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雌性生殖的激素调控作用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关于昆虫激素类物质对桑蚕卵巢发育的影响,国内外也多有报道.试验以桑蚕早期雌蛹和结扎雌蛹为材料,着重探讨MH、JHA和CA_3三种激素类物质对卵巢发育过程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茧质看“桑蚕解氟剂”的解毒效果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吕顺霖,石旭平,李超龙为了防止和缓解由大气氟污染引起的桑蚕氟中毒症,保证蚕茧生产的正常发展,蚕业界正在考虑各种对策。其中研制一种缓解桑蚕氟中毒的药剂也是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笔者在研究桑蚕氟中毒机理的基...  相似文献   

3.
提高桑蚕叶丝转化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丝转化率是养蚕生产上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提高叶丝转化率的研究对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桑蚕叶丝转化率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桑蚕叶丝转化率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提高桑蚕叶丝转化率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房健 《江苏蚕业》2006,28(4):43-46
南通是“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湖桑之乡”,桑蚕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由于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和国内“东桑西移”的推进,桑蚕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笔者在分析南通桑蚕产业优势与特点、面临挑战与存在差距的基础上,从产业定位、基地建设、综合利用、行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在“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效益、拓展产业领域和加强组织协调”方面挖掘桑蚕产业深厚文化底蕴,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野桑蚕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和日本野桑蚕染色体进行了观察、研究 ,比较了中国野桑蚕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的形态行为 ,发现这些差异与雌雄蚕染色体是否发生交叉是一致的 ;同时在两个地区的雌蚕粗线期均发现了末端分开呈不对称的“Y”字二价体或提前分离的二价染色体 ,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唐涛 《广西蚕业》2009,46(2):37-41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桑蚕业与所有行业一样,难免受到冲击。应对危机、保持广西桑蚕业生产大省的地位,应巩固桑园面积,改良桑蚕品种、推广良种良法、提高适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三高蚕业”,全面提升茧丝质量,加快茧丝绸深加工业的发展,拓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途径,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2012年依照《2012年国家桑蚕试验实验室鉴定实施方案》对1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调查了其饲养成绩、茧丝质和综合经济性状,结果表明:该对新品种孵化齐一、发育整齐,茧丝成绩和综合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8.
在凌云县加尤镇伟八村,放眼望去,一片青青的桑园在大石山区格外引人注目,令人不得不感慨桑蚕产业已是该县大石山区不可替代的一项农业支柱产业。自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性工程实施以来,该县抓住机遇,发展桑蚕这一主打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桑蚕产业已成为该县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大部分群众通过发展桑蚕产业住进了楼房,购买了汽车。  相似文献   

9.
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是指桑蚕干茧经营者,在桑蚕干茧交易结算前,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桑蚕干茧的质量、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的活动。公证检验由国家专项财政拨款,不收取检验费用的第三方检测行为,是惠农、富农、服务民生的一项优惠政策,是促进“三农”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栽桑养蚕在宽城已有300多年的传统。宽城县的蚕茧以茧色洁白、茧丝长、“三率”(茧层率、上车率、解舒率)高在全国评比中与山东省并列第一,深受青睐。进入“十.五”后,宽城县委、县政府把桑蚕业作为拉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按照“建一个龙头企业,拉动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的发展路子,倾力发展桑蚕这一支柱产业。但近两年,由于国际国内茧丝市场波动较大且持续低迷,宽城县桑蚕业也步履为艰,出现了茧贱伤农砍树现象。这一朝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推动桑蚕产业发展,对该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优势与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对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 建国以来,我省科研、教育和蚕业生产部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为了选育适合于我省条件饲养的桑蚕新品种,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五十年代初期,桑蚕品种选育工作以从土种中提纯育成“大09”、“解放一号”、“42”等等土种类型的品种为主,这些都是黄茧品种;其后,转向以选育白茧丝的多化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蚕业词汇的混乱现象作者在编辑《蚕业文摘》工作中,从接触到的有关来稿中感到目前在蚕业词汇的使用上十分混乱。《蚕业文摘》收录国内外近200种期刊文献,每年约接受2000余条文摘稿件。这些稿件出自不同作、译者之手,对于遣词用句十分繁杂、混乱。同一刊物甚至同一作者写的文章用词不统一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经常用到的蚕的名称,叫法就常不统一。“家蚕”有人称“桑蚕”,还有人称“家桑蚕”;“野蚕”有时泛指家蚕以外的其它蚕类,有时又专指桑树上的一种害虫——野生桑蚕;“蓖麻蚕”的名称更是繁杂,有木薯蚕、马桑蚕、莴苣蚕、鹤木蚕……等叫法。总之,给它吃什么叶就把它叫什么蚕。有的科技文章和小册子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沙蚕毒素类农药是目前农业上防治水稻三代二化螟推广的广谱、低毒、高效新型农药,也是对桑蚕威协最大、预防不机、解毒最难的一种农药,在桑稻混栽区,已成为影响蚕桑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桑蚕沙蚕毒素类农药中毒机理、规律、症状诊断及可行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处理和预防桑蚕类似中毒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韦波 《广西蚕业》2004,41(12):6-13
广西的桑蚕业始于东汉,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时,合浦已出现男子耕农,女子桑蚕织绩……”说明公元25~222年间已有“桑”、“蚕”、“织”、“绩”等蚕业生产活动。据记载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徐闻、合浦等口岸出口国外的。唐代张文昌的《桂州》诗:“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说明当时广西养蚕普遍,一年养蚕的批次很多。  相似文献   

15.
江平 《四川蚕业》2020,48(2):49-50
<正>桑蚕一代杂交和质量执行《NY326-2007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与病蛾率、良卵数、良卵率、孵化率、病卵率等指标,一并列入桑蚕一代杂交种质量检验项目。杂交率不合格导致蚕儿发育不齐,开差大,技术处理难度大;体质弱,抗病力、抗逆性差,易发病;茧型、大小不匀,茧质、丝质差,单产低,经济效益差。直  相似文献   

16.
桑蚕幼虫5龄期,添食“增茧灵”提取的热水浸出液,具有缩短龄期、增加丝量、提高体质的效果,已有不少报告。本文主要探讨使用“增茧灵”乙醇-乙酸乙酯粗提物,添食桑蚕幼虫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程淑红 《蚕桑通报》2006,37(3):60-60
适宜的饲养技术、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消毒方法是桑蚕饲养成功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透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先进经验,提出相应对策,对桑蚕饲养成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通过营造蚕儿适宜的发育环境,严格消毒,合理饲养是桑蚕饲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7,44(1):20-20
2006年11月24至25日,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6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应宜州市的邀请到该市考察桑蚕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为“十一五”期间宜州市桑蚕业发展“问诊把脉”,为该市桑蚕业生产向标准化迈进出谋献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经过对7批4个引进桑蚕品种的饲养试验,初步筛选出菁松×酷月”和“陕蚕2号”两个桑蚕品种.作为生声用种在固原地区首批推广使用。经缫丝测定,蚕茧的综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固原地区气候特点的桑蚕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韦波 《广西蚕业》2004,41(Z1):6-12
广西的桑蚕业始于东汉,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时,合浦已出现男子耕农,女子桑蚕织绩……”说明公元25~222年间已有“桑”、“蚕”、“织”、“绩”等蚕业生产活动。据记载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徐闻、合浦等口岸出口国外的。唐代张文昌的《桂州》诗:“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说明当时广西养蚕普遍,一年养蚕的批次很多。19世纪90年代以后广西蚕业有了空前发展,至1931年蚕茧年产量达到3282.5吨,占当时全国鲜茧22.1万吨的1.5%。此后又逐年下降,1949年产茧仅有94.5吨。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的桑蚕业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1950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