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南露地辣椒钾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海南露地辣椒钾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露地辣椒适量施钾较不施钾显著增产和提高经济效益,总体上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辣椒施钾较不施钾增产3.4%~18.9%,平均9.1%;施K2O 450 kg/hm2以内,辣椒施钾提高经济效益4.4%~16.5%,平均9.5%;施K2O 30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增施钾肥可提高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辣椒适量施钾能显著增加果长和果肉厚,平均果长增加5.1%,果肉厚增加13.7%;适量施钾可显著增加辣椒叶、茎和果实的钾吸收量,大小为果实>茎>叶;辣椒施K2O 300 kg/hm2处理的钾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31.7 kg/kg;本试验条件下,海南露地辣椒钾肥适宜用量为K2O 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2.
高钾土壤冬小麦、夏玉米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钾土壤上(速效钾含量高于100mg/kg)增施钾肥(K2O)75~225kg/hm2,冬小麦平均增产6 96%,夏玉米平均增产8 38%;1kgK2O平均增产小麦3 00kg,增产玉米4 26kg。不同土壤上同一作物最高产量施钾量以及最佳经济效益施钾量差别较大。在高钾土壤上种植冬小麦、夏玉米,钾肥(K2O)用量在150kg/hm2时,可以保持产量和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钾肥施用量及其配比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和钾及其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施氮225 kg/hm2、K2O 15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氮和钾肥的增加出粉率和容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在施K2O 0~150 kg/hm2范围内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多,到K2O 210kg/hm2的处理反而降低,而沉降值随着钾肥的增加而降低.氮钾配比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对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氮肥能提高小麦面团的弹性,钾肥则提高了面团的延伸性,氮钾配比极显著提高了拉伸面积.  相似文献   

4.
不同供钾水平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宁夏惠农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芹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与对照比较各处理增产率在11.4%~19.1%之间;钾肥利用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在41.1%~53.9%之间,以施K量75 kg/hm2处理钾肥利用率最高.施钾量在225 kg/hm2范围内,增施钾肥均可以提高芹菜的vC含量;施钾均可降低芹菜硝酸盐的浓度,各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6.2%、45.9%、18.9%、13.5%.扣除肥料投入成本, K150处理增收额和纯收入均为最高,分别是9 700元/hm2和6 800元/hm2.综合考虑芹菜的产量品质因素,当地芹菜合理的施钾量应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5.
香蕉钾镁配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钾镁配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钾含量中等和有效镁含量缺乏的粤西香蕉园,在施用K2O 990 kg /hm2的基础上配施Mg 36 kg/hm2,可增产2 038 kg/hm2、产量提高4.8%,每hm2增收3 385元、种植效益提高8.7%;在施用K2O 1 170 kg/hm2基础上配施Mg 72 kg/hm2,可增产3 772 kg/hm2、产量提高9.1%,每hm2增收6 196元、种植效益提高17.4%.研究结果还表明,蕉园在提高香蕉钾肥用量的同时必须适当提高镁肥用量,才能获得较好的增产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对宁夏扬黄灌区春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生物炭对宁夏扬黄灌区春小麦的增产作用,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 kg/hm2、6 000kg/hm2、12 000 kg/hm2、18 000 kg/hm2)对春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与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春小麦产量,在2013—2016年间施用生物炭18 000 kg/hm2处理下春小麦籽粒产量可达到6 907.4~7 518.9kg/hm2,增产5.6%~20.9%。在2013—2016年间施用生物炭18 000 kg/hm2处理下籽粒钾含量较不施生物炭增加了17.6%~29.4%,氮磷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分别增加了10.7%~24.1%、3.1%~20.2%、16.3%~44.7%。这归因于施用生物炭尤其是施用量达18 000 kg/hm2时提高了春小麦养分吸收效率。综上所述,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宁夏扬黄灌区春小麦的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钾素用量对砂质潮土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砂质潮土上进行了一次性基施不同用量K2O(不施钾肥、93.75kg/hm2、187.50kg/hm2、281.25kg/hm2、375.00kg/hm2、562.50kg/hm2)试验,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00~375.00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呈提高的趋势,超过375.00kg/hm2时,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呈下降趋势。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不断升高,其他养分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要保持土壤中速效钾平衡,达到小麦优质高产,以施钾(K2O)281.25~375.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选择三个土壤钾素丰缺不一致的稻田,研究施用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个土壤钾素丰缺不同的稻田中,施用钾肥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各施钾处理比不施钾增产4.08%~25.88%.在速效钾中低含量和高含量水平下,钾肥(K2O)的经济施用量为80 kg/hm2和45 kg/hm2;而速效钾低含量水平下,早稻的经济施钾量是100 kg/hm2,晚稻是60 kg/hm2.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收获后稻田土壤的有机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N、K肥用量对青海春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N、K肥配比对青海省东部灌溉农业区春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K配施能够明显地提高春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N0水平各处理春小麦产量平均为2 542.8 kg/hm2,N1水平各处理产量平均为3 933.5 kg/hm2,比对照增产63.5%~67.8%,N2水平各处理产量平均为4 494.5 kg/hm2,增产88.2%~91.4%。N0处理的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01.4~105.4g/kg,明显低于N1、N2处理(108.1~125.9 g/kg)。不同K水平之间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同一N水平下,随着施K量的增加,产量和蛋白质有增加的现象。N、K营养元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通过该试验初步确定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N用量为300 kg/hm2,K用量为K2O 90 kg/hm2。  相似文献   

10.
以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济南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用钾肥(K0)、基施钾肥120 kg/hm2(K1)和基施钾肥60 kg/hm2+拔节期追施钾肥60 kg/hm2(K2)3个处理,研究分期施钾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籽粒蛋白各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可溶性谷蛋白、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和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施钾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不施钾和一次性基施钾肥的处理;与一次性基施钾肥处理相比较,分期施钾对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清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醇溶蛋白的含量,提高籽粒谷蛋白含量,且对可溶性谷蛋白和不溶性谷蛋白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结果导致谷蛋白聚合指数(不溶性谷蛋白/谷蛋白总量)、谷/醇比提高;分期施钾处理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包体积等品质指标显著优于不施钾和一次性基施钾肥处理;试验表明,施钾主要是通过提高谷/醇比和谷蛋白聚合指数来改善小麦加工品质和面包烘焙品质的;分期施钾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1997-1998年在高水肥地进行了钾肥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速效钾245mg.kg^-1的土壤施钾增产不显著,含速效钾209mg.kg^-1的土壤施钾达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施钾后,小麦植株干重,吸钾强度,吸钾数量明显提高。适宜施肥量(K2O)7.5-10kg/667m^2,增产幅度18%-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产量及氮效率对土壤肥力的响应。【方法】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中冬麦区3个代表性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以33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构建的土壤肥力水平梯度为平台,研究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及其交互对作物产量、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供试品种有20世纪80年代品种小偃6号、90年代末品种小偃22和近年品种西农979。长期施肥包括6个处理:不同水平的氮磷化肥配施(N1P1和N2P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1N1P1、M1N2P2、M2N1P1和M2N2P2),以不施肥为对照(CK)。【结果】在各个肥力水平土壤上,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均随小麦品种更替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在高肥力土壤上更为明显。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其中西农979增产幅度最大(151.0%-610.5%),其次为小偃22(127.9%-349.7%),小偃6号增幅最低(148.1%-341.8%)。土壤肥力与品种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低肥力条件下,小偃6号籽粒产量高于西农979,高肥力条件下则相反。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随品种演替有降低的趋势,但随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土壤肥力与品种对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均呈增加的趋势,但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各品种小麦的氮肥生理效率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土壤肥力与品种对小麦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陕西关中小麦品种演替在高肥力以及养分投入充足时不仅表现出单产不断提高,而且氮效率也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因此,品种更新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土壤肥力,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与生物有机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川农10号施有机肥和生物复合肥,以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代表土壤肥力,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复合肥的土壤有机质较不施肥对照高8.62%,速效氮高9.81%,速效磷高11.35%,速效钾高3.45%。施用生物有机肥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冬小麦产量较对照和复合肥处理均增加,且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不同程度地增加。各施肥处理冬小麦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增加值范围为13.41%~86.35%,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复合肥处理增加更加突出。[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明显增加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和冬小麦产量。综合考虑,施用生物有机肥350 kg/hm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类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养分吸收特点及施肥增产效应,为因土施肥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池栽试验,选用4种土壤(中壤潮土、砂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设置3个施肥水平(不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研究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特点和施肥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效率。【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和产量在4种土壤上均表现为:中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砂壤潮土,表明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基础生产力差别较大。施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植株的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周年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37.7%—98.7%,磷素积累量增加23.6%—75.3%,钾素积累量增加29.3%—76.1%,周年作物增产26.5%—64.4%。冬小麦、夏玉米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的增加量和增产效果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整体表现出基础生产力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冬小麦、夏玉米的肥料农学效率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即基础生产力较低的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更高。高量施肥使砂壤潮土和黄褐土上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养分积累量及产量显著增加,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增加不显著。【结论】不同类型土壤的基础生产力不同,较高基础生产力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肥料利用效率较低;较低基础生产力土壤表达趋势相反。肥力较高的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应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肥力较低的砂壤潮土和黄褐土,应注意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高耕地质量,进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和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着有机肥替代量的增加而下降,50%替代处理较对照化肥区减产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有机肥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产量、茎蘖动态、土壤等因素,响水地区小麦种植过程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量为10%~20%。  相似文献   

16.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于2005—2015年进行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6%,效果显著。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44-7847
[目的]为探索建立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指导邓州小麦科学施肥。[方法]在小麦上开展3414试验、氮肥用量试验、氮、磷、钾丰缺指标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小麦氮、磷、钾丰缺函数;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丰缺函数为依据,确定耕地肥力水平;以氮肥用量试验,确定不同有机质水平下的氮肥用量;以磷、钾丰缺函数,确定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临界值;以3414试验处理4、5、6、7小区产量与对应磷肥用量建立磷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含量下磷肥用量;以3414试验处理8、9、6、10小区产量与对应钾肥用量建立K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钾肥用量。[结果]综合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水平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初步构建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结论]该研究对指导邓州市小麦科学施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9.
对晋南麦区钾素和钾应用效果的调查与研究表明 :①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 ,晋南麦区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呈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以潮土 >褐土 ;盆地 >丘陵>塬地 >山区 ;同一生态区域内 ,低肥力 >高肥力 >中肥力。②土壤速效钾含量≤ 10 0mg/kg时 ,小麦施用钾有明显的增产效果。③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氮磷化肥的基础上 ,每公顷施氧化钾 75~2 2 5kg ,每公斤氧化钾增产小麦 2 .16~ 4 .2 2kg ,增产幅度以高肥力 >中低肥力。④目前 ,晋南麦区钾肥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施氧化钾 135~ 180kg ,以全部作基肥且集中条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施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周年最佳施氮量和分配,对高、中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进行了不同施氮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与不施氮相比,高、中肥力地块小麦平均分别增产为15.7%、41.9%,大豆平均分别增产为33.4%、46.8%;小麦、大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以处理3(麦N 210kg/hm2-豆N 90kg/hm2)最高,小麦、大豆氮肥贡献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同等施氮量在中等肥力地块的产量效应高于高肥力地块的效应;从不同肥力小麦、大豆氮肥效应函数得出,高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213.0kg/hm2和121.5kg/hm2;中等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330.0kg/hm2和130.5kg/hm2,即河南省平原农区小麦、大豆轮作高、中肥力土壤周年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34.5kg/hm2与460.5kg/hm2、小麦、大豆氮分配比例分别为1∶0.57和1∶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