布极为广泛,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栽培最多,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是著名的牡丹产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牡丹栽培及观赏大致经历了晋唐、宋元、明清等几个历史阶段。晋唐时期,牡丹栽培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宫廷及民间的观赏活动兴盛一时,牡丹诗歌大量涌现;分株移植、嫁接等栽培技术均已具备。两宋时期,洛阳牡丹天下第一,牡丹成为谱录撰著的重要素材,牡丹新品、名品辈出,牡丹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明清时期,亳州、曹州成为牡丹栽培中心,与其他栽种地形成牡丹分布多中心现象,并出现多部牡丹专书;此时牡丹种子繁育措施的运用以及熏花法的完善最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5.
商品牡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原产我国,是"吾国吾花天下知"(陆游),栽培历史悠久,全国各地普遍种植,而以河南洛阳牡丹最负盛名,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牡丹全身都是宝,花朵姿色娇艳,供人们观赏;凋谢时,花瓣还可制茶,供人解渴;所结果实,可以提练牡丹精油,美容养颜;根还可以制药;整个植株,还可走出国门,出  相似文献   

6.
关于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冲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28-228,230
通过洛阳观赏牡丹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并从扩大宣传、农业产品结构调整、观赏景点建设、科学研究、调整牡丹结构品种等方面提出了洛阳牡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小红  张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82-21883,21921
分析了牡丹在中国备受人们喜爱的自然和社会文化原因,认为人们喜欢牡丹不仅仅是由于它的美丽和香味,更由于其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是富贵和吉祥的象征,是中国主流文化和传统审美观的代表。介绍了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三大牡丹栽培和观赏中心的牡丹繁育、栽培现状,以及在这三大栽培中心举办的每年一度的以牡丹为主题的旅游节庆活动。以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现代花卉旅游的影响,更好地理解牡丹和中国人民审美情结、国民气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羽衣甘蓝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t acephla)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的一个野生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至小亚西亚一带,在我国栽培历史不长,尤其是观赏羽衣甘蓝近10年才有少量种植。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秋和初冬的优良观叶植物,色彩鲜艳,观赏期为11月~翌年3月。羽衣甘蓝由于品种不同。叶色丰富多变,叶形也不尽相同,整个植株形如牡丹。所以也被称为“叶牡丹”、“牡丹菜”等。  相似文献   

9.
临夏牡丹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斑牡丹天然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秦岭、河南伏牛山以及湖北西部神农架山地等,生长于海拔1100~2800m的落叶林中。临夏牡丹属于紫斑牡丹的栽培品种群,也是甘肃各地栽培牡丹的总称。临夏牡丹花瓣基部有明显的大块紫斑,在其形态特征上也与荷泽、洛阳等中原地区的牡丹品种有着明显的区别,由此而被确定为中国栽培牡丹中一个重要的品种群一甘肃牡丹栽培群。  相似文献   

10.
牡丹石榴树是国花牡丹与吉祥果石榴的完美结合,是集观赏、食用、绿化、美化环境于一体的新型、珍稀花果树品种。此树长石榴叶,开牡丹花,既可在大田广种,又可供家庭、宾馆、旅游胜地栽培。中国加入WTO后,常规花卉难登大雅之堂,而“新花木孕育大市场,石榴奇花赛牡丹”。国花牡丹与吉祥果石榴完美结合的“牡丹石榴树”问世和推广,既是广大群众致富首选的火爆种植项目,又将成为花卉市场上最诱人的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牡丹石榴是我圆石榴品种中的一个稀有珍贵品种.因其花大如牡丹,结石榴果,故称牡丹石榴.它是集牡丹花的艳丽和石榴果的香甜等多项优点的一个新树种.具有观赏、食用、绿化、环保于一体的价值.不仅是一种园林观赏植物,也是一种高效经济林木.既可以在大田规模种植,又可广泛用于城市道路、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的美化以及盆景栽培.牡丹石榴以其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备受世人青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牡丹盆花品种‘太阳’、‘银红娇艳’、‘彩霞’、‘富贵满堂’、‘红宝石’、‘洛阳红’、‘乌龙捧盛’的采后特征进行观测发现,重瓣性较强的品种最初衰老特征主要表现为萎蔫;而重瓣性较弱的品种其衰老特征则主要表现为落瓣.在最佳观赏期和观赏期方面,‘洛阳红’是7个品种中表现最佳的品种.以牡丹‘洛阳红’盆花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对其开放衰老进程和观赏期的影响,发现经体积分数20 μL·L-1的乙烯处理6h,可促进盆花开放衰老进程,缩短观赏期;而经体积分数2.5 μL·L-1的1-MCP处理6h,可延缓盆花开放衰老进程,并极大地延长盆花最佳观赏期和观赏期.说明1-MCP对牡丹‘洛阳红’盆花采后保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紫斑牡丹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是仅次于中原牡丹的第二大牡丹品种群,是进行遗传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而且紫斑牡丹的观赏、药用价值很高,其衍生产品如牡丹籽油、牡丹酒等市场也非常广阔,紫斑牡丹产业已经成为甘肃省的特色产业。本文根据甘肃省的栽培情况,总结了紫斑牡丹的繁殖栽培育苗技术,以期促进紫斑牡丹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富贵花”之美称,深受我国南北方广大人民的喜爱。牡丹的自然花期在4~5月,并且每年只开放1次,要想满足人们在冬季特别是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观赏到牡丹,就需要对牡丹进行促成栽培,即催花。  相似文献   

15.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因其花大色艳、芳香浓郁,而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同时,牡丹根皮又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通经的功效,用于热血发病、吐血、跌打损伤等.观赏牡丹以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最负盛名.药用牡丹以安徽铜陵的"凤丹"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浙江农业科学》2012,(9):1268-1271
牡丹作为传统名花在很多城市园林中均有应用。作为牡丹之乡的菏泽近几年在牡丹的园林应用方面颇具特色。本文调查了菏泽市曹州牡丹园、天香公园、城市主干道、主要公共广场等牡丹的栽培规模和形式,以期为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以<全唐诗>中多达221首描写牡丹诗为据,结合相关研究发现:唐代牡丹花色品种主要是白色、紫色、红色;栽培场所在北方主要是以长安地区为主,其次是洛阳以及甘肃回中地区;南方主要是浙江、湖北、江西、四川等地.结合上述发现初步推断出牡丹在唐玄宗时期以后开始兴盛;唐人喜欢颜色较深的红紫牡丹;种植场所主要以寺院为主;分布区域则是由北向南,逐步推广.最后对上述推断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光皮木瓜”在山东菏泽市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牡丹木瓜”为菏泽果农祖辈传统栽培“光皮木瓜”的珍稀变种,1958年地方果树资源调查时,菏泽境内仅存2株,近年有所发展。“牡丹木瓜”树姿优美,枝干苍劲,春夏花烂漫,秋后金果满树,芳香袭人,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体,经济效益显,是不可多得的珍稀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19.
<正> 牡丹石榴是由山东省荷泽市农林牧特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石榴变异品种中选育而成的。它树枝开张,成枝力强,花冠大如绣球,形似牡丹,果实个大,籽粒饱满,肉厚多汁,风味特佳,花期长达5个月,实现了花果同期同树,花可观赏,果可食用,可广泛用于城市道路、园林、旅游景点、公园等场所的美化,是集食用、观赏,绿化于一体的园林珍品。现将其杆插育苗技术介绍如下:1 插条采集:插枝生根成活率决定于插条的质量和插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牡丹花大色艳、花姿优美、花味芳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由于花期集中且短暂,严重影响了其观赏时效。因此,在生产上采用促成栽培的技术方法使牡丹开出"不时之花"十分必要。从牡丹促成栽培原理与技术措施、促成栽培生理生化研究、促成栽培分子机理等方面论述了牡丹促成栽培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牡丹促成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