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怀地黄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选地整地怀地黄为喜光、喜肥植物,抗旱性较强,怕涝,因此在选择土壤时要选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以土质疏松的砂质壤土为宜,土壤过黏、过硬的地块不宜种植怀地黄,怀地黄不能重茬,10年内种植过怀地黄的地块不能种植怀地黄。地块选好后,于秋末冬初深翻土地,使土壤得到充分的风化,翌年春季施入底肥,底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堆肥,厩肥等)为好,每667m2施5m3左右,另施入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区地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石蜡切片法、薄切片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区地黄块根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以及有效成分梓醇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用SPSS 10.0软件系统分析了不同产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与地黄块根中梓醇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黄道地药材怀地黄从外观上有以下特征:颜色较深,为黄褐色,形状为块状,最粗处直径大,长度/粗度比值小。而其解剖构造上的特征如下:横切面有菊花心,其他产区的地黄没有菊花心;怀地黄木质部/韧皮部的比值为3.7,木质部及木质部中薄壁细胞所占的比例都较其他产区要高。怀地黄中主要药用成分梓醇的含量也高于其他产区,通常都在9%以上。土壤类型与地黄块根中梓醇含量密切相关,怀地黄的道地产区土壤为砂壤土,是由黄河冲积而成的,这种土壤的特点是pH值为7.5~8.5、透气性好、持水保肥能力差。说明透气性好的弱碱性土壤适合地黄生长和梓醇积累。外地引种怀地黄块根有逐步退化变小的趋势,说明怀地黄之所以能成为“道地药材”与怀庆地区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效唑(PP333)与膨大素(CPPU)组合对怀地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脱毒怀地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实践参考.[方法]在85-5怀地黄脱毒苗块茎膨大期用PP333 200.0 mg/和CPPU0、0.667、1.333和2.000 mg/L喷施怀地黄脱毒苗,调查怀地黄脱毒苗的株高、冠幅、功能叶面积和叶片数等形态指标,收获后测定其产量和品质.[结果]PP333浓度为200.0 mg/L时,怀地黄脱毒苗的株高、叶面积和冠幅随CPPU喷施浓度和次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产量随CPPU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CPPU 1.333 mg/L处理产量最高,为80520.00 kg/ha;怀地黄块茎的梓醇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随CPPU浓度增加呈逐渐增高趋势,在CPPU浓度2.000 mg/L时分别达17.23和0.93 mg/g.CPPU浓度为1.333 mg/L时,喷施1次和两次的怀地黄产量较高,喷施3次的产量较低;喷施两次1.333 mg/L CPPU的怀地黄块茎梓醇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7.15和1.35 mg/g.[结论]PP333和CPPU组合处理脱毒怀地黄能有效提高其产量,改善其品质,提高其药用价值;在怀地黄高产优质栽培中,推荐喷施两次PP333 200.0 mg/L和CPPU 1.333 mg/L组合.  相似文献   

4.
地黄纤维素合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前克隆的地黄Rgh BNG基因碱基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特异引物,采用hi TAIL-PCR技术从怀地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578 bp DNA片段。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它与根癌土壤杆菌、土壤杆菌的纤维素合酶基因的同源性达81%~91%;它所含的45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与根癌土壤杆菌、土壤杆菌、菜豆根瘤菌、豌豆根瘤菌纤维素合酶基因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83%~99%,说明蛋白质可能具有纤维素合酶的结构域。用hi TAIL-PCR技术克隆怀地黄纤维素合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和在地黄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怀地黄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对道地药材怀地黄无害化施肥进行研究,提出了怀地黄无害化施肥的途径和方法,为实现怀地黄生产的无害化、标准化、产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怀地黄SRAP分子标记优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适宜怀地黄的SRAP反应体系,以22个不同类型的怀地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SRAP扩增结果的影响.对SRAP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以及dNTP浓度进行了探索,确立的适合怀地黄SRAP反应的体系为:在25 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20 ng、2.5 mmol·L-1 Mg2+、0.32 μmol·L-1的上下游引物、0.30 mmol·L-1的dNTPs以及2.5U Taq酶.并利用该反应体系对怀地黄22个不同品种进行了SRAP反应,发现不同品种间的DNA谱带多态性丰富,证实该体系稳定可靠,可以用于怀地黄的分子标记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一、品种选择选用优质丰产及抗病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怀地黄品种。如金九、北京3号、85-5等。二、选地怀地黄以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土壤为宜。怀地黄有连作障碍,最长期限8~10年,不与芝麻、棉花、瓜类、蔬菜类等作物连作。三、整地播前每667 m~2用10%噻唑膦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怀地黄中地黄苷D的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炮制品中地黄苷D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选怀地黄中地黄苷D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怀地黄不同炮制品中地黄苷D的含量。结果表明:怀地黄中地黄苷D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甲醇加热回流提取2 h,该工艺稳定可行,地黄苷D提取率较高;生地黄中地黄苷D的含量为0.250%,比熟地黄(0.208%)高。  相似文献   

9.
探讨怀山药—怀地黄对药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首先采用MTT法测定怀山药—怀地黄多糖、怀山药多糖、怀地黄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然后,在各多糖安全浓度范围内,用MTT法测定三种多糖对健康和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怀山药-怀地黄多糖、怀山药多糖、怀地黄多糖均具有一定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综合比较,三种多糖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顺序为:怀山药—怀地黄多糖怀山药多糖怀地黄多糖。结论,怀山药—怀地黄对药多糖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优于其单一中药。  相似文献   

10.
怀地黄品种比较和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黄苷A、梓醇和地黄多糖3种成分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怀庆-4等10个主要怀地黄农家种植品种进行了其含量测定,综合比较各品种间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地黄中3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地黄苷A含量较高的怀地黄品种有怀庆-5、9302和北京-1等,梓醇含量较高的怀地黄品种有怀庆-5、北京-1、红薯王等,多糖含量较高的怀地黄品种有金状元、白状元、怀庆-7等。同时,怀地黄各农家种植品种中,地黄苷A、梓醇和多糖的含量高低没有一致性的规律,在进行怀地黄的品种比较和质量研究时,应增加检测指标和测定方法,以更加全面地评价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怀山药连作障碍的修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分子微生态方法研究了土壤修复微生物菌剂在怀山药连作障碍土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怀山药种植土壤样品加入ZZMZ土壤修复微生物菌剂,经28 d修复后,土壤样品中连作障碍物——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及阿魏酸的总量明显降低,降解率达50.93%。  相似文献   

12.
怀地黄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传统平板培养方法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法对地黄的连作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黄连作引起土壤根际、根外细菌数量减少;根际放线菌数量增加,根外数量变化不大;真菌种类和数量都有较大变化.DGGE分析表明,头茬和重茬地黄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了明显变化,细菌数量减幅较大,有些条带消失,说明种群数量减少;放线菌种群没有大的变化,数量有所上升;真菌数量有所增加,种群发生了明显改变,表现为条带的缺失和增加.地黄连作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细菌数量减少,木霉和黄曲霉数量增加,土壤生态系统已开始失调,这可能是地黄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怀地黄根际土壤水提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GC-MS分析方法,鉴定了怀地黄根际土壤的水提物。结果表明,怀地黄根际土壤含有12种特有的化感物质,它们是邻苯二甲酸正丁酯、邻苯二甲酸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甲氧基-5-(1-丙烯基)苯酚、苯丙烯酸、苯甲酸、1-十八醇、1-二十一醇、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甲基-4-羟基苯乙酸、邻苯二甲酸癸基辛酯和邻苯二甲酸异癸基辛酯。  相似文献   

14.
一株克服地黄连作障碍有益菌的鉴定及其LuxAB基因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对克服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连作障碍有益的43号菌的性质及其对地黄连作障碍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细菌16S rDNA的保守序列进行比对,结合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等特征对筛选得到的能够克服地黄连作障碍的43号菌进行鉴定;利用LuxAB发光酶基因对其进行标记,经抗性平板筛选,滴加葵醛在暗室进行检测,看是否得到了重组菌株;比较标记前后菌株对培养基中加入生地提取液的组培苗的作用效果。[结果]鉴定结果表明,43号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检测结果表明,得到重组菌株,命名为C-43。经过比较,标记前后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基本没有变化,确定C-43对克服地黄连作障碍仍然有益。[结论]经过标记后的恶臭假单胞菌C-43号菌可用于后续的大田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开发利用地黄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鲜地黄叶片为试材,将其热烫、打浆、过滤、真空浓缩干燥后,分别用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提取浓缩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并用化学预示法和薄层层析法对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5种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最强,其最适用量为0.14%。0.14%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略低于0.02%的茶多酚,但高于0.02%的BHT和维生素C。化学预示和薄层色谱分析显示,地黄叶片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为黄酮、萜类、有机酸和酚类化合物。[结论]确定了地黄叶片有机活性物质的组合及最佳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16.
用RT-PCR技术从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幼叶中克隆地黄基因RghBNG,使用Pst I和HindⅢ分别酶切地黄基因RghBNG和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302-GFP,经过重组,构建其过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菌株GV3101,获得其工程菌;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转入地黄幼叶细胞,再生转化地黄植株。经过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qRT-PCR检测,获得过表达基因RghBNG地黄植株。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地黄基因RghBNG功能和地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用NEB对重茬地黄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重茬地黄出苗率、保苗率、单支重量及平均窝重、根茎是否膨大、梓醇含量的测定,分析NEB对重茬地黄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施用NEB能有效提高地黄出苗率、保苗率,有效防止地黄死苗;提高有效成分梓醇含量。相比对照,低浓度NEB(3 000 mL/袋兑水)对地黄平均每窝重量和根茎膨大影响显著,解决了连作障碍导致地黄块根不膨大的问题。[结论]施用NEB可作为解决重茬病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地黄品种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CTAB法提取10个地黄品种幼叶的基因组DNA,用紫外分析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基因组DNA的纯度、大小和浓度。结果表明,从80条RAPD引物中分别筛选出适合于地黄RAPD标记分析的引物17条。17条RAPD引物对10个地黄品种(系)扩增出177条带,多态条带比率(PPB)为61.58%,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0.3135,遗传相似系数(GS)在0.63~0.93,平均GS为0.7545。RAPD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将10个地黄品种分为2类:第1类含有6个品种,包括组培85—5、大田85—5、组培9302、金白地黄、金状元和大田9302;第2类含有4个品种,包括北京1号、大红袍、地黄9104和野生地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怀地黄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方法]以4种不同基因型怀地黄为材料,研究了其在7种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效应及其分化效果。[结果]7种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均能使4个不同基因型怀地黄产生愈伤组织,且愈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但不同基因型怀地黄的愈伤组织诱导效应及其分化存在差异,其中武陟6号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效果较好。[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怀地黄的组织培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菌灵在地黄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萃取法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建立了地黄及土壤中多菌灵残留的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多菌灵在地黄块根、叶片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多菌灵在0.017 5~5.18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46ng,定量限为0.092 mg/kg,其在地黄块根、叶片以及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介于86.42%~95.07%、84.73%~89.95%和90.54%~95.61%,相对标准偏差为1.38%~3.68%、2.71%~7.72%和3.63%~7.76%。多菌灵在地黄块根中的消解方程为C=0.052 0e-0.100 8t,半衰期6.88d;在叶片中的消解方程为C=3.584 3e-0.259 2t,半衰期2.67d;在土壤中的消解方程为C=0.051 6e-0.074 0t,半衰期9.36d。施药14d后,多菌灵在地黄块根、叶片及土壤中的残留均降至0.1mg/kg以下,未超出我国规定的多菌灵在果蔬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量(0.5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