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探求提高青稞产量并有效改良土壤结构的施肥措施,研究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产量与土壤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ontrol)、单施羊粪(M)、羊粪和氮磷肥配合施用(M+NP)、单施氮肥(N)、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NP),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测定青稞产量和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氮肥、磷肥配施(NP)与施用有机肥(M和M+NP)均能显著提高青稞产量;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改善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结构,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土壤容重下降幅度最大为12.13%;土壤紧实度随青稞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收获前后羊粪+氮肥+磷肥(M+NP)配施土壤紧实度下降幅度最大为31.26%;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2 mm)的形成,降低了土壤微团聚体(0.25 mm)在土壤中的比重,但施用化肥没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而仅施化肥无显著影响。【结论】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西藏青稞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结构,从而增强西藏自治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配比对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以及适宜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荞麦的产量。氮磷肥、有机肥可提高荞麦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淀粉和赖氨酸含量,全肥可以极显著地提高赖氨酸的含量。有机肥、全肥的配合施用是保证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油菜饼肥与氮磷肥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3-473
以紫红土为研究对象,对油菜饼肥与氮肥、磷肥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菜籽饼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从增产效应看,氮肥>磷肥>菜籽饼;花交互作用上,菜籽饼与磷肥效应优于氮肥与菜籽饼的效应;对作物品质的影响是菜籽饼大于氮肥,磷肥效应最低.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以磷增氮”我国磷肥資源非常丰富,磷矿分布遍及全国,这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一項极其重要的肥源。磷肥肥效各地反映不一,有的地区和单位,施用磷肥能收到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多数地区和单位,施用磷肥效果不显著,因此,目前磷肥还没有在生产上广泛施用。农业科学研究結果証明:磷肥肥效因土壤、作物和施用技术不同而异。我省磷肥試验资料表明:磷肥肥效在酸性土壤上高于中性、碱性土壤;缺鈣土壤高于合鈣土壤;在豆科作物上高于禾本科作物;直根性作物高于須根性作物;作种肥、基肥的高于不作种肥和基肥的;与有机肥、氮肥混用的高于单施的;迟效配合速效的高于不配合的……等  相似文献   

5.
<正> 磷肥极易发生化学沉淀而转化成难溶磷,使作物难吸收利用,同时,其移动性差,利用率低。据测定一般地块磷肥利用率只有20%左右。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1 合理分配磷肥1.1 根据土壤的供磷水平分配磷肥 在供磷水平较低、氮磷比大的土壤上,施用磷肥效果显著;在供磷水平较高,氮磷比小的土壤,施用磷肥效果较小;氮磷供应不足的土壤,一般要先提高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施(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氮磷化肥配施长期定位试验和翻免耕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验证DNDC(脱氮—分解 )模型 ,说明其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程度较好 ,证明DNDC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当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动态变化。对 2个试验长期 (10 0a)的模拟结果表明 :对于氮磷化肥配施试验 ,对照、单施氮肥和单施磷肥的处理SOC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 ,每年施用氮肥(纯N) 2 70kg·hm-2 配合施用磷肥 (P2 O5) 135kg·hm-2 的处理SOC含量与初始值相比增加了 31%。对于翻免耕试验 ,免耕并施用 112 5kg·hm-2 氮肥 (纯N)再配合每年秸秆还田 4 5 0 0kg·hm-2 的处理比初始值增加了 6 2 % ,翻耕并施用 187 5kg·hm-2 氮肥、15 0kg·hm-2 磷肥再配合每年秸秆还田 4 5 0 0kg·hm-2 的处理SOC含量比初始值增加了 5 6 %。从DNDC模型模拟得出 ,实行秸秆还田或增加作物生物产量还田及免耕等耕作措施将有效持续的增加SOC含量 ,提高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可以互相补充和促进,能更好地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施用有机肥能提供作物多种营养元素,并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供应作物需要,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和培肥土壤,还可防止因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但有机肥肥效慢,养分含量低,不能满足作物旺盛生长时期对养分的要求.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能够及时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并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肥料的转化和分解.磷素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可以减少土壤对磷肥的固定作用,提高磷肥的施用效果.因此,有机肥与化肥混合使用,就可使改土和供肥相结合,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缓急相济、相辅相成、增进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7,(9)
<正>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利用数据荟萃分析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141篇发表的文章,全面评价了有机肥还田部分替代化学氮肥施用对于作物生产力、活性氮损失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只施用化学氮肥相比较,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施用提高了作物的籽粒产量4.4%,并显著提高了作物地上部的吸氮量(7.8%)和氮肥利用率(10.3%)。与此同时,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对砂土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对粗砂潮土有机质含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粗砂潮土上单施化学氮肥可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下降幅度随单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单施磷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意义不大,但不会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氦磷配施可使土壤有机质逐年有所积累;氮磷与有机肥配施不仅能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增加;增施有机肥对砂质潮土有机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多效唑和缩节胺对小麦形态及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小麦不同的发育时期,拌种和喷洒多效唑(MET)和缩节胺(DPC)对小麦胚芽鞘和地中茎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增加单株分蘖数,提高分蘖成穗率,拔节前处理能有效地控制节间长度和株高,并增加茎基部机械组织厚度,有利于培育壮苗和防止倒伏;能提高小麦植株的生理活性,可有效地防御冬季冻害。浸种与喷施的多效唑浓度不宜过高,超过100×10^-^6抑制地甚,不利生长和子粒灌浆,甚至造成贪青晚熟和减产。  相似文献   

13.
秦志敏  王玉花  肖润林  黎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57-13658,14033
探讨了遮光对茶树生理和夏秋茶生化成分的影响,并对使用不同颜色的遮阳网对茶园进行覆盖后茶叶各化学成分的不同变化及原因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丽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54-5057
冻融作用是作用于土壤的非生物应力,是自然界中最为平常的过程,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均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冻融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温室气体排放、养分含量及有效性、微生物量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冻融作用对土壤酶活性与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强盛49和屯玉6号在不同播期下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强盛49和屯玉6号都是在第三播期(4月22日播种)产量最高,早播和晚播都会造成各自减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稀土等5种改良剂对六六六、滴滴涕污染的三七栽培土壤进行处理,而后测定三七茎叶、块根及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稀土等5种改良剂对三七茎叶及块根中六六六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但对土壤中六六六残留除稀土、NH3HCO3+泥碳土及NaHCO3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外,NH3HCO3、腐殖酸钠只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次,稀土等5种改良剂对三七茎叶及其栽培土壤中滴滴涕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而对三七块根中滴滴涕残留除稀土、NH3HCO3+泥碳土(1:1)及NaHCO3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外,NH3HCO3、腐殖酸钠没有降解作用。由此认为,利用稀土、NH3HCO3+泥碳土(1:1)及NaHCO3处理六六六、滴滴涕污染土壤可以成为三七及其栽培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的降解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高氰戊菊酯在小麦上的残留试验和样品分析方法,认为该药剂性质稳定,消解较缓慢,在春季小麦穗上的半衰期为7天左右,小麦用药后的残留量很低(全麦粉中低于0.012mg/kg),食用安全,本文中还提出了该药的安全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2×2×2因子设计,研究酸化剂、益生素和寡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添加酸化剂、益生素和寡糖分别提高日增重2.82%、4.52%和4.18%,提高饲料利用效率1.26%、3.73%和1.89%;添加益生素和寡糖分别提高粗蛋白消化率1.98%(P>0.05)和3.24%(P<0.01),显著提高总能、有机物质、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提高1.26%、1.09%、1.28%和1.21%、1.25%、1.17%。但对采食量均没有影响;(2)益生素加酸化剂、寡糖加酸化剂、益生素加寡糖、三者合用均能提高仔猪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的降低料肉比,提高粗蛋白和总能消化率。酸化剂、益生素、寡糖合用对采食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益生素和寡糖在接近5%显著水平对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具有互作效应(P=0.065)。酸化剂和寡糖对饲料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益生素和寡糖对能量、有机物质、干物质消化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得出结论:酸化剂、益生素、寡糖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并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红太阳(RedCreole)洋葱为试材,研究抽薹与未抽薹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时间,抽薹植株与未抽薹植株存在一定的差异;鳞茎形成期,未抽薹植株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抽薹植株可溶性糖含量、C/N值及POD活性较高。抽薹期,抽薹植株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未抽薹植株可溶性糖含量、C/N值及POD活性较高。这可能是不同处理植株发育进程不同的原因。电泳结果显示,二者蛋白质组分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树冠圆满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冠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指标———树冠圆满度不仅客观地反映了树木占有生长空间的状况及竞争能力,而且对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树木的形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树木直径、树高较小(或年龄小)时,其树干材积也较小,而树冠圆满度较大,随着直径、树高的增加,其树干材积随之增加,但树冠圆满度逐渐变小。所以,树冠圆满度与直径、树高及树干材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指数(R)基本上在0 80以上,而形数与树冠圆满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