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病源西葫芦银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目前,对于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原因,公认的看法是由B型烟粉虱为害引起的。因此,只有彻底根除烟粉虱,防止其传播蔓延,才能控制银叶病。西葫芦白粉病则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叶片发病重,叶柄和茎次之。该病在10~25℃均可发生,高温、干旱有利于病情扩展;高温干旱与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病源时,极易暴发流行。区别银叶病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叶脉附近出现雪花状白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出现明脉症状,没有霉层。在高温干旱和烟粉虱虫口密度较大时,该病易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2.
西葫芦银叶病,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型又名银叶粉虱B.argentifolii(Bellws&Perring)的传入而为害诱发的一种新病害,该病能导致叶片失绿发白,使受害的西葫芦光合作用能力减弱,生长受阻,严重影响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黄瓜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的不同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B生物型(中东-小亚细亚1种)和Q生物型(地中海种)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杀虫剂的滥用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危害到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十分必要。利用植物抗性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论文旨在探讨黄瓜植株被B型、Q型烟粉虱取食后营养和防御相关酶系的反应差异,阐明黄瓜植株应对烟粉虱取食防御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为利用植物抗性防控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提供依据。【方法】以实验室长期培养的B型、Q型烟粉虱和黄瓜博杰1号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黄瓜植株4片真叶期分别接B型、Q型烟粉虱成虫200头,同时分别以不接虫的黄瓜植株为对照,在烟粉虱持续取食1、3、5、7、9 d后,分别测定黄瓜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酚含量、防御物质合成相关酶活性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在整个实验期内,B型烟粉虱取食3 d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Q型烟粉虱取食1 d后,黄瓜叶片内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植株显著下降。黄瓜叶片中多酚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取食后均升高,但对Q型烟粉虱取食更敏感,即活性更高。B型烟粉虱取食后引起黄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下降;而Q型烟粉虱取食后则引起SOD活性升高、POD和CAT酶活性下降。【结论】烟粉虱B型和Q型取食诱导黄瓜的营养物质含量、防御酶或保护酶活性发生不同变化。B型、Q型烟粉虱取食均能诱导黄瓜植株防御物质多酚的合成,导致叶片内多酚含量升高;但二者对黄瓜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活性诱导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诱导黄瓜营养物质增加,Q型取食导致营养物质下降,而黄瓜防御物质在Q型烟粉虱取食后活性更强。两种烟粉虱生物型在寄主适应性上存在差异,在制定防治策略上,应该因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或不同寄主植物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致植株衰弱外,还诱发霉污病,蔬菜的果实、叶子布满黑色霉层,另外它的危害还引发严重的西葫芦银叶病、蔬菜白化病等病害,更为严重的是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近年来棚室蔬菜烟粉虱危害逐年加重,因此做好烟粉虱发生规律研究是确保棚室蔬菜正常生长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番茄体内抗烟粉虱相关物质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番茄抗烟粉虱物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10-4、10-5、10-6、10-7 mol·L-1)的茉莉酸甲酯喷施番茄叶片,分析番茄叶片挥发性物质以及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对番茄叶片α-萜品烯含量无明显影响;α-蒎烯、β-水芹烯、β-石竹烯3种物质含量上升,上升幅度与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月桂烯含量下降,下降幅度与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呈负相关。施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后,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含量上升,前者含量与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呈负相关,而后者呈正相关。这一结果提示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提高番茄对烟粉虱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植株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的防御反应和空间效应,探讨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B型烟粉虱与斜纹夜蛾种间竞争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室内采用饲喂寄主叶片的方法,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诱导的烟草植株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烟草植株内相关防御酶的变化。【结果】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植株叶片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均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处理烟草植株的不同叶位对其影响不同。与取食各自的对照叶片相比,其影响顺序为虫体叶>中间叶>系统白脉叶,各处理与对照间均差异显著;而处理植株的心叶与对照叶片相比对斜纹夜蛾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B型烟粉虱危害的烟草植株叶片与各自的对照叶片相比,虫体叶、中间叶和系统白脉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心叶差异不显著。【结论】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植株叶片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且存在空间系统传导性。B型烟粉虱取食的烟草植株内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提高,它们与对斜纹夜蛾的不利影响有关。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对后取食斜纹夜蛾的防御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B型烟粉虱若虫龄期和虫数与西葫芦银叶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B型烟粉虱虫龄、虫数和不同西葫芦品种对西葫芦银叶表达影响的研究表明:2头以上的2龄若虫刺吸危害,西葫芦就可以出现银叶症状.在进行试验的6个西葫芦品种中,金玉对B型烟粉虱的危害表现出良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与不同为害时间下,棉花植株对烟粉虱持续取食胁迫所产生防御应答响应,分析叶片中防御酶活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烟粉虱与棉花的互作关系。【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叶片真叶生长至5叶的棉花植株(NJ-135)上,分别接入0头(对照)、50和500头烟粉虱,单株罩140目尼龙网,在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后,分别采集棉花叶片,测定总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50和500头/株处理组,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叶片中总蛋白、脯氨酸、过氧化氢酶含量均与取食时间的增长呈正相关,随取食时间和密度的加大而增高(3.23, 4.87和5.55 μg/mL, 3.84, 5.38和5.92 μg/mL; 0.85, 0.92和0.99 μg/g, 0.89, 0.98和1.21 μg/g; 9.81, 10.98和18.45 U/mg prot; 12.42, 15.29和19.16 U/mg prot),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16.77, 15.83和15.64 mg/g; 18.10, 15.75和7.84mg/g),丙二醛含量随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3.76, 3.26和4.44 nmol/mg prot; 4.45, 3.94和5.15 nmol/mg prot),叶绿素含量变化低密度与高密度处理含量动态变化不同,50头/株为先下降后上升(1.27, 0.90和1.92 mg/g),500头/株为逐渐上升(0.50, 0.86和1.98 mg/g)。【结论】 棉花叶片会对烟粉虱取食胁迫产生相应的防御应答,与棉花生理生化性质改变有关。密度与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均是诱导叶片内总蛋白、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因素。高密度的烟粉虱会增强这种应答的程度,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应答程度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原因 1、传毒途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有两个传毒途径:一个是烟粉虱,一个是嫁接传毒。烟粉虱传毒。烟粉虱有十多种生物型,其中B型烟粉虱繁殖快、适应能力强、传毒效率高,是最主要的传播介体,因此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爆发与烟粉虱爆发密切相关。嫁接传毒。研究证明感病的接穗嫁接到正常的砧木上,或者正常接穗嫁接到感病砧木上,均可造成全株系统发病。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初,托克逊县设施温室种植的秋延晚茬西葫芦,叶片大量由绿色转为白色,很多农技人员诊断发病症状后初步判断是白粉病。笔者在仔细观察叶片发病症状后发现,症状部位既无霉层也无白粉层,初步断定非简单病害所致,排除白粉病发生的可能性,后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比较病症后断定为西葫芦银叶病,对症施药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白粉病与西葫芦银叶病区别及西葫芦银叶病防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下不同西葫芦品种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4个受低温胁迫的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品种叶片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植物组织中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4个西葫芦品种中,早青一代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最低,电导率最小;而纯丰美玉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最高,电导率最大;艺农特早、银青一代的各指标居中。综合比较可得抗寒性顺序为:早青一代>艺农特早或银青一代>纯丰美玉。  相似文献   

12.
温室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桂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00-1401
西葫芦银叶病是西葫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该病由银叶粉虱危害引起.该病的防治,主要是控制银叶粉虱的发生,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把好育苗关、移栽关、施肥关、防范关、卫生关、轮作关),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调节植株生长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室温(28-32℃)和10℃条件下不同湿度(低湿、饱和湿度)对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西葫芦表皮颜色趋于黄化,水分含量下降,萎蔫和腐烂程度加深.低温和饱和湿度处理可以延缓颜色指数、萎蔫指数和腐烂指数的上升以及叶绿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减少西葫芦瓜肉和表皮水分的损失,较好地保存西葫芦的外观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4.
低温弱光胁迫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阿兰一代西葫芦为材料,研究了西葫芦幼苗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的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下的阿兰一代西葫芦幼苗在昼、夜温度分别为10℃、5℃时,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幼苗的株高降低,茎粗、叶片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减少,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5.
西葫芦春季露地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湖北荆州对6个西葫芦品种的早期产量、开花结果习性、果实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晶华南瓜的早期产量与早青一代(CK)无显著差别,但显著高于其它品种;晶华南瓜的开花结果习性、果实商品性状显著优于早青一代及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西葫芦白粉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防治西葫芦白粉病应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轻西葫芦白粉病的危害,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涂膜处理对西葫芦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西葫芦为研究对象,在5℃下采用不同质量浓度壳聚糖溶液对其进行涂膜处理,研究壳聚糖涂膜处理对西葫芦冷害发生、贮藏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壳聚糖涂膜在控制果蔬冷害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壳聚糖涂膜处理可以延缓西葫芦冷害的发生时间,减轻冷害程度,在贮藏第8天,水洗对照组冷害指数达到0.42,而10g/L壳聚糖处理组冷害指数只有0.08,抑制冷害效果最佳。壳聚糖涂膜还可以降低西葫芦采后呼吸强度,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和丙二醛的积累,减缓果皮叶绿素的降解,贮藏第16天,10g/L壳聚糖处理组的细胞膜相对电导率为15.04%,丙二醛含量为0.806μmol/g,叶绿素含量为0.135 3mg/g,而对照组的细胞膜相对电导率为30.23%,丙二醛含量为1.573μmol/g,叶绿素含量已降至0.053 8mg/g,壳聚糖涂膜还可以抑制CAT和POD活性下降,并降低其活性高峰。用壳聚糖处理西葫芦可以减轻其冷害发生和贮藏品质下降的程度,以10g/L壳聚糖处理组抑制冷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西葫芦新品种春葫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葫芦新品种春葫一号是以国外引进品种冬玉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的自交系Y-12为母本、以国外引进品种碧玉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的长条型自交系8X-6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一代杂交种,该品种表现为早熟、植株矮生、株型紧凑、分枝较少、生长势强、持续结瓜能力强、抗性好、瓜条匀称、嫩瓜皮浅绿、有光泽、商品性好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73 500 kg左右。适宜于早春保护地和露地等种植。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所采集的西葫芦根腐病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分离得到5种病原菌,分属于Phytophthora和Fusarium两个属。引起西葫芦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疫霉菌,经鉴定该致病疫霉菌为烟草疫霉,尖孢镰刀菌对西葫芦根腐病的发生有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