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尤溪金柑为试验材料,研究其采后贮藏过程中可滴定酸、Vc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贮藏90 d后统计好果率和失重率。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的金柑经保鲜剂处理的好果率均明显高于未处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金柑果皮和果肉中的可滴定酸和Vc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果糖、葡萄糖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果皮中蔗糖含量前60 d逐渐升高,随后急速下降;果肉中蔗糖含量前30 d急剧下降,随后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2.
菜豆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菜豆采后在贮藏期间失水严重,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缓慢上升,跃变高峰出现在第8d;果肉细胞膜透性在采后初期变化缓慢,后期急剧上升;果实叶绿素、蛋白质、维生素C和有机酸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果实总糖的含量先升后降,室温贮藏8d后菜豆的商业品质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桃果实成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了‘伏蜜’桃采收前20 d、10 d和0 d的生长指标、硬度、色泽、色素、抗氧化酶、抗氧化力和酚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伏蜜’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和果肉的L*与A*值呈上升趋势,B*与C*值呈下降趋势;果肉的L*值与A*值高于果皮,果肉的B*值与C*值低于果皮。硬度值与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丙二醛(MD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以及总抗氧化力、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色泽和硬度可作为判别桃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硬度值与果肉B*值、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MDA、总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LOX、SOD和总抗氧化力活性显著正相关,与果肉A*值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3只雌性东北梅花鹿在发情前后利用吊圈保定法进行颈静脉采血,采用RIA测定血清中FSH、LH、E2和P的含量。结果表明:FSH从发情前第16d到10d缓慢升高,到第10d达2.89±0.21mIU/mL(P<0.05),然后处于平稳状态,直到发情后的第6d;LH从发情前第12d开始缓慢上升,到发情当天达峰值,发情后第2d又明显下降,之后变化不显著(P>0.05);E2在发情前第8d和第2d分别出现1个峰值(P<0.05或P<0.01),在发情当天显著下降(P<0.01),到发情后第2d下降到最低;P从发情前第16d缓慢上升,到第6d达峰值,在发情当天降为最低,在发情后第2d显著升高(0.84±0.16ng/mL,P<0.05),之后,保持平稳。在发情的24h内,各时间上FSH、LH、E2和P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并且与发情当天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伏令夏橙自然贮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分析了自然贮藏下的伏令夏橙(CitrussinensisOsbeck)果实的营养物质含量,果肉与果皮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伏令夏橙贮藏过程中的内在品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含量显著下降;贮藏过程中果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果肉,两部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增加;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型,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贮藏的第28d;果皮和果肉的POD活性表现不同,果皮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果肉的POD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果肉CAT活性整体水平较低,果皮CAT活性在贮藏后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三月红和白糖罂荔枝果皮着色动态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与果肉变甜不同步的原因,以三月红和白糖罂荔枝果实为试材进行果皮着色动态差异的比较研究。果皮a值观测结果表明三月红荔枝果皮迅速转红主要发生在果皮全红前13d内,而白糖罂荔枝果皮迅速转红发生在果皮全红前7d内;果皮h值观测结果表明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主要发生在果皮全红前10d内,而白糖罂荔枝果皮迅速转红主要发生在果皮全红前11d内;三月红荔枝果肉的糖酸比在4月22日达到最大值;白糖罂荔枝果肉的糖酸比在5月16日达到并此后维持最大值;可见,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与果肉变甜发育是不同步的,前者晚约6d,主要原因是三月红荔枝果肉糖酸比最高时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较低;而白糖罂荔枝果皮着色与果肉变甜发育是同步的。2个荔枝品种果皮在着色过程中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果皮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品种果皮a和h值分别与果皮花色苷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和负相关关系;三月红荔枝果皮全红时的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升高导致果肉风味变酸。  相似文献   

7.
以红肉桃18(离核、红肉)、红肉桃6(粘核、红肉)、沙红桃(白肉)和锦香(黄肉)4个桃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肉、果皮、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4个品种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果皮、果肉中叶绿素含量略有波动或缓慢下降;红肉桃6、红肉桃18和沙红桃3个品种果皮、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下降,锦香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6月上旬开始快速上升,到6月12日时最高达0.014 mg/g;4个桃品种果皮和果肉中花青素含量6月上旬开始上升,其中红肉桃18含量最高,到6月12日达0.15 mg/g;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一样,果皮、果肉中花青素含量远低于叶片中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4份桃品种果皮、果肉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红肉桃6、红肉桃18果皮、果肉花青素含量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采样部位及采样时期对不同品种西红柿内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考察西红柿内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红柿品种、采样时期和部位均对西红柿内番茄红素的含量有影响。番茄红素含量大小顺序为红色樱桃型小果品种红色大果型品种粉色大果型品种;西红柿果皮内番茄红素含量大于果肉的含量;果皮内番茄红素的合成速度大于果肉;番茄红素合成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变色期至红熟后期,其次在坚熟期至完熟期,红熟后期与坚熟期的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以170份甜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和籽粒柔嫩度(果皮硬度、果皮脆性、果肉硬度及果肉紧实度),同时对这7个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食味品质性状指标均为正态分布。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果皮硬度和果肉硬度之间为极强相关,果皮硬度和果皮脆性之间为强相关,蔗糖含量和果肉紧实度之间为中度相关,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果皮硬度和果肉紧实度之间为中度相关,蔗糖含量与果皮脆性、果肉硬度和果肉紧实度之间为弱相关,均为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两个荔枝品种果皮着色和果肉糖酸积累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妃子笑和紫娘喜两个荔枝品种果皮着色和果肉糖酸积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果皮颜色指标a值的变化表明妃子笑和紫娘喜荔枝果皮分别在全红前2周以前和全红前4 d以前迅速转红;果皮颜色指标h值的变化表明两个荔枝品种果皮不断转红.妃子笑和紫娘喜荔枝果肉糖酸比分别在果皮全红前6 d和在果皮全红时最高.紫娘喜荔枝果皮的a值和两个荔枝品种的h值与其花色素苷含量分别呈线性正和负相关,妃子笑荔枝果皮a值与其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妃子笑荔枝果肉糖酸比最高时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较低和叶绿素含量较高而导致果皮未全红,其果皮全红时因果肉酸含量上升而导致果肉糖酸比下降.  相似文献   

11.
柑橘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HPLC技术分析了我国53个柑橘品种资源的6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皮和果肉中均以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为主,β-胡萝卜素含量较低,α-胡萝卜素极低;参试品种中番茄红素仅在红肉脐橙的果肉中检测到。不论果皮还是果肉均以宽皮柑橘类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柚类最低,表明宽皮柑橘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在宽皮柑橘中,果肉以积累β-隐黄质为主,果皮β-隐黄质与叶黄素含量接近。与果肉相比,柑橘果皮的单位鲜重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的含量分别为果肉的2.5~15倍,是柑橘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库存部位。  相似文献   

12.
 以三月红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用浓度为0(CK),0.5%,1.0%,1.5%,2.0%的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后,进行低温自发气调贮藏,研究壳聚糖对三月红荔枝果实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5%处理重量损失率最小,1.5%次之; 1.5%处理的TSS最高;对照TA在第7d居中,第14d最高,此后最低;除1.0%处理外,在贮藏后的15d内,其余各处理的固酸比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果肉Vc含量以1.5%和2.0%处理最高;在第13d前,1.5%和2.0%处理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实际应用中,1.5%和2.0%壳聚糖处理较为适合。 (2)所有处理的果肉和果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趋势与对照的明显不同;除0.5%处理在第13d前,其果肉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但其它处理果肉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的或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除1.5%处理果肉CAT极显著低于对照的外,其余处理显著高于对照的或者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3)0.5%和2.0%处理的果皮POD活性极显著、显著高于对照或者在个别时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19d前,2.0%处理的果皮CA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柿果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从柿中提取果胶和单宁的最适宜时期,本试验以磨盘柿和平核无为材料,采用咔唑比色法和folin-ciocaileu法,分析了不同取样时期2个柿品种果皮和果肉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变化。随着果实的成熟,柿果中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都是逐渐升高,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各个取样时期,2个品种的柿中可溶性单宁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逐渐下降,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同时分析了不同时期榨汁的果汁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变化。随着榨汁时间的不同,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分别在果汁存放0、10和30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单宁的含量在果汁存放的20到30d含量最大;且平核无果汁可溶性单宁和果胶的含量高于磨盘柿。平核无比磨盘柿,果肉比果皮是更适宜作为提取可溶性果胶和单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豇豆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09-2110
研究表明,采后豇豆在贮藏期间失水严重,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缓慢上升,呼吸高峰出现在第4天;果肉细胞膜透性在采后初期变化缓慢,后期急剧上升;豆荚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豆荚有机酸的含量则上升,室温贮藏4 d后豇豆的商业品质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对单性结实的龟井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无子)和自花结实的鄂柑1号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有子)采后贮藏期果实Ca^2+、果胶和脱落酸(ABA)含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后贮藏期两品种果皮、果肉水溶性Ca^2+与对应水溶性果胶含量动态相一致;鄂柑1号果皮、果肉水溶性Ca^2+和水溶性果胶含量在贮藏前期(采后15d)均有明显上升之后趋于下降之势;对应龟井水溶性Ca^2+和水溶性果胶含量相对较低且变幅小。贮藏期内两品种果皮原果胶含量趋于稳定,而果肉原果胶却趋下降。两品种果皮和果肉ABA含量在贮藏期内均出现显著上升趋势,但鄂柑1号的果皮和果肉ABA含量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毛叶枣果实质地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用质构仪整果穿刺法测定脆蜜、高朗1号和桃蜜等3个毛叶枣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果实质地,进而分析品种间及不同成熟度时毛叶枣果实质地的差异。结果表明,果皮强度极显著正相关于果皮脆性和韧性,显著正相关于果肉硬度;果肉硬度与黏着性、回复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从七成熟到完熟的成熟过程中,果皮的强度和脆性、果肉的硬度均逐渐下降,品种间的果肉黏着性和回复性变化趋势不同。在完熟时,桃蜜的果皮强度和韧性最强,高朗1号的果肉硬度最大,而脆蜜果肉黏着性和回复性最高,品种间的果皮脆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利用1.0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熏蒸苹果果实,通过定时测定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花青素含量、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研究1-MCP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期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可明显延缓红富士苹果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在24 d时处理组红富士苹果果肉硬度比对照高13.54%,可滴定酸含量高31.78%;可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贮藏24 d时对照组红富士苹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处理组高7.74%。同样,1-MCP处理可抑制红富士苹果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P0.001),延缓贮藏后期果皮和果肉总酚及果皮花青素含量降低,并延缓贮藏后期果皮类黄酮含量上升。综上所述,1-MCP处理有效保持了红富士苹果采后贮藏品质,有利于采后短期常温贮藏,提升了果实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一特早熟柑橘品种日南1号贮藏期间物性与理化品质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对该品种采取冷藏和货架贮藏2种方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橘瓣的硬度、内聚性、可溶性固形物、果肉水分、总酸含量、Vc、类黄酮物质和果胶的含量及果皮中的水分、类黄酮与果胶含量。结果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主要的物性指标与理化品质均呈下降趋势,且货架期的下降幅度比冷藏的明显。货架期间橘瓣硬度变化比冷藏期间的大。冷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大,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4.0 Brix降低到10.5 Brix,降低幅度为25%。货架期总酸变化比冷藏期的变化明显,变化幅度达25.76%,冷藏期变化幅度为13.64%。货架期Vc变化比冷藏期的变化明显。贮藏期间果皮失水比果肉的严重;果肉中果胶趋于稳定,果皮中果胶逐渐下降;果肉中类黄酮含量很低,且相对稳定;果皮中类黄酮主要是橙皮苷,且呈现下降趋势。物性与理化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与果胶、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内聚性与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果胶、Vc和总酸呈负相关。结果说明冷藏比货架贮藏更有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及类黄酮,防止柑橘枯水,从而保持较好的品质。物性与理化品质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简单的物性指标的测定结果来推断出贮藏期间理化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柚果实采后组织含水量、保护酶活性与汁胞粒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柚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期呈缓慢下降趋势, 60 d 后逐渐上升;果肉中的SOD活性则相反.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迅速上升, 60~75 d 后下降;果肉中的POD活性变化与果皮相似,只是90 d 后又缓慢上升,但果肉中的POD活性较小.自交和杂交王官溪蜜柚果皮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四季柚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而果肉中的CAT活性变化是自交王官溪蜜柚呈下降趋势,杂交王官溪蜜柚和四季柚前期上升,后期下降.果皮、果肉中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前期增幅都不同,自交王官溪蜜柚的峰值来得早,增幅也大.果皮、果肉的组织含水量、束缚水含量变化与MDA相似.四季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几乎为零,杂交王官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从1.37% 上升到2.29% ,自交王官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从37.47% 上升到94.67% .  相似文献   

20.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枇杷种质资源的果肉硬度与果肉化渣程度、果肉质地、果实汁液、单果重、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果面茸毛密度、果面茸毛长度、来源地、果肉颜色和果皮颜色等14个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枇杷种质果肉硬度与果肉化渣程度、果肉质地、果实汁液、果面茸毛密度、果肉颜色关系较密切,果肉不化渣、果肉质地致密、果肉汁液少、果面茸毛稀疏、果肉黄色和橙黄色和果实成熟期较早的枇杷种质果肉硬度较高。枇杷种质果肉硬度与单果重、果肉厚度、果皮厚度、来源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面茸毛长度、果皮颜色未见明显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