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鲤鱼饲料中不同来源的磷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选取5种磷酸盐,即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磷酸钙、磷酸一二钙、骨粉,选择50 g左右的建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2尾鲤鱼。5个处理分别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添加NPP含量为0.3%的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磷酸钙、磷酸一二钙、骨粉,其他条件一致。在试验进行的20 d,采用自动虹吸法收集粪便,进行表观消化率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鲤鱼对不同磷源磷的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磷酸二氢钙的表观消化率最高,在5种磷源中,其是最高效、经济的磷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饲料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在饲料加工中作为钙、磷补充剂的磷酸氢钙的需求量猛增,假冒伪劣产品大量涌入市场,给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常见的磷酸氢钙掺假物有:石粉、骨粉、农用过磷酸钙、磷酸三钙、滑石粉、磷矿石粉加磷酸的混合物以及石粉加磷酸的混合物等。这些掺假产品,有的含钙、磷较高,但畜禽的利用率很低;有的含有大量的氟,严重危害畜禽的健康。下面介绍磷酸氢钙的鉴别检验方法,仅供参考。外观饲料级磷酸氢钙为白色粉末,细度均匀,掺入骨粉的磷酸氢钙其色泽偏灰暗或偏黄褐色,有骨粉气味。磷酸根离子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自制骨粉6法     
金陵 《农村新技术》2009,(10):22-23
骨粉是畜禽饲料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畜禽骨骼是制作骨粉的原料。骨粉含蛋白质22%、磷酸钙47%、脂肪3%,是畜禽补充钙、磷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4.
引言钙和磷是畜禽正常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物质补充料。在科学养鸡的日粮配合中,钙、磷需要量和利用率依品种和日龄不同而异。常用饲料一般都含有钙、磷,但其总量不能满足需要,而且都是植酸盐,动物吸收效率低,必须补充矿物质的钙和磷,并应按营养需要调和钙磷比率。通常用作补充钙、磷的矿物质饲料,有骨粉、蛋壳粉、磷酸氢钙等。其它如蛎粉、大理石、石灰石等则只含钙。在磷矿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它作为无机磷饲料,但含氟量较高,容易引起中毒,必须经过脱氟处理。目前,国外已普遍推广使用脱氟磷酸盐以代替磷酸氢钙。据有关资料报道,脱氟磷  相似文献   

5.
磷酸氢钙掺杂掺假的鉴别与检测常见的磷酸氢钙掺假物有:石粉、粉末、高氟磷酸二钙和一钙、农用过磷酸钙、磷矿石粉+硫酸的混合物以及石粉+磷酸的混合物等。这些伪劣产品有较高的钙、磷含量,蒙骗性较强,且含有大量的氟,严重损害畜禽的健康。现简介一些磷酸氢钙掺假的...  相似文献   

6.
<正>磷酸氢钙,又叫沉淀磷肥、沉淀磷酸钙或磷酸二钙,简称"沉钙"。肥料行业用做肥料,养殖行业将其用做饲料。磷酸氢钙是磷酸一钙的二水结晶。1理化性状磷酸氢钙含有效磷(P2O5)18%~30%,呈灰黄色或灰黑色的粉末。它属于枸溶性磷肥,无臭无味,溶于稀盐酸、硝酸、醋酸,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相对密度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配对试验设计,分两次饲养试验,以20—60kg阶段生长肥育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目前饲料生产中常用的磷源,磷酸氢钙(含磷18%)、磷酸三钙(含磷14.8%),对猪生长性能、血液中钙、磷浓度以及对增重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磷酸氢钙为磷源时的日增重及饲料报酬均显著优于磷酸三钙组(P<0.05)。采食量差异不显著。每公斤增重成本磷酸氢钙组低于磷酸三钙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据此得出结论:20—60Kg阶段的生长猪可优先选用磷酸氢钙作为磷源。  相似文献   

8.
以初始体重为(12.8±0.2)g的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不同磷酸二氢钙含量饲料中添加包被酸性植酸酶对建鲤生长性能、磷利用率、体组成和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共设5组饲料,即磷酸二氢钙含量分别为2.5%、2.0%、1.6%的3组饲料,及在2.0%、1.6%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2 000U/kg植酸酶的两组饲料。90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2.5%磷酸二氢钙组具有最高鱼体增重率,最低饲料系数和最低全鱼脂肪含量;1.6%磷酸二氢钙组的生长性能最低,全鱼脂肪含量最高;在2.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生长、磷储积率和全鱼组成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磷表观消化率和肠脂肪酶活性;在1.6%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磷表观消化率、磷储积率和全鱼粗蛋白、灰分含量(P0.05),降低了饲料系数和全鱼粗脂肪含量(P0.05),但对肠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在含1.6%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包被酸性植酸酶可促进建鲤生长,降低鱼体粗脂肪含量,提高磷表观消化率和磷储积率。  相似文献   

9.
在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g左右的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8周,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和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在以进口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 g左右的花(鱼骨)8周,研究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鱼骨)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鱼骨)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鲭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鱼骨)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取60头生长猪(12.5kg),随机分成3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日粮中添加0.8%磷酸氢钙(总磷0.56%、植酸磷0.26%),试验组分别以200g/t的植酸酶取代2/3和全部的磷酸氢钙(总磷分别为0.48%和0.42%,植酸磷均为0.26%),56d试验结果表明,用植酸酶(200g/r)取代2/3的磷酸氢钙、生长猪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但用200g/t植酸酶取代全部的磷酸氢钙,上述指标则明显下降。添加植酸酶后,粪中磷含量分别下降40.0%和51.2%。  相似文献   

12.
鲤鱼饲料磷的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50g左右的建鲤,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4重复,每重复放鱼12尾。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65%,1.34%,2.00%,2.65%的Ca(H2PO4)2,其他条件一致,试验期56d,分析饲料中磷添加水平对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a(H2PO4)2为磷源的有效磷水平对鲤鱼的增重有显著的影响(P<0.05),同时表明磷作为一种必需的营养物质对提高鲤鱼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起重要的作用。但Ca(H2PO4)2的添加量从2%提高到2.65%时,鲤鱼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的提高,表明0.55%的有效磷含量已经接近达到鲤鱼最佳生长所需要的水平,而0.68%的有效磷含量可能已经超出鲤鱼最佳生长所需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草粉对鲤鱼生长性能及鱼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750尾规格整齐、体格健壮的黄河鲤鱼,随机分为5组。各组饲粮的苜蓿草粉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试验Ⅰ组),100(试验Ⅱ组),150(试验Ⅲ组)和200 g/kg(试验Ⅳ组),研究鲤鱼全价配合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草粉对鲤鱼生长性能、鱼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相对生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组,尽管差异不显著(P>0.05),但也说明添加50 g/kg苜蓿草粉对鲤鱼生产性能有积极作用;试验Ⅱ组的各项指标稍低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低于50 g/kg草粉组(P<0.05);试验Ⅲ组、Ⅳ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除试验Ⅳ组外,其余试验组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第Ⅰ组外,其余3组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添加苜蓿草粉有助于提高鱼肉品质。(3)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添加50 g/kg苜蓿草粉(试验Ⅰ组)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豆粕或鱼粉加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等氮、等能的豆粕基础饲料或鱼粉饲料,并在豆粕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羟基蛋氨酸钙(MHA-Ca)(0.045%、0.090%、0.135%和0.180%)作为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组和鱼粉组为对照,饲喂鲤(47.12±2.54)g8周,测定实验鱼的体长、体重,并计算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同时取实验鱼的白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0.135%MHA-Ca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显著地高于豆粕基础饲料组(P〈0.05),但与鱼粉组和其他MHA-C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0.135%MHA-Ca,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地增加(P〈0.01),但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组相比,0.090%和0.135%MHA-Ca组鲤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和鱼粉饲料相比,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HA-Ca对鲤白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羟基蛋氨酸钙对鲤生长性能和白肌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豆粕或鱼粉加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等氮、等能的豆粕基础饲料或鱼粉饲料,并在豆粕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羟基蛋氨酸钙(MHA-Ca)(0.045%、0.090%、0.135%和0.180%)作为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组和鱼粉组为对照,饲喂鲤(47.12±2.54)g8周,测定实验鱼的体长、体重,并计算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同时取实验鱼的白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0.135%MHA-Ca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显著地高于豆粕基础饲料组(P〈0.05),但与鱼粉组和其他MHA-C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0.135%MHA-Ca,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地增加(P〈0.01),但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组相比,0.090%和0.135%MHA-Ca组鲤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和鱼粉饲料相比,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HA-Ca对鲤白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个饲养试验和一个代谢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及添加植酸酶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氮磷代谢的影响。选择90头平均体质重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饲养分别饲喂以下日粮。(1)0.30%高磷组日粮;(2)0.24%对照组日粮;(3)0.15%低磷+植酸酶低磷组日粮。代谢试验采用3×3的拉丁方设计,选用3头体质重40 kg左右去势公猪,饲养在代谢笼中轮换饲喂上述3种试验日粮,采用全收粪尿法。结果表明:高磷水平日粮组有改善猪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效率的趋势(P>0.05),低磷加酶组、高磷组和对照组相比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粪中磷排出量随日粮磷含量的降低而显著下降(P<0.05),低磷加酶组、高磷组和对照组日粮相比,粪中磷排出量分别下降58%和43%。各处理组间磷沉积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18.
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微量元素锰含量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锰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锰水平,从而为饲粮中合理添加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采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7种共3 922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经微波消解后,用IRIS Intrepid II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其锰含量。主要畜禽饲料原料可分为七大类,包括谷类籽实(玉米、小麦、稻谷及大麦)、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碎米、次粉、小麦麸、米糠、玉米DDGS、小麦DDGS、玉米胚芽粕及玉米蛋白粉)、植物性蛋白饲料(膨化大豆、豆粕、菜籽粕、棉粕、花生粕、亚麻粕、葵花粕)、动物性蛋白饲料(鱼粉、肉粉、水解羽毛粉、肠系膜蛋白粉、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秸秆类饲料(玉米秸、甘薯藤、稻秸和小麦秸)、牧草类饲料(羊草、黑麦草、苜蓿和青贮玉米)和矿物质饲料(石粉、磷酸氢钙、贝壳粉和骨粉)。结果 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锰含量范围为0.4—1 104.8 mg·kg -1,各类饲料原料锰含量分布规律是:矿物质饲料(335.4 mg·kg -1)>秸秆类饲料(180.8 mg·kg -1)>谷类籽实加工副产品(75.9 mg·kg -1)>牧草类饲料(53.3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44.5 mg·kg -1)>谷类籽实(38.7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19.6 mg·kg -1)。在同一类饲料中,不同种饲料的锰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3),其中谷类籽实饲料锰含量以稻谷最高(77.7 mg·kg -1),玉米最低(5.7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锰含量以米糠最高(166.0 mg·kg -1),玉米蛋白粉最低(4.6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锰含量以菜籽粕最高(68.0 mg·kg -1),棉粕最低(27.0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锰含量以鱼粉最高(48.5 mg·kg -1),血球蛋白粉最低(0.4 mg·kg -1);秸秆类饲料锰含量以稻秸最高(458.1 mg·kg -1),小麦秸最低(37.8 mg·kg -1);牧草类饲料锰含量以羊草最高(89.1 mg·kg -1),苜蓿最低(33.0 mg·kg -1);矿物质饲料锰含量以磷酸氢钙最高(1 104.8 mg·kg -1),骨粉最低(16.9 mg·kg -1)。通过比较不同省(区)玉米、小麦和豆粕的锰含量发现,不同省(区)玉米及豆粕的锰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04),其中贵州省玉米锰含量最高(7.9 mg·kg -1),而内蒙古自治区最低(4.2 mg·kg -1);浙江省豆粕锰含量最高(48.3 mg·kg -1),广东省最低(34.4 mg·kg -1)。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42个饲料配方所计算出的基础饲粮中锰含量范围为14.4—32.1 mg·kg -1,如按我国猪、鸡饲养标准或美国NRC锰营养需要量要求,基础饲粮中锰含量可提供鸡的锰营养需要约1/4,可提供猪全部锰营养需要,但上述估算尚未考虑不同饲料原料中锰的利用率。结论 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锰含量差异较大,全国各地常用配方中的基础饲粮中锰含量可提供鸡部分锰营养需要量及猪全部锰营养需要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基础饲粮中的锰总含量及其利用率,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需要,同时减少锰的添加和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孔丽  张伟  叶元土  戴修赢  王文娟  蔡春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10-3612,3623
[目的]研究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氨基酸吸收、体成分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的基础饲料饲喂平均初重为17.3 g的异育银鲫80 d。分别测定各组异育银鲫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血清及饲料中氨基酸含量;肌肉和肝脏体成分指标;以及肝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明显提高(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血清赖氨酸的浓度高于对照组,且4种必需氨基酸的吸收在投饲后2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一致。各试验组异育银鲫体成分和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异育银鲫饲料中用3%氨基酸粉、6%发酵棉粕和6%发酵菜粕分别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以及对氨基酸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