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浅谈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盐碱地是一种荒漠化类型的低产土壤,世界各地均有广泛分布。我国盐碱地分布亦很广泛,约有2000万hm’~2600万hm‘之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灌溉农业区或干旱农业区。地表植物多以盐生和耐盐生植物为主,盖度仅有30%~35%左右。由于盐碱的危害,许多农田被荒弃,成为撂荒地。仅我省柴达木盆地内由于盐渍化而荒弃的耕地就达2万hm’。因此,研究治理盐碱地的有效措施,控制其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将对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措施21排水洗盐对土壤盐碱化程度严重地区,盐碱地改良的主…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退耕撂荒地的改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柴达木盆地退耕撂荒地进行封育+灌溉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第1、2、3年地上生物量较改良前分别提高62.1%,148.3%,369.0%,草群中优良牧草比例由几乎为零上升到69.3%,群落组成由刺儿菜-苦苣菜-阔叶独行菜为主,演变为芦苇-星星草-刺儿菜为主,植物种类由改良前的4科4种增加到6科12种,植被盖度由15%上升到90%,生态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牧草改良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简要介绍了耐盐牧草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机理。盐渍化土壤种植耐盐牧草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改变,土壤结构趋于好转,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逐渐降低,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利用牧草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治碱”措施是行之有效,长期稳定的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种草改良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柴达木盆地因次生盐渍化而形成的弃耕地上建立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后,产草量、盖度和可食牧草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降低了土壤含盐量,改善了人工草地样地的微气候,减少了地面的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移。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溶液盐分含量的变化中,分析试验区盐渍化形成原因。通过盐渍化及改良过程植被种类、盖度、生物量的变化,总结治理硫酸盐氯化物盐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海南州土壤盐渍化状况和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州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共和、兴海两县,呈零星分布,面积达11.18万hm2。盐渍化土壤类型为盐化棕钙土和盐化栗钙土。由于土壤利用不当,致使土壤含盐量呈上升趋势牧草和农作物产量均不到1500kg/hm2。为此提出了综合改良措施,如改善耕灌制度、草田轮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排水洗盐等,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改良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临泽生态实验站279 hm2 盐渍化草地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中140 hm2 盐渍化草地的改良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改良盐渍化草地的技术措施,该技术措施便于操作,实用可靠,成熟可行,适用于同类盐渍化草地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盐渍化草地培育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兴运  沈禹颖 《草业科学》1997,14(5):20-22,27
在对河西走廓盐渍化草地土壤、植被改良培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资料,对河西走廓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小花碱茅和朝鲜碱茅改良盐渍土壤的机理,盐渍化草甸草地培育原理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弃耕作了进行3年的栽培研究得到,30cm土层含盐量在0.50%~1.47%的中盐和重盐碱弃耕地为碱茅的最适种植区,提出:翻耕-冬灌-撒播-耙耱-镇压-冬灌,是一套在次生盐渍化弃耕地上建立碱茅人工草地的最佳农艺措施,在不灌溉的条件下,每公顷可产青干草4560kg,播后镇压和撒播是使碱茅人工草地获得了高产的关键,可分别使青干草产量提高1575kg.hm^-2和1463kg.hm^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状况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采用主分量分析(PCA)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属于中重度氯化物盐渍地、耕作层含盐量在0.5%-4.0%之间,盐分表聚强烈,基本无自然淋溶过程。耕作层第一、二主分量显著,累计贡献率高达95.0%左右,反映了该区土壤含盐量及盐离子分布规律,认为全盐量、Cl^-,Mg^2+是该弃耕地盐渍环境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11.
才红梅 《青海草业》2011,20(3):19-21,7
对柴达木盆地的温性荒漠灌丛草地的分布和基本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为该草地的利用、保护和维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农牧交错区种草养畜的生态经济效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家庭牧场通过人工草地和暖棚等基础建设,农牧业结构调整,以及饲草、饲料加工调制和羔羊育肥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使试验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改善。结果表明:草地中优良牧草比例和植被盖度明显增加;弃耕地种草养畜不仅提高了初级生产力,减轻荒漠草地载畜压力,而且降低土壤含盐量;暖棚养畜改善了家畜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抗病和越冬能力;通过家庭牧场生产结构的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净收入达19767元,投入产出比为2.25。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碱化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碱化的形成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灌溉的初期,决定灌区土壤盐碱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是自然因子;随着灌溉时间的延长,在强烈蒸发的影响下,由灌溉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则起着长期的作用。针对柴达木盆地实际情况及弃耕地盐碱化状况,必须采取全面规划,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恢复与重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柴达木盆地弃耕地上建植人工草地试验 ,结果表明 ,建植人工草地后 ,土壤中盐分含量显著降低 ,土壤由中重度盐土转变为微盐碱化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 ,第一生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疆托克逊县草地类型以山区荒漠类草地和盐化草甸土壤为主,草地资源利用低,草地资源开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畜牧企业少,资金短缺、土地使用受限制,产业化程度低,家畜饲草料短缺,季节性供草不平衡,草地沙化、退化严重。同时提出加强草地基本设施建设、实行计划放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调整农业种植业和畜和群结构、加强草地监测和草原投入等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疆双峰驼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及天山南北坡的荒漠草场、荒漠草原草场地带。新疆双峰驼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独特的荒漠化生态条件的器官和生活习性,具有耐粗饲、耐渴、耐饥饿、耐热、耐寒、抗风沙及善长途奔走等诸多特性。作者介绍了新疆双峰驼的品种特征、生产性能及饲养管理的特点,并对新疆双峰驼的饲养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艾比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以MODIS与Landsat数据为本底,引入信息熵分析艾比湖流域2001-2017年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趋势,选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评价2017年草地的健康现状,结合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变化趋势和现状,完成草地生态系统环境健康诊断。结果表明:1)2001-2017年艾比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环境健康变化趋势为变好、基本不变、变差的区域分别占总草地面积的29.5%,59.4%和11.1%,呈现“稳中向好”的特点。2)2017年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指数的范围为0.1097~0.3892,整体健康水平不高,需要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管理。3)根据艾比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建议图,治理区占总草地面积的39.1%,主要分布在山前草地和荒漠草地;保护区占总草地面积的34.2%,分布在部分山前草地;预防区占总草地面积的26.7%,主要在城镇较为集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草地质量初探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草地优良牧草产量、可食牧草产量、载畜量、牧草利用率和覆盖度为主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工分析的方法,对武威地区32个类型草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质量最好的草地是山地草甸,质量最关的是干荒漠和荒漠摹。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武威地区草地质量分级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