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早熟温州蜜柑大棚越冬栽培中棚内与棚外气温、地温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表明大棚比露地,最高温度提高3~10℃,最低温度提高1~5℃,而且整个冬季大棚内温度几乎都在0℃以上;从垂直高度的温度变化来看,越接近棚顶薄膜,温度变化幅度越大,最高温度越高,容易发生果实高温障碍,加重浮皮;气温越低,棚内、外地温差异越大,在12月中旬至2月中旬的较低温度时期大棚地温要比露地高0.5~2℃;大棚内最低在8.8℃以上,整个冬季温州蜜柑的根系几乎均能吸收养分和水分.因此认为最高气温是影响温州蜜柑越冬栽培的最重要温度因子,覆盖期间要注意气温变化,当白天温度达到20℃以上时必须打开裙膜进行通风换气,将温度控制在25℃以下;树冠顶部与覆盖薄膜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50~200cm;要控制灌溉和施肥,使棚内保持低湿干燥和少肥的状态,以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2.
杨慧 《西南园艺》2002,30(2):39-39
大棚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其产量、质量以及效益都有很大影响,只有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 温度控制。目前大棚蔬菜品种主要为喜温蔬菜及少数耐热蔬菜,如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丝瓜、西瓜、豇豆等,这些蔬菜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为20~30℃,所以棚内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若棚内温度过高,要及时通风降温;在生长前期(初花期、初果期)要求温度较低,后期(盛果期)温度略高。夜间大棚内气温尽量保持在15~20℃,当外界夜间最低气温高于15℃时则整夜通风。2 湿度控制。早春气温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沿海地区双大棚四膜覆盖全封闭和正常揭膜通风条件下的棚内外气温和10 cm深地温分别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无论是在全封闭还是在揭膜通风管理的条件下,晴天和阴天棚内气温与外界气温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2)在江苏沿海地区采用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只要加强调温管理,在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下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大棚蔬菜可以安全越冬。(3)晴天上午外界气温超过18℃时要逐步开启内外大棚通风窗口,揭除小棚膜,增加光照,调节温度;下午外界气温低于18℃时要逐步关闭小棚膜和内外大棚通风窗口,以保温防冻,促进生长。(4)阴雨天气要尽可能关闭大棚膜,保持棚内温度,防止冻害伤苗。  相似文献   

4.
《蔬菜》2003,(12):42-42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常因施肥方法不当,忽视通风,使棚内氨气、亚硝酸气、乙烯、氯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过量蓄积,危害蔬菜。为防止大棚有毒气体危害发生,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用新鲜厩肥或未经充分腐熟的粪肥作基肥。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在发酵时会产生亚硝酸气体、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2.不施用碳酸氢铵作追肥。施用碳酸氢铵后棚内会很快产生高浓度氨气,导致作物氨中毒。追肥施用尿素、硫铵为好,施后立即浇水,或穴施覆土。3.低温季节追肥后应适当加大通风量,排除有毒气体。4.选用未使用过的聚乙烯无滴膜,尽量不用含增塑剂以…  相似文献   

5.
遮阳网在设施大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炎热,气温在30℃以上,塑料大棚内温度可达40℃以上,即使拆下大棚裙膜、打开棚头,棚内温度也在35℃以上,明显高于一般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严重影响了大棚内作物的生长,限制了大棚周年利用率,降低了经济效益,造成光温资源浪费。由此提出许多降温方法和技术,如加强通风(采用风机)、加强灌水(喷雾装置)、加强冷热气体交换(采用气体循环系统,即棚内热风输入地下,进行冷却循环)、减少进入棚内光  相似文献   

6.
大棚内栽培果树为果树创造了先于露地生长的温度条件。棚内温度的变化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温度适宜是棚栽果树成功的关键。温度的管理有 2个关键时期 :一是花期前后。此期如果温度过高 ,白天气温超过 2 5℃ ,会使花器受害 ,柱头萎缩干枯 ,粘性下降 ,有效授粉时间缩短 ,花粉生活力降低 ;如果夜间温度低于 0℃ ,就会发生花期冻害。花期一般要求白天气温 2 0~ 2 5℃ ,夜间 5~ 10℃。二是果实膨大期。此期主要防止白天温度过高 ,不能超过30℃ ,否则 ,引起新梢徒长 ,加重生理落果 ,造成高温伤害等 ,如何才能控制好温度 ,生产中常有以下…  相似文献   

7.
秸秆反应堆技术利于大棚生产,应用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旨在进一步优化棚内农作物生长环境,完善大棚生产。此项研究选用公主岭市农户家的两个蔬菜大棚为试验基地,以传统种植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技术对蔬菜大棚温度增幅、水分利用率、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传统种植方式大棚相比,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可显著提高棚内温度,从201O年1~5月,棚内地温在8:00、14:00、20:00平均增加2.79℃、3.0℃、3.57℃,平均气温分别增加1.65℃、1.0℃、2.0℃;水分利用率提高47%;追肥用量减少25%;农药使用次数显著减少。复合菌剂发酵秸秆反应堆能提高徒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大棚内水、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提高棚内温度,增加蔬菜产量、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1温度管理定植后1周内不通风,以保温为主,促进缓苗。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立即通风换气。缓苗后,白天保持25~28℃,夜间15℃以上。晴天中午,两腰放风,避免棚内温度过高,5月初揭膜。2肥水管理氮素化肥用量要适当,以防徒长,追肥3~4次。不盖地膜的,要将肥料直接施在畦面,盖地膜的则要开孔深施。第1次追肥在第1穗果实膨大期,亩施复合肥10 kg或尿素5 kg、过磷酸钙25 kg,并清沟培土。第2次追肥在第2~3穗果实膨大期,亩施复合肥30 kg。第3次追肥在第4~5穗果实膨大期,  相似文献   

9.
张士泉  张路 《蔬菜》2003,(12):37-37
冬季大棚种一茬扁豆,每667m2稳产1 500 kg,早春豆角类蔬菜缺市时上市,可卖高价。根据市场需求,一般选用天星红扁豆、上海大刀青、无锡红镶边绿扁豆等品种。12月中旬播种,大钵育苗,移栽前施足有基肥,提高棚内地温,3月上中旬移栽,行距1~1.3m,株距50~60 cm。缓苗前期内温度保持在28~30 ℃,缓苗后降至25~28 ℃,超过30 ℃时通风,低于20 ℃时闭棚,外界气温连续3 d最高温度在25 ℃左右、平均气温接近20 ℃时撤棚膜。开花后20 d左右,荚果成熟度达70 %时采收,每采收1次补施1次稀粪水,其他管理同常规栽培。大棚种扁豆缺市卖好价@张士泉$江苏省滨海…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冬春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处于冬春季节,其低温、阴雨、寡照等不利的天气条件常使蔬菜生长不良.通过对早春大棚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气体等小气候条件和棚内土壤等栽培环境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具体的调控方法,旨在为早春大棚蔬菜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周月英 《蔬菜》2013,(12):48-49
根据黄瓜基本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温州地区的早春大棚栽培的黄瓜品种,采用营养钵育苗,每667m^2定植1800~2000株。定植后保持白天28~30℃,夜间15~l8℃,晴天中午温度过高,可适当通风。当黄瓜进入结瓜期要加强管理注意通风,调节好棚内的温湿度,预防病害的发生。为保证丰产,从结瓜到拉蔓需追肥5~8次,总共施尿素5kg,三元复合肥10kg,钾肥5kg。  相似文献   

12.
方建庆 《现代园艺》2011,(14):46-47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蔬菜生产转向精细化、商品化、反季化大棚栽培生产发展.大棚蔬菜栽培由于复种指数的提高,高产品种集约化栽培,使得大棚土壤中有机物质及微量元素,如镁、锌、铜、钼、硅、硼等消耗量不断增加,土壤次生盐障碍严重地影响了蔬菜生长.根据笔者多年实践认为:大棚土壤次生盐障碍、养分比例失调及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菌渣直接还田对设施大棚内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明  陆建忠  尹君 《食用菌》2012,(3):67-67,71
上海浦东新区有设施大棚近1333hm2,每年盛夏7-8月间,蔬菜管棚内温度高达40℃以上,不适应茄果类等蔬菜的种植,夏闲面积约100hm2。利用夏闲的蔬菜大棚栽培食用菌,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产出。  相似文献   

14.
<正>大棚栽培蔬菜与常规露地栽培蔬菜有所不同,如果施肥不讲究科学,不仅会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会造成棚土盐渍化。因此,大棚蔬菜施肥是很有讲究的,主要应注意以下五点: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  相似文献   

15.
大棚越夏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荣彬 《蔬菜》2012,(6):23-23
夏季大棚栽培大白菜因天气炎热,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易染病、不包心。从选用良种、遮阳避雨、整地施肥、播种保苗、合理密植、追肥浇水、病虫防治和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大棚越夏大白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钱海明 《食用菌》2002,24(4):34-34
近年来 ,随着我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蔬菜园艺设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并逐步向利用蔬菜大棚栽培食用菌延伸。现将蔬菜大棚栽培草菇技术简述如下。1 塑料大棚的改建 栽培方法不同对大棚的改建要求也不一样 ,蔬菜大棚套小环棚栽培时大棚外先盖一层薄膜再覆一层遮阳网 ,覆盖重点应放在小环棚上。小环棚覆盖时先覆一层薄膜再盖一层 3~ 5 cm厚的草帘或草席。床架式栽培时应在大棚外先盖一层无滴膜再覆一层 5~ 8cm厚的草帘或草席 ,再覆一层薄膜 ,通过改建以求尽量缩小棚内日夜温差以利于草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在栽培时为防止气温的骤…  相似文献   

17.
满红 《山西果树》2007,(2):50-50
1肥料管理大棚栽培杏树,追肥不当会造成新梢徒长,生理落果加重,加剧土壤盐渍化或发生肥气中毒现象。注意较露地栽培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减少无机肥的施用量(约为露地栽培的1/3~1/2即可)。1)追肥。在开花前追施氮肥,施肥标准为大树株施尿素0.5kg,小树株施100~200g。谢花后株施硫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炎热夏季的到来,高温、强光、暴风雨等因素对设施蔬菜生长影响较大,而这时冬春茬或早春茬蔬菜进入生长中后期,越夏茬蔬菜则进入种植初期。根据气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确保棚室蔬菜的正常生长,是栽培的关键。1温光调控1.1通风控温温度是影响蔬菜生长的关键。在春夏季节,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5℃之上时,应及时撤掉冬暖温室的草帘,夜间不再进行覆盖。当棚内温度较高时要逐步放风,加强通风  相似文献   

19.
<正>春季外界气温逐步上升,棚室蔬菜生长加快,棚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利于病虫害发生,因此,做好菜田水分管理是确保春季蔬菜正常生长、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之一。1适度浇水春季棚室蔬菜浇水,一般遵循不缺不浇、宁干勿湿的原则,保持作物根际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防止过多过频浇水,切忌大水漫灌。过度浇水易降低棚内气温、土壤地温,对作物生长不利。2适时浇水  相似文献   

20.
陈锦翠 《中国园艺文摘》2014,(3):38-39,42,48
通过白沙枇杷‘太平白’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的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大棚内气温能够稳定在24.5~25.5℃之间,明显高于露地栽培,测定的120 d内,棚内比露地积温增加519.6℃,保温效果良好。棚内枇杷的花不会受冻,只有极小幼果受冻,而露地枇杷花和幼果都发生较严重的冻害。大棚枇杷的着果率比露天栽培明显提高,裂果率明显减少,发病率降低,每667 m^2产量增加250 kg,能提早上市1周以上,且果实品质好,售价高,每667 m^2增效达15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