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肉牛生产主要是通过引进优良肉用品种(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来改良提高本地黄牛的肉用生产性能.肉牛杂交生产的主体是利用杂交公犊,在杂交利用上要求以杂交犊牛快速生长为主来选择父本,同时考虑能提高本地母牛的泌乳能力和带犊能力.因此在第一轮杂交中应尽可能用泌乳性能好的肉用品种作父本,在第二轮杂交中根据市场对牛肉胴体的需求再选择不同的肉牛品种作父本.  相似文献   

2.
2肉用牛的品种选择与运输2.1肉用牛的品种2.1.1国外肉牛品种国外的主导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2.1.2国内肉牛品种延边牛、蒙古牛等。2.1.3杂交肉牛利用纯种肉牛或兼用牛做父本的肉用杂交牛。  相似文献   

3.
1牛群结构的优化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饲料等条件、生产性能好、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目前比较适合我地黄牛品种改良的肉牛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德国黄牛、皮埃蒙特牛等品种的肉用型或肉乳兼用型牛。利用这些品种牛做父本,与本地母牛及良种杂交母牛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以及二元以上品种轮回杂交,使逐代都能保持一定的杂交优势,从而获得生活力强和生产性能高的牛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德系西门塔尔牛在中原农区改良本地西门塔尔杂交牛的杂交效果,为养牛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500头商丘本地西杂牛为母本,以德系西门塔尔牛(Fleckvieh)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杂交改良。测定杂交一代(F1)和二代(F2)各阶段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产奶性能、乳成分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初生时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与西杂牛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杂交后代的体尺、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超过西杂牛;F1和F2代公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均不同程度高于LSC牛,牛肉的品级提高;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乳品质较高。说明以德系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改良本地西杂牛不仅可以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还可以显著改善其泌乳性能,使杂交后代由单一的肉用型转变为乳肉兼用型,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1 品种类型的选择 不同品牛种的遗传基因有差异,因此产肉性能也有很大差别.育肥肉牛应以肉用品种为好,乳肉兼用品种次之,再者为乳用品种,役用品种较差.当前,纯肉牛品种在我国尚少,利用他们的后代育肥有一定困难,但经过改良的杂交后代甚多,利用这些杂交后代的架子牛进行育肥较为便利,而且育肥效果较好.据报道,肉用牛及其杂交后代育肥效果比当地种牛好.因为肉用牛及杂交后代牛体内营养物质的同化作用强,生长快,育肥周期短,饲料报酬高,而且肉质好.一般肉用牛与当地种牛杂交,其后代的产肉性能比本地种牛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双辽市黄牛生产近年来注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方向的转变。通过选用肉用性能良好、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经济杂交,选出理想的杂交组合─—肉牛三元杂交改良。1999年我们将该项目推广到12个乡镇,用西门塔尔牛后代作母本,以夏洛来牛做第二父本,共冷配母牛6270头,产犊成活5680头。为了测定三元杂交改良牛的增重效果我们在辽西吉兴饲养场进行了三元杂交牛和本地牛的育肥对比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实验材料 1.1实验牛选10月龄的小公牛16头分2组。第一组为8头本地牛;第二组为8头三元杂交改良牛…  相似文献   

7.
利木赞牛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肉用牛品种之一,其肉用性能和杂交改良效果均居各肉牛品种之首.为有效发挥和利用这一品种的优势,改善本地牛由于品种老化,生产效益低,使养牛业发展受到制约的现状,本站于2001年4月从加拿大引进了利木赞牛的冷冻胚胎并开展了通过非手术方法移植到本地母牛体内进行生产的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肉牛生产中,为了利用杂种优势,通常使用两个品种杂交,又称二元杂交。我国很多地方引进外国肉牛品种作父本,改良本地黄牛,以提高产肉性能,就是采用这种简单杂交的方式。而三元杂交,即是先用两个品种进行简单杂交,将产生的具有杂交优势的杂种母牛作母本,再用第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用肉用牛改良本地牛的效果,以便在现有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利用杂交优势,提高产肉性能,降低饲养成本,我们于2002年10月~2004年5月先后用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牛品种为父本,本地黄牛为母本,开展杂交改良,并对杂交牛进行试验研究,促进山区农民发展养牛生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百姓饮食结构的改变,牛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优质杂交肉牛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六枝特区加大了牛改工作步伐,仅2006年就生产杂交犊7 200头。杂交牛生产性能明显优于本地牛,但饲养水平比本地牛要求高,现就杂交肉牛  相似文献   

11.
《山东饲料》2005,(6):27-27
技术简介:肉牛改良与育肥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杂交的方法,以本地黄牛为母本,引进优良肉用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并根据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特点,科学地调制饲料,并辅以适当精料进行育肥来进行肉牛生产的一种技术。所培育的杂交后代既保留丁本地牛耐粗放、适用性强的特点,又有外来优良品种长速快、产肉多、肉质好、饲料报酬高的优点,使本地黄牛在体形、生长速度、产肉性能等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本地黄牛的品质,提高其生产性能,加速肉牛的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广东海南农垦所属各农场从1974年开始,由国外引进的夏洛来、西门塔尔、海福特、安格斯、利木赞、古巴、沙希沃等世界著名的肉用和乳肉兼用品种牛的精液,用常温和冷冻相结合,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已生下一、二代杂交牛2万多头。这些杂交牛虽然比本地牛显示了杂交优势,但近年来由于饲草供应不足,加上管养水平低,杂交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至于本地黄牛,产肉率就更低。为了提高杂交牛和本地黄牛的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 ,乐清市的部分乡村开始发展肉牛生产。但几经摸索 ,其生产效益总不理想。经调查 ,影响肉牛饲养效益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 品种和个体问题当前 ,国内饲养肉牛都采用经济杂交方式 ,父本品种多采用外来肉用或肉乳兼用良种。目前较多使用西门塔尔、利木辛和黑白花等兼用或乳用品种 ,很少利用海福特、肉用短角、安格斯和夏洛来等优良肉用品种牛。母牛则大都采用本地兼用良种 (肉役或役肉牛 ) ,如秦川牛、南阳黄牛、鲁西黄牛等。杂交方式是生产杂种一代 ( F1 )或二代 ( F2 ) ,尤以…  相似文献   

14.
皮埃蒙特牛作为世界上优良的肉用牛品种之一,从1986年引种后,对我国多个地方的本地黄牛进行了改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杂交后代在生长速度和肉用性能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为加速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肉用型牛新品种——辽育白牛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育白牛是以夏洛来牛为父本,以辽宁本地黄牛为母本级进杂交后,形成含夏洛来牛93.75%、本地牛6.25%血统,适应当地气候和饲养条件的肉牛新群体。初生重平均:公犊43.6kg,母犊40.3 kg。成年体重:种公牛平均1 084 kg,母牛平均为497 kg,其BPI(肉用指数)分别为7.3和3.9 kg/cm,达到肉用型牛BPI标准。目前育种基础群共有辽育白母牛4 200余头,核心群共有1 100余头,制冻精种公牛9头。辽育白牛共8个家系。外貌整齐,遗传性能稳定,具有生长快、产肉多、耐粗饲、繁殖力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肉牛品种的选择选择原则:基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以生产产品的类型、可利用饲料资源状况和饲养技术水平为出发点。①选择生产性能高的肉用型品种。以生产小牛肉和高档牛肉为目的专业化规模肥育场,应尽量选择国外优良肉牛品种,或其一、二代杂交种,或三元、四元杂交种,或选择我国优良的黄牛品种如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延边牛、渤海黑牛等。不用回交牛和非优良的地方品种。有条件的企业也可组织杂交组合,或自行进行不同品种、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和肉质比较试验。成年牛肥育和  相似文献   

17.
1977年以来,我区黄牛杂交改良曾引用内蒙古草原红牛(乳肉兼用型)、日本短角牛(肉用型)二个品种作父本。目前两类杂种肉牛分散各地,尤其南部山区数量较多。不少杂种均含上述二品种血统,吴忠种畜场的三元杂种(简称日×草×土)比较集中。“吴忠红牛”即在改良牛群的基础上用三品种杂交繁育。为了研究三元杂种肉牛的肥育效果和产肉性能,了解日本短角牛改良效果,给“吴忠红牛”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为了  相似文献   

18.
短角牛(Shorthorn)属普通牛,是世界上著名肉牛品种之一,原产于英国,中等体型,具有性情温和、早熟、肉用性能好、耐粗饲、增重快、母牛泌乳性能强、犊牛成活率高等优良特性,杂交改良黄牛效果较好。云南省于1996年底从美国引进短角肉种牛110头,除10头公牛用于生产冻精外,其余作纯繁并提基层改良用的种牛。  相似文献   

19.
1品种选择肉牛肥育最好要选择优良肉牛品种,如夏洛来、西门塔尔杂交后代,奶公犊肥育效果也不错,南阳牛次之,本地黄牛效果最差。肥育年龄以2~3岁最佳,年龄稍大、体瘦但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省用进口肉用牛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杂种肉牛的生长发育及肉用性能远比本地牛为好,充分显示了杂交改良的优越性。但对杂种牛如何饲养培育,关系列今后肉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