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2.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樟子松作砧木,以红松作接穗,改变了红松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生物学特性,扩大了红松的栽培范围。试验表明:在章古台沙地经嫁接的红松生长发育良好,并正常开花结实,径生长量为樟子松的117.8%,材积为146.38%,其木材产值是樟子松的4.4倍。  相似文献   

3.
长岭县东岭经营林场在搞好杨树采伐更新的同时,通过反复实践,取得了栽培松树的经验,从1974年开始大面积造林,现有松树造林面积11.190亩,其中大部分是樟子松。我县的沙地以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为主,分布在西北部。他们在沙地营造樟子松主要掌握以下七个技术环节:一、培育壮苗,保护苗根樟子松造林采用二年生换床苗,成苗要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根系发达,苗高15~25厘米,根径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红花尔基林业局沙地人工樟子松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材积与胸径连年生长量、树高连年生长量、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残差检验,发现胸径与树高灰色预测模型精度最高,井用此两模型预测了樟子松生长进程,得出人工樟子松林优势木在30年时即可达到中径木标准,进入工艺成熟,可以采伐利用.同时表明人工沙地樟子松林能够成林成材,具有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也是北方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文章论述了樟子松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沙地育苗技术,主要从樟子松育苗时圃地的选择、圃地选定后的整地和改土、施肥、播种育苗和播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的沙地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6.
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樟子松天然林分布地,其天然幼苗有着自然更新的良好环境。经实地调查得知:天然沙地樟子松幼苗小片状分布林中,在边缘母树下,断断续续,零散地生长着,幼苗大部分生长在沙坑的阴面。樟子松幼苗在4月末芽萌动,5月下旬嫩芽迅速生长,到6月中旬新生枝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同时,地径也快速生长,持续到9月。幼苗树龄越大,生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林龄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的变化,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高生长与林龄变化的规律,为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科尔沁沙地最早引种地——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中选择10-60a林龄的样地,调查、观测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龄、树高,并使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高与林龄有极显著相关性;由于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导致树高连年生长量不同,并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在起始阶段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高峰后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期,然后逐渐下降直至维持缓慢增长;树高生长量随林龄变化的模型为y=0.546x0.794;树高生长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长,立地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延长或缩短这种进程,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预测理论,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初植密度和中龄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调控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适宜的初值密度为2m×2m,说明初值密度稍大一些,有利于樟子松在沙地上的生长,但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密度过大,易引起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章古台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中磷的文献进行总结,认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素含量偏低,凋落物、林型及林龄都影响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分布。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素主要还是以有机状态存在的,无机磷含量以Ca-P为主。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现状,分析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辽西北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过3年(次)连续进行春、夏、秋季芽接开心果的试验,结果表明:夏季接活率比春季高18.0个百分点,比秋季高42.7个百分点;春季接活率比秋季高24.7个百分点,秋季接活率仅为34.0%。夏季芽接后到成活需要8d,春季需要半月,秋季所需更长。夏接可比春季多繁育1/3倍的果苗,比秋接多1.25倍;春接比秋接多2/3倍。以夏接为主、春接次之繁育开心果,可早接多育果苗,扩大栽植开心果面积,加快开心果示范园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浓度ABT生根粉溶液对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扦插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生长抑制剂多效唑和矮壮素对三角梅植株的矮化效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0.85g/LABT处理的三角梅生根率最高,达87%,且接穗侧根多、粗壮;矮化效果最好的为多效唑(PPP333)溶液,浓度为10g/L处理的三角梅矮化率为87%。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油茶育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油茶芽接和扦插育苗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油茶扦插成活率高于芽接30%~50%;每公顷出苗量高于芽接1倍多;苗木良种纯度高,但生长量滞后芽接0.5~1年;每公顷成本投入低于芽接15.75%;收入高于芽接2.36倍;扦插育苗经济效益显著,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14.
选择20年生的荸荠种、东魁杨梅和水晶种3个杨梅品种雌株各3株,21年生实生雄优株、21年生荸荠种雌雄同株杨梅和12年生实生东魁雄杨梅进行3a授粉试验,研究杨梅授粉坐果的特性及若干果实性状的花粉直感规律.结果表明:杨梅花粉生活力较强,9d后仍达75.8%以上;杨梅坐果率与花粉生活力不成正比.雄株花粉对坐果率的花粉直感效应明显,即雄株花粉以实生东魁杨梅雄株花粉坐果率最高,平均21.47%;品种以水晶种坐果率最高,平均22.47%;年份以2008年坐果率最高,平均16.43%;雄株花粉与杨梅品种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的坐果率趋势一致,各品种套袋后人工授粉的坐果率略低于自然授粉,套袋不授粉的不结果.不同雄株对不同杨梅品种成熟期和果实品质(如色泽、果实大小、风味等)的花粉直感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花木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讨论了世界各国在花木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情况。对目前花木新品种培育、花木栽培方面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花木育种和栽培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和家系种子苗木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东拟单性木兰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珍贵用材树种。2006年10月,收集湖南长沙12个和江西7个优良单株(家系)种子进行苗木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千粒重在84.75~187.10g之间,平均千粒重为132.1g,湘10最重。始发天数在18~87d之间,平均始发天数为27d,以湘11最长,赣1、赣3和赣6最短。场圃发芽率在43.6%~75.6%之间,平均场圃发芽率为56.16%,湘2最高,赣5最低,最高家系比最低家系的场圃发芽率高73.4%。出苗期在84~136d之间,平均出苗期为113d,湘11最长,湘8最短,最长家系出苗期比最短的多52d。苗木保存率在69.23%~93.60%之间,平均保存率86.22%,湘7最高,赣4和赣6最低;湘种源家系保存率86%,赣种源家系保存率74.29%。苗高生长家系间及重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苗木高14.5cm,高生长在10.8~19.5cm之间,以湘7最高,达19.5cm,其次是湘9和湘4,赣种源家系平均苗高为11.2cm,湘种源家系平均苗高比赣种源高36.6%。千粒重与苗高、发芽率及保存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立地指数级为16的杉木林内共设置12个固定样地,经过30年系统观察,对杉木传统经营方式和大径材经营方式的经济与养分利用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30年内,传统经营方式经营1.5个轮伐期,产木材558.371 m3/hm2,收益702 156元/hm2,木材效益1 258元/m3;需要造林2次,前期成本26 182元/hm2,后期成本268 018元/hm2;经营净收益为407 956元/hm2。大径材经营方式经营1个轮伐期,木材效益达到1 786元/m3;前期、后期经营成本分别为传统经营方式的50%、76.9%,经营净收益高于传统经营方式34.3%。传统经营方式1.5个轮伐期内消耗氮、磷、钾、钙、镁总量为1 110 kg/hm2,而大径材经营方式养分消耗为传统经营方式50%,单位养分利用效益是传统经营方式的2.7倍,达到989元/kg。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自1997年以来,绿化覆盖率从23.79%提高到30.06%;人均公共绿地从5.18m2提高到7m2,然而离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仍有差距.还存在以下问题(1)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匀,绿地系统不完善;(2)园林植物种类少,物种多样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3)结构单一;(4)乡土植物应用少,彩化不足,地方特色不明显;(5)城区大树少,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没有得到充分应用;(6)苗木基地建设严重滞后;(7)园林建设市场混乱.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昆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提出了5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风景游憩林的评价方法、风景资源管理系统、风景游憩林营建技术、风景游憩林的抚育间伐、森林群落结构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等内容, 同时讨论了风景游憩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对塞罕坝机械林场8个林分类型108个林班的地表森林可燃物组成、载量、含水率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成林和幼林、樟子松成林和幼林、针叶混交林、桦次生林等林分地表可燃物以枯落物为主,栎次生林和灌木林地表可燃物由枯落物与灌木组成,未成林地与草地可燃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地表可燃物载量依次为落叶松成林〉落叶松幼林〉针叶混交林〉樟子松成林〉樟子松未成林〉针阔混交林〉桦次生林〉樟子松幼林〉落叶松未成林〉灌木林〉栎次生林〉草地;草地与栎次生林的含水率最低,着火点也最低,火险危险程度最高;将现有林分按燃烧类型划分为5个类型20个亚类,全场地表可燃物总载量约为2.5×10^6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