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在涪城区委、区府的领导下 ,改制两年来 ,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历史机遇 ,以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契机 ,依靠自身的产业技术优势 ,灵活的运行机制、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服务网络 ,与时俱进 ,诚信经营 ,使涪城区蚕业产业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区 2 0 0 3年养蚕 2 .8万张 ,产茧 90万kg ,产值 1 393万元 ,发种、产茧、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32 .1 %、2 5.4 %、81 .3%。公司收购蚕茧 75万kg ,销售收入1 30 0万元 ,实现税利 2 0 0万元 …  相似文献   

2.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3.
阆中市自1985年列为省商品茧生产基地以来,经过扎实工作,蚕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桑树基础逐年增强.1983年有桑树3161万株.发种37453张,产茧984429万公斤.到1994年已发展到桑树1.2亿株,发种140929张,产茧365万公斤,发种、产茧每年分别平均以12.7%~12.8%的速度递增.今年春夏发种88593张,新育桑苗10000亩,计划全年发种16万张,栽桑4000万张.但由于受国际丝绸出口受阻、国内丝绸企业全面亏损、效益严重滑坡  相似文献   

4.
1988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四川江津市率先改革丝绸行业,成立了江津市茧丝绸集团公司.近年来,该公司集桑、蚕、种、茧、丝、绸、绢为一体,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闯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适合丝绸行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其主要特点是:1、实现了一体化经营,整体推进,层层增收,环环受益.1988年—1993年,全市产茧1141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9612万元,产生丝600吨,织绸312万米,工业总产值15773万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07,35(1):F0003-F0003
四川宜宾凯华丝绸有限公司位于川南宜宾市高县县城,是一家以种、茧、丝、绸生产经营为基础,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集团企业,是四川省和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6.
<正> 石棉县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茧、丝、绸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九九四年全县有桑树4700多万株,密植桑园5600多亩,产茧200多吨,农民售茧收入近300万元;生产生丝60多吨,产值1200多万元;出口生丝7吨多。出口产值150多万元;丝厂新上两台绸机已投入正常生产,茧丝绸年产值近2000万元。今年初,根据建设茧、丝、绸基地县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埯,以保证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 我区是全省和国家的蚕丝生产基地之一,植桑育蚕历史悠久,蚕丝是全区经济的一项拳头商品。1985年全区养蚕808559张,产茧22502吨,收入茧款7000多万元,加上副产物收入近一亿元,目前已有51个丝绸企业,形成了桑、蚕、种、茧、丝、绸、印染、服装“一条龙”的生产体系。蚕丝行业每年向财政上缴税利3000—4000万元,年产厂丝3100吨,占全省31.6%,丝织品共2700多万米,  相似文献   

8.
四川南充蚕业存在的严峻问题及巩固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21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产茧量名列湖州、嘉兴之后,居四川省第一位。20世纪90年代初,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3,1990~1994年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2亿元,上缴利税最高年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最高年超过50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养蚕100万张,产茧2000万kg。2003年全市有良桑5亿多株,54万农户养蚕,年养蚕30.8万张,产茧1000万kg。全市60个蚕桑基地乡发种、产茧分别占全市的45.3%和40.5%。产茧10万kg以上的乡20个,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村5个,产茧1000kg以上户60个,现有桑园0.67hm2以上的大户1000余户,栽桑0.26万hm2。蓬安县程贤能承包河滩栽桑近58hm2,2003年养蚕850张,产茧3.2万kg,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全省第一养蚕大户。近十年来,蚕桑生产逐年下滑。目前发种、产茧量已降到1971年的水平,2003年全市发种、产茧分别比1995年下降了69.3%和44.4%,营山、高坪、仪陇、蓬安、嘉陵等5个县区比1995年下降了70%以上。仪陇县1995年有桑1.29亿株,养蚕户为18.1万户,年养蚕11.46...  相似文献   

9.
唐和 《四川蚕业》2006,34(2):50-51
近年来,由于蚕桑行业不景气,国家实行茧、丝、绸总量调控、适度经营的策略,加之连续几年全国性减产,国际市场生丝存货见底,致使2005年丝绸行情一路攀升,干茧单价最高达到100元/kg,生丝价格最高达到34万元/t,给茧、丝、绸这一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主要丝绸生产基地江苏省,去年实行桑、茧、丝、绸一体化管理体制,丝绸生产取得了新的突破,蚕茧总产量比上年增长34%,丝绸工业总产值增长15%。过去,绸缎生产的农、工、商、贸4个环节,在管理上一直处于分割状态。去  相似文献   

11.
李尚军 《四川蚕业》2004,32(3):58-59
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在涪城区委、区府的领导下,改制两年来,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历史机遇,以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契机,依靠自身的产业技术优势,灵活的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与时俱进,诚信经营,使涪城区蚕业产业化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区2003年养蚕2.8万张,产茧1.8万担,产值1393万元,发种、产茧、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2.1%、25.4%、81.3%。公司收购蚕茧75万公斤,销售收入1300万元,实现税利200万元,上缴税金81.5万元。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上车率达95%,解舒率60%,茧层率49%,全区茧丝绸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500万元。公司先后荣获了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绵阳市星级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绵阳市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涪城区政协副主席杨慧君同志荣获“绵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蒋垛镇现有桑园面积400hm2,有15个蚕桑百亩村,58户3亩以上的养蚕大户。年发种9000张左右,产茧7000担,收入700万元左右,人平蚕茧收入150元左右。近几年,该镇党委和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该镇的特色产业,提出用2-3年时间,在全镇建立规模为两万亩的蚕桑基地,并形成茧、丝、绸一条龙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13.
婉代芬 《四川蚕业》2000,28(2):39-40
<正> 中江县地属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属中性土壤,光热条件好,具有发展蚕桑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全县现有20余万户蚕农养蚕,有8个乡镇产茧过5000担,12个乡镇产茧过3000担,年发种300张以上的村400余个。现有丝绸企业9家,缫丝能力4万绪,年产生丝1000吨,织绸600万米,蚕种生产能力20万张,形成了桑、蚕、种、茧、丝、绸、服装、炼染“一条龙”格局。但我县养蚕零  相似文献   

14.
1绵阳蚕丝管理体制的现状我市现行蚕丝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基本上是比照与省对口原则进行的。蚕桑、蚕种管理职能在市农业局,主要负责发展蚕桑基地、蚕种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审核、管理、栽桑养蚕的技术指导,并承担蚕丝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管理工作。茧、丝、绸管理职能在市商务  相似文献   

15.
《蚕桑茶叶通讯》2004,(1):40-40
据统计 ,浙江省桑蚕丝的出厂价从 2 0 0 3年 10月开始一直在上涨 ,今年 2月份桑蚕丝的出厂价同比上涨了 12 6 .5 % ,桑蚕丝绸 (坯绸 )的价格同比上涨了 10 5 .3%。主要原因 ,一是 2 0 0 3年秋茧价格虽然已经有大幅回升 ,但由于秋茧饲养蚕种张数比 2 0 0 2年下降达2 7.2 % ,产量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二是茧价的持续低迷也导致了部分地方毁桑。至 2 0 0 3年底 ,浙江省桑园面积降为 75 0 30hm2 ,比 2 0 0 2年减少 7.3% ,桑园面积为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最低。丝绸价格上涨主要是受蚕茧产量减少的影响。2 0 0 3年浙江蚕茧总产量仅 7.91万t,是 198…  相似文献   

16.
曾一度辉煌的阆中蚕桑生产在经历了十年持续稳定发展之后,终因生产规模较小,千家万户经营,无力抵御茧价暴跌的市场风险,而今步人了低谷.1985年被列为省的蚕丝商品基地县,经过一番努力,阆中的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1995年底全市累计栽桑达1.2亿株,折合桑园6666.7公顷(10万亩),养蚕16.3万张,生产蚕茧4012吨.桑树、发种、产茧年均分别以10.5%、13%和10.6%的速度递增,1995年茧款收入5000万元,户平茧款300元.尽管1995年蚕桑生产是阆中栽桑养蚕收益最好的年份,然而,由于生产规模小,每个养蚕户1季只养蚕0.36张,产茧8.9公斤,茧款也仅100元.1995年  相似文献   

17.
<正>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茧、丝、绸"一体化"经营为基础的企业,是四川省和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是四川省煤丝行业首先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生丝商检二类管理企业。公司具备年制种20万张、生产优质鲜蚕茧6000吨、生丝500吨、绸缎80万米、蚕丝被3万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 石棉县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茧、丝、绸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九九四年全县有桑树4700多万株,密植桑园5600多亩,产茧200多吨,农民售茧收入近300万元;生产生丝60多吨,产值1200多万元;出口生丝7吨多.出口产值150多万元;丝厂新上两台绸机已投入正常生产,茧丝绸年产值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茧、丝、绸事业,无论在生产技术、教育科研、企业管理和内外贸易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取得巨大成就。回顾茧、丝、绸事业经过的历程,有过顺利发展时期,也经历过艰苦、困难曲折的风雨;但总的来说,特别是近10年来,发展快、效益好,成绩是很大的。现在全国除青海,西藏二省区外,其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茧丝绸业。据1989年统计,全国现有897万亩桑园和123万亩柞林,有蚕农2000多万户;有丝绸企业857家,固定资产50亿元,丝绸业职工73万人,拥有缫丝机190万绪,内自动缫丝机15.8万绪,绢丝和紬丝精纺锭21万锭,各种丝织机17.5万台;精练、染色、印花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20.
王九龙 《蚕学通讯》2001,21(3):23-27,31
重庆是中国的重要蚕桑生产基地 ,是国家确定的 1 4个丝绸出口重要基地。 2 0 0 0年全市共发放蚕种 1 0 3.2 2万盒 ,比上年增发9.33万盒 ,增长 9.9% ;行业内收购鲜茧 2 .55万吨 ,比 1 999年增收 0 .6 1万吨 ,增长 35% ;收购综合均价为 1 3.2 0元 /公斤 ,比上年每公斤增加 3.1 2元 ;生产丝量 1 90 8吨 ,丝类产品直接出口 784吨 ,丝织品出口 80万米 ,直接创汇达 1 76 8万美元。但我市大部分茧丝质量与江、浙、鲁先进蚕区相比 ,差距都很大 ,特别是上茧率、解舒率、茧丝长等质量指标更为明显。如何提高茧丝质量 ,增强丝绸产品竞争力 ,已成为当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