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皱纹盘鲍与光棘球海胆越冬期筏式混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孔泳滔  王琦 《水产科学》1999,18(2):12-14
实验分越冬前期和越冬后期两个阶段进行。越冬前期鲍与海胆在生长方面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但混养可防止苔藓虫的附着,海胆的混养效果以20个/格略好;越冬后期海胆混养的密度则以5个-10个/格为最佳,混养可有效地防止多种敌害生物附着。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与大亚湾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进行不同比例混养,探讨了紫海胆对马氏珠母贝贝体和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的防除效果,以及紫海胆和马氏珠母贝的生长状况。试验设混养组(PA3、PA6、PA9)和对照组(P),即在养殖马氏珠母贝30只/层的基础上,分别混养紫海胆3、6、9、0个/层;另设紫海胆单养组(A3、A6、A9),养殖密度分别为3、6、9个/层。试验结果显示:各混养组及P组间马氏珠母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紫海胆的存活率均接近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A6、PA9组马氏珠母贝的特定生长率大于P组(P<0.05),而PA3组与P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马氏珠母贝的壳长日平均增长率而言,PA3、PA9组与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PA6组显著大于P组和PA3组(P<0.05);PA6、PA9组马氏珠母贝的肥满度显著大于P组(P<0.05),PA3组与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混养与单养各组之...  相似文献   

3.
八大海珍品之首——鲍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是世界公认的美味佳肴和珍贵食品,我国主要经济鲍鱼的种类有皱纹盘鲍、杂色鲍、羊鲍、耳鲍、平鲍和多边鲍。综述了鲍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繁殖与培育、常见疾病及防治等。应结合海区特点,改进养殖方式和提高养殖技术,实施鲍与海带、裙带菜、紫菜的套养和与海胆的混养,减少筏式养鲍的代谢物对养殖海区的水质和底质的污染;严格选种;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及防除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影响了船舶、水产养殖设施等的使用寿命及经济价值。本文综述污损生物的附着特点和机理、污损生物附着的影响因素及防除方法,初步探讨了新型防污途径及其应用前景,提出新防除技术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舟山深水网箱污损生物季节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7月~2007年5月对浙江舟山秀山岛和长峙岛海区深水网箱污损生物进行附着试验,揭示2个海区网箱主要污损生物种类、生物量和附着密度的月变化特征。试验得出污损生物的种类主要有水螅虫(Hydra vulgaris)、海葵(Actina sp.)、麦杆虫(Caprella kroyeri)、钩虾(Gammarus sp.)、藤壶(Balanus sp.)、贻贝(Mytilus edulis)、牡蛎(0sfrea sp.)、孔石莼(Ulva pertusa)、浒苔(Enteromorpha sp.)等及其生物量和附着密度。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污损生物附着的月变化特征,7—11月份污损生物特别是大型藻类繁殖生长达到最盛期;11月份过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孔石莼和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pacifica)等污损生物生物量开始逐渐减少;次年3~4月份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麦杆虫、太平洋侧花海葵、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ta)等污损生物牛物量又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渤海石油平台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渤海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24种,以温带种和广温种为主,优势种是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japonica)、理石叶钩虾(Jassa marmorata)、拟钩虾(Gammaropsis sp.)等.季板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1764.23 g/m2,中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2322.31 g/m2.试验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但种类和附着量季节性差异明显,污损生物附着盛期为夏季和秋季.污损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秋季最高.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污损生物群落按时间可分为3个群落类型,反映出渤海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和中层试板污损生物的生物量与水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86(P<0.01).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网具污损生物的防除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洋污损生物也称海洋附着生物(marinefoulingorganism),是生长在船底和海中一切设施表面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很大,当污损生物大量繁衍后如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如增加船舶阻力、堵塞管道、加速金属腐蚀、使海中仪表及转动机件失灵、危害水产养殖等。全世界每年因为生物污损所造成的损失难以精确计算。一、海洋污损生物对养殖网具的危害海洋污染生物对网养和笼养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对网具本身使用寿命的影响上。因污损生物的大量附着会造成网孔堵塞,水流不畅。使得网箱及网笼在自然海区中受到水流的冲击增…  相似文献   

8.
大鹏湾深水网箱养殖区的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鹏湾位于南海北部,属半封闭海湾,目前有各种类型网箱60多个。本试验于大鹏湾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区投放试验挂板,以测定污损生物的附着状况,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群落的多样性分析,试验周期为1年。共记录污损生物53种,月平均附着生物量为277.37g/m^2,最高在9月份;季度平均生物量为4497.18g/m^2,最高在冬季;垂直分布方面,最高生物量在1~2m水层。全年各月均有污损生物附着,优势种是网纹藤壶,其次是多室草苔虫、翡翠贻贝和变化短齿蛤。种类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均以春季为最高,冬季最低;种类丰度(d)则以秋季最高,春季最低;优势度(I)则以冬季最大,春季最小。  相似文献   

9.
陈凯  王胜通  元轲新 《水产养殖》2023,(11):40-45+62
简述了我国四大海域海洋污损生物的时空分布特点、污损生物的附着机理、污损生物防治措施和常见网衣防污设备。指出,我国海洋产业逐渐走向深远海,海洋养殖业趋于规模化,对污损生物的防治愈发重要。提出,今后不同海域需定期开展污损生物群落调研工作,将污损生物的季节性、区域性和生物特性作为开展防污工作的依据。防污技术需要向绿色、无毒、长效等方向发展,开发多样化防污手段,水下清洗设备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稳定性与智能化程度,加强清洗设备与大型网箱之间的集成化及适配性。  相似文献   

10.
邵跃  杨光 《河北渔业》2013,(12):4-6
<正>在海洋中存在这样一类生物,它们会附着于港口、码头、浮标、船舶和柱桩等物体上,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我们称这类生物为污损生物,这种现象称为污损。它们附着在船舶底部会引起船舶航行阻力增大,使燃料消耗量增加,费用上升,同时这类海生物的代谢介质对船只会造成腐蚀,增加船舶的维修费用,降低船只的在航率,因此,海洋生物污损及海洋生物防污损活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牡蛎[1]。  相似文献   

11.
西藏当曲河的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7月上旬在西藏拉萨河上游支流当曲河进行调查,采集到鱼类标本113号,经鉴定为6种和1种自然杂交鱼类。  相似文献   

12.
建立同时检测鲫(Carassuys auratus Linnaeus)血浆和肌肉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初步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肌肉样品经液-液萃取和固相小柱处理后,以乙腈∶水=40∶6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采用SHIMADZU ODS柱(150mm×4.6mm;i.d.,5μm)色谱柱分离。测定鲫经口染毒后血浆和肌肉中DMP和DEP的浓度。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5~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限为0.05μg/mL,回收率95%以上,日内变异系数和日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经口染毒48h内,鲫血浆和肌肉中均能检测到DMP和DEP的残留。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已经初步用于鲫血浆和肌肉中DMP和DEP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立同时检测鲫(Carassuys auratus Linnaeus)血浆和肌肉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初步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肌肉样品经液-液萃取和固相小柱处理后,以乙腈:水= 40:60(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采用SHIMADZU ODS柱(150 mm×4.6 mm; i.d., 5 μm)色谱柱分离.测定鲫经口染毒后血浆和肌肉中DMP和DEP的浓度.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5~1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定量限为0.05 μg/mL,回收率95%以上,日内变异系数和日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经口染毒48 h内,鲫血浆和肌肉中均能检测到DMP和DEP的残留.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已经初步用于鲫血浆和肌肉中DMP和DEP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斑马鱼雄核发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人工诱导斑马鱼雄核发育二倍体克隆鱼的途径和方法,运用紫外线照射卵子使其遗传物质失活,利用斑马鱼体表花纹形态作为遗传标记,使用热休克技术阻止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加倍染色体。试验结果表明总辐射剂量为120mJ cm2紫外线照射斑马鱼卵可以使雌核遗传物质完全失活;体表花纹为豹斑花纹被证实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作为雄核发育遗传标记;遗传失活卵受精后经2min,(41 5±0 5)℃的热休克后出现两个染色体加倍的高峰期,分别为受精后的11min和23min,且后一时期效果优于前一时期,最高二倍体诱导率达46 15%;经遗传分析,共获得正常存活的雄核发育二倍体克隆鱼19尾,说明经过优化的紫外线结合热休克等染色体操作技术,可以成为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克隆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汉氏棱鳀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洋中上层鱼类汉氏棱鳀(Thryssa ham iltonii)为试验生物,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海洋鱼类的毒性。结果显示,DBP对汉氏棱鳀的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75 mg.L-1、1.52 m.gL-1和0.94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07 m.gL-1。DBP对汉氏棱鳀内脏团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24小时表现为0.07 m.gL-1浓度组受诱导而0.55 m.gL-1浓度组被抑制,而第72小时0.07 m.gL-1浓度组被抑制而0.14 m.gL-1组被诱导升高,其他浓度组无显著变化;脑中各浓度组则表现为第24小时受到明显的诱导而到第72小时被抑制。DBP胁迫下仅第24小时引起了2组织细胞氧化损伤,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的质量摩尔浓度都明显升高。内脏团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表现为0.07 m.gL-1浓度组受诱导升高而其他浓度组被抑制;而脑中0.55 m.gL-1浓度组为先受诱导升高后被抑制降低,其他浓度组则一直表现为受诱导升高。结果表明,DBP在此试验质量浓度下对汉氏棱鳀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作用,对海洋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海洋环境生态风险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叶尔羌高原鳅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和生态学方法,对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阶段全过程进行观察、拍照并测量。结果显示:叶尔羌高原鳅,卵微黏性,略有沉性,受精卵呈卵圆形,卵径为(0.60±0.052)mm,在水温(20.0±1.0)℃下,历时65 h 34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分为7个生理阶段过程;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体色、鼓鳔和须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初孵卵黄囊仔鱼全长(2.0±0.65)mm,出膜后7 d,卵黄囊吸收完毕,完全消失;初孵仔鱼继续培育至16日龄,仔鱼鳃盖后缘鼓鳔明显长出,须清晰可辨,体色加深,心脏红色素明显,体色与成体相似,标志后期仔鱼发育完全进入稚鱼期,此时鱼苗全长(8.0±0.45)mm;培育至30日龄,仔鱼鼓鳔完全,鳃盖张合明显,身体透明特征消失,稚鱼阶段完成发育进入幼鱼期,此时全长达(13.0±0.55)mm,其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均与成鱼相似。试验中,卵黄囊长度(LY)和出膜天数(D)的关系式:LY=0.0286D2–0.0636D+3.1196(R2=0.9050);用直线方程拟合卵黄囊长度(LY)和卵黄囊仔鱼全长(LT)的关系式:LY=–1.315LT+5.368(R2=0.8199);拟合卵黄囊仔鱼全长(LT)和出膜后仔稚鱼天数(D)的关系式:LT=–0.0263D2+0.5113D+1.6169(R2=0.9890)。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叶尔羌高原鳅的早期发育特征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增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其苗种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Substitution effect of sea tangle (ST) with tunic of sea squirt (SS) in diet on growth and carcass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abalone was determined. One thousand four hundred and seventy abalones were distributed into 21 containers. Six formulated diets in triplicate were prepared. A 200 g/kg ST was included into the ST0 diet. The 200, 400, 600, 800 and 1000 g/kg of ST were substituted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tunic of SS, referred to as the ST200, ST400, ST600, ST800 and ST1000 diets, respectively. Finally, Undaria was prepared to compare effect of the formulated diets on performance of abalone. The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ed to abalone for 16 weeks. Weight gain of abalone fed the ST400 die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balone fed the ST0, ST600, ST800 and ST1000 diets and Undaria. Weight gain of abalone fed the formulated die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balone fed the Undaria.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arcass of abalone was affected by dietary substitution of ST with tunic of SS. In conclusion, ST could be completely substituted with tunic of SS without retardation in performance of abalone. Abalone fed the ST400 diet substituting 400 g/kg ST with tunic of SS achieved the best growth.  相似文献   

18.
在面积为6667m2 的池塘混养、鲂鱼种,搭配鲢、鳙及银鲫。、鲂及银鲫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鲢、鳙不投饵。设置2台3kW增氧机,饲养209d,结果共产鱼6960kg,团头鲂6889 6kg,异育银鲫345kg,鲢、鳙共2137 4kg,平均产量为2 45kg m2,平均成本为11 45元 m2,平均利润为6 48元 m2,投入产出比为1∶1 56。  相似文献   

19.
卵形鲳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分布及其低温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在不同器官和肌肉中的活性;将样品分别置于4℃、-20℃和-80℃下保存3 d、7 d、15 d和30 d,研究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样品中AKP和AC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卵形鲳鲹胃中未检测到AKP活性,其他器官中均检测到AKP活性,AKP活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后肠〉幽门盲囊〉肾〉中肠〉肝〉前肠〉心〉肌肉;ACP在卵形鲳鲹体内分布较广,所测器官中均有ACP活性,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肌肉〉后肠〉中肠〉幽门盲囊〉肾〉心〉前肠〉胃。低温保存试验结果表明,AKP和ACP在4℃和-20℃下保存,时间越长,活力越低;在-80℃下保存,AKP和ACP活力在30 d内基本稳定,只有幽门盲囊的AKP和ACP在长时间保存后活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否可以作为四氯乙烯(PCE)和镉(Cd2+)联合污染生物指标,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PCE和Cd2+联合胁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肾脏和鳃组织SOD以及肝胰脏、肾脏POD的影响。结果表明:(1)PCE和Cd2+复合污染胁迫时,草鱼肝胰脏SOD随着时间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最高浓度组始终低于对照;(2)肾脏SOD在所有暴露浓度组随着时间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除最低浓度组在120 h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均显著低于对照;(3)鳃组织SOD也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始终低于对照;(4)高浓度组(1/4TU和1/2TU)草鱼肝胰脏和肾脏P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但肝胰脏和肾脏的POD活性始终显著低于对照(P0.05);(5)草鱼鳃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肝胰脏和肾脏。PCE和Cd2+分别破坏了酶的蛋白结构和诱导了鱼体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二者联合污染比单一污染加剧了草鱼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