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农业》2011,(5):27-2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香菇的需求越来越大,已呈供不应求的趋势。我国北方栽培架式花香菇菇型圆正、盖厚、柄短、含水量低、便于储藏运输,市场竞争力强,但出菇期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夏季没有鲜菇供应市场。以河北省平泉县为代表的反季节地栽香菇的生产实践,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北方香菇的周年化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具有投入低、产量高、不易污染、操作简便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供北方地区在发展香菇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
覆土袋栽香菇是香菇栽培的一种新模式、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佳、产量高,高温易出菇、管理省工等优点,是日前香菇栽培中的一种较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香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裁香菇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次试验改变培养基的配方及比例,对每个操作环节的关键技术严格控制、降低污染率。结果表明用木屑或棉籽皮、米糠代用料栽培香菇,明显缩短了香菇的生产周期,从接种到出菇只需3个月左右,至采收结束约为11个月,并且优质菇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正>香菇是河北省食用菌产业的一个主栽品种,在我省燕山、太行山区以及冀中南地区均有栽培,近几年在我省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2015年阜平县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全省的香菇产业规模跃居到全省各类食用菌品种的首位。河北省香菇栽培最初是在燕山地区,兴隆县以夏季"雾灵香菇"为主,研究成功了两区制栽培、两棚式出菇模式。平泉县1994年开始发展香  相似文献   

5.
香菇被誉为“菇中皇后”,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菌,深受大家的喜爱。在人们对香菇需求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香菇产量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香菇产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究由品种及栽培模式、培养料、环境因素对香菇产量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能使香菇产量受到很大的波动,在香菇各阶段栽培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国家实行生态功能区,限制木材采伐的当今,探讨竹屑栽培香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认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品种久香秋7(秋栽7号)为对照,考察5个秋季主栽香菇品种在郧阳区的种植表现及子实体特征、产量和主要营养功能成分。首次在郧阳区“工厂化集中制棒养菌、农户基地分散出菇模式”下开展秋栽香菇的品比试验,筛选适合郧阳区种植的优质香菇品种。结果表明,秋栽DH3菌株环境适应性好、菇形好,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产量适中;秋栽SN7品种的环境适应性强、子实体小而圆整、适合工厂化集中养菌,出菇快,容易形成花菇,产量高。秋栽SN7和秋栽DH3可作为适合郧阳区“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模式下的秋栽香菇品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香菇立袋反季节生产技术是平泉县借鉴河南省三门峡市立袋香菇生产技术,并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形成的一种香菇栽培新模式。为适应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采用免割膜保水,同比地栽香菇节约用水;立袋栽培可防止烂袋现象发生;高温期出菇,价格优势明显;分批注水,分期出菇,有效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单袋产量0.85 kg,产值6~8元,经济效  相似文献   

8.
<正>香菇立袋反季节生产技术是平泉县借鉴河南省三门峡市立袋香菇生产技术,并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形成的一种香菇栽培新模式。为适应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采用免割膜保水,同比地栽香菇节约用水;立袋栽培可防止烂袋现象发生;高温期出菇,价格优势明显;分批注水,分期出菇,有效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单袋产量0.85 kg,产值6~8元,经济效  相似文献   

9.
反季节栽培是当前食用菌发展的趋势,也是市场需要。香菇采取层架式反季节栽培出菇的优质菇多,可提高花茹出茹率,在高温期出菇,价格优势明显,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此项技术的推广是凌源市香菇栽培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推动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菇农的产量和收入,对凌源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选择春栽香菇,要选择耐高温的中温种和高温品种,常用的中温品种有Cr02、822等。二、生产时间安排春季香菇适宜的出菇时间为2—4月,5月份以后,气温超过25℃,香菇肉薄质次,产量也严重下降。三、栽培场地春季利用阳畦塑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7,(11)
<正>香菇"暴发式"出菇指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加大有效菌龄即菌丝体营养充分积累、生理充分成熟和掌控补水、惊蕈和拉温差刺激等措施,实现香菇前两潮出菇达到基本产量和缩短出菇周期的一种栽培管理技术。在目前我国香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初期阶段,采用"暴发式"水帘降温大棚出菇的技术是可行的。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香菇生产已  相似文献   

12.
香菇覆土畦栽是香菇栽培模式的一种革新,它利用土壤和荫棚调节温度、湿度,促进夏季出菇,为香菇周年生产、反季节栽培、均衡鲜菇上市创造了条件,其优点在于管理方便、省工降本、优质高效,且不受海拔限制。2002年我县覆土畦栽香菇60万袋,产鲜菇45万千克,产值2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香菇的反季节栽培,即指香菇于6-9月份出菇的栽培生产,该季节内害虫猖獗,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产量及菇品质量。因此,应在“绿色食品”原则指导下,加强防治,主要措施有: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香菇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南阳市香菇产业现状南阳各地香菇栽培以春栽秋冬出菇为主要模式,以9608为主要栽培品种。近两年,春栽夏秋出菇的数量逐渐增加,品种以808为主。栽培地主要为西峡、内乡、南召、桐柏等山区县市,以木屑、麸皮作为主要原料,在林地搭建简易出菇棚,棚内开放式接种,出菇以免割袋栽培为主。在当地政府鼓励下,逐渐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栽培市场。南阳市在发展香菇产业的过程中秉持绿色、环保理念,从香菇的生  相似文献   

15.
反季节香菇栽培是指其栽培出菇季节与大面积代料常规栽培季节相反。通常代料香菇出菇期为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4、5月,而采取反季节栽培法,香菇的出菇期为每年的4、5月至10、11月。反季节代料香菇栽培突破了夏季出菇,与代料常规袋栽出菇期相配套,形成周年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该栽培法的技术关键是,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为栽培区,选择适宜的菌种,以及掌握好全年的气候资料。根据商洛高寒山区多年栽培经验,反季香菇工艺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水培香菇是利用水的低温和保湿特性,改进覆土栽培的一种香菇出菇模式。水培香菇产品不带泥沙,折干率与覆土栽培相当,且品质优于后者。水培香菇不但在夏季有较大的优势,在其他季节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一、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1.品种选择。夏菇品种要求耐高温、抗逆性强、产量高,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高温品种有庆科06、武香1号、L26、931、汀选18等。  相似文献   

17.
品种选用不当 春季栽培香菇,早春制袋,秋、冬、春季出菇,应选择中温或低温型、迟熟性品种,如939、渭香一号等。反季节栽培香菇,晚冬或早春制袋,晚春、夏、秋季出菇,宜选用中温或高温型、早熟性品种,如申香10号、申香6号、931、武香1号等。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栽培食用菌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规模推广品种,必须经过实验性栽培 以西峡县1994年第一个上规模栽培香菇的乡镇为例,一次引入9个菌株的菌种,直接用于规模化栽培,在预定季节正常出菇的只有2个品种,损失严重。因为,香菇品种按菌龄可以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大类;按时间可以分为60~80天、91~120天、150-240天;还有菌棒转色深浅与厚薄,  相似文献   

19.
袋料香菇栽培一直采用春栽秋、冬菇模式,出菇期主要集中在10月至翌年3月,而4~9月为产菇空白期,鲜菇总量不能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庆元县竹口镇已摸索出一套反季节袋料香菇覆土栽培的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非常适宜菇农规模生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渭北广大菇农引进南方传统的小棚架模式栽培香菇(每棚600-800袋),由于渭北冬春季节寒冷干燥,小棚的面积小,保温、保湿比较困难,只能采用割袋放苗,劳动量较大,限制了渭北香菇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探索出日光温室栽培香菇技术,每棚栽培5000-10000袋,保温、保湿性能好,脱袋出菇,劳动量减少,便于人工调控,适宜规模化经营,还可以进行反季节(夏冬季)香菇栽培.日光温室栽培香菇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将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出菇时间,提高香菇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渭北香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