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β-石竹烯及其衍生物的活性及合成方法.在活性方面,β-石竹烯作为香料已经被应用于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中,药理研究表明β-石竹烯具有局麻作用、抗炎作用、驱蚊虫作用、抗焦虑、抗抑郁作用,β-石竹烯醇还应用于镇咳祛痰药物中,石竹烯氧化物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抗真菌作用,还有细胞毒性等.同时还简单介绍了β-石竹烯及其部分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兴牡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虹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牡荆挥发油的化学成份。在已分析的116个成份中鉴定了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6.53%。它们是:α-蒎烯.莰烯,桧稀.β-蔟烯,α-水芹烯,对-伞花烃,1.8按叶油素,β-水芹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醛,乙酸龙脑酯.β-榄香烯.β-石竹烯,α-和β-愈创木烯,δ-及α-榄香烯,β-金合欢烯.环氧石竹烯,橙花叔醇,石竹烯醇,金合欢醇,β-按叶油醇,β-甜没药醇以及柏木脑。其中β-石竹烯含量达39.55%。  相似文献   

3.
四种倍半萜烯在Prins反应中相对反应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叶烯、β-石竹烯、α-檀香烯、雪松烯是重质松节油的主要成分。它们在Prins反应中的反应活性是:β-石竹烯>雪松烯>长叶烯>α-松香烯。  相似文献   

4.
冰片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分别以α-蒎烯、β-蒎烯和莰烯为原料,合成2-氯莰烷,再以2-氯莰烷为原料合成冰片烯. α -蒎烯合成2-氯莰烷的反应温度为-5℃, β -蒎烯合成2-氯莰烷的反应温度为-10℃;莰烯合成2-氯莰烷的反应条件是以氯化锌为催化剂、投料比6∶1(物质的量比,下同)、温度为35℃,反应时间24h.2-氯莰烷合成冰片烯的工艺条件为,以叔丁醇钾为消除反应试剂、投料比为3∶1、DMF为溶剂、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3h.采用FT-IR、GC-MS和1HNMR等方法对2-氯莰烷和冰片烯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比较常用的α-蒎烯、β-蒎烯以及3-蒈烯的异构方法.α-蒎烯、β-蒎烯以及3-蒈烯是松节油中含量较高的3种单萜烯烃,这3种单萜烯都可以在加热或者催化剂存在下,尤其是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异构转化,生成苧烯、莰烯、月桂烯、对伞花烃等烯烃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原料或中间体而被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更有效的杀虫剂,合成了4种β-谷甾醇衍生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质谱数据证实了其结构.杀虫活性试验表明,β-谷甾醇衍生物(2a)具有显著杀虫活性,其在乙醇溶液的最低浓度为ρ(2a)= 5.0×10-5 g/mL.  相似文献   

7.
对大麻花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麻花叶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大麻花叶挥发性成分。从大麻花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95个色谱峰,鉴定了7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05%,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oxide,含量为13.2%)、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含量为9.90%)、β-瑟林烯(β-selinene,含量为3.82%)等。结果表明:大麻花叶挥发油中鉴定出萜烯及其衍生物33种,杂环类化合物8种,酮、醇、酯类化合物18种,烷烃类13种,其他类3种;其中萜烯及其衍生物成分含量及数量最多,占挥发油总量的56.03%。  相似文献   

8.
以β-蒎烯为原料、碱性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合成了诺蒎酸,诺蒎酸酸性脱水并重排开环得到4-异丙基-1,3-环己二烯酸(二氢枯茗酸).二氢枯茗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酰氯,再与各种醇反应生成了14个酯衍生物,通过IR、1H NMR、MS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抑菌环法测试探讨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56 mg/L时,除了...  相似文献   

9.
-蒎烯的研究     
研究了以五氧化二钒合成的苯甲酸氧钒催化过氧化氢氧化β-蒎烯.考察了催化剂、过氧化氢和溶剂用量及水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在苯甲酸氧钒用量为β-蒎烯质量的5%、丙酮与β-蒎烯的体积比为4:1、过氧化氢与β-蒎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条件下、30℃反应24 h后,β-蒎烯转化率可达56.2%以上,主要产物诺蒎酮和马鞭草烯酮的选择性分别为42.8%和35.5%.  相似文献   

10.
β-蒎烯合成诺蒎酸的反应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以松节油中的β-蒎烯为原料,通过KMnO4氧化合成诺蒎酸,并对氧化反应步骤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制备诺蒎酸的最佳条件为:β-蒎烯、KMnO4、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1∶2.5∶1,水为溶剂,温度25~30℃,反应时间4~5 h,得率达到35%。  相似文献   

11.
光敏催化氧化β-蒎烯制备桃金娘烯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蒎烯光敏催化氧化不经还原制备桃金娘烯醛的新方法。反应在以高压钠灯为光源的自制光化学反应器中进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β-蒎烯的转化率和桃金娘烯醛选择性的影响。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吡啶-乙酐复合催化时,于32℃反应4h,β-蒎烯转化率可达93.4%,桃金娘烯醛的选择性可达85.7%。  相似文献   

12.
松节油合成保幼激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松节油合成保幼激素类似物(JH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松节油的主要组分α-蒎烯为原料,所合成JHA的结构可以分为3类,即四元环结构的JHA、五元环结构的JHA和具有α-蒎烯基本结构的JHA。研究的现状是合成工作多,而实际应用少。因带有醚类基团的JHA具有较高的保幼激素活性,故建议加强α-蒎烯合成醚类JHA及其应用开发的研究。同时,建议利用与α-蒎烯结构相近的β-蒎烯合成JHA 。  相似文献   

13.
环氧蒎烷的合成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在各种反应条件下由α-蒎烯及β-蒎烯合成环氧蒎烷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该课题组使用低浓度过氧乙酸由α-蒎烯合成2.3-环氧蒎烷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南部,云南松和思茅松混生地区有较丰富的β-蒎烯资源。根据这一地区采集的大量腊叶标本和松脂样品的鉴定、分析结果认为:β-蒎烯含量在1%左右的是思茅松;β-蒎烯含量在50%以上的是云南松,由于该地区云南松的β-蒎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的云南松(4—8%),所以将它定为云南松分布南部边缘地区的一个特殊地理类型—高β-蒎烯云南松。  相似文献   

15.
以α-蒎烯(1)为原料,合成了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3)及其甲酸酯(4)、乙酸酯(5)和丙酸酯(6),并用IR、MS、^1H NMR及^13C NMR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按照国家标;隹GB 17322.10—1998测定了这4个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对白纹伊蚊没有驱避活性,与之结构及其类似的对盖烯二醇等已被以往的研究证明具有驱避活性,因此极性官能团和手性碳原子位置可能是影响驱避活性的重要因素;衍生物6对白纹伊蚊没有驱避活性,这可能与其羰基部分太大有关,在目前的萜类驱避剂中尚极少见丙酸酯类;衍生物5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质量分数为20%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接近4h;衍生物4的驱避效果最好。质量分数为20%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可以达到7~8h,与避蚊胺(DETA)的驱避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6.
β-蒎烯合成抗糖尿病药物那格列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蒎烯为原料,经过氧化、酸性重排、催化氢化、异构化得到反-4-异丙基环己基甲酸,然后转化为酰氯,再与D-苯丙氨酸发生酰化反应制得那格列奈.目标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质谱确证其化学结构.本合成方法利用天然产物为起始原料,经过六步合成了目标产物,总收率达到 28.1 %,合成路线简便易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7.
应用GC-MS技术对福建产的含笑叶、花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含笑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5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0.83%,其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29.82%)、石竹烯(11.87%)、Elixene(8.39%)、γ-榄香烯(7.26%)和(Z)-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甲酯(5.70%);从含笑花挥发油中鉴定出23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4.53%,其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41.08%)、(Z)-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甲酯(14.56%)、石竹烯(9.53%)、Elixene(7.31%)和大根香叶烯D(5.43%)。试验结果表明,含笑叶、花挥发油组分较为相似,且都含有丰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β-榄香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先通过水蒸气蒸馏后减压蒸馏法,从杉木根干馏油中分段提取出杉木精油,并用GC、GC-MS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30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蒎烯11.88%、α-松油醇3.97%、α-柏木烯35.03%、β-柏木烯8.62%、柏木脑11.76%;减压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柏木烯18.02%、β-柏木烯15.04%、柏木脑52.51%,精油经重结晶提纯得柏木脑,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相似文献   

19.
β-蒎烯四醋酸铅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和分析了几种反应介质对β-蒎烯四醋酸铅氧化反应的影响。冰醋酸对β-蒎烯的影响较小,被认为是较适合作β-蒎烯四醋酸铅氧化反应的介质。在冰醋酸中进行β-蒎烯四醋酸铅氧化反应时,确认有99.4%的β-蒎烯参与了反应,生成含49种化合物的产物,主要为反-松香芹醋酸酯、桃金娘烯醋酸酯、1(7)-对(艹孟)烯-2-醇-8-醋酸酯和1-对(艹孟)烯-7-醇-8-醋酸酯等5种化合物,占产物总和的71%~74%。氧化产物经异构后,紫苏醋酸酯可达55%。整个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紫苏类香料产品提供了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发生最为严重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呈现周期性暴发。不同暴发区松林生理特征影响松毛虫暴发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植物挥发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通过揭示不同松毛虫发生区域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松针挥发物含量与松毛虫暴发情况的相关性,可为更加精确地利用植物挥发物进行松毛虫趋避或者天敌引诱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大青山地区选取3个典型的松毛虫暴发类型区即无灾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鉴定并比较3个林场松针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马尾松针叶挥发物主要包括 S -α-蒎烯、R -α-蒎烯、月桂烯、R -β-蒎烯、S -β-蒎烯、(+)-3-蒈烯、α-萜品烯、(+)-柠檬烯、(-)-柠檬烯、γ-萜品烯。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的松针挥发物组成比例差异很大。这些挥发物可以分为4类:第1类包括 R-α-蒎烯和月桂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负相关( P <0.05);第2类包括S-β-蒎烯、γ-萜品烯和 (+)-3-蒈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正相关(P<0.01);第3类包括 R -β-蒎烯和(+)-柠檬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呈现显著但不规则变化(P <0.05),最后一类包括S-α-蒎烯,(-)-柠檬烯和α-萜品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松针挥发物的组成比例可能影响松毛虫的暴发情况。另外,天敌是控制松毛虫的重要因子,因此松针挥发物对马尾松毛虫天敌的作用程度也可影响害虫的暴发;无灾区或者偶灾区的针叶挥发物可能吸引更多的松毛虫天敌,从而对松毛虫的暴发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