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培密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2004年5月,将温室培养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scne)幼苗按照5种栽培密度(11、16、25、44、100株·m-2)移栽到田间,并于2004年9月中旬采收.我们对喜树幼苗的生长(包括株高和冠幅)、生物量分配、喜树碱含量和产量进行了研究.就5种栽培密度而言,喜树幼苗生物量、株高、冠幅及总叶面积均在密度为25株·m-2时最大.嫩叶喜树碱含量高于喜树幼苗其它各器官的喜树碱含量并且随栽培密度的改变有明显变化,在100株·m-2时达到最大,但其它器官喜树碱含量随栽培密度的变化不显著.栽培密度为25株·m-2时,喜树碱积累显著增强.结果显示,为得到较高喜树碱含量的喜树原料,喜树幼苗的最适栽培密度应为25株·m-2.  相似文献   

2.
对1年生喜树的生长规律、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CPT)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同叶龄叶片喜树碱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喜树高生长、粗生长及生物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生长速率最快出现在6月中旬~7月中旬;无论是嫩叶还是成熟叶,喜树碱含量均为单峰曲线,均在7月中旬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整个生长期内,嫩叶中喜树碱含量均高于同期成熟叶中的喜树碱含量;喜树叶片中喜树碱(CPT)含量与叶片的叶龄呈负相关,即叶龄越小,叶片中的喜树碱含量越高;叶龄越大,叶片中的喜树碱含量越低,叶龄为5天的嫩叶,其喜树碱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长江以南8个不同种源的1年生喜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土培盆栽模拟干旱环境,研究干旱对不同种源喜树苗期生长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干旱胁迫下各种源叶片喜树碱含量,计算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限制喜树苗期的生长,不同喜树种源地径和苗高的生长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均受到抑制,不同干旱处理间和种源间喜树的地径增粗、苗高增长、总生物量及叶产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对叶片喜树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干旱处理程度加深,叶片喜树碱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旱导致大部分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降低,仅有桂林种源和南京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有所升高,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轻度干旱下种源桂林的喜树碱产量最高,达到27.904mg。轻度干旱可以提高喜树苗木叶片喜树碱含量,同时种源桂林在所有受试种源中均有较高的叶片喜树碱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施肥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照0 kg P·hm-2、低磷42 kg P·hm-2、中磷84 kg P·hm-2、高磷168 kg P·hm-2)对喜树当年实生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喜树幼苗的苗高及叶、茎、根的干物质量均增加,且各施磷水平幼苗叶、茎、根的干物质量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磷素水平下,幼苗叶、根、茎中的喜树碱含量均在低磷水平时出现最大值,并且低磷水平与对照间喜树碱含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磷用量的增加,喜树全株及叶、茎的喜树碱总量持续增加,但喜树全株和叶在高磷与中磷水平间差异不显著。根中喜树碱总量在不同磷素水平差异显著,在中磷水平最高。由结果可知:磷可以促进喜树幼苗中喜树碱的合成,适当的低磷胁迫可以增加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含量。培育喜树碱原料林时,适宜的施磷水平应为中磷水平,幼苗喜树碱总量主要取决于喜树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喜树碱是我国特有抗癌植物——喜树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次生代谢产物。文章采用TLC法和HPLC法测定了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对喜树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月的嫩叶为外植体、在低无机盐浓度的SH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最高,可达0.04‰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东部山区黄波罗播种育苗的混雪层积时间和保留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混雪层积时间增加,黄波罗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呈上升趋势,混雪层积145d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最大,分别达到81.35%、64.59%;1年生幼苗保留密度为100株·m-2时,Ⅰ级苗单位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半枫荷苗木质量,通过浸种时间与播种密度对半枫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研究。种子萌发试验以半枫荷的种子为材料,设置0h、12h、24h、48h、60h共计5种浸种时间处理,观察记录半枫荷种子的场圃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密度试验以半枫荷种子为材料,设置280粒·m^-2、66粒·m^-2、44粒·m^-2、33粒·m^-2共4种不同播种密度,测量1a生半枫荷幼苗苗高、地径、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及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半枫荷种子的适宜浸泡时间为48h,结合半枫荷苗木的质量和数量,半枫荷的适宜播种密度为44粒·m^-2。  相似文献   

8.
2016年8月,对‘丽玫’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Limei’当年生叶片特征、气孔密度及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春、夏各梢段叶片均从基部到顶部逐渐变小,尤其春梢顶部的叶片长、宽、叶面积、单叶质量均显著小于其它位置的叶片;叶色参数、气孔密度及大小总体差异不大。夏梢叶片在叶片长度、宽度、叶面积、气孔密度这些指标上与春梢叶片相差不大。试验显示,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11.67~15.01μmol·m-2·s~(-1),光补偿点7.50~17.50μmol·m-2·s~(-1),光饱和点1 104~1 419μmol·m-2·s~(-1),节间长度11.33~19.46 mm,说明‘丽玫’不仅耐修剪,而且具有良好的耐荫性和耐强光能力,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强,是一种优良的园林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9.
榛林经营密度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铁岭地区平榛为试材进行经营密度及施肥试验.密度试验发现不同经营密度间榛林的产量差异显著,结果表明:2年生榛林最适密度为20~25株·m-2;3年生榛林最适密度为15~20株·m-2.施肥试验发现榛林从1年生开始就应该进行施肥,施肥种类、数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2~3年生榛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在铁岭地区,2...  相似文献   

10.
为给喜树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弱光环境下红、黄、蓝、绿等光质对喜树幼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光使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其它单色光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减少部分主要是叶绿素b,叶绿素(a/b)比值升高;与白光相比黄光使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而其它3种光条件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红光使丙二醛含量升高,同时使叶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其它3种光对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影响不大;与白光相比,绿光和红光可使叶片中喜树碱含量增加,而黄光和蓝光不能引起喜树碱含量的增加。弱光条件下不同光质对喜树幼苗生长形成了胁迫,光质对其初生和次生代谢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