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华南石灰岩地区常见植物任豆,以及两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楝叶吴莱萸、石斑木在干旱胁迫下体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在石灰岩地区筛选优良的抗旱节水树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三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都表现出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楝叶吴莱萸在干旱胁迫第9d最先达到峰值(5.08μmol/gFW),任豆和石斑木第12d达到峰值,分别为4.46和3.35txmol/gFW。苗木SOD活性也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中度干旱时期达到峰值,楝叶吴茱萸和任豆的SOD活性在干旱胁迫的第9d达到峰值,分别为384.89和445.07U/g,石斑木SOD活性则在第12d达到峰值517.40U/g。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石斑木与另两种植物比较,第一个峰值更迟出现,第二个POD活性峰值为1490.24mg·g^-1·min^-1,是三者中最高的。经过对三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可知,三个树种中石斑木的适应性较强,抗旱性能较好,其次是任豆,楝叶吴茱萸的抗旱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华南地区三种苗木蒸腾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裸露地区土壤普遍具有土层浅薄、保水性差的特征,因此石灰岩地区植物会经常面临干旱胁迫逆境。该研究选择华南石灰岩地区常见的任豆,以及两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楝叶吴茱萸、车轮梅,通过比较分析这三种植物的盆栽苗木在不同的干旱胁迫程度下的叶片水势、耗水量以及耗水速率,揭示蒸腾耗水规律,为评价植物抗旱性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在水分亏缺条件下进行造林或者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苗木以白天的耗水为主;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日总耗水量的大小顺序均为:任豆〉车轮梅〉楝叶吴莱萸正常水分条件下三种苗木的耗水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轻度干旱胁迫时,楝叶吴菜萸和车轮梅的耗水速率日变化趋势则呈“双峰”曲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干旱胁迫较为严重时,三种苗木的耗水速率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比较小,在7.9~114.3μmol.m^-1·s^-1之间。综合实际耗水速率的降幅以及重度干旱胁迫下的耗水速率来看,抗旱节水性能大小为:任豆〉车轮梅〉楝叶吴茱萸。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两种速生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竹柳和尾巨桉2种速生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的变化,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在华南地区选育优良的抗旱、节水速生树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叶绿素a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尾巨桉降幅为70.2%,竹柳为55.5%;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先缓慢增加后降低,叶绿素b含量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变化较小,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主要由叶绿素a引起,竹柳的叶绿素(a+b)含量变化幅度小于尾巨桉。叶绿素(a/b)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小值均出现在干旱胁迫第9 d,且竹柳的降幅小于尾巨桉。经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得出竹柳比尾巨桉的适应性强,抗旱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速生树种尾巨桉和竹柳幼苗的光合特性和根系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华南地区两种速生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和竹柳Salix spp.幼苗,通过测定其各自光响应曲线特征、光合生理指标(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胞间CO2浓度C i、蒸腾速率T 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规律以及根系特征指标(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对比此两种树种光合生长能力、水分利用和消耗能力以及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0:00和16:00,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不明显,尾巨桉和竹柳白天瞬时WUE变化范围分别介于1.863~3.941μmol/mmol和2.645~3.894μmol/mmol之间。(2)P n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G s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T r与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C i和WUE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3)竹柳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以及白天不同时间瞬时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尾巨桉,显示出了更优的潜在和实际光合生长能力,而尾巨桉全根系和细根(直径≤2 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均高于竹柳,表明尾巨桉具有更强的吸水和吸肥能力。(4)综合来看,竹柳光合生长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高,但叶片水分消耗较大,而尾巨桉节水性好,吸水吸肥能力更强,两个速生树种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5.
为人工促进粤北石灰岩退化森林植被的恢复提供树种选择依据。通过生长调查和土壤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广东清新县白湾石灰岩试验地7个阔叶树的早期生长表现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任豆和喜树生长快速,其树高和冠幅年净生长量均达1m以上;枫香、铁冬青、楝叶吴茱萸、杨梅和光皮树的树高年生长量在0.5-0.9m之间,冠幅净生长量在0.3-0.5m之间。(2)土壤肥力检测结果表明,造林树种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根区土,反映了造林树种可改良土壤肥力,但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富集特性存在差异。铁冬青根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较高;生长较快的任豆和喜树的土壤肥力较低,任豆根区的交换性钙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树种。反映了树木生长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富集特性存在差异。(3)基本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影响石灰岩造林的主要因素,为石灰岩造林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海南贫瘠的海滨阶地对尾叶桉、斑叶桉等8种桉树进行了造林试验。用座标综合评定方法选出适生性强、生长快、产量高、抗性强的尾叶桉、巨桉、斑叶桉和粗皮桉为优良短轮伐期薪炭、用材树种;窿缘桉、赤桉和细叶桉为较好的树种;野桉生长差,保存率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了尾叶桉、巨尾桉二树种在两广的生长表现,造纸制浆性能、理化质量指标及其对抗病抗风能力等存在问题,提出了尾叶桉、巨尾桉纸浆材的选育和对策。近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巨尾桉(E. gandisXE. urophylla)这两个桉树种在华南各地发展很快,尾叶桉人工林已达八万多亩,巨尾桉人工林约5000亩左右。但各试种点和人工林种植点发展在生产上也暴露了这二个树种的一些缺点,表现为1、抗青枯病能力差;2、抗台风能力较当地沿用的雷林1号桉(E. leizheuNo.1)赤桉(E. camaldulellsis)、园角桉(E. tereticornis)、刚果12号(E. 12ABL)等桉类差,因此从林木改良和遗传育种的角度出发,有目的地选育出速生、抗逆性强(抗青枯病抗风)和筛选出符合纸浆材经济性状要求及高质量指标的种源、品种、家系、无性系很有必要,现就几年来华南各地尾叶桉、巨尾桉生长特性,对青枯病及风害抵抗能力以及制浆造纸质量等情况综合,提出有关这二个树种的选育措施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3个阔叶树种在广东省清新县白湾镇石灰岩山地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楝叶吴茱萸、任豆和千年桐3个落叶树种的存活率在90%以上,生长也最快,3 a生平均树高在3.0 m以上。2个常绿树种浙江润楠和铁冬青表现次之。肥皂荚和长叶竹柏的存活率也较高,但生长较慢,3 a生平均树高不到1.3 m。亮叶含笑、金花茶、蝴蝶树和肖蒲桃的试验苗木几乎全部死亡,表明这些树种不适宜在石灰岩山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无性系DH3229、EC14、C6、巨桉、尾叶桉U6为参试品种,对参试品种3年生林的各项生长指标、抗逆性指标等进行了系统观测、评价。其结果表明,桉树耐低温寒害、耐高温干旱是重庆地区抗逆性状的核心指标,DH3229速生丰产树种可作重庆西部低海拔生态区域的优良种源,其无性系种苗可用于重庆地区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园林绿化。本项研究结果扩大了尾巨桉DH3229的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10.
探讨永安市引种的尾叶桉、巨桉、巨尾桉在同一气候、同一栽培模式下对立地级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巨尾桉、尾叶桉对立地级的适应性比巨桉强,巨桉要求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速生丰产潜力,否则反之。  相似文献   

11.
老牌影星詹妮弗·康纳莉在2008年拍摄了最新的公益广告,这则广告旨在唤起民众保护水源的意识。詹妮弗曾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广告将非洲恶劣的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全世界的朋友,让更多非洲人民喝上干净的水。”事实上詹妮弗在2008年以前就加入了非洲的PSA组织,为改善非洲缺水问题而到处奔波筹集资金,可见其对公益事业的热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森林地面水源取水和水质优化处理系统处理前后水体的水量和水质进行测定,分析出水量与水位差的函数关系及水体水质的变化规律,从而掌握收集地面径流水量及处理水质的情况。结果表明:当水源收集处理系统原水水位和净水池水位差为10~15cm时,过滤区单位面积出水量为0.39~0.74m^3/h·m^2,浑浊度去除率为99.48%,肉眼可见物的去除率为100%,可以满足森林消防和游客活动中的大部分用水的(饮用水除外)水质要求,是构建无动力环保林业供水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为森林水源生态收集处理利用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玫瑰、多肉、栀子花……很多在印象中只长在土里的植物,放在水里竟然也养得郁郁葱葱。水和绿,最适合给燥热的心情降温。夏天养一些水培植物放在室内,叶、茎、花、根都可以成为观赏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最常见的两种水培方法。水培养护:1.刚插的时候,隔一天换一次水,根系长出后,秋冬季每月换水一次,夏季适当增加换水次数,保持水质清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质的斥水性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近况,研究了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椰糠对基质吸水性能和持水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育苗试验检验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椰糠有无副作用。结果表明: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椰糠均能很好地增强基质的吸水性能和持水能力,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椰糠联合应用并未引起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条件下臭柏匍匐茎的蒸腾和吸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臭柏长期室内石砾土栽培条件下,通过培养液中加入PEG以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pF值3.0)、水分胁迫区(pF值2.3)2种处理,并分别从匍匐茎中部人工培养不定根,测定有不定根和无不定根匍匐茎小枝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其水势的日变化和叶片水分特性.结果表明: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匍匐茎先端小枝通过降低正午水势提高吸水能力;基部小枝通过控制蒸腾,维持枝条水势防止失水.2)有不定根的匍匐茎通过降低质壁分离时的水势(ψwtlp)和充分吸水时的渗透势(ψ,ssat)提高吸水能力,而且增加细胞弹性率,迅速降低膨压保证失水时能尽快关闭气孔;而无不定根匍匐茎虽然吸水能力较差,但细胞壁柔软,即使蒸腾失水,也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膨压,保证生命活动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赣江上游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 m)、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24 m)和农田河岸缓冲带等3种用地类型河段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消减地表水TN、TP能力大小依次均为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24 m)〉农田河岸缓冲带〉退耕还林河岸缓冲带(宽度12 m),表明宽度窄的农田竹林缓冲带具复合结构的功能型实用性,可加强研究与实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究生态修复措施对城市湖泊水质净化的效果,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对广州流花湖治理湖区(三湖)和未治理湖区(二湖)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底质改善、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和鱼类群落优化等生态修复措施,三湖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总磷含量、总氮含量、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降低,三湖水质已达到Ⅳ类水标准及以上。二湖湖区水体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降低趋势,且随时间推进显著高于三湖,长期处于Ⅴ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草坪用水现状及节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统计方法在详细描述北京市草坪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常见草种的节水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现有草坪种植比例不合理,节水的潜力有限,如能对其进行结构调整,增大节水型暖季型草的比例,节水潜力巨大.这对北京这样一个缺水城市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山西水资源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修订林业发展目标,选择耐干旱、低耗水树种、应用节水技术、合理确定林草种结构和植被恢复方式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