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基础亲本若干经济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的选育以杜枫姜猪(杜洛克猪、太湖猪与姜曲海猪杂交而成)为基础亲本,试验结果表明:杜枫姜猪与杜姜猪、枫姜猪、姜曲海猪相比,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后腿比例和胴体肉率均有所提高,而胴体平均背膘厚、骨皮比例和脂肪比例均有所下降,肌纤维直径变粗,肌内脂肪含量适宜,具备了新品系选育的种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枫泾猪、杜洛克猪与姜曲海猪杂交,形成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基础亲本杜枫姜猪。对杜枫姜猪、杜姜猪、枫姜猪和姜曲海猪的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杜枫姜猪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后腿比例均高于枫姜猪和姜曲海猪,而胴体瘦肉率显著高于杜姜猪、枫姜猪、姜曲海猪,且板油比例较低,揭示杜枫姜猪肥育性能和产瘦肉性能较好。4个组合猪血液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含量与胴体脂肪比例呈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3.
以姜曲海猪为基础,导入枫泾猪、里岔黑猪血缘成分,产生枫姜猪、里姜猪,与姜曲海猪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枫姜母猪繁殖性能较高。对长枫姜猪、长里姜猪和长姜猪的肥育效果进行比较,长枫姜猪的肥育性能和经济效益优于长里姜猪,仅胴体品质后者好于前者。综合试验结果,确定了以枫姜母猪作为培育姜曲海瘦肉品系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4.
以姜曲海猪为基础,导出枫泾猪,里岔黑猪血缘成分,产生枫姜猪,里姜猪,与姜曲海猪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枫姜母猪繁殖性能较高。对长枫姜猪,长里姜猪和长姜猪的肥育效果进行比较,长枫姜猪的肥育性能和经济效益优于长里姜猪,仅胴体品质后者好于前者,综合试验结果,确定了以枫姜母猪作为培育姜曲海瘦肉品系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5.
姜曲海猪优质瘦肉型新品系生长和胴体品质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姜曲海猪优质瘦肉型新品系3~5世代生长和胴体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姜曲海猪优质瘦肉型新品系第5世代在25~9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652.02 g,胴体瘦肉率55.82%,眼肌面积33.39 cm2,各个指标均达到预期育种目标,已达到一个优质瘦肉型猪品系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苏姜猪是以姜曲海猪为母本,导入杜洛克猪优良基因,横交固定,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历经10余年培育的一个瘦肉型黑色母系品种。目前姜曲海猪瘦肉型新品系选育已完成第6世代选育。具有生长快、繁殖力高、胴体瘦肉多,肉质优良等特点。《农家致富》手机报通过畜禽养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业》2011,(13):11-11
苏姜猪是以姜曲海猪为母本,导入杜洛克猪优良基因,横交固定,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历经10余年培育的一个瘦肉型黑色母系品种。目前姜曲海猪瘦肉型新品系选育已完成第6世代选育。具有生长快、繁殖力高、胴体瘦肉多。肉质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江海型猪种是处于华北型和华中型的交错地带,由华北型和华中型二猪种杂交而成,故曾又称华北、华中过渡型。姜曲海猪主要分布在长江北岸沿江高沙土地区,二花脸猪是太湖猪的一个类群,产于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带,均属此型。此型猪以繁殖力高而著称,且具有经济成熟较早和脂肪较多的特点。肉用家畜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体躯各组成部分的比例,以及其各组织和各器官的相互构成关系。因此,对不同品种猪胴体的骨骼、皮肤、肌肉、脂肪各组织和各内脏器官  相似文献   

9.
对255日龄姜曲海猪、二花脸猪和长白猪宰后背最长肌、股二头肌的肉质指标测定表明:姜曲海猪和二花脸猪两部位肌肉的pH值、系水力、色泽、肌纤维细度、肌束和肌大束间间距等指标,均比长白猪好,而姜曲海猪又比二花脸猪稍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外来品种大约克猪和江苏省地方品种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以及培育品种苏钟猪共144头,结果表明,PGC1基因序列经AluⅠ酶切后存在AA、A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大约克猪中AA基因型占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为0.7;江苏省地方品种猪中,TT基因型占绝对优势,T等位基因频率平均为0.99,梅山猪和二花脸猪均为TT型。PGC1基因的PCR-RFLP基因型分布χ2检验结果表明,大约克猪与苏钟猪、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差异极显著;苏钟猪与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差异极显著;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为基础,以肉质性状为主选性状,经过6个世代选育,培育的优良肉质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具有肉质好、瘦肉率高、生长快、产仔多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系。DⅣ2系后备公母猪6月龄体重分别为103.50和97.77 kg,达90 kg日龄分别为161.68和169.42 d,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69和1.70 cm;同胞测定猪肥育期日增重714.23 g,达90 kg日龄170.02 d,饲料利用率2.8∶1.0,胴体瘦肉率60.23%, 肌内脂肪3.13%;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53头。以DⅣ2系作母本生产的“大×DⅣ2”、“长×DⅣ2”二元和“杜×大DⅣ2”、“杜×长DⅣ2”三元杂优商品猪,达90 kg日龄145.1~157.6 d,饲料利用率2.4∶1.0至2.9∶1.0,瘦肉率66.4%~68.1%,肌内脂肪2.75%~3.36%,是理想的杂优商品猪生产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系优质肉鸡屠宰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个大恒优质肉鸡品系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为进一步选育优质肉鸡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恒优质肉鸡A、B、C、A×B和C×B等5个品系为研究对象,相同条件下饲养至10周龄进行屠宰,测定屠宰体重与肉用性能。[结果]除腹脂重以外,各品系及杂交组合公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鸡。杂交组合A×B和C×B的屠宰率在85%以上,全净膛率在65%以上,产肉性能良好,A×B杂交组合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均高于C×B组合。[结论]不同品种的优质肉鸡生长和屠宰性能存在差异。杂交组合A×B生长速度快,适于在对优质肉鸡生长速度要求高的市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湖北白猪Ⅳ系为基础,培育抗应激品系.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应激敏感基因已彻底清除;品系的各项经济性状达到并超过育种目标的要求.后备公母猪6月龄体质量分别为104.04 kg和97.83 kg,达90 kg日龄分别为164.76 d和169.42 d,活体背膘厚为1.59 cm和1.50 cm;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2.82~12.86头;同胞测定猪达90 kg日龄166.61 d,饲料利用率2.76:1,胴体瘦肉率61.32%.以抗应激品系为母本,与高瘦肉率的皮特蓝、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皮×抗”、“杜×抗”杂优商品猪,达90 kg体质量日龄分别为156.59 d和160.35 d,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33:1和2.34:1,瘦肉率分别为64.09%和64.64%,肌内脂肪分别为2.56%和3.12%,是理想的杂优商品猪生产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雅南猪胴体品质与所测生化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f(cc)型猪肉质显著好于TF(BB)型和Tf(BD)型,后者产生PSE猪肉的可能性较大;雅南P猪(o-1)(AB)型对肌肉贮存损失的影响极显著大于P(0-1)AA型(P<0.01),杂交猪P(0-1)AA型对背膘厚和脂肪率的影响显著大于P(0-1)AB型(P<0.05),Pa(AB)型对膘厚、脂肪率的影响显著大于Pa(AA)型(P<0.05);不同体重阶段血清中β-及前β-脂蛋白含量与瘦肉率呈负相关,与脂肪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水稻糙米率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30个恢复系品种作父本,共配制两系杂交水稻组合74个,进行两系杂交水稻糙米率配合力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F1谷粒的糙米率与父本(恢复系)和双亲平均的谷粒糙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23和0.3068;与母本(不育系)谷粒糙米率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031.2)6×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糙米率性状的表现在组合间差异极显著;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个基因型方差的65.02%,特殊配合力方差占34.98%;一般配合力作用,父本的作用(基因型方差为63.70)大于母本的作用(基因型方差为55.34).  相似文献   

17.
采用湖北白猪优质系,选取自杂交一代开始到第三世代各阶段共379头猪只的生长肥育资料和75头猪只的屠宰测定资料,进行了生长肥育和胴体性能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90kg左右体重的屠宰率可达75%,瘦肉率可达59%,肌内脂肪含量也在3%以上,说明选育群生长肥育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分析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结束体重与结束日龄、全期日增重、背膘厚和前期日增重有较大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3、0.35和0.31;屠宰体重与屠宰率和眼肌面积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33.与瘦肉率、脂率、板油率和肌内脂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22、0.18和0.21:瘦肉率与脂率、板油率、胴体膘厚和肌内脂肪有较高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6、-0.47和-0.35,与眼肌面积有较高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这提示选育工作要注意兼顾瘦肉率和肌内脂肪的选择.结果还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最适上市体重为90 kg.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反转录转座子1基因(retrotransposon-like-1,RTL1)潜在的变异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测序发现在猪RTL1基因编码区1 209 bp处存在G/A突变,利用PCR-Fnu4H I-RFLP方法在9个猪种中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且在360头大白猪×梅山猪F2代群体中进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与皮率、内脂率、6-7腰椎间膘厚、胸腰椎间膘厚、背最长肌pH、股二头肌肌肉色值呈显著相关(P0.05),与骨率、肩部膘厚、臀部膘厚、平均背膘厚、背最长肌失水率、背最长肌系水力、背最长肌肌肉色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9.
甘肃白猪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较详细的研究了即将育成的甘肃白猪四个品系群猪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证实甘肃白猪作为我省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主要亲本、其重要经济性状已具备较高水平.四个品系肥育猪胴体瘦肉率平均为52.93%,较原地方品种提高16.96%,而且肉色鲜红,肉质细嫩,未见异常肉质.瘦肉率高,背膘薄、眼肌面积大,后腿部发育良好,是各品系的共同特点,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