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头末端是奶牛乳头最常发生损伤的部位。乳头末端的损伤可能会影响括约肌、乳头管或者两者都受影响。损伤可能是牛自己同侧后肢的趾或悬蹄踢伤造成,或者是由于邻近牛踢到乳头造成。这种损伤最易发生于乳房易摆动或乳房支持结构功能丧失的牛。急性损伤会引起末端乳头基层和括约肌炎症、出血和水肿。然后是乳头末端软组织肿胀,机械地干扰奶从乳头管正常下泄。另外,乳头管上皮和角质层可能会开裂、压碎、撕裂、部分翻入乳头池,或部分由乳头末端翻出。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乳头远端皮肤撕裂,但通常不会有此现象。如果有撕裂一般在乳头末端。反复或…  相似文献   

2.
乳头末端是奶牛乳头最常发生损伤的部位。乳头末端的损伤可能会影响括约肌、乳头管或者两者都受影响。损伤可能是牛自己同侧后肢的趾或悬蹄踢伤造成,或者是由于邻近牛踢到乳头造成。这种损伤最易发生于乳房易摆动或乳房支持结构功能丧失的牛。急性损伤会引起末端乳头基层和括约肌炎症、出血和水肿。然后是乳头末端软组织肿胀,机械地干扰奶从乳头管正常下泄。另外,乳头管上皮和角质层可能会开裂、压碎、撕裂、部分翻入乳头池,或部分由乳头末端翻出。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乳头远端皮肤撕裂,但通常不会有此现象.如果右撕裂一般在乳头末端.  相似文献   

3.
1 临床症状在乳房内充满乳汁时 ,乳汁成滴或呈线状自然流出 ,特别是在母牛卧地时 ,乳房受到挤压 ,乳汁大量流出。挤乳时间延迟时会促使漏乳发生 ,有时在挤乳前按摩乳房过程中也会流出。2 防治措施本病较难治疗 ,一般多是采用增强括约肌的收缩能力 ,使括约肌增厚 ,以封闭乳头管的方法。2 1 在每次挤乳后 ,用拇指和食指揉捏乳头尖端 ,每次 10~ 15分钟。2 2 每次挤奶后 ,擦干乳头尖端 ,在火棉中浸一下 ,火棉胶在乳头尖端部形成帽状薄膜 ,可封闭乳头管 ,又能紧缩乳头尖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漏乳。2 3 在乳头管周围注射青霉素、10 %的…  相似文献   

4.
奶牛漏乳即奶牛乳房充涨时乳汁自动滴下或射出,尤其在哺乳吮吸时或榨奶时更为显著。其病因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为先天性的乳头括约肌发育不良,或是由于乳头受创伤、炎症、瘢痕或肿瘤使乳头括约肌松弛、萎缩或麻痹而发生,对产奶量有一定的影响,给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1临床症状当乳房内充满乳汁时,乳汁成滴或呈线状自然流出,特别是在母牛卧地时,乳房受到挤压,乳汁大量流出。挤乳时间延迟时,会促使漏乳发生,有时在挤乳前按摩乳房过程中也会流出。2防治措施该病较难治疗,一般多是采用增强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使括约肌增厚,以封闭乳头管的方法。①在…  相似文献   

5.
1细菌侵入乳头乳头是乳房防止细菌入侵的第1道防线。正常情况下,不挤奶时,乳头括约肌会紧紧关闭着乳头管。细菌的入侵最常发生在挤奶期间。当有多余的空气进入挤奶器时,在奶中或乳头末端的细菌会被吸入乳头管和乳腺池中。正常的乳头管只有在挤奶1~2小时内处于扩张状态,但是损伤乳头的乳头管长期处于部分开放状态。环境中的微生物或存在于乳头末端损伤皮肤内的微生物很容易侵入开放或半开  相似文献   

6.
王建英 《现代畜牧科技》2020,(3):110-110,148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奶牛的多种乳房疾病,即乳房与乳头挫伤、乳头阻塞、乳房悬韧带断裂、乳房血肿、乳房皮下脓肿、血乳、乳头括约肌机能不全和乳房水肿。现阐释了以上奶牛乳房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头管狭窄对牛乳生产危害很大,可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加大、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还会导致狭乳时间延长、产奶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更重要的是奶牛乳头管狭窄是乳房炎潜在的致病因素。判断奶牛的乳头管是否狭窄,应与奶牛的品种、胎次、产奶量、乳头括约肌的缓冲能力、榨乳的难易程度和乳头管径的大小综合判定。一般情况下乳头管狭窄多发生于产量中等或偏低的牛群,通常采用以下3种简易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瑞秋 《北方牧业》2007,(10):20-20
<正>1中草药乳头药浴乳头药浴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微生物感染。为防止乳房及乳头在挤奶前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挤奶前应给予乳头药浴。可选用鱼腥草、红花和明矾组成的中药乳头消毒剂进行药浴,对乳头进行浸泡,一般为30分钟,再用毛巾擦干。乳头皮肤无汗腺和皮脂腺,且容易龟裂,给病原微生物侵入提供机会。在挤奶后乳头管括约肌松弛,15秒后才能关闭乳头,此时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挤奶后乳头药浴是必要的,也  相似文献   

9.
改善饲养卫生条件、挤奶、有效地预防手段的应用等,多数情况下可消灭传染性乳房炎病原体。但挤奶结束后以及取出挤奶杯时,乳房括约肌仍张开,从而使微生物可经乳头侵入。挤奶后2小时内,括约肌呈完全张开状。因此,这个时间内必须建立人为屏障。当乳头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时,亦可发生乳房感染。  相似文献   

10.
1乳头末端胼胝 即乳头角化过度和乳头管外翻。正常牛的乳头、乳头管括约肌和乳头口只在乳头末端有很小的突出。乳头末端硬结和随后的角化过度,如角蛋白复叶状物或纤丝的突出,经常是机器挤奶不当造成。过短的乳头更为常见,在乳头管开口部位环状括约肌区域隆起、苍白、球状的肿胀即是乳头管,其上有小而干燥,突出的角质化碎片,为角化过度,突出越大则越严重。有的角质化的复叶状物环绕在整个外翻的乳头管周围。挤奶机所致的损伤也能引起干燥,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乳房炎的感染过程 乳腺发炎称为乳房炎。它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病原细菌通过奶牛乳头管侵入乳房造成的。乳腺由四个独立腺体组成,彼此之间仅通过血管相连。细菌通过奶牛的乳头管进入乳房,乳头管由角蛋白所保护着。不幸的是,原奶为大量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环境。细菌一进入奶牛乳房就会大量繁殖,生成毒素与酶,刺激脆弱的乳房组织,使奶牛的乳腺发炎。为了抵抗入侵的病菌,奶牛免疫系统产生的体细胞(白细胞)向乳腺聚集。乳房炎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造成感染的病菌类型.以及奶牛本曙对病菌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乳房池括约肌“横隔假膜”是由于乳房池括肌的充血,发炎促使括约肌组织极度增生所形成的。发病原因,一是因干乳前期时榨奶人员榨奶手法不佳,对乳房池括约肌进行多次挤压,使乳房池括约肌多次摸擦和撞击,引起肌组织充血、发炎导至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自封式“横隔假膜”;另一原因是因奶牛在干奶期乳房池和乳头管内乳汁量极少或没有,这样就形成了池内空腔,乳房池括约肌组织出现内凸现象,奶牛在运动中因后肢对乳房摆动,或卧地时对乳房挤压,鞣搓或其他不明外来因素对乳房冲撞等,而发生撞击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池和乳头管狭窄及闭锁是奶牛乳房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畜主缺乏科学的挤乳和停乳方法以及卫生不良引起粘膜发炎、组织增生,导致奶牛乳池或乳头发生狭窄及闭锁;另有一部分是因为乳头末端损伤或发生炎症,引起乳头粘膜或括约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疤痕.导致奶牛乳头发生狭窄及闭锁。应用黑龙江农牧水产职业学院研究、北安庆华工具厂制造的系列乳头手术刀具进行治疗后,治愈率达85%,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1微生物的来源 1.1乳房内的污染 乳房中的微生物取决于乳房的清洁程度,许多细菌通过乳头管栖生于乳池下部,这些细菌从乳头端部侵入乳房,由细菌本身的繁殖进入乳房内部.因此第一股乳流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以泰顺县本地猪种雅阳猪的头胎断乳母猪为试材,活体切取正常乳头和瞎乳头的乳房和乳头,经组织学预处理后进行解剖组织学观察。结果是:瞎乳头内没有输乳管,来自乳房的导管到乳头基部就中断,在输乳管的位置由一条皮肤表皮延伸进来的管状结构所取代。其乳房内,乳腺的腺小叶萎缩细小、稀疏分布、周围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较多,小叶内和小叶间的导管很少,没有泌乳的组织学基础。证明瞎乳头乃是一个无效的泌乳系统。此观察结果为形  相似文献   

16.
李海龙 《北方牧业》2007,(15):21-21,22
<正>在现代奶牛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奶牛乳房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有乳房炎、乳房水肿、乳房外伤等,这些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乳房疾病。而乳头管狭窄或乳头管闭锁却常常被人们所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乳腺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变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并具有传染性。传染性病原菌主要分布在牛乳房表面和乳房中,多因挤奶时由挤奶员的手、擦洗乳房的毛巾、挤奶杯等在奶牛间相互传播,病原微生物经乳头管感染乳房。传染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支原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正常乳头,翻乳头,副乳头及其乳房的组织样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对照,发现正常乳头由乳基,乳头本组成;翻乳头由乳基,不明显的乳头体组成;副乳头只有小突起。对各类乳腺做成切片观察,对照,发现正常乳头和翻乳头均有完整的乳腺,乳管,副乳头的乳腺,乳管不发达,且很稀少。  相似文献   

19.
乳房位于胸前部,在胸大肌肉和胸筋膜的表面,第2—6肋高度,成年女子成半球形,中央有乳头.乳头周围色素沉着区称乳晕。乳房由皮肤、乳腺和脂肪组织构成,乳腺被脂肪组织分隔成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都有一条排出乳汁的输乳管,输乳管呈放射状排列,开口于乳头。  相似文献   

20.
奶牛漏乳即奶牛乳房充胀时乳汁自动滴下或射出,尤其在哺乳吮吸时或挤奶时更为显著,其病因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为先天性的乳头括约肌发育不良,或是由于乳头受创伤、炎症、瘢痕或肿瘤使乳头括约肌松驰、萎缩或麻痹而发生,对产奶量有一定的影响,给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