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砖茶中氟和水溶性成分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温度、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次数、冲泡方法对氟的浸出影响显著,水溶性成分的浸出与氟的浸出具有相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氟的浸出量与人体氟摄入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树是一种富集氟的植物,其叶片含氟量可高达n×10~2μg/,因此,通过饮茶摄入适量的氟是饮茶卫生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我们研究了茶汤中茶叶氟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以及与茶叶冲泡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叶氟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之间呈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27.0+25.1logx;与茶叶冲泡次数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5.02e~(1.969)x~(-1)。  相似文献   

3.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冲泡次数、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及茶水比等不同条件对茶叶冲泡过程中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汤中的氟含量随冲泡次数的增加明显减少;茶汤氟浸出率随冲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冲泡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茶水比的增大而不断增高。  相似文献   

4.
砖茶水浸出氟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 ,只规定了食品中全氟的测定方法 ,对水浸出氟含量的测定方法 ,还没有制定。砖茶的原料较粗老 ,含氟量较高 ,人们通过饮砖茶摄入的氟较多。由于饮茶与饮食不同 ,饮食是将食品全部吃入体内 ,因此测定食品全氟含量具有意义。而饮茶只饮茶汤 ,茶渣并未食入 ,即通过饮茶摄入的氟只是茶汤中水浸出的那部分 ,茶渣中的氟并未摄入 ,因此 ,测定砖茶的水浸出氟含量比测定全氟含量更有意义。2 测定方法根据边区少数民族饮砖茶的习俗 ,先将茶与水一起煮熬一定时间 ,一般是半小时左右 ,然后倾出茶…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冲泡条件对云南普洱熟茶中茶多酚浸出量的影响,以宫廷、一级、三级、五级共4个等级的普洱熟茶为材料,分别检测不同冲泡时间、温度、茶水比及水质条件下茶汤中的茶多酚浸出量.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浸出量受冲泡水温、时间、茶水比与水质的影响,在95.6℃的沸水、冲泡5 min、3:150(g/mL)的茶水比、自来水水质作用下茶多酚的浸出量最大,且普洱茶的等级越高茶多酚的浸出越多,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的浸出量(P<0.01).试验结果可为确定云南普洱茶冲泡方式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崂山绿茶矿质元素溶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青岛崂山绿茶中9种矿质元素的溶出特性进行研究,考查了冲泡水温、浸泡时间和冲泡方式等因素对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元素的浸出量受冲泡水温、浸泡时间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元素在80℃~90℃水温下溶出量可达最大,而冲泡时间以30min为佳。煮茶时茶汁中元素含量相对较高,泡茶时第二泡浸出量仍可达第一泡的50%以上,证实了崂山绿茶具有营养丰富、耐冲泡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砖茶氟含量偏高的原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省砖茶主产区的茶园土壤氟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含氟的平均水平,土壤氟不是砖茶氟含量偏高的原因;砖茶工序对茶坯氟含量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茶树富集氟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叶片,而骨干枝上老叶的氟含量一般在2000mg/kg以上;不同品种富集氟的能力有差异;黑毛茶原料的氟含量与其中叶子的含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砖茶氟含量高低与黑毛茶原料氟含量高低直接相关,由于采割鲜叶时老叶的带入,是导致砖茶氟含量高的直接原因。20世纪50,60年代生产的砖茶氟含量只有200多mg/kg,而80,90年代砖茶氟越来越高,粗纤维含量分析结果表明,50-90年代的砖茶原料越来越老,这主要是由于砖茶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造成砖茶原料标准下降,这是引起砖茶氟含量偏高的经济学原因。工业性氟污染也会增加砖茶原料氟含量。  相似文献   

8.
碧螺春茶的主要呈味物质浸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月玲  龚淑英  邵晓林 《茶叶》2006,32(2):88-92
通过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双因子的正交实验,对碧螺春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浓度及其浸出比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冲泡时间与各有效成分的浸出量均呈对数相关,同等条件下,游离氨基酸与咖啡碱的浸出比率大于茶多酚。比较不同冲泡次数,各成分在第1泡或第2泡时达最高值,而后迅速下降。经5次冲泡后,氨基酸的浸出比率之和与冲泡5分钟接近,茶多酚与咖啡碱则明显高于冲泡5分钟的处理。酚氨比的变化受冲泡时间影响不显著;受冲泡次数的影响很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贾俊辉  沈生荣 《茶叶》2005,31(1):39-41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24小时过程中铅、铜、铁元素浸出的动态变化研究,分析三种元素在茶水放置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探讨金属元素在茶叶冲泡过程中浸出规律及对茶水放置后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金属元素的浸出含量不随时间显著变化,放置过程中不会造成茶汤中含量的明显增加。茶水隔夜放置不存在大量金属浸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以白牡丹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对白牡丹冷泡法感官品质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得出白牡丹冷泡法最佳冲泡组合为冲泡100 min、茶水比1∶50、冲泡水温20℃。通过冷泡、热泡对比以及冷泡4 h的感官审评及呈味物质含量对比分析表明,白牡丹冷泡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及茶多糖为材料,比较了酸浸提、沸水浸提和碱熔灰化前处理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茶叶还是茶多糖,碱熔灰化处理所测氟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酸浸提和沸水浸提法(P<0.01)。茶叶水浸提法氟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酸浸提法(P<0.05,P<0.01)。对碱熔灰化-氟离子电极法进行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茶叶和多糖中氟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1.07%~94.40%和83.04%~90.32%,而RSD分别为1.44%~2.54%和0.68%~1.03%,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检测结果可靠,更能真实反映茶叶及茶多糖的氟含量,适宜于茶叶及茶提取物全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茶叶内含物质、农药残留与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茶叶冲泡方法是影响浸出率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茶汤中化合物浸出率与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辛醇-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呈负相关。冲泡水温升高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物质与外源污染物的浸出率及其在茶汤中的浓度,冲泡时间与化合物浸出速率呈负相关,但随着时间增加,茶汤中化合物的浓度显著提高。新烟碱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浸出率较高,大部分农药浸出率高于60%。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率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氟、镍、钴在茶汤中浸出率较高,达到50%以上,铅的浸出率在20%~50%。基于质谱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将在茶叶冲泡过程的化学物质浸出规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热力学理论基础和传质动力学模型将有利于更深层面认识外源有害物质在茶汤中的浸出行为。  相似文献   

13.
湘、鄂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氟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55个茶园165个土样进行了水溶性氟、全氟及pH、有机质和交换性阳离子的测定。同时也测定了上述茶园的茶样水溶性氟。结果表明,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土壤全氟含量略低于全国水平(440 μg/g),但明显高于世界水平(200 μg/g)。从土层来看,土壤氟含量0~5 cm土层最高,0~20 cm土层次之,20~40 cm土层较低。氟在茶树体内具有较强的累积作用,且茶叶中氟含量与叶子的成熟度有密切关系,茶叶成熟度越高,氟含量越高。土壤中水溶性氟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极  相似文献   

14.
罐装绿茶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L2 5(56 )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罐装绿茶水浸提的温度、时间和茶水比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茶汤干物浸出率增加、色泽变黄 ,混浊度明显增加。每克茶用水量超过 6 0ml时 ,茶汤干物浸出率和混浊度的变化不明显。为了保持原茶风味 ,降低茶汤浑浊度 ,以及提高干物浸出率 ,确定浸提工艺为 :浸提温度 6 0℃ ,时间 15min ,茶水比 1∶6 0。  相似文献   

15.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 min,茶水比为1∶60。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采用13个不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原料制成青砖茶,采用感官审评评价茶叶感官品质,通过化学分析和GC-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制成的青砖茶主要品质成分差异显著,迎霜、乌龙2号和4号品种原料加工的青砖茶水浸出含量、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和可溶性...  相似文献   

17.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徐准盾  龚淑英 《茶叶》2005,31(3):166-169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嫩度所加工出来的且其外形有较大差异的绿茶进行不同冲泡方法试验,测定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总量,以及水浸出物含量对感官品质审评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茶叶的加工方法、嫩度、造型及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有关。感官审评时感觉茶汤最为适宜的浓度在0.45g/ml左右。  相似文献   

18.
茶园土壤发育度与土壤及茶叶含氟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苏、浙、赣、闽、粤及海南6省31个茶园土壤母质、土壤和茶叶中不同形态氟的含量,得到母岩含氟量与诸多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含氟量的相关性,从而发现土壤含氟量与茶园土壤的红壤化程度及种茶后的剖面发育有密切关系,但茶叶的含氟量只与土中的水溶态氟有关。在土壤发育的生物学小循环过程中,茶树富集氟的作用显著,由此造成茶树老叶含氟大于茶园土壤,多数茶园土壤含氟大于母岩含氟,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含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茶叶及土壤中的 F/Al 比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